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香蕉中咪鲜胺的消解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香蕉中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2,4,6-三氯苯酚残留量的方法,检测香蕉果皮和果肉里的残留量。方法用浓度为50 mg/L咪鲜胺溶液处理香蕉5 min,置于15℃下贮藏后,用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残留量后进行消解动态分析。结果果皮中咪鲜胺消解动态方程式为C=35.492e~(-0.0648t),r2=0.9505,残留半衰期T1/2为10.7 d。果肉中咪鲜胺消解动态方程式为C=20.212e~(-0.0711t),r~2=0.9922,残留半衰期T_(1/2)为9.7 d。结论香蕉中咪鲜胺残留尽管符合我国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但对幼儿存在不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保吡虫啉农药在日光温室黄瓜中的安全使用,为吡虫啉在日光温室黄瓜中的合理用药建议及其在农产品中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新版《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中的施药剂量、次数、施药间隔,于2020年在山东寿光开展日光温室黄瓜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实验。利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研究日光温室黄瓜中吡虫啉的最终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 吡虫啉在日光温室黄瓜中的消解动态的动力学曲线方程为C=0.0286e-0.262t,R2=0.6243,半衰期为2.65 d;最终残留试验中,7 d、10 d日光温室黄瓜吡虫啉的残留浓度平均分别是0.0148、<0.01 mg/kg。结论 在符合新版《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施药方法下,吡虫啉在日光温室黄瓜中的残留量小于国家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花椰菜和土壤中吡虫啉残留的Qu ECh 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吡虫啉在花椰菜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15 min,上清液加入含PSA+C_(18)填料的小离心管中,涡旋、离心净化后,采用UPLC-MS/MS测定。同时测定不同采样时间的田间的花椰菜和土壤中的吡虫啉残留。结果在0.005~0.5 mg/L范围内,吡虫啉的进样质量浓度与其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9;方法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0.001 mg/kg(S/N=3),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为0.01 mg/kg。在0.01、0.05、0.1 mg/kg的添加水平下,吡虫啉在花椰菜中的回收率为83%~97%,相对标准偏差为0.9%~4.5%;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80%~110%,相对标准偏差为4.7%~10.9%。吡虫啉在花椰菜上的半衰期为2.6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3.6~16.9 d;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分别按照有效成分30、45 g a.i./hm2剂量于花椰生长期施药,施药2~3次,施药间隔期为7 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3、7、14 d采样测定,吡虫啉在花椰菜上残留量为0.01~0.433 mg/kg,均小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结论在花椰菜上使用吡虫啉,有效剂量为30 g a.i./hm~2,施药2次时,不会造成其在花椰菜中残留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明露地土壤-芹菜体系噻虫嗪及其代谢产物噻虫胺的残留与消长规律。方法 在河北张家口开展露地芹菜噻虫嗪、噻虫胺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试验,样品通过10 mL乙腈提取,提取溶液经50 mg N-丙基乙二胺和3 mg多壁碳纳米管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在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检测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残留量。结果 噻虫嗪和噻虫胺在芹菜上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 80.7%~90.5%、76.1%~103.0%;在土壤上分别为74.0%~96.4%、84.9%~86.7%,最终残留实验中,用药后第10 d噻虫嗪在芹菜残留量为0.188 mg/kg,低于国家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 MRL),噻虫胺为0.112 mg/ kg,超出其MRL值。噻虫嗪在芹菜上的消解动力学方程为C=2.7244 e-0.246 t,r2为0.9094,半衰期为2.82 d。噻虫嗪在土壤中沉积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峰值为0.33 mg/kg;噻虫胺在土壤中未见明显趋势。结论 噻虫嗪在芹菜上施用后的残留风险较低,但其代谢产物噻虫胺有残留风险。噻虫嗪与噻虫胺施用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香蕉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膳食摄入风险,选择海南儋州(巴西蕉)、广西南宁(威廉斯香蕉)、云南玉溪(巴西蕉)、广东佛山(过山香)四个试验地进行田间试验,采用气相色谱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香蕉全果及果肉中的残留消解结果进行测定,并对其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155711x?387.55,R2=0.9997,在0.01~1 mg/kg的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9%~110%,相对标准差(RSD)为2.2%~9.5%;在香蕉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香蕉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2.1 d,消解动态方程为C=0.12878e?0.03136t;评估结果显示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膳食风险概率为76.84%,表明香蕉中残留的高效氯氟氰菊酯长期摄入膳食风险可接受。  相似文献   

6.
