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介绍了安钢焦化厂剩余氨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分析了剩余氨水焦油含量高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改进措施:在鼓冷工序增加了焦油氨水分离槽;将蒸氨工序原料槽改为除焦油槽,延长了焦油氨水的分离时间;加强了对剩余氨水槽及蒸氨原料除焦油槽的放油。通过改进,降低了剩余氨水中的焦油含量,由改进前的平均500mg/L以上降为200mg/L左右,改善了外排水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鲍晓斌 《燃料与化工》2003,34(6):315-315
1存在问题我厂蒸氨工序自投产以来,常因剩余氨水中带焦油过多而严重影响蒸氨装置的正常运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1)焦油氨水的分离效果差,致使蒸氨塔和换热器经常堵塞。因蒸氨装置不能连续生产而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2)蒸氨塔顶的氨汽进入饱和器后,因其带油而严重影响硫铵的色泽。2改进措施为解决剩余氨水严重带油的问题,我们对原有剩余氨水除油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的工艺流程见图1。将两台剩余氨水槽由并联改为串联,这样,来自循环氨水槽的剩余氨水经1号剩余氨水槽除油后,从离槽底600mm处将氨水引入2号剩余氨水槽…  相似文献   

3.
苏良勇  成振义 《煤化工》2003,31(6):35-36
介绍了改造前后剩余氨水澄清分离系统工艺流程 ,主要是将剩余氨水槽改为焦油氨水自然沉降分离装置 ,同时 ,介绍了改造实施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改进措施在蒸氨系统中,设备和管道常因剩余氨水中的焦油而造成堵塞,一般使用过滤器除油。我厂蒸氨系统未设氨水过滤器,蒸氨操作常因设备和管道的堵塞而影响稳定运行。为此,我们只好将蒸氨塔底的放空管阀门开启1/4~1/5,及时外排蒸氨废水中的沥青,但未能根本解决堵塞问题。2002年,我们按图1流程对焦油氨水分离系统进行了改造,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确保了蒸氨系统的稳定运行。如图1所示,从焦油氨水澄清槽分离出的氨水流入循环氨水槽,循环氨水泵在向焦炉抽送循环氨水的同时,用循环氨水支管将剩余氨水送入剩余氨水槽,澄清分离后的氨水自流入剩余氨…  相似文献   

5.
剩余氨水焦油含量高影响了蒸氨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引进微孔陶瓷过滤器后,针对除焦油器存在的问题,通过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进,降低了剩余氨水焦油含量,保证了生产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正>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粗苯脱除剩余氨水中焦油的工艺,该工艺采用蒸汽加热器为热源,以粗苯为溶剂脱除剩余氨水中的焦油;剩余氨水在设备顶部加入,粗苯溶剂在设备底部加入,在热源的作用下,粗苯在设备底部自下而上流动,含有焦油的剩余氨水自上而下流动,粗苯与含有焦油的剩余氨水在设备内部的焦油脱除盘进行逆流萃取洗涤,剩余氨水和粗苯之间充分接触传质后,剩余氨水和粗苯分离,粗苯由设备顶部的粗苯出  相似文献   

7.
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焦化二厂回收车间煤气净化工艺采用氨硫联合洗涤脱硫脱氨 ,后工序采用氨催化分解和克劳斯法生产元素硫 ,煤气处理能力为 4960 0 m3/h,由鞍山焦耐院设计 ,2 0 0 0年 1 1月投产 (负荷 5 0 % ) ,2 0 0 1年 4月开始满负荷运行。经过两年多生产实践 ,对该工艺的设计与操作有了较多的体会 ,积累了一些经验。1 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1 .1 焦油氨水分离系统焦油氨水分离采用了常压、沉降除渣、静置分离工艺 ,主要设备有焦油刮渣槽和焦油氨水分离槽 ,除渣和油水分离在不同设备内进行。焦油刮渣槽设计有抽屉式刮渣装置和自动清洗式…  相似文献   

8.
王卫忠 《河北化工》2012,(11):12-13
在焦炉煤气净化工艺中,焦油氨水分离系统处理剩余氨水,陶瓷过滤器过滤富液。过滤器未除去大部分焦油,从而影响后续工序正常进行及废水处理效果。通过对陶瓷过滤器进行改造,减轻了系统中焦油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是焦化厂分离焦油、氨水和焦油渣的关键设备。设备运行状况的好坏,对焦油、氨水和焦油渣的分离至关重要。随着高压氨水无烟装煤工艺的使用,带人焦油氨水混合液中的煤粉、焦粉和焦油渣越来越多。酒钢焦化厂的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自投产以来,焦油、氨水和焦油渣的分离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大量的焦油渣进入到后序的焦油中间槽和焦油贮槽中,经常造成管道或焦油槽堵塞,被迫停工清理。由于清理太频繁,使正常的生产秩序常常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0.
陈战群 《燃料与化工》2012,43(3):47-47,49
济源市金马焦化有限公司年产焦炭155万t,产生的剩余氨水约50t/h,以前蒸氨工艺采用传统的蒸汽蒸氨.2010年开发了管式炉直接加热蒸氨废水进行蒸氨的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1 传统蒸氨工艺简介 将除去焦油后的剩余氨水送入原料氨水槽,原料氨水经过泵加压,与蒸氨塔底的蒸氨废水换热后进入蒸氨塔的上部,同时将浓度30%的NaOH溶液按一定的比例送入原料氨水泵,以分解剩余氨水中的固定铵盐.蒸汽由蒸氨塔底进入,与氨水逆向接触进行蒸馏,蒸氨塔底的蒸氨废水与原料氨水换热后进入蒸氨废水冷却器冷却,再送往酚氰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厂横管初冷器的投产,对初冷器洗萘焦油的含水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由于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结构简单,并采用间歇压油法,使澄清槽中焦油和氨水的界面大范围波动,极易产生焦油压空或压不出焦油、焦油带水、氨水带焦油、澄清槽顶部冒水等问题。另外,由于焦油中间槽的容量小,焦油泵能力大,致使焦油泵需频繁开停。1原因分析由于采用间歇压油,进入澄清槽的流量往往大于排出量,焦油和氨水的界面随之升高,使氨水严重带油。另外,由于焦油在澄清槽中的停留时间延长,底部的焦油温度下降,粘度增加,流动性变差,极易出现压不出焦油的问题。再加上…  相似文献   

