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住区建设存在九大生态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刚 《建筑学报》2007,(4):53-56
从生态的内涵和绿色住区的标准入手,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了我国绿色住区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生态理论为框架,探讨绿色住区的生态性、循环性、社会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卓刚 《住宅科技》2007,27(2):49-53
文章从绿色住区的概念和考评入手,通过分析广东住区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绿色框架透视住区建设。通过大量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探讨我国绿色住区建设存在的几个主要障碍,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7,(6)
现如今对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的是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水平,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小区生活的便利性是居民首选考虑的,虽然现在先进的设计理念是我国绿色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必要的理念,但问题依旧存在。文章通过对绿色住区景观问题的讲解,从而深入讨论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劣,很好地从设计人员方面介绍绿色住区的环境规划。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绿色住区模式研究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文作者就黄土高原绿色住区模式研究如何选择研究突破点入手谈了初步构想,并就研究内核的把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孙俊杰 《山西建筑》2014,(20):26-27
以上海万科城花新园绿色住区为例,介绍了绿色住区的内涵,探讨了注重实用性、经济性的绿色住区设计策略,并从规划设计、户型设计、系统选用、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住户提供一个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低碳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增加,因而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和绿色住区的开发比重逐渐加大。绿色住区作为绿色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建构的生活环境。本文通过对标日本环境共生(住宅)住区标准体系,分析其基本目标与理念,构建了新的绿色住区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7.
贺勇 《新建筑》1997,(4):27-28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在这一背景下,探讨黄土高原的绿色住区极具现实意义。从枣园村的居住环境建设入手,通过对其特有的自然、生态、居住、生产等系统的分析,结合国内外最新规划理论和经验,采用科学的方法,探讨绿色住区研究方法与规划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宋玲 《山东建筑》2003,(4):31-31,41
本文通过对绿色住区环境的理念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的研究,提出绿色住区环境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开彦 《城市住宅》2015,(1):21-25
<正>2014年10月1日《绿色住区标准》正式发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标准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使绿色建筑从单体延伸至住区,而且从硬件建设走向软件建设,走向社区的建设,开创了对绿色城区市民生活的营造模式,真实体现了对"人的关怀"。1《绿色住区标准》的地产行业发展意义绿色建筑在我国已经做了十几年,但就目前而言仍处于初步阶段,因为绿色建筑研究仍集中在单栋范围内,受到的局限较大。相对而言,绿色住区的研究范围以一个城市住区、一个新城作为目标,不仅研究要素大大扩充,而且直接与市民的  相似文献   

10.
夏兵 《风景园林》2014,(4):10-10
据inhabitatcorn讯近日,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持编制的《绿色住区标准》正式批准发布,并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标准实现了从单体建筑到住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也谈绿地率——兼论居住区绿地规划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尧 《规划师》2000,16(5):99-101
作者就当前对居住区绿地有关概念含混不清的状况,澄清了有关概念的具体内涵外延,并从整体把握,重点控制、力求创新等几方面阐述了居住区绿地规划控制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营造最佳人居环境--居住区绿化建设与管理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珊 《中国园林》2003,19(8):57-59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它最贴近生活、贴近居民,也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文章在指出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以人为本,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多项措施,并指出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3.
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邰惠鑫 《华中建筑》2003,21(4):81-82
从生态住宅小区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声环境建设的主要噪声因素,根据《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规定的声环境设计的标准,提出了生态小区声环境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居住区活动的主体是人,居住区的道路系统规划应体现对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关爱。在私家车进入居民家庭的时代,步行交通仍然应该是居住区交通系统的主体。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关居住区步行道路安全及其与公共绿地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让城市近郊的住区逐渐形成,由于这些住区不同于以往城市中心区里的小区,因此此文试对这种新趋势下的住区规划设计提出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Residential green spaces are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urban green space types. Aiming at filling a gap in the existing greening indicators with considerations on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of residential green spaces, as well as to inform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green space service, three greening indicators, i.e. residential unit’s green coverage rate, green view index, and park ratio within a 500 m service radiu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is study selects 14,196 residential units in built area of Shenzhen City in 2017 to measure the greening rate and the geographic spatial factors of the units upon multi-sourced geographic databases such as land cover maps and street view images.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1) the three indicators can all independently measure the greening rate within or around residential units; 2) the studied residential units are low in residential unit’s green coverage rate and park ratio within a 500 m service radius, but high in green view index; 3)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sparities of the greening rate and the surrounding parks in 500 m service radius among the studied units, and among different housing property rights, showing a disequilibrium in green space service; and 4) the greening rate of residential units is mainly impacted by factors such as development intensity, types of housing property right, altitude, and location. In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urban green space layout should prioritize improv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layout of residential green spaces, especially for the socially vulnerable population. Finally, the study points out that the park ratio within a 500 m service radius can be adopted as a supplement to existing greening indicators for residential areas.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空间对于人类及自然的作用的重要性已经逐步得到承认。特别是大型居住区附近的公共空间,更是对市民生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北京市回龙观居住区为例,通过研究和分析居民区内城市公共空间,得出城市公共空间在大型居住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宜人家园写意栖居——杭州金都华府住宅区设计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燕 《中国园林》2007,23(11):57-62
住宅区的品质不只体现在住宅楼形象和户型本身,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日益成为衡量楼盘品质的最直接的条件。相比其他城市绿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而景观的细部处理往往是设计成败的关键,除了通常意义上的细节处理外,如何使住宅区更有自己的性格特质,是最能体现设计师用心与否的关键,而当地的文化传统往往是设计师的灵感源泉。充分挖掘历史,赋予其新的形式,从而使文脉得以延续,使历史文化更具生命力,金都华府项目以"人文住宅"为设计理念,在高密度的建筑群中继承传统,创造出符合现代城市人生活习惯的优质生活环境上,做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和谐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它是住区和谐的保障,而和谐住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但是,随着住房由计划经济下的“产品”向市场经济下的“商品”的转变,围绕住区配建公共设施的矛盾日益严重。本文针对住区公共设施配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对其改善和管理的对策,以期提出有效可行的技术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兵 《城市勘测》2009,(6):130-132
主要介绍了城市住宅小区管线探测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和处理这些问题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