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有机硅材料及应用》2014,(5):353-353
沈阳理工大学的万新国等人用红外光谱表征了γ-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1160)缩合前后官能团的变化;依据A-1160缩合物在水和甲苯中的溶解性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公式计算其缩合率。研究了pH值、温度、时间、溶剂对A-1160缩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1160缩合物不溶于甲苯,在水中略溶胀;以水为溶剂时,pH值为9或5、在90℃反应1.5 h,A-1160的缩合率最高;以甲苯为溶剂时,宜在弱酸性条件下对无机物进行表面改性。 相似文献
3.
4.
5.
6.
7.
三羟甲基丙烷缩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三羟甲基丙烷的缩合反应机理及在缩合反应中所发生的副反应,用反应动力学理论讨论了影响缩合反应的各种因素,并列出了在40L反应釜中所进行的缩合试验结果,提出了缩合的最佳工艺条件,结合国内外生产装置的实际,提出了采用最佳缩合工艺条件所需进行的改造措施,以有效地降低原料消耗和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9.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合成与光密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萘醛比,不同磺化度,不同酸度下合成了一系列低缩合度的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通过萘磺酸甲醛系列缩合物的合成条件与光密度分析,建立了合成条件与光密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随醛含量增加,x1~x5样品的b及b/a值不断增加,说明缩合程度在不断增大;随酸度增大,z7~z12样品(萘醛比为1:0.65)的b及b/a值不断增大,后趋于平衡;z1~z6样品(萘醛比为1:0.33)的b及b/a值变化不大,当酸度进一步增加达到≥26%时,缩合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磺化度的增加,萘磺酸参与缩合的量在不断增加,样品吸收曲线逐渐红移。合成条件与萘磺酸甲醛缩合产物在最大吸收波长附近光密度值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硅烷偶联剂封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聚醚多元醇(GE21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α,α-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合成了基础聚氨酯(PU)预聚体,然后以1,4-丁二醇进一步扩链制得了水性聚氨酯(WPU)乳液,最后以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PU分子进行封端,得到了稳定的改性PU乳液。通过对偶联剂的用量和封端条件等研究,确定了适合硅烷改性WPU的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当w(硅烷偶联剂)=4%~5%时(占树脂的质量分数),硅烷偶联剂封端改性WPU乳液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其胶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水耐溶剂性能均相当优异。 相似文献
13.
硅烷偶联剂对玻纤/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选用KH550、KH570两种硅烷偶联剂处理无碱无捻粗纱,采用挤出、注塑成型技术制备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具有提高GF/PP复合材料性能的作用。SEM显示KH570处理GF与PP基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界面层起到很好的应力传递作用,达到良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针对环氧丙烯酸酯附着力和柔韧性差的缺点,通过在环氧丙烯酸酯中引入硅烷基团,合成硅烷改性的环氧丙烯酸酯。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反应产品的影响,通过滴定和红外光谱分析跟踪反应进程和确定产物结构。合成产物通过和光固化单体、光引发剂混配成紫外光固化胶粘剂,并与改性之前的环氧丙烯酸酯作为主体树脂时的紫外光固化胶粘剂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合成产物通过硅烷基团的引入,改善了环氧丙烯酸酯的柔韧性。同时,由于硅烷偶联剂基团在固化过程中水解露出的硅羟基增强了对无机底材的附着力,使得紫外光固化胶粘剂的综合性能得到了优化和改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硅烷偶联剂在填充白炭黑斜交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填充白炭黑的胎面胶中加入偶联剂Si69,可以降低胶料的粘度,缩短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增大硫化胶的邵尔A型硬度和300%定伸应力;采用三段混炼可以改善胶料的挤出工艺性能和胎面挤出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A new coupling agent, a silane sulfonyl azide has been synthesized. This agent was capable of reacting with either saturated or unsaturated rubbers. In unsaturated rubbers reinforcement with mineral filler was inproved when compared with a commercial silane coupling agent. For a saturated rubber, the response when this agent was added to the formulation was superior to the response reached using only a conventional peroxide to crosslink the polymer. © 1997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63: 1353–1359, 1997 相似文献
19.
硅烷偶联剂对氢氧化镁表面改性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具有相同亲水基团的4种硅烷偶联剂对工业级氢氧化镁进行常温湿法表面改性,并与聚丙烯(PP)熔融混合制得掺杂氢氧化镁质量分数为35%的复合材料,以SEM,FT-IR等手段对氢氧化镁及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硅烷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湿法改性可以提高氢氧化镁的分散性和与材料的相容性,改善氢氧化镁/PP的力学性能,但对阻燃性能影响不大;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在水相中稳定性好,可以较多地包覆于氢氧化镁表面,改性后材料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提高50%,断裂伸长率提高6倍,达到很好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