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捷  詹宏  林荫宇  何峻 《电工技术》2008,(1):4-5,28
以重庆市城区电网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与现场试验,对城网合环换电展开多角度的研究.研究表明,合环潮流的影响基本上限于10kV配电网络,并且经过必要改造的开闭所,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合环换电.最后,结合理论和现场试验数据分析,建议在出现相角差超过3.或电压的幅值差超过0.3kV的情况,合环应慎重,因在此情况下,可能出现较大的合环电流.  相似文献   

2.
张捷  詹宏  林荫宇  何峻 《电世界》2010,(3):26-29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10kV配电网络多采用环网设计、辐射状运行模式。配电网络中常常因为检修或者故障等原因需要进行切换电源操作。当换电所涉及的线路属同一个110kV电源时,这个问题很简单,可以采用合环换电方式,从而保证不停电换电;当线路不属于同一个110kV电源时,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如采用合环换电方式,就会形成多个电压等级的电磁环网,有可能造成局部线路过载。  相似文献   

3.
在电网调度运行中,控制电磁环网的合环潮流是调度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叠加原理及戴维南等值原理为基础,分析影响配电网合环均衡潮流的主要因素。对青岛市区一典型配电网合环潮流进行分析计算,提出控制合环均衡潮流的对策,对于调度人员控制配电网合环潮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发挥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合环运行配电网高可靠性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等优势,研究了其继电保护策略。分析了解环定时限过流保护和方向定时限过流保护原理和动作特性,基于投资经济、有效隔离故障原则,提出了一种针对含DG合环配电网的纵联过流保护策略,并给出了纵联通信方式的选择方法。仿真分析了所提策略应用的保护动作和故障隔离情况,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纵联过流保护策略无需上下游保护间的动作时限配合,可在很短时间内隔离合环配电网任一处故障,且隔离范围小,至多损失一条母线负荷,不切除DG,有效提升了合环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DG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环网供电已成为常规的供电模式,环网合环操作随之增加,故合环操作的安全性就越来越重要。概述了合环潮流的理论分析、合环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杭州电网合环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大量应用使得主动配电网建设持续推进。主动配电网故障恢复的合环操作产生冲击电流,严重威胁电力电子设备和人身安全。由于合环瞬间电压波动造成DG输出特性变化,使得主动配电网的合环电流变得更加复杂,目前尚难以准确分析和计算。为此,建立了含DG的主动配电网合环等值模型,分析了DG对主动配电网合环电流的影响,通过分解有源辐射状开环网络与无源环状网络,推导了合环稳态电流与合环暂态电流的表达式,提出了考虑DG输出特性影响的主动配电网合环电流计算方法。算例表明,DG输出特性对合环电流具有直接影响,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计算主动配电网合环电流。  相似文献   

7.
配电网合环转电的开展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但合环电流对电网的冲击影响着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从配电网生产运行中遇到的问题着手,通过现场试验、理论分析、仿真验证等方法分析了合环转电对环网型美式箱变的影响,为配电网倒闸操作、规划建设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靳一林  孙健 《电工技术》2020,(22):101-102
在配电网中实行合解环操作,可以实现不停电负荷转移的目标,提升供电可靠性.但由于进行合解环操作后难以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盲目操作可能会给配电器带来风险。为此,文章对配电自动化合解环决策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提高不停电负荷转移的成功率,避免发生甩负荷事故。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现场的运行经验,对铁路信号等重要行车负荷两路电源的合环倒路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自闭、贯通线路的合环倒路,不仅要投入"检同期"保护,还应进行合环选跳,并指出要根本解决电源短时停电对铁路信号等重要行车负荷供电的影响,应采取通过EPS不间断电源的方式供电。  相似文献   