评估喹啉铜在柑橘中的储藏稳定性、消解动态及膳食暴露风险。在海南、江西两地开展喹啉铜在柑橘中的田间残留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橘果实样品中的残留量,外标法定量,评估储藏稳定性、残留消解动态和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柑橘全果样品在?20 ℃储藏180 d,喹啉铜降解率低于10%。喹啉铜在柑橘全果中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0.2~15.1 d。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群喹啉铜的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0891~1.4584 μg/kg·bw,膳食暴露风险为0.45%~7.29%。喹啉铜在柑橘全果中至少稳定储藏180 d;喹啉铜在柑橘中易降解;在柑橘上规范使用33.5%喹啉铜悬浮剂防治溃疡病,喹啉铜的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于2000~2001年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对烟草及土壤中"乐牙"18%水剂的残留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乐牙"在烟草中的残留量较高。在烟叶消解动态试验中,前期消解较快,半衰期为2.37~3.35d,但后期消解较慢,45d时才消解到90%以上。土壤中的消解情况与烟叶相反,前期消解较慢,后期消解加快。土壤中半衰期为5.72~5.99d,施药后30d的消解率在95%以上。在最终残留试验中,2000年和2001年施药后30d的残留量分别为90.6mg/kg和82.4mg/kg。在原药用量1mL/株的条件下,"乐牙"18%水剂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30d。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在苹果和土壤中使用后的残留安全性。方法在北京市、安徽省、山东省、辽宁省、宁夏自治区和河南省进行了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在苹果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实验。结果代森锌在苹果上的降解半衰期为20.4~36.5 d,最终残留浓度为0.120~3.964 mg/kg;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2.6~15.1 d,最终残留浓度为0.028~3.874 mg/kg。一年6地区监测结果表明,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苹果溃疡病,最高制剂用药量1600 mg/kg,最多施药次数为3次,安全间隔期为28 d。结论在规定最大限度条件下,苹果上代森锌的残留量小于我国规定的食品安全最大允许残留限量5.0 mg/kg,食用苹果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付岩  张亮  吴银良 《现代食品科技》2017,33(11):206-211
为明确嘧霉胺在大棚草莓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及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及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大棚条件下,嘧霉胺在草莓果实上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4.28 d。400 g/L嘧霉胺悬浮剂以有效成分用量562.5 g a.i./ha和843.75 g a.i./ha施药,分别设置喷施2次和3次,施药间隔期7 d。在最后一次喷药后3、5和7 d采收的草莓中,嘧霉胺最终残留量均不超过我国规定的其在草莓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3 mg/kg)。基于残留试验数据和日平均膳食摄入量及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计算得到我国各类人群中嘧霉胺暴露的风险商(RQ)。结果表明,喷施嘧霉胺后3~7 d内的草莓对2~4岁、18~30岁和60~70岁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都很低,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虫螨腈在黄瓜和苹果上的残留分析方法进行探讨,采用乙腈提取、Flolisil 小柱净化、GC-μECD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黄瓜上添加标准品0.005、0.01、0.5μg/g 的回收率分别为115.6%、86.4%、82.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7.6%、9.2%;苹果上添加标准品0.005、0.1、0.5μg/g 的回收率分别为109.2%、95.9%、94.6%,相对标准偏差为8.0%、4.2%、7.6%;田间试验得到的虫螨腈在黄瓜的消解动态方程为y =0.0431e - 0.1665x,半衰期为4.2d;虫螨腈在苹果上的消解动态方程为y=0.1115e - 0.0734x,半衰期为9.4d。本方法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高,能够为大规模监测蔬菜水果中虫螨腈的残留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除虫脲在棉叶、土壤中的消解趋势和土壤及棉子中的残留水平。方法棉叶、土壤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同时对2014年和2015年除虫脲在河南和北京两地棉叶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分析并对棉子中的最终残留量进行膳食摄入评估。结果除虫脲在棉子、棉叶和土壤空白样品添加的平均回收率在79%~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15%之间,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1 mg/kg。棉叶中除虫脲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在5.0~8.6 d之间,土壤中残留消解半衰期在3.8~14 d之间。按本试验方式进行施药及采样后,棉子中除虫脲的最终残留量低于0.1 mg/kg,土壤中的残留量低于0.19 mg/kg。结论除虫脲普通人群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是0.873229mg/kg·bw,占日允许摄入量的69.3%左右,认为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中微生物结构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测定了施加小麦秆糖、玉米秆糠后植烟土壤中细菌、霉菌、施线菌、解磷菌、解钾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7类菌群的分布及数量;应用生物统计分析法比较了施加不同秸秆对烤烟试验田土壤微生物结构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7500kg/hm^2的小麦秆糠、9000kg/hm^2的玉米秆糠和15000kg/hm^2的玉米秆糠都能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20~40cm耕作层中微生物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孙星  闫小龙  杨邦保  丁悦  余向阳 《食品科学》2018,39(22):269-275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中丙硫菌唑及其代谢物硫酮菌唑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经方法验证,丙硫菌唑及其代谢物硫酮菌唑在仪器中检出限为2×10-3?ng,方法定量限为0.02?mg/kg。丙硫菌唑在小麦籽粒、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7.3%~103.0%、93.6%~100.3%和85.0%~100.5%;硫酮菌唑在小麦籽粒、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3.2%~109.9%、92.7%~101.9%和81.7%~95.6%。研究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及其代谢物硫酮菌唑在小麦植株中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丙硫菌唑在江苏、河南和北京三地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4、1.8?d和3.3?d,硫酮菌唑在江苏、河南和北京三地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2、2.9?d和6.0?d。丙硫菌唑在小麦籽粒、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2、<0.02~0.225?mg/kg和<0.02~0.033?mg/kg;硫酮菌唑在小麦籽粒、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2、<0.02~0.282?mg/kg和<0.02~0.049?mg/kg。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以300?g?a.i./hm2剂量,施药2?次时,丙硫菌唑在小麦籽粒中的最终残留浓度符合GB?2763—2016要求,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4.
