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研究了振动对固流体波面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床中温度场的发展明显优于同类条件下移动床中温度场;在频率在23.67Hz和一定流量下,随着振幅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其壁面传热系数也增大,有利于床怪内物料间的传热.  相似文献   

3.
为强化气相换热,将流化床换热防垢节能技术和气相换热过程相结合,设计并构建了一套气-固循环流化床换热装置.以空气和玻璃珠颗粒作为工质,利用热电阻和差压传感器,系统地考察了颗粒加入量、空气流量和热通量等操作参数对于其传热性能和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玻璃珠颗粒的加入可以明显地强化气相的传热.实验范围内,最大的传热增强因子...  相似文献   

4.
直接接触式环流换热器传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开发了直接接触式环流换热器 ( DCRE)。分散相液滴不断吸热气化 ,导致气升管轴向上连续相和分散相的温度变化 ,从而产生不同的传热推动力 ,形成体积传热系数分布。在实验基础上 ,重点讨论工质的进料量、连续相和分散相间的传热温差对体积传热系数的影响 ,并从单个液滴气化传热的机理出发 ,推导出体积传热系数分布的表达式及平均体积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一种新型高效型板换热器 ,对型板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及阻力降性能等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 ,型板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比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高 5 0 %~ 10 0 % ,阻力降值比传统的列管式换热器低 ,与型板内流体流速的 1 4 4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从传热公式出发,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传热强化的主要途径;从强化传热的原理出发,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常见应用。  相似文献   

7.
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高压高效紧凑式换热器,具有众多优点。但其壳程流动繁杂,目前对其流动和传热依然缺乏完善的研究。本文通过合理的模型简化,对换热器进行传热特性数值模拟,分析绕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其他几何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管径的变大,表面对流换热系数逐渐变小;随着径向比的增大,传热系数是逐渐减小的;随着缠绕度的增大,传热系数也会变大,但是变化不大,在尺寸允许的条件下,缠绕度可以适当的增大;在紧凑环境中,如果考虑到换热器尺寸设计,可以减小绕度。  相似文献   

8.
高青  卓宁 《化工机械》1994,21(2):63-66
本文对纵肋管束换热器的传热、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关系式,并着重分析梯形纵肋管束换热器的特性。进一步探讨了管束节距、肋片高度对传热及流阻的影响情况。与相同结构的光管管束比较,换热增加10%-35%,而流阻最高增加48%,最低情况下,低于光管。文中指出具有梯形纵肋的管束呈现出一种特殊的传热及流阻规律,它不但可获得较低的流动阻力,而且传热得以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9.
设计并搭建了气-固循环流化床螺旋板式换热装置,研究了空气流量(80~125 m3·h-1)、颗粒加入量(0.5%~2.0%)和颗粒类型等操作参数对以恒温水作为热流体、空气作为冷流体、3种固体颗粒作为固相工作介质的循环流化床螺旋板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和压降的影响。实验的结果显示,添加颗粒可以明显改善螺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但同时也会增大压降。在实验考察的操作参数范围内,强化传热效果最佳时的传热增强因子可以达到29.28%,此时系统内添加的颗粒为聚甲醛颗粒,空气流量为125 m3·h-1,颗粒加入量为2.0%,但相应的压降比率也达到了20.86%。绘制了传热增强因子和压降比率的三维图以及综合影响雷达图,可指导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管板式换热器在Re<2、270条件下中、高粘非牛顿流体传热进行了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关联式,传热数据处理采用修正Wilson算法。为了减少流动不均一分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文用测温法对换热器内流体流动分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管壳式换热器壳侧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传统的弓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存在的问题,对各种强化壳程传热的传热管换热器、纵向流、螺旋流、射流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强化传热机理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管壳式换热器壳侧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强化传热元件与高效换热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强化传热元件与高效换热器的研究概况,扼要报道了强化传热元件和新型壳程结构的匹配与高效换热器的开发进展。  相似文献   

13.
管壳式换热器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广泛使用。由于工业的发展,很多换热器已不能满足需要。本文通过壳程和管程两方面进行强化传热,来研究与开发新型高效换热器。  相似文献   

14.
郭丽  朱鋆珊  李茂林 《广东化工》2014,(12):101-101
文章主要简述了间壁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典型和新型传热元件的特点、开发和应用,总结了国内近期开发研究新型强化传热元件的成果,最后探讨了强化传热元件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为今后开发新的性能更优越的强化传热元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洪文鹏  辛凯 《化工机械》2013,40(4):471-475
通过对称性简化,建立了小尺度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模型。基于Simple算法,采用RNG k-ε方程、多孔介质模型和增强壁面函数法,结合有限体积法及结构化网格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求解三维N-S方程和能量方程模拟了流体在壳程流动的传热过程,在管径不变的情况下,针对节径比分别为1.2、1.4和2.0下的流场及温度场的总体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对影响其传热性能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相同边界条件下,设计较小的节径比,易在管壁周边形成涡流,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指标较高,但湍流强度过大,流体剧烈冲刷管束,将对设备的寿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轮亭  邱丽灿  王臣 《当代化工》2014,(11):2322-2324,2327
管壳式换热器在石油化工领域应用广泛,其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与国外高效节能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研究的进展情况,分别从管侧、壳侧和整体结构改进三方面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效果及特点,最后提出了强化传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强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传热强化技术研究的发展概况 ,简述了典型的强化传热元件开发、新型壳程结构设计及国内外推出的各种新型高效换热器的有关情况 ,指出了国内近期开发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针对多孔管沸腾传热的物理模型.分析了影响多孔表面沸腾传热的影响因素,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归纳,探讨了多孔管沸腾传热物理模型研究的发展方向,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节能减排重视程度的提高,换热器的强化传热问题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的一些相关成果,列举了几种应用于管壳式换热器中管程与壳程强化传热的典型元件和结构,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传热及传质理论对不凝气- 蒸汽混和气体的冷凝传热机理及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介绍了在CO 原料气生产过程中的废热回收及冷却装置的设计过程中得到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