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性淀粉软糖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变性淀粉软糖生产的工艺和品质的关键因素进行探索,通过对不同变性淀粉的凝胶强度、粘度、感官特性的比较和探究熬煮温度和时间对软糖质量的影响。得出变性淀粉软糖最佳工艺条件和配方是变性淀粉NF13%、白砂糖42%、淀粉糖浆44%、柠檬酸0.5%、干燥温度40~50℃。  相似文献   

2.
以蔗糖、麦芽糖浆、香醋、明胶和变性淀粉的复配凝胶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香醋凝胶软糖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香醋凝胶软糖的最佳配方为:明胶和变性淀粉(2∶1)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20%,麦芽糖浆添加量27%,香醋添加量10%,以该配方制备出的软糖富有光泽,酸甜可口,并具有良好的咀嚼性。  相似文献   

3.
以胶原蛋白为功能原料,通过对比试验对凝胶剂进行最佳选择,结果表明,选择明胶和变性淀粉复配凝胶的软糖产品口感和稳定性最好。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为:胶原蛋白粉6g,淀粉糖浆40g,白砂糖32g,明胶7g,变性淀粉3g,缓冲乳酸1.5g;在水分为7%的淀粉盘中干燥(28℃~30℃,RH45%)40h左右脱模除粉,所得软糖产品具有良好的质感,咀嚼性和口味接受度很高,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酸变性淀粉生产工艺及在部分食品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课题着眼于变性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采用一次回归正交试验,系统研究了影响酸变性淀粉重要物性指标的处理条件,并相应建立了酸变性淀粉粘度、透明度、凝胶稳定性与处理条件,酸浓度、温度、时间、乳浓度之间的数学模型。本试验沿用了食品质量评定中常用的感官鉴定方法,确立了不同处理条件下酸变性淀粉在软糖和果酱生产中最适添加量范围,并通过计算机选优处理,以相对粘度为指标,得到了与其配备的最优处理组合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将酸变性淀粉添加于软糖和果酱中,不但降低了产品甜度,改善了口感,而且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5.
为研制出不含任何防腐剂和色素的佛手瓜保健软糖,以佛手瓜为原料,以绿茶粉为辅料,以低聚果糖和蔗糖为甜味剂,以卡拉胶、明胶、变性淀粉为凝胶剂,通过配方和工艺研究,制作出低能量、卫生安全的佛手瓜保健软糖。结果表明,最佳原料配方为:佛手瓜汁35.4%、凝胶剂3.0%(由23.1%卡拉胶、23.1%明胶、53.8%变性淀粉组成)、甜味剂28.4%(由41.6%低聚果糖和58.3%蔗糖组成)、水33.1%;最佳加工工艺为:将复合凝胶与水按照1∶8的比例浸泡12h,熬糖温度70℃,熬煮8min,且不断搅拌,45℃干燥24h至含水量在10%左右。根据上述方法研制出的佛手瓜软糖呈半透明状,淡绿色,口感清甜柔软,风味独特诱人,并具有良好的咀嚼性和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感官评价正交试验确定软糖最佳配方。方法:以具有清咽利喉功效的药食同源食品薄荷、胖大海、罗汉果为原料,熬煮浓缩3款不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植物浸膏,经食品专业人员感官评定后确定最佳浸膏配方作为本研究软糖原料浸膏。以不同明胶、变性淀粉比例、糖醇液与糖醇粉比例以及原料浸膏添加比例为考察因素,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软糖最佳配方。结果:3款植物浸膏整体感官评分无明显差异,色泽、甜度、口感及风味评分显示3款植物浸膏风味项变异系数最大(>10%),因此选择风味项作为原料浸膏选择依据,最终选择试验3植物浸膏为本研究软糖原料浸膏。结论:本研究软糖最佳配比为明胶、变性淀粉比例7∶3,麦芽糖醇液、麦芽糖醇粉比例46∶4,原料浸膏添加比例7%。各因素对产品感官影响排序为明胶、变性淀粉比例>原料浸膏添加比例>糖醇液和糖醇粉比例。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讨淀粉软糖的生产工艺通过质构分析仪反映的质构及货价期得到橘子软糖的最佳配方。葡萄糖浆33.3,白砂糖50,胶体溶液(其中变性淀粉16),柠檬酸1.05,橘油适量。  相似文献   

