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业物联网平台适应于多种农业生产场景(植物种植、禽畜饲养、水产养殖等),覆盖农业产业链的种养、检验、销售采购、物流运输和安全回溯等多个环节。农业物联网平台由传感器系统和云控制服务平台构成。农业物联网传感器系统是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采集环境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墒情、空气状态等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准确地发现定位问题,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  相似文献   

2.
一、物联网、区块链的概念及融合机制 1.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是把整个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全部联系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简言之,物联网就是一种"将现实世界的物体连到互联网上"的技术.物联网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利用客观物质设备,比如GPS定位系统、液位监测仪、电子探针等,与物质环境建立联...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促进数字农业技术的交流、应用和发展,7月1日至7月3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联合业内公司在京举办了首届"数字农业论坛"。奥地利农业物联网专家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在欧洲、俄罗斯和中国等地区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会议的报告内容还包括作物生长环境精确预测、霜冻自动监测、预警和控制、农产品信息追溯以及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等专题。会议主办方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农业物联网无线信息采集设备、信息传输的具体途径,云平台数据查询终端设备,与会人员在会议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啤酒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啤酒生产糖化过程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啤酒糖化自动控制系统的构建实施方案,系统以物联网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三层结构为整体构架介绍了糖化物联网的总体搭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涵盖奶牛养殖、生鲜乳收购、生鲜乳运输、乳品生产和乳制品销售等五个环节的乳品质量链追溯及服务信息平台的三层技术架构解决方案。其中感知层采用二维码技术和ZigBee无线传感网技术,重点解决奶牛精细化养殖、生鲜乳交易和乳品销售环节的信息采集与服务;网络传输层主要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络,为质量链追溯服务平台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传输提供网络通道,并且结合物联网中间件技术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校验、过滤和事物的管理等功能;应用层主要完成五大环节功能模块应用软件设计,实现乳品质量链信息在安卓平台和PC机浏览器平台的管理与追溯。  相似文献   