12.
1存在问题安钢焦化厂煤气冷却工艺经一段时间运行后,发现剩余氨水中的焦油含量偏高,进入生化工序的氨水中平均含油量在500mg/L以上,这种高含油量的剩余氨水通过生化系统后,将降低好氧池的生物分解效率,使出水各指标偏高,尤其是出水含油高给环境带来很大危害。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正日本JFE化学公司拥有1套废水处理设备,用于处理JFE钢铁公司焦炉产生的氨水。为确保废水处理设备的稳定运行,新上凝聚沉淀槽作为备用,以下为设备概况和运转状况。1)设备概况JFE钢铁公司产生的焦炉煤气经循环氨水冷却后,冷凝的焦油和氨水进入焦油澄清槽。在焦油澄清槽中,通过油水静置分离将焦油和氨水分离。  相似文献   

14.
《煤化工》2016,(2):64-67
介绍了在焦化氨水循环系统加焦油脱水助剂的试验,试验中观察了焦油渣中焦油含量、焦炉上方氨水喷嘴堵塞情况、蒸氨塔底排油量、剩余氨水质量,分析了焦油收率、焦油黏度、焦油含水量、电捕前焦油含量、初冷器阻力、循环氨水焦油及悬浮物含量等指标。加入焦油脱水助剂,可促进焦油氨水的分离,改善焦油在系统管道中的沉积,减少循环氨水中焦油含量,降低初冷器阻力和焦油黏度,对系统管路有显著的清洗作用,提高了焦油收率。  相似文献   

15.
小型焦化厂氨水焦油分离的改造目前,焦油氨水分离装置除上所述的混凝土澄清池外,主要有机械化氨水焦油澄清槽和园锥形氨水焦油分离器。它们将焦油、焦油渣和氨水的分离在一个设备内完成。机械化氨水焦油澄清槽是一端为斜底、断面为长方形的钢制溶器,槽内由纵向隔板分成...  相似文献   

16.
针对焦炉煤气净化除萘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相关工艺改进和调整操作参数的措施。终冷塔煤气喷洒洗萘操作通过引入剩余氨水槽底部轻质焦油稳定喷洒液组分,提高煤气洗萘效果,改善终冷塔换热效果;改用焦油洗油馏分取代轻柴油用于终端洗萘,既满足煤气净化质量要求,又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焦炭工业公司北九州工厂对煤气冷却工序中产生的氨水及焦油通过焦油澄清槽进行沉降分离,焦油脱水后作为粗焦油回收。该焦油澄清槽已经运行38年,设备老化造成顶板和底板腐蚀严重,从臭气导致作业环境恶化以及安全性考虑,对焦油澄清槽进行了全面更新。1)设备的概况从焦炉及煤气冷却设备产生的含有焦油和焦油渣的氨水在焦油分离槽中通过比重差进行分离。焦  相似文献   

18.
正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焦化行业炼焦化工产品回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焦油系统焦油渣沉积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疏通装置一和流体疏通装置二,流体疏通装置一为空心管状结构、沿焦油氨水分离槽的锥形槽底平行设置,流体疏通装置一的一端与设于焦油氨水分离槽锥底开口处的中间泵的出口管相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氨水焦油分离及剩余氨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药处理技术,提高了焦油和氨水分离效果,同时降低了剩余氨水含油量,保证管道畅通和蒸氨废水COD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0.
王元顺  袁学亮  栾兆爱 《燃料与化工》2001,32(4):210-210,200
我厂氨水处理系统的氨水由剩余氨水、洗氨工序的富氨水、粗苯分离水和焦油处理水等组 成, 各种水质和水量见表1。焦油处理水与剩余氨水一起经隔油池后进入溶剂脱酚系统, 然 后在环保车间与蒸氨废水混合后进入生化脱酚装置的曝气池, 经生化脱酚后的废水直接外排 。洗氨工序的富氨水和粗苯分离水经重力沉降和过滤后进入蒸氨塔中蒸氨, 蒸氨废水经换热 器冷却后部分返回洗氨塔洗氨, 部分送环保车间处理。1 存在问题(1) 隔油池的除油效率低。由于隔油池的除油效率仅为30%~40%, 除油后进入溶剂脱酚 系统的剩余氨水含油量高达40~70mg/L, 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