8.
挤压法生产淀粉软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挤压法生产软糖用变性淀粉的可行性,应用双螺杆挤压机进行了淀粉软糖生产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法所得产品不仅质量稳定可靠,且无须后期干燥。  相似文献   

9.
含功能因子壳聚糖软糖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艺华  张琼  黄泽元 《食品科技》2007,32(2):126-130
主要介绍含功能因子壳聚糖软糖的研制过程。确定了含功能因子壳聚糖软糖的适宜配方:变性淀粉10g、魔芋粉15g、蔗糖30g、壳聚糖1.5g、柠檬酸3.0g、蔗糖酯0.1g、单甘酯0.1g、香精0.1%。该软糖具有良好的风味,香气宜人,色泽自然,透明性较好,厚薄均匀,甜度适中,味道可口。  相似文献   

10.
为系统地探究核桃软糖的制作工艺,采用新鲜核桃仁为主要原料,复配胶(变性淀粉和明胶)和糖(麦芽糖浆和白砂糖)等为辅料,以感官评价为评价标准,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工艺优化的范围,然后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法,得到核桃软糖工艺配方。结果显示:核桃仁含量8.21%,复配胶含量12%,其中变性淀粉与明胶质量比为1.10∶1,糖含量35%,其中麦芽糖浆与白砂糖质量比为3.17∶1,以此配方制备的核桃软糖在响应面法中感官评价预测最大值为84.1,实测值为83.5。产品口感细腻柔糯,咀嚼性好,甜度适中。  相似文献   

11.
以百合、玫瑰为主要原料,研制具有特色的复合凝胶软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成品的感官质量为指标,探讨凝胶剂、白砂糖与葡萄糖添加比例、柠檬酸和百合、玫瑰提取液对复合凝胶软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配方工艺为百合提取液6%~8%,玫瑰花提取液8%~10%,果胶1.6%,变性淀粉0.6%,葡萄糖︰白砂糖为1.8∶1,柠檬酸1.7%。此添加条件下制得的凝胶软糖理论评分为90.70分,验证试验评分为90.5分。  相似文献   

12.
以山楂和紫薯为主要原料制作软糖,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山楂与紫薯的配比及白砂糖、柠檬酸、卡拉胶和淀粉添加量对软糖质量的影响,并经正交试验确定了山楂紫薯软糖的最佳配方为:山楂紫薯配比为1∶1、白砂糖15%、柠檬酸0.18%、卡拉胶4.0%、淀粉3%。  相似文献   

