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体积CT法研究聚合物驱中流体饱和度分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对CT图像进行了X射线硬化处理、X射线漂移校正、图像矩阵变换及体积CT位置校正,研究出用体积CT对岩心流体饱和度进行测量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对聚合物驱过程中油水饱和度分布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该技术适合于测量聚合物驱过程中油水饱和度分布。尽管试验中使用了均质岩心,在水驱阶段形成了明显的水窜通道,窜流通道上的油饱和度明显低于其他区域,微观波及的不均匀性非常明显。注入聚合物段塞后,有效地富集了水驱之后的剩余油,利用聚合物驱,除了能改善波及体积外,还成功地观察到水驱之后进一步提高洗油效率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3.
以聚丙烯酰胺和自制的柠檬酸铝制备可动凝胶,在锦16块的地层条件下,确定了其最佳配方:聚丙烯酰胺浓度为1000mg/L,柠檬酸铝浓度为30mg/L,稳定剂浓度为40mg/L,利用室内驱替实验装置,研究了水驱和聚合物驱后可动凝胶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水驱和聚合物驱后可动凝胶驱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平均总采收率提高了23.57%。通过机理分析指出,可动凝胶优先进入低阻力的大孔道,改善了注入水的波及效率;可动凝胶的主要作用是驱替,而调剖只是前期或暂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最常用的一种三次采油方法,但因药剂费用较高,且没类型油藏聚合物驱的效果相差较大,故对该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十分重要。结合三次采油聚合物驱项目经济评价的实际工作,对该类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驱油效果与动用储量、地面工程投资、效果以及经济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是聚合物驱的三次采油技术能提高原油采收率,并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加聚合物注水是最广泛应用于改善注水开发的措施之一。这是由于聚合物流度比的作用,这种作用使注水的水平和垂向波及效率都得到了提高。在目前的研究工作中,实验室工作完成了对聚合物驱替Nubla原油作用的研究。这种原油取自于Suez-EGYPT湾的十月油田,由于剩余油饱和度值不同,应用聚合物溶液的浓度和段塞大小也不一样。结果表明:在注入聚合物的初期,随着剩余油饱和度的增加,采收率也相应增加。这是因为石油的相对渗透率(因石油的流度引起的)是含油饱和度起作用。在油藏开采的早期含油饱和度很高。人们还发现由低浓度大段塞而获得的采收率比高浓度小段塞的采收率高。最大的聚合物采收率(表示为聚合物产出油的体积/注入聚合物的重量)是在聚合物浓度为500ppm,段塞大小为15%的孔隙体积(PV)时得到的。  相似文献   

6.
7.
聚合物驱数值模拟技术是指导聚合物驱方案实施的重要手段,由于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参数的不确定性,导致聚合物驱历史拟合难度加大。基于室内聚合物岩心驱替实验结果,应用岩心驱替数值模拟方法拟合含水率与采收率曲线,确定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参数,进而得到了比较可靠的岩心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聚合物溶液粘度、不可及孔隙体积、残余阻力系数和聚合物吸附量等数值模拟参数对含水率曲线以及采收率曲线的影响,并引入敏感系数评价了含水率下降幅度以及采收率增加幅度对各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采收率增加幅度和含水率下降幅度对不同参数的敏感程度顺序保持一致,敏感性从强到弱依次为聚合物吸附量、聚合物溶液粘度、残余阻力系数、不可及孔隙体积。  相似文献   

8.
蒙古林砂岩油藏地层温度45℃,地下原油粘度124~233mPa·s,层间变异系数0.79~0.99,为低温普通稠油油藏。该油藏采用反七点法注采井网,井距为300m。1989年10月全面投入注水开发,1991年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开采。为改善油藏整体开发效果,确定在蒙西块开展聚合物驱油先导试验。经过两年来的矿场试验,试验区已有8口油井见效,有效率达80%,累计增油1.6×104t,注完第一个段塞后每吨聚合物增油108.9t。该项技术在低温普通稠油油藏应用获得成功,效果显著,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9.
10.
古城油田B123区块碱/聚合物驱油层结垢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古城油田B123区块碱/聚合物驱的实际配方和天然岩心、通过静态瓶实验和岩心流动试验,利用原子吸收光谱、电子探针和能谱以及阴极发光等手段,对实验前后样品进行分析测试。  相似文献   