6.
<正>物联网,简单地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有两层含义:物联网的基础和核心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互、通信。物联网通过传感器的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计算机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4.0的到来,物联网在工业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中,将各种传感器的收集、监控、监视和感知功能以及移动通信的智能分析和其他技术集成在一起,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降低了成本。最终实现了传统产业向智能产品升级的新阶段。设计基于此模式的物联网数据分析系统将控制器和传感器等设备传递过来的数据在服务器进行存储并通过浏览器向用户展示。用户无需下载任何插件,只需要访问地址就可进行平台的管理。此平台向用户提供了设备总览、基础数据、告警中心、程序管理、报表中心、算法管理、看板中心、用户管理等9个大的功能模块,它解决了当前无法快速响应复杂的脱机和即时数据请求的操作系统数据瓶颈问题,提供了用于分析公司的绩效状况和监视变更过程的关键信息,并有助于可靠地长期发展公司。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是互联网的延伸。随着我国对互联网+农业的大力推广与应用,农业物联网将在此基础上开启一个新的农业时代。本期专题将带您提前感知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已经走进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国际电信联盟认为,物联网是通过智能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设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自动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物联网在物理感知、数据传输、智能处理、应用服务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接上期)四、农业物联网取得了广泛应用在国外,农业物联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精细管理和农产品安全溯源等方面。(一)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领域。在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领域,利用各种资源卫星收集国土资源情况,利用先进的传感器、信息传输和互联网等综合化信息监测、传输、分析平台实现区域农业的统筹规划和资源监测。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立的林业资源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对加州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于食品行业历来有着很高的关注度,食品检测、食品安全等各方面都成为了企业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傅里叶变换拉曼(Fourier transform Raman, FT-Raman)光谱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快速、无损、准确的光谱分析方法,已经在农业、医学、考古学等领域证明了其价值,在食品行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各种研究报告表明,除了仅通过光谱的视觉差异信息进行物质判别之外,FT-Raman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工具或与其他光谱手段进行联合分析,提供了更多可以应用在食品行业的高效检测、判别手段。本文简述了有关FT-Raman光谱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综述了近10年(2010~2019)中FT-Raman光谱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s at times mythologized and its purpose mistaken, and often people can become confused about what it means, does or aims to achieve; moreover, without a financial appraisal of the differences IoT can make to their own enterprise, business leaders may be content to watch and wait rather than to take a lead. This issue of Textile Progress aims to provide a guide to help navigation beyond general statements about IoT and to help those involved with the textile industry to make an informed decision about its potential value to them. The definition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and those put forth by organizations working on IoT standards development, are reviewed along with its architecture, elements, standards and protocols to help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and goals of IoT. A broad overview of impediments challenging the progress of IoT,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cybersecurity, is provided. This review also compares ongoing work in the application of IoT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to that in other manufacturing sectors whilst focussing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IoT technologies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to the textile industry according to both technological and business perspectives. A specific case study for the spinning industry is conducted to help with evaluation of its IoT solutions and to help to address how other parts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might benefit from its application. The case study includes evaluation of IoT solutions in the spinning industry spanning the period between ITMA 2011 to 2019, and takes information from interviews with industry executives to inform future directions of IoT in the spinning industry.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农业技术比较及中国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国际前沿相比较,中国农业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并已初步形成了少量领跑、多数并跑和跟跑的基本格局。新时期,应大力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加快构建农业物联网技术服务平台,着力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由于其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开发简单、快速的分析技术实现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筛查、检测,对确保食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抗生素在农业畜牧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导致了抗生素滥用现象,引发了严重的动物源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威胁。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抗生素的检测方法,但在检测的灵敏性和量化分析方面仍然存在挑战,因此,建立抗生素的快速、准确分析方法,对管控抗生素合理使用、评估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抗生素检测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电化学、比色法、荧光法三类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及应用现状,并阐述了不同传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抗生素适配体传感技术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也日趋迫切。本文主要对乳制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奶源品质管理及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乳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以发挥其优点,实现从研究开发、原料获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监督管理到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的高效管理,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乳制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相结合,能够在源头上遏制问题产品的扩散,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传感器是以活体微生物细胞为感应元件, 感应需要测定的靶标物质浓度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为可识别信号的检测装置。早期的微生物传感器以微生物测定和微生物电极的形式出现,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 基因工程类微生物传感器迅速发展, 并且由于其成本低、使用便捷、功能扩展性强等优势, 使其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微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总结了微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品质分析、食品安全毒性评估、食品污染脱毒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分析了微生物传感器发展趋势和当前的技术瓶颈。本综述可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人员提供信息和技术参考, 推动微生物传感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农用非织造材料的性能、加工技术及非织造材料在农业方面的具体应用情况 ,并说明了农用非织造材料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葡萄糖的检测在食品与医疗行业中尤为重要,电化学无酶检测与可视化检测因其测量快、便捷、操作简单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生物检测、医疗卫生等领域,并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的葡萄糖无酶快检技术,对无酶葡萄糖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其中,构建模拟酶技术在电化学与可视化检测中均得到了广泛研究,讨论了它们在临床医学与食品分析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葡萄糖无酶检测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后续开发研究及在医疗和农业行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diagnosis of ocular disease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optometric practice and there is a need for cost effective point of care assays to assist in that. Although tears are a potentially valuable source of diagnostic information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sample collection and limited sample size together with sample storage and transport have proved major limitations. Progressive developments in electronics and fibre optics together with innovation in sensing technology mean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inexpensive point of care fibre optic sensing devices is now possible. Tear electrolytes are an obvious family of target analytes, not least to complement the availability of devices that make the routine measurement of tear osmolarity possible in the clinic.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design, fabric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a fibre-optic based electrolyte sensor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potassium in tears using the ex vivo contact lens as the sample source. The technology is generic and the same principles can be u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lcium and magnesium sensors. An important objective of this senso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t the point of routine optometric examination, which would provide supportive evidence of tear abnormality.  相似文献   

20.
芒果是世界五大水果之一,深受人们喜爱。对芒果品质进行无损检测,有利于芒果采后科学处理,对提高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论述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芒果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他无损检测技术在芒果品质检测中的研究,如电子鼻、超声波检测、高光谱检测、机械传感等,并比较了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总结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未来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芒果品质检测及全过程质量控制方面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为芒果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