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动作分析法在缸体生产线平衡改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涛  周炳海 《机械制造》2009,47(8):54-57
动作分析法是实施生产线平衡改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以某公司压缩机缸体生产线为研究对象,运用秒表测时法并结合X-σ控制图测定了生产线各工位的作业时间,分析现有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及其平衡状况,针对整条生产线的瓶颈,提出动作分析的改善措施,降低了节拍,提升了整条生产线的平衡率和生产线的产能。  相似文献   

2.
动作分析法在生产线平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线平衡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某笔记本电脑企业一手工生产线作业能力及其平衡状况,针对整条生产线上的瓶颈,提出动作分析的改良措施,降低了其作业时间,从而提升了整条生产线的平衡性.最后指出动作分析法在提高生产线平衡率及操作动作标准化.  相似文献   

3.
对B公司PC机组装生产线的瓶颈工序进行标准化改善,以解决组装生产线装配率低的问题。主要运用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中的模特法(MOD法)对生产线的瓶颈工序进行分析和标准化改善;通过对瓶颈工序各动作的分析,找出不符合标准、不必要的动作,运用5W2H提问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运用动作经济原则对这些不规范的动作进行改善并使其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经过改善,生产线平衡率由原来的33.6%提升到63.5%。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逐步深化,可以用于复杂设备的运行监测。为实现柔性生产线的三维可视化与加工过程监控,同时指导用户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和预测,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柔性生产线状态监测系统。该系统的基本架构包括数据保障层、建模计算层、数字孪生功能层、用户空间层,保障了系统的功能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等。同时从几何模型、行为模型、数据模型三个维度构建了数字孪生系统模型,实现了动作特征虚实融合一致性和工艺数据与质量数据采集。以某柔性生产线为例进行实验测试与分析,系统可以与实际柔性生产线正常通讯并对数据做出响应,且延迟均值为131.1 ms,可见虚拟映射与现实状况保持高度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不锈钢板涂胶生产线的组成和运料机械手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针对机械手传动机构复杂、工作频率高、动作要求准确的特点,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进行控制,阐述了微机控制的基本原理、接口电路及程序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在铝锭码垛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锭码垛机是一个较复杂的生产线,将可编程序控制器用于该生产线,极大地简化了电器控制过程,且灵活性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7.
铝锭码垛机是一个较复杂的生产线,将可编程序控制器用于该生产线,极大地简化了电器控制过程,且灵活性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8.
十一、多工位压力机的模具特点 三坐标多工位压力机的送料运动是三维立体动作(夹紧→提升→送进→下降→松开→返回)。与两坐标多工位压力机的送料动作(二维平面动作:夹紧→送进→松开→返回)相比,多了一维提升、下降动作,因此对模具限制放松了许多。但与串联生产线相比,模具设计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冲压生产线中机器人与压机的动作协调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时间等分-动作匹配"法,并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展示了该方法的应用过程。进而,基于此方法对某条生产线进行了运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可提高生产效率,且可为机器人冲压生产线总体控制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华  卢素伟  杨挺 《中国机械工程》2014,25(23):3168-3173
复杂产品的制造加工具有工艺路线复杂、制造工序众多的特点,产品生产线往往具有高的脆弱性。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建立了复杂产品的生产线网络模型,并通过对复杂产品生产线网络模型特点进行分析,揭示了工序在生产线网络中分布的不均衡性会导致生产线脆弱的本质,进而建立了工序分布偏差函数,构建了复杂产品生产线的网络优化模型,通过优化工艺路线提高了工序分布的均衡性。以某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生产线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