13.
变性淀粉在明胶软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明胶、变性淀粉为凝胶剂生产出来的新型明胶软糖,甜度低、口感舒适、咀嚼性好、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60Co-γ射线及微波双重辐照制备辐射变性淀粉,测试辐射变性淀粉的糊化温度及溶解度.同玉米原淀粉和H2O2氧化淀粉相比,γ辐射、微波改性亦能提高淀粉的糊化温度和溶解度,降低淀粉黏度;采用丁醇沉降法分别测定其直链、支链淀粉含量,得出辐射变性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高达58.9%,相比玉米原淀粉,辐射变性淀粉的支链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15.
以板栗粉为主要原料,研制板栗粉软糖产品,优化其生产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板栗软糖配方中变性淀粉、板栗粉、蔗糖酯的添加量。用正交实验确定凝胶剂的组成及配比和各单因素的最优添加量。结果表明:以魔芋胶-卡拉胶-琼脂(5.5∶1∶1)为复合胶凝剂,具有良好的综合加工性能,产品外观及风味良好;最佳产品配方为板栗粉12g、凝胶剂7.5g、蔗糖酯0.25g、变性淀粉4g、白砂糖35g、葡萄糖浆25g、蜂蜜10g,所得板栗软糖产品外观、风味及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16.
《粮食与油脂》2017,(8):42-44
以氧化马铃薯淀粉和明胶为基质制作明胶软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明胶软糖表面和断面的微结构来研究氧化马铃薯淀粉对明胶软糖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化马铃薯淀粉含量不超过2%时,可明显观察到相分离,随着氧化马铃薯淀粉含量逐渐增大,相分离不明显。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相混合体系表面有网状结构和空洞,内部呈镶嵌填充状态,随着氧化马铃薯淀粉含量逐渐增大,表面网状结构的空洞变密,内部的明胶连续相被挤压,当氧化马铃薯淀粉含量增加到5%时,网状结构空隙不明显,内部镶嵌状态消失。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为交联酯化剂,通过一步法制备交联酯化复合变性淀粉。采用Box-Behnken优化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30.62℃,反应时间126.71 min,pH 9.78,含水量23.85%,制得复合变性淀粉析水率为11.76%。经4次冻融循环后复合变性淀粉析水率仅为15.86%,具有良好的冻融稳定性。冻融稳定型复合变性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降低至35.3℃、透光度增加至79.5%、磷含量为0.18%、抗凝沉性良好。这些特性使其可以改善冷冻食品的品质,在速冻食品中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品  刘钟栋 《粮油加工》2009,(4):139-141
利用新型微生物多糖结冷胶作为软糖的胶凝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最佳软糖配方。结果表明,结冷胶含量为1%、淀粉糖浆含量为40%、白砂糖含量为20%时可研制出组织状态、色泽和口感均优良的软糖。  相似文献   

19.
变性淀粉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将0%、4%、6%、8%、10%和12%的玉米原淀粉、玉米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木薯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淀粉(acetylated distarch adipate,ADA)、木薯醋酸酯变性淀粉(starch acetate,SA)添加到肌原纤维蛋白溶液中,制备淀粉-蛋白复合物并测定流变特性、凝胶强度、保水性和水分子弛豫时间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淀粉可显著提高肌原纤维蛋白的储能模量G′,G′在42℃左右开始增加,此时肌原纤维蛋白开始变性形成凝胶,添加变性淀粉可显著延迟肌原纤维蛋白的变性温度(43~46℃)。变性淀粉添加量为8%时淀粉-蛋白复合物凝胶强度均达到最大,而原淀粉对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强度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变性淀粉的复合凝胶保水性比原淀粉保水性高约13%(P<0.05),SA-蛋白复合物与ADA-蛋白复合物保水性最高。核磁共振分析表明T2弛豫时间随变性淀粉添加量增大而减小,T22向快弛豫方向移动,说明变性淀粉的添加降低了水分子的移动性。因此,ADA-蛋白复合物对肌原纤维蛋白的流变性、凝胶强度、保水性和水分迁移影响最显著,添加10%以内变性淀粉可显著提高肌原纤维蛋白的G′和保水性,同时增大凝胶强度,降低水分迁移速率。  相似文献   

20.
《广西轻工业》2016,(1):43-46
用醋酸酐为酯化剂、甲苯-4-磺酸为催化剂在水溶剂体系中,对木薯淀粉进行酯化变性,制得木薯醋酸酯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制备木薯醋酸酯淀粉的较佳工艺条件为:醋酸酐质量分数15%、催化剂质量分数1.5%、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45℃、浴比1∶3。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证实淀粉酯化变性的发生;扫描电镜显示酯化反应不仅发生在淀粉表面,还发生在淀粉颗粒内部;X射线衍射表明酯化反应破坏淀粉的部分结晶结构,结晶度从37.79%下降到29.76%;差示扫描量热法表明淀粉酯化变性改善其熔融性能,熔融温度较原淀粉下降了2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