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受沉积和成岩作用控制,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流体分布极为复杂,这一类型气藏整体表现为分散底水型特征。以龙岗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为例,研究储层发育控制因素、气水分布规律及生产特征。储层研究结果表明,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储层受沉积、白云石化、岩溶和裂缝控制,有利沉积相带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形成的有利因素,岩溶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所在,裂缝能有效增加储层渗透性。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龙岗气田气水分布类型主要有薄层状边水型、厚层块状底水型和层状纯气型。不同类型气水分布特点和富集规律受构造、储渗体形态、储渗体物性、裂缝和储渗体上倾方向致密层遮挡以及气源充足程度控制。不同流体分布模式气井具有不同的生产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开发技术政策,可有效提高气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不同于常规碎屑岩气藏,该类气藏的有效开发面临很大问题。龙岗气田是典型的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地质研究和试采动态特征研究表明气藏储层存在强烈的非均质性,气水关系复杂,部分试采井受地层水影响严重,同时不同类型气井生产特征表现出极大差异。该气藏有效开发主要面临储层非均质性评价、流体分布复杂性描述、储量计算以及产能评价等问题。针对该气藏开发面临的问题以及气藏开发特征,提出4条开发技术对策:①井—震联合开展储层精细描述,提高气藏开发规模;②布井方式采用不规则井网,提高气藏开发效益;③加强动态监测,科学管理气藏,提高气藏管理水平;④坚持"边勘探、边滚动、边建产"的开发思路,降低气藏开发风险。气藏开发技术对策的制定为龙岗气藏有效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四川盆地龙岗礁滩气藏在气井开发后期出现大量黑色固体和膏状垢污堵塞管串和储层,造成气井产量和压力急剧降低、酸化有效期缩短的现状,开展了堵塞机理分析。在堵塞物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XRD衍射仪分析,通过扫描电镜的微观形貌分析观察垢污组分之间的结合关系和组合状态,找出井下固体颗粒、残酸、油溶性外加剂和铁元素是影响堵塞物的主要因素。在模拟井况条件下对上述因素进行控制变量分析,以研究各因素对堵塞物形成的主要作用,探明该类气井的堵塞机理,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入井液中油溶性组分与井下沉积的炭黑和硫等固体颗粒通过乳化、吸附作用形成高黏乳状液,同时残酸等入井液外加剂的高分子聚合物通过架桥吸附作用捕获井下固体颗粒形成凝胶体,二者综合作用使得井下出现大量黑色胶状堵塞物,并据此提出垢污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苏里格气田东区41-33区块马家沟组五段四亚段(O2m45)气藏的气井试气、生产动态等资料研究,归纳出研究区富水区的平面分布特征,结合储层物性及区域构造演化特点,深入剖析了区内气水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区域构造背景是气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部分富水区受局部构造作用控制明显,而储层物性决定富水区具体分布形式。在此基础上,将富水区划分为3种类型,并归纳了O2m45气藏的3种气水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5.
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强非均质性的低渗透砂岩气藏,复杂的孔喉结构及其配置关系决定了内部气水分布的复杂性.通过观察铸体薄片、分析压汞实验资料,对须家河组低渗透高含水饱和度砂岩气藏复杂的孔喉结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解释了高含水饱和度的成因.结合须家河组气水分布,初步总结了3种气水分布模式,其中"储渗单元"控制的气水分布模式是强非均质性储层主要的气水分布类型.根据气水分布特征、构造特征、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从宏观和微观、整体与局部分析了控制气水分布的主要因素:区域构造背景控制气水宏观分布;储层的非均质性控制气水局部分布;储层的孔隙类型和孔喉结构的空间配置影响气水微观分异.  相似文献   

6.
龙岗地区礁滩气藏地质建模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四川盆地龙岗地区礁滩储层非均质性强及气藏气水关系复杂、地质建模存在诸多技术难题的现状,开展了三维地质建模的探索工作,并总结形成了以“双相控制,分步建模”技术方法为核心的复杂礁滩气藏建模技术。其建模思路及技术对策为:①突破等时地层界面,以储渗体为研究单元;②沉积相建模确定气藏大的沉积背景及格局;③确定岩性在空间的分布规律,精细刻画储渗体空间的非均质性;④采用局部建模与整体建模相结合的分步建模方法;⑤采用随机与确定性建模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建模技术适用于龙岗地区以及稀井网条件下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的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的整体描述。  相似文献   

7.