11.
交联聚合物调驱液中聚合物最低浓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HPAM MO4000聚合物体系在动态情况下形成以分子间交联为主的体系的最低聚合物浓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发现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的聚合物/Cr^3交联体系与对应的聚合物溶液的紫外差谱值得出的最低浓度,与通过粘度测量得出的最低浓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65℃下聚变比为10时研究得出的最低聚合物浓度为600mg/L。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驱开采指标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在总结聚合物驱矿场试验实践经验笔结合数值模拟理论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确定聚合物驱主要开采指标的变化范围,采用油藏工程方法建立聚合物驱采液量,综合含水,采油量和增油量的变化模式,形成简便,快速,实用的聚合物驱开采指标测算方法,为编制聚合物驱规划方案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不可入孔隙体积直接决定聚合物驱的波及系数,影响聚合物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性.采用单段塞法评价了岩心渗透率、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注入速度、温度、矿化度等因素对不可入孔隙体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渗透率越高,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可进入的孔隙体积分数增加,不可入孔隙体积分数越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平均分子链尺寸越大,分子线团能进入的孔隙体积分数越小,不可入孔隙体积分数越大;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质量浓度越高,分子线团互相缠绕、重叠,流动速度减缓,在大孔隙中的吸附滞留量增加,地层残留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通过调剖作用使后续更多分子流入微小孔隙,不可入孔隙体积分数越小;随注入速度增大,注采压差增加,分子线团越容易流入相对狭小的孔隙中,不可入孔隙体积分数减小;随温度升高,分子内能增加,分子链卷曲更加厉害,且溶剂化作用减弱,水膜厚度减小,分子线团的体积变小,不可入孔隙体积分数减小;随矿化度增加,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会更加卷曲,不可入孔隙体积分数减小.聚合物不可入孔隙体积不但存在,而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本以三次采油为背影,建立了研究聚合物微观驱油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对水、聚丙烯酰胺溶液和黄原胶溶液的微观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提出的研究方法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产出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抗剪切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收集大庆聚合物驱产出水和清水,利用它配制两种分子量,三种浓度的聚丙烯酰胺溶液,通过剪切流动实验研究了矿化度,浓度和分子量对聚合物溶液抗剪切能力的影响,这为聚合物驱产出水的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驱采油井IPR曲线确定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室内试验测试表明,大庆油田应用的聚合物溶液服从幂律模式。建立了聚合物产出液油层渗流方程及其修正形式,给出了聚合物驱采油井IPR曲线建立方法。实例计算表明,在聚合物驱条件下,不能应用Vogel方程来预测油井产能;给出的方法其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预测油井产能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聚驱后采用热采方法提高采收率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区块中已有3个进入后续水驱阶段,区块综合含水已达到或接近98%,但区块采出程度只有50%左右,剩余潜力仍然很大.常规的挖潜措施在聚驱后并不能起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因此开展了采用热采方法进一步提高聚驱后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在分析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状况和岩石、原油热物性的基础上,阐述了聚驱后热采对相对渗透率、原油流度及驱油效率的作用,确定了聚驱后蒸汽驱的合理注采参数,为聚驱后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驱岩石复电阻率频散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复电阻率测井的可行性,利用模拟岩心所处地层条件下的不同矿化度地层水对岩心样品进行完全饱和,油驱水至束缚水,再进行聚合物驱.实验过程中仪器采用宽频带扫频测量,不断改变测量频率,记录不同频率下岩心复电阻率的实部数值、虚部数值;分析孔隙流体性质及含量变化和测量频率变化对泥质砂岩频散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油饱和度相同、低频时复电阻率实部、模值受溶液矿化度的影响,而虚部几乎不受矿化度的影响.当注入水与原始地层水电阻率比值小于2.2时,复电阻率模值、模的差值、虚部与含水饱和度有着很好的函数关系,可用来评价含油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萨中开发区三次采油规模不断扩大,注聚油层由单一的葡一组一类主力油层上返延伸至萨二、萨三组二类油层,水驱开发区块配合注聚封堵油层厚度比例不断加大,这给原水驱井网造成剩余油层厚度小、物性差,挖潜难度大的开采矛盾.如何在水驱封堵区块继续进行油层措施挖潜成为现实课题,传统做法是在开发区块内局部未封堵井区选井选层,但效果不好.以北一区断东西块为例,打破传统做法,通过优化封堵方法以及系统地对注水井封堵全过程综合优化调整,在封堵区域内寻找措施潜力井,收到很好增油降水效果,提高了对水驱井网薄差油层动用程度,有效改善封堵区域开发效果,同时探索总结出一些新方法、新认识,对同类水驱注聚封堵区块挖潜调整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非牛顿流体渗流理论,推导并建立了聚合物溶液非牛顿流体体系驱油的分流量方程和前缘运动方程,考虑了体系流变性、储层物性以及驱替速度和不可及体积对聚合物驱渗流特征的影响,得到了新的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通过对实验流程和方法的改进,实现了恒速驱替,使实验过程与理论模型所要求的假设条件一致,建立了测定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的新方法.新方法测定结果与常规水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对比分析表明:聚合物驱两相跨度范围增大,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同一含水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偏低,油相相对渗透率偏高;在等渗点右侧,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幅度相对较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