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高压脉冲电场协同酶法技术从竹叶中综合提取竹叶黄酮、茶多酚和竹叶多糖三种活性成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水提多糖、高压脉冲电场技术提取竹叶黄酮和茶多酚的最优化工艺。结果在复合酶浓度为0.8%,温度55℃,pH 5.0,酶解80 min的条件下,竹叶多糖提取率为3.47%,提取多糖后的滤渣与60%乙醇按料液比1∶20匀质,在电场强度22 kV/cm,脉冲数为9的条件下进行高压脉冲电场提取,黄酮提取率达到2.49%,茶多酚提取率可达1.26%。该工艺可有效地从竹叶中联合提取黄酮、茶多酚和多糖。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高压脉冲电场耦合复合酶法提取莼菜多糖最佳工艺条件。以莼菜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40 min,电场强度25 kV/cm,脉冲数6。在此条件下莼菜多糖提取率为10.75%。在高压脉冲电场提取后,再耦合复合酶法提取,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复合酶(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为1∶1∶1,质量比)添加量2.5%,酶解pH4.5,酶解时间60 min,酶解温度40℃,在此优化条件下莼菜多糖提取率为12.27%。与单一的高压脉冲电场提取相比,高压脉冲电场耦合复合酶法提取莼菜多糖的提取率明显提高,为莼菜多糖的提取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方竹叶为原料,对比乙醇提取、纤维素酶提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振荡辅助乙醇提取4种提取方式对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优的方竹叶黄酮提取工艺,同时对4种提取方式获得的方竹叶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乙醇提取的黄酮提取率最高,达到(4.06±0.06)%。优化得到方竹叶黄酮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g/mL)、乙醇浓度80%、超声时间112 min、超声温度57℃、超声功率85 W。随着方竹叶黄酮质量浓度增加,不同提取方法所得黄酮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均逐渐增强。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所得黄酮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竹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察湛江地区竹叶黄酮资源的可利用性,对该地区主要竹叶品种及不同生长周期竹叶中黄酮含量进行分析比较,并采用部分析因设计、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黄酮含量较高的粉单竹竹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的提取工艺条件是:甲醇体积分数71.3%,浸提温度81.5℃,浸提回流时间2h,料液比1:30。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粉单竹竹叶黄酮的提取率达到38.08mg/g,高于相关文献所报道的。竹叶黄酮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竹叶黄酮对超氧负离子及羟基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好的清除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竹叶黄酮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湛江地区的粉单竹竹叶可作为黄酮提取的优良原料。  相似文献   

5.
高压脉冲电场提取中国林蛙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优化了用高压脉冲电场提取中国林蛙多糖的试验条件,并与碱提取法、酶提取法以及复合酶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用0.5%KOH提取液,在电场强度为20kv/cm和脉冲数为6μs的条件下用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林蛙多糖的提取率最大为55.59%。比较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法与碱法、酶法以及复合酶法在林蛙多糖提取率、总糖含量方面的差异,高压脉冲电场提取的林蛙多糖提取率和总糖含量均高于其他三种方法,其提取率是复合酶法的1.77倍,总糖含量高于复合酶法6.34%,且提取物中杂质少。因此,高压脉冲电场提取多糖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多糖提取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相对条件对高压脉冲电场(HPEF)技术破壁啤酒酵母细胞、提取酵母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啤酒酵母悬浮液经高压脉冲(频率500 ppa,场强25 kV/cm,处理时间1152μs)作用,再经搅拌(50℃下,6 h)处理后,蛋白质和核酸的提取率分别达到69.90%和82.84%。实验表明,利用高压脉冲电场破壁啤酒酵母细胞,并结合搅拌的方式提取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和核酸的提取率均高于单独使用高压脉冲电场或单独使用搅拌进行破壁提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7.
三都麻竹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麻竹叶中竹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影响因素,用超声波法和回流提取法分别对黄酮类物质的提取进行研究对比。以芦丁为对照,竹叶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先选回流提取竹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竹叶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时间3 h,乙醇体积分数95%,料液比为1∶25(g∶m L),提取率为1.59%。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技术从海鲫鱼内脏提取油脂,以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实验,考察了高压脉冲电场强度、脉冲频率、提取时间及液固比对海鲫鱼内脏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电场强度18 k V·cm-1,脉冲频率300 Hz,提取时间65 min,液固比1∶1,此时提取率为15.18%。通过回归方程拟合和响应曲面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提取回归模型,经验证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拟合性良好,该模型可用于预测海鲫鱼内脏油脂提取率。  相似文献   

9.
李烨 《酿酒》2015,(2):79-82
以酿造竹叶青酒所用淡竹叶为原料,对竹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使用热回流技术提取竹叶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vol、料液比1:2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h;使用植物提取专用酶提取竹叶黄酮的最佳条件为0.2%酶含量;使用微波法提取竹叶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功率510W,料液比1∶25,提取时间30s,提取次数1次。该研究为我厂大生产中提取竹叶黄酮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微波辅助提取竹叶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用微波辐射技术提取竹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黄酮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微波辅助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质量比为1∶25,溶剂乙醇的体积分数为60%,微波功率为500W,辐射时间为5min,在此条件下,竹叶中的总黄酮提取率可达2.93%。  相似文献   