烯酰吗啉在人参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王春伟  高洁  崔丽丽 《食品科学》2014,35(14):170-17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质量分数80%的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并对其可能产生的膳食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样品经丙酮提取,GPR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以液相色谱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源,以质谱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在0.01~0.20 mg/kg添加范围内,烯酰吗啉在人参根、茎、叶及土壤中的回收率为82.0%~95.5%,相对标准偏差为5.01%~7.67%。施药剂量为800 g a.i./hm2时,烯酰吗啉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9.13~16.35 d。在一个生长季节使用1 次,施药剂量为533.33~800 g a.i./hm2时,烯酰吗啉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未检出~0.024 5、0.023 3~0.138 7、0.121 5~0.618 2 mg/kg和0.008 4~0.073 8 mg/kg,风险商值为3.56×10-7(远小于1),风险较低,处于安全水平。建议我国烯酰吗啉在人参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可暂定为0.05 mg/kg,安全间隔期为28 d。  相似文献   

15.
前茬作物对甜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耕作措施和施肥量等同的条件下,对甜菜前作小麦、大豆和玉米进行了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并进行了后茬甜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茬的土壤物理状况有利于甜菜块根的膨大和生长;小麦若遗留给土壤较多的磷和钾养分,大豆茬则是较多的氮素养分;前茬作物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小麦若上种植的甜菜,含糖率高于其它二者,大豆茬上种植的甜菜具有较高的根产量和产糖量。针对甜菜不同前作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同,即其前作从土壤中吸取及遗留的养分不同的特点,分别进行了土壤养分调解。在甜菜前作为小麦、大豆和玉米的调解试验区中,分别增施N2.5P2K4公斤/亩,P4K7.5公斤/亩和N5P4K7.5公斤/亩,其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比对黑提高了,小麦区为9.4%、0.71和13.6%;玉米区为12.2%、0.39和14.6%;大豆区为1.8.%、0.29%和3.4%。  相似文献   

16.
阮长青  杨娟  郭德军 《食品科学》2009,30(13):183-186
为从不同作物中筛选出一种适于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酶源,研究不同作物种子、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植物酯酶对底物α- 乙酸萘酯催化作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子发芽及幼苗期后几种植物的酯酶活性总体呈现递减趋势,几种植物种子中的酯酶活性大小顺序依次为:小麦>大豆>玉米>水稻;龙麦26、豫麦39、麦976189 种子酯酶活性较高;经过粉碎筛分后的龙麦26 不同部位中,麸片酯酶活性最高。建议利用龙麦26 麸片作为酶法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的酶源。  相似文献   

17.
The pyrethroid insecticide permethrin was applied at 2 or 8 mg a.i./kg to wheat, or at 2 mg a.i. permethrin plus 10 mg a.i. piperonyl butoxide/kg to wheat, and the wheat seeds were stored for 20 months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17–32°C and 40–60% r.h.). Bioassays conducted with adults of Sitophilus oryzae (L) placed on treated wheat samples indicated that all treatments were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S. oryzae during storage for at least 20 months. The residues of permethrin and its cis/trans isomers were determined in ground whole wheat and its milling fractions, and the time periods for the initial residue levels to be reduced by half, were evaluated. These ranged from 178 to 200, 217 to 231, and 255 days, in the ground whole grain, bran and flour, respectively. The residues of permethrin in whole ground grain ranged from 1.378 ± 0.190 (day 1) to 0.247 ± 0.026 mg/kg (day 427) in the wheat treated at 2 mg a.i. permethrin/kg, and from 7.400 ± 0.234 (day 1) to 1.294 ± 0.017 mg/kg (day 427) in the wheat treated at 8 mg a.i. permethrin/kg. There was no indication of any effect of piperonyl butoxide on permethrin residue levels. After 35 days of storage 75–80% of permethrin residues were found in the bran portions of seeds subjected to each of the three treatments, while after 427 days of wheat storage at ambient conditions no detectable levels of permethrin residues were found in flour from wheat treated at the rate of 2 mg a.i./kg of wheat.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快速检测小麦和大米中辛硫磷残留的快速前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提取溶剂乙腈-水的比例和漩涡振荡提取时间。以C_(18)柱(250 mm×4.6 mm, 5μm)为分离色谱柱,以乙腈-水(80:20,V:V)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方式,紫外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最佳前处理条件为:乙腈-水的比例为1:2 (V:V),小麦和大米的振荡时间均为8 min。小麦和大米中的辛硫磷在0.02~5.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2.45×10~4X-5.88×10~2(r~2=0.9996),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02 mg/kg,小麦的辛硫磷加标回收率为80.4%~87.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1.1%~1.8%;大米的辛硫磷加标回收率为80.4%~85.6%, RSD为1.3%~1.9%。结论该方法具有处理快速省时,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等优点,可满足对小麦和大米进行多批次快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