10.
配电网合环操作产生的合环电流,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不利影响,需要对合环电流进行计算校验以保证合环操作的安全性。提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配电网合环操作快速校验方法。首先,在合环前潮流分布的基础上,基于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计算合环稳态电流;并在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对计算公式进行简化,使其具备更好的实用性;然后,通过暂态过程分析进行合环冲击电流的计算校验。实际案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合肥城市电网电磁环网解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合肥城市电网现状及其远景规划方案,把该城市电网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确定了不同发展阶段500 kV变电站接入220 kV电网的方案、电磁环网的解环时机及解环点,对该城市电网的规划方案提出了改进建议。文章提供的实际案例验证了主动处理城市电网电磁环网的指导思想及相应技术原则的正确性,可为我国城市电网的规划及其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电网电磁环网的解环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城市电网规划中,要保证500 kV电网和220 kV电网的协调发展,需要科学处理电磁环网问题。文章提出了主动处理城市电网电磁环网问题的指导思想及相应的技术原则:在城市电网发展过程中,要考虑500 kV电网的远景规划,合理确定电磁环网的解环时机和解环点;解环后的目标网架应尽可能保持小环网结构,尽量避免出现单回路供电的辐射结构。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合理确定城市电网电磁环网的解环时机和解环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湖南电网发展迅速,500/220kV电磁环网运行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合理确定湖南电网的解环方式以保证湖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十分必要。研究表明,2010年前在娄底与湘潭之间220kV网络开环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4.
李开红 《广东电力》2011,24(9):100-103
针对闭环运行中RCS-9652B型线路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以下简称备自投)装置不能正确启动而导致另一回线路严重过载的问题,分析了2种运行方式下备自投装置动作的具体过程和原因,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现场试验证明:实施解决方案后,备自投装置动作逻辑正确.  相似文献   

15.
对变电站常见的单母线接线、双母线接线和一台半断路器接线的线路停送电倒闸操作步骤进行了叙述,从避免带负荷拉合刀闸和减小停电范围两个方面对操作步骤进行了原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陇东能源基地煤炭、水资源情况,以及陇东地区电源建设规划,分析了陇东本地电网建设方案、陇东直流换流站及配套外送电源接入系统方案。重点论证了直流网侧交流电压、换流站站址、配套外送电源接入系统电压方案、站与地区电网的衔接等主要问题,提出直流网侧电压750 kV方案和330 kV方案各有优势,而配套外送电源建议主要考虑以直流网侧交流电压直接接入换流站。可为今后陇东地区电源电网建设及直流工程开展进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电网操作和设备投运等过渡方式下的继电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电网探作和新设备投运等多种过渡方式下继电保护的效能和特殊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过渡方式下有关各类保护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城市配电网后夜容性无功过剩及单相接地时电网产生较高的过电压问题,设计了一种Y接电抗器灭弧装置。首先介绍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其次计算Y接电抗器中性点接入不同容量的补偿元件后电网的过电压;最后利用Matlab对电网分别接入消弧线圈和Y接电抗器进行仿真。理论计算及仿真结果表明电网装设Y接电抗器后发生单相接地时的过电压得到抑制且能较快恢复到正常状态。Y接电抗器不仅减小接地电容电流,熄灭电弧,还可以解决后夜容性无功过剩和降低单相接地引起的过电压,可取代消弧线圈解决单相接地引起的过电压和容性无功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城市配电网后夜容性无功过剩及单相接地时电网产生较高的过电压问题,设计了一种Y接电抗器灭弧装置.首先介绍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其次计算Y接电抗器中性点接入不同容量的补偿元件后电网的过电压;最后利用Matlab对电网分别接入消弧线圈和Y接电抗器进行仿真.理论计算及仿真结果表明电网装设Y接电抗器后发生单相接地时的过电压得到抑制且能较快恢复到正常状态.Y接电抗器不仅减小接地电容电流,熄灭电弧,还可以解决后夜容性无功过剩和降低单相接地引起的过电压,可取代消弧线圈解决单相接地引起的过电压和容性无功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主动管理(AM)模式下,提出了一种考虑主动配电网转供能力的可再生电源(RES)优化配置模型。以年综合费最小为上层目标,每个场景的配电网运行费最小为下层目标,该模型计及了系统故障负荷的转供和包括RES出力切除、RES功率因数调整、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调节和需求侧管理在内的4种AM措施。考虑RES出力随机性及负荷波动性,利用准蒙特卡罗模拟和奇异值分解生成风、光荷相关性样本矩阵并采用模糊C-means聚类对场景进行缩减。应用动态小生境差分进化与原对偶内点算法相联合的策略对模型加以求解。通过算例对比是否考虑AM措施和转供能力下的三种情境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