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β-环糊精和染料木黄酮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β-环糊精与染料木黄酮的摩尔比、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为变量设计正交试验优化β-环糊精与染料木黄酮的包合反应工艺参数,利用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热重和导数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测试方法对β-环糊精与染料木黄酮的包合物和主、客体分子进行了表征;比较了包合物与游离主、客体的光谱性质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染料木黄酮能形成摩尔比为1:1的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强的包合物,该包合物可广泛应用丁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环糊精—染料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糊精分子具有独特的疏水空腔结构 ,可以与某些染料形成包合物 ,从而改善了这些染料的染色性能 ;对不同染料介绍了饱和溶液、超声波、研磨、水/溶剂共混、改变pH等 5种环糊精—染料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环糊精在纺织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糊精与合适的分子形成包合物可以改善客体分子的理化性质.介绍了环糊精在纺丝、织物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印染废水处理,尤其在后整理中的研究进展,说明环糊精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新型染整助剂,在提高染料染色性能(用作染色助剂,通过与染料形成包合物来提高某些染料的水溶性、降低染料的初始上染速率、提高匀染性能等)和开发功能纺织品(用作整理剂,可以制备各种功能性织物,如释香、除臭、抗菌等)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β—环糊精对阳离子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β-环糊精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可与某些染料形成包合物,将β-环糊精用作腈纶纤维染色的助剂,研究了它对阳离子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是一种有效的匀染剂。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月见草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月见草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β-环糊精与月见草油的投料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月见草油包合物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经红外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进行包合物形成的验证。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与月见草油投料比为5∶1 m L/g、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1.8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月见草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分别为81.56%和92.28%。实验证明月见草油可与β-环糊精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为月见草油的应用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青藤碱与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最佳条件,测定青藤碱与不同环糊精的包合常数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青藤碱与不同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最佳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利用相溶解度法测定青藤碱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γ-环糊精的包合常数,对包合物进行体外释放试验研究。结果:青藤碱与不同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物质的量的1:1、包合温度50℃、包合反应3h、包合反应时溶液pH7,青藤碱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γ-环糊精的包合常数分别为501.1、150.0、600.3L/mol。结论:青藤碱与环糊精可以形成1:1型稳定的包合物,以环糊精为载体制备的不同青藤碱-环糊精包合物相对于青藤碱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丁酸乙酯与β-和γ-环糊精包合物。正交试验表明: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参数为,丁酸乙酯与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1、超声30 min、超声温度50℃,可获最大包合率为46.69%;制备γ-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参数为,丁酸乙酯与γ-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1、超声45 min、超声温度60℃,可获最大包合率为95.59%。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及X-衍射对包合物的分析,证明了丁酸乙酯与2种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综合结果显示,γ-环糊精更适合包埋丁酸乙酯类风味小分子。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优化千斤拔黄酮-β-环糊精包合工艺,并验证包合物的增溶作用为目的。在预实验基础上,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验证了千斤拔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然后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率总评归一值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千斤拔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预实验结果表明千斤拔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已经形成,响应面实验显示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千斤拔黄酮投料比(质量比)5.5∶1、包合温度43℃、包合时间3.8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千斤拔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为44.68%,包合物得率为73.12%,溶解度测定结果表明将千斤拔黄酮利用β环糊精包合后,可使千斤拔黄酮在水中溶解度由(22.86±0.62)mg提高到(106.58±0.95)mg。千斤拔黄酮与β环糊精可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包合物的形成可使千斤拔黄酮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提高,为千斤拔黄酮口服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研磨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薄荷醇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用乙醇洗涤或蒸馏包合物,并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包合物的表面薄荷醇量和总薄荷量,并计算了菏荷量的包合率。结果表明在薄荷醇/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05:1时,表面薄荷量最低且包合率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甜橙油环糊精包合物,并探讨其用于烘焙食品中的可行性。方法:制备甜橙油环糊精包合物,并采用热重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甜橙油环糊精包合物的耐热稳定性及其在高温条件下化学成分的变化;将不同甜橙香精用于面包及蛋卷的烘焙过程中进行应用对比试验。结果:制备的甜橙油环糊精包合物在300℃以下耐热稳定性较好,经高温处理后保留了柠檬烯、芳樟醇、月桂烯、辛醛、癸醛等大部分以甜橙香味为特征的化学成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甜橙油环糊精包合物在面包的烘焙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香气和味道的综合评分最高。结论:甜橙油环糊精包合物具有耐高温的特性,能够用于烘焙食品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VD3-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包合物的有关性质。方法: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VD3-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工艺优化,利用IR、1H-NMR鉴定包合物的形成,并考察包合物的稳定性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试验证明β-环糊精包合VD3的最佳工艺为β-环糊精与VD3的投料比为15∶1,在80℃条件下搅拌5h;IR、1H-NMR分析证明了包合物的形成;同时包合物提高了原VD3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结论:VD3-β-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野坝子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野坝子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物的收率和包合物含油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野坝子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条件,并使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为1∶6 mL/g、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1.5 h,在此工艺条件下,β-环糊精包合物的收率和含油率均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雷英杰  俞玫  赵康 《食品科学》2005,26(10):134-137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通过调节溶液pH值制备出大豆苷元-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加以鉴定。制备大豆苷元-β-环糊精包合物的产率为90.15%,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大于大豆苷元单体。  相似文献   

14.