1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以水为溶剂同时提取广西甜茶干叶中的甜茶苷和甜茶多酚的工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以甜茶苷提取率和甜茶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优化了同时提取甜茶苷和甜茶多酚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57 ℃,液料比为25:1 mL/g,提取时间为36 min,在此条件下,甜茶多酚提取率为85.32%(RSD=1.42%,n=3),甜茶苷的提取率为83.58%(RSD=2.24%,n=3)。该研究结果为甜茶叶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超高压提取茶叶内含物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高压技术常温下提取茶叶内含物,以茶多酚浸提率为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溶剂体积分数、料液比、压强、保压时间的选择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在最佳工艺下测定茶叶内含物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氨基酸的浸提率,并与常规的热水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茶多酚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溶剂70%乙醇、料液比1:40(g/mL)、压强200MPa、保压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进行超高压浸提测得水浸出物含量40.25%、茶多酚浸提率26.61%、氨基酸浸提率3.87%、可溶性糖浸提率4.76%、咖啡碱浸提率2.95%,均高于热水浸提法。较之传统热水浸提工艺,采用超高压技术提取茶叶内含物不仅具有提高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含量,并且具有提取时不需要加热、提取液澄清、提取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夏季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按照摊放、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的传统黄茶加工工艺,将其加工成黄茶,通过对其中11 个有代表性的工艺点取样,并进行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黄酮含量检测,以及感官审评和香气品质成分分析,探讨黄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黄茶加工过程中,滋味物质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以及黄酮含量均在整体上逐渐降低,其足干茶样含量相对茶鲜叶的降幅分别为30.12%、24.08%、10.97%、61.34%、33.20%、25.55%,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有所增加,其足干茶样含量相对茶鲜叶的增幅为19.46%,其中茶多酚、咖啡碱、黄酮以及氨基酸含量在摊放过程中有所上升;香气物质中,足干茶样的醇类、酮类、烯烃类、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相较于茶鲜叶分别减少了17.18%、5.51%、5.77%、2.10%,而醛类、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则分别增加了35.35%、4.06%;从加工工艺看,黄茶滋味品质主要受摊放与闷黄工序的影响,摊放过程中氨基酸含量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闷黄过程可使酯型儿茶素转化为简单儿茶素,并在此工艺中产生茶黄素,是黄茶醇鲜爽滋味及“黄汤黄叶”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时闷黄时间为8 h时,滋味品质较好;香气品质则主要受摊放、闷黄和干燥工序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掌叶梁王茶叶为原料制备速溶茶粉,并研究其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性,为梁王茶的深度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热水浸提法制备速溶茶粉,通过比色法研究梁王茶叶及其速溶茶粉的化学组分及其抗氧化能力,并对梁王茶叶17种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梁王茶叶的主要化学组分为:水溶性总糖47.32 g/kg、总多酚13.76 g/kg、水溶性蛋白质9.58 g/kg、水溶性氨基酸5.91 g/kg、水溶性多糖1.89 g/kg、总黄酮0.88 g/kg。梁王茶叶含量最多的游离氨基酸是组氨酸45.74 mg/kg。梁王茶叶速溶茶粉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料液比1∶30(g/mL),温度85℃,浸提60 min,浸提次数3次,此条件下速溶茶粉的提取率达到39.88%。所得梁王茶叶速溶茶粉的主要化学组分为:水溶性总糖236.05 g/kg、水溶性蛋白质99.47 g/kg、水溶性氨基酸30.83 g/kg、总多酚27.08 g/kg、水溶性多糖17.99 g/kg、总黄酮2.03 g/kg。梁王茶叶及其速溶茶粉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3.92、1.60 m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2.84、1.36 mg/mL。速溶茶粉浓度为3.5 mg/mL时,其还原力为3.343;茶叶浓度为15 mg/mL时,其还原力为2.966。研究表明梁王茶叶速溶茶粉营养丰富,并含有一定量的多酚、黄酮及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是一款较为健康的速溶茶饮品。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萃取北方地区早园竹叶中总黄酮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北方地区早园竹叶中黄酮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总黄酮得率的主要因素及其最佳水平范围,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萃取条件。结果表明:萃取温度36℃、乙醇体积分数50%、萃取压强35MPa、夹带比9%、萃取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可达到23.24mg/g。可以运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竹叶黄酮进行提取,且提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冠突散囊菌在制作发酵桑叶茶中的应用,从茯砖茶“金花”中筛选冠突散囊菌,并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光学显微镜及电镜观察、18S rDNA测序、同源比对,鉴定得到一株冠突散囊菌,命名为GTSNJ001.利用该菌株,以桑叶为原料,制作冠突散囊菌发酵桑叶茶和桑叶绿茶,以多糖、黄酮、多酚、水浸出率、1-脱氧野尻霉素(DNJ)...  相似文献   

17.
以蓝莓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提取物总黄酮对毛尖茶叶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总黄酮的优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50(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0 min,优化条件下蓝莓叶总黄酮提取率为9.56%。蓝莓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毛尖茶叶脂氧合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为22.3μg/mL。  相似文献   

18.
研究超高压处理对茶多酚提取率和抗自由基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压力500MPa,保压时间10min,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50% 乙醇水溶液,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茶多酚的提取率为19.43%。较高的处理压力和较长的处理时间均有利于茶多酚的溶出。另外,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提取液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明显提高,保压时间5min 以上时,抗自由基活性趋于稳定。实验范围内,随着处理压力的上升,提取液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是食药两用植物之一,本研究为比较不同品种紫苏叶(‘韩国绿色PF1’,‘中国PF2’,‘韩国紫色PF3’,‘韩国双色PF4’,‘中国双色PF5’)中黄酮和多酚提取量,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法优化紫苏叶黄酮和多酚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5%、料液比1:80 g/mL、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70℃,此提取条件下,黄酮、多酚提取量最高,分别为(16.82±0.60)和(80.42±2.66) mg/g。不同品种紫苏叶中,PF3的多酚提取量最高(17.77±0.29) mg/g,PF5黄酮提取量最高(80.42±2.66) mg/g。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紫苏叶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PF5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IC50 150.31±2.46μg/m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88.04±3.61μg/mL)及总还原能力最强(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多酚提取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呈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