根据马五1地层相对富水区的平面分布特征,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区域构造演化及特征,对控制相对富水区的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域构造特征是控制相对富水区分布的基本条件,储层的非均质性决定其具体的分布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种气水分布模式.并指出由于岩性变化和储集条件变化形成的相对富水区是该区气水分布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8.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气水分布的研究对于气藏的有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以试气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15个气藏80余口井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证明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曲线和可动饱和度大小可对气层、水层进行有效识别;根据单井和剖面气水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纵向上有多个气水系统,单气水系统内部自上而下可动水饱和度逐渐增大、呈上气下水的分布状态,宏观上存在3种类型的气水分布模式:岩性型、裂缝岩性型及构造—岩性型,并以合川须二段气藏、充西须四段气藏和广安须六段气藏为例加以说明;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作为典型的岩性气藏,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气水分布受优质储层分布的控制,在砂体连通性、裂缝和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现今的气水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9.
有水气藏中,不同的气水分布模式,决定了水区不同的驱动能量.有水气藏水区能量是由气、水能量叠加组合构成,水体活动性是组合能量的综合体现.圈闭封闭环境下,如果水体量不是足够大,其膨胀量不能使累产气—拟压力关系压降曲线明显偏离无水气藏压降关系线;而圈闭外连通较小的含气区,其膨胀量能够使圈闭内压降关系线明显偏离无水气藏压降关系线.水中溶解气膨胀是增加水体驱动能量和水体活跃性的重要因素.在气水分异不彻底的过渡带气藏,溶解气膨胀驱动地层水侵入气区的作用不可忽视,构造越平缓的气藏,气水分异越不彻底,溶解气膨胀驱动地层水的作用越强,气井生产越容易出水.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徐深气田是典型的致密火山岩气藏。随着气藏开发不断深入,气井陆续出水,强烈的水侵和水气比不断攀升严重制约了气藏的高效开发,正确认识火山岩气藏内气水关系及其主控因素已成为提高气井产能的重要因素。研究区火山岩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总体表现为“上气下水”特征,气水分布以火山机构为基本单元,全区无统一气水界面,同一火山机构内可存在多个气水系统,不同的气水系统也可具相同的气水界面。在营城组火山机构刻画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生产测试和物性、压汞、薄片等动静态资料,系统分析徐深气田致密火山岩气藏气水分布特征,明确火山岩气藏气水关系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烃源岩展布控制了营城组火山岩气藏气水的宏观分布,火山机构和构造联合作用影响天然气的聚集、调整,火山岩复杂的孔隙微观结构制约着储层内气水分异。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超深层礁滩气藏储层气水识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长兴组发育大型的台地边缘生物礁滩气藏,具有埋藏深、储层空间展布复杂多变、一礁或一滩为一个气藏、气水分布极其复杂的特点,给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为了精细刻画元坝气田生物礁滩气藏储层及气水的展布特征,提高探井成功率,集成创新了储层气水识别技术:采用了叠前道集优化技术提高了道集的信噪比;利用小角度叠前反演技术解决了超深层弹性参数的求取;最后从岩石物理参数分析入手,综合实验室岩石物理测试分析及测井、试气成果统计分析结果,明确了气水识别的敏感参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坐标旋转技术构建新的高灵敏度识别因子,从而提高了叠前敏感参数反演的识别能力和精度。在该地区Ⅰ区块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刻画出了元坝气田气区、水区以及气水过渡区,预测结果与后期实际钻井揭示的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龙岗气田雷四3亚段气藏是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新发现的与印支期剥蚀和岩溶作用有关的气藏,弄清该气藏的特征及控制因素,将极大地拓展四川盆地雷口坡组的勘探领域。为此,基于区域地层对比、小层划分、沉积相、储层特征及气藏特征等综合研究成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性认识:1雷四3亚段的储层发育于其顶部a小段,风化剥蚀作用控制了a小段储层的分布及溶蚀孔洞的发育;2a小段储层岩性以泥、粉晶角砾云岩为主,次为泥粉晶针孔云岩,物性为低—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孔隙类型主要为基质孔隙、裂缝和溶蚀洞穴,台内滩沉积微相控制了储层的发育;3在大型地层尖灭的背景下,受构造、断层和岩性变化的影响,发育地层—构造、岩性—构造等多种圈闭类型;4气藏烃源以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主,生储盖组合以侧生侧储和上生下储为主,次为下生上储,其气水关系复杂,存在多个水动力系统;5雷四3亚段a小段尖灭带附近的次级岩溶斜坡是寻找工业气井的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川中广安须家河气藏气、水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川中广安须家河气藏为孔隙-岩性型致密气藏。根据78口试采井数据分析,认为储层的孔喉构成了成藏过程中主要的疏导体系,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控制气、水的运聚和分布;构造在气藏后期改造中影响天然气的聚集,较低的构造幅度致使气、水分异差,气井普遍产水。气藏内可划分出富气区、次富气区及气、水同产区3类气水分布区,相应地提出高渗透带、单砂体及微构造控制的3种气、水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气水两相渗流在鲕粒灰岩中形成封闭气和残余水的机理,选取以四川盆地龙岗地区储层铸体薄片为模板制作的激光刻蚀微观鲕粒模型,进行了气水两相驱替实验。实验过程用高清数码相机对气驱水和水驱气现象进行拍摄和记录。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鲕粒模型,水驱气时卡断、绕流是形成封闭气的主要原因,盲端和不连通的孔隙也会形成封闭气;在气驱水时,细长孔道、狭窄喉道处以及卡断都有可能形成残余水。这些现象及其机理分析对于以鲕粒灰岩为主的气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油气藏是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近期重点勘探区带之一。油气藏的储集岩主要有亮晶颗粒灰岩、粉晶颗粒灰岩、泥晶颗粒灰岩、泥晶灰岩,其中亮晶颗粒灰岩的储集性能较好;储层的基质孔隙不发育,主要的孔隙空间为溶蚀孔洞和裂缝;储层分为洞穴型、孔洞型、裂缝型和裂缝-孔洞型,其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相、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控制。形成了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储层叠置连片、广泛发育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的发现,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基于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通过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白云石有序度、碳氧稳定同位素和物性测试等,对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沉积期以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有云坪、颗粒滩、灰坪等,垂向上发育多个滩坪组合序列。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其次为发生部分白云石化作用的颗粒灰岩,其中颗粒白云岩物性最好,粉晶和细晶白云岩次之,颗粒灰岩发生白云石化部分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未发生白云石化部分通常较致密。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及微裂缝等。储层主要分布在白云石化程度较高的颗粒滩相,颗粒滩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同生期及早期成岩阶段的白云石化作用和准同生期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的2种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酸性天然气井越来越多,但因技术和施工的瑕疵,往往导致气井功能不完整(如套管环空异常带压等),已成为影响气井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为此,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完整性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盆地龙岗气田高温(130~150 ℃)、超深(6 200 m)、高含硫(30~156 g/m3)、地层因素复杂等特点,从带压原因分析、井筒安全评估内容和流程、风险等级划分和防控措施等方面开展了气井完整性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制订了气井完整性管理相应的对策,即:对于已完成的老井加强压力、流体跟踪评价分析,加强井下及井口腐蚀状况监测、检测工作,定期对井筒安全状态进行评估,确保安全受控;对于待完成的新井,重点抓好井身结构、完井管柱设计与现场施工作业质量控制等环节,确保不形成新的环空异常带压气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形成的气井完整性管理方法及主体配套技术能够满足龙岗气田安全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洗象池组储集层的主控因素与有利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寒武系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的后备勘探领域和接替层系,目前其整体勘探程度较低,沉积相带展布规律尚不清楚,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工作。为此,通过典型野外露头剖面、岩心以及岩石薄片观