茉莉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结构指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茉莉精油 β 环糊精包合物进行鉴别。分别采用X 射线衍射线、差示扫描量热法及扫描电镜对包合物的晶体结构、焓变及形状进行分析研究。X 射线衍射法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均显示 :茉莉精油 β 环糊精包合物与两者的混合物以及 β 环糊精的本身截然不同 ;扫描电镜显示出包合物结构完整 ,颗粒大小均匀。茉莉精油被 β 环糊精包合后 ,呈现出与茉莉精油及 β 环糊精均不相同的新的物相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王树根  徐利 《印染》2007,33(24):31-34
用反应性环糊精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MCT-β-CD)包合驱蚊剂DEET,得到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包合物,以此产物作为驱蚊整理剂处理纤维素织物。研究了该包含物以不同工艺(浸渍法、浸轧法和冷轧堆法)整理织物的效果。研究表明,冷轧堆法效果很差,不宜采用。通过改变包合物的用量、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得到浸轧法和浸渍法中包合物与纤维素键合反应的最佳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维生素M-β-环糊精包合物,考察了不同温度和pH对β-环糊精增溶维生素M的影响,确定了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对包合物、物理混合物和加有维生素C的包合物在光照、避光、不同温度以及添加不同浓度的防腐剂条件下进行稳定性研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M的含量。结果表明: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pH8,温度25℃;制备的β-环糊精包合物中维生素M的量最大可达60.764μg/mL;避光、低温、pH8条件下包合物中维生素M的稳定性最好,且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可以增强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β-环糊精丙酸乙酯包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扫描电镜、红外、XRD和CP-MAS 13C NMR对包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包合后环糊精表面形态发生改变,红外C=O双键吸收峰的出现、XRD衍射峰的迁移和核磁碳谱丙酸乙酯化学位移的出现,证明了丙酸乙酯与β-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通过Avrami方程描述环糊精包合物的释放速度情况,结果显示相对湿度越大释放速度越大,温度对释放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β-环糊精在阳离子染料染色中的移染作用,并从移染动力学方面探讨了β-环糊精对阳离子染料的移染速率常数,进而从染料分子与β-环糊精空腔尺寸匹配及包合作用出发,分析了β-环糊精对阳离子染料的移染机理。  相似文献   

19.
番茄红素水溶性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了番茄红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测定了包合物的溶解度、稳定性,比较了包合物及番茄红素的紫外吸光光谱变化,差示扫描量热图谱.结果表明:番茄红素与2-HP-8-CD以摩尔比1:4混合,经研磨法包合处理后,2-羟丙基-β-环糊精与番茄红素形成一种新的物相,包合后番茄红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到0.5mg/mL,包合物在4℃下放置两个月番茄红素基本不损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青藤碱-γ-环糊精包合物;纯化后利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包合物的结晶形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核磁共振等方式对包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和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青藤碱-γ-环糊精包合物表现出明显不同于青藤碱的性质特征,青藤碱与γ-环糊精能形成稳定的新型包合物,γ-环糊精能显著增加青藤碱的溶解度,青藤碱与γ-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的包合物质的量比为1:1,其包合常数为600.3L/mol,反应前后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ΔG=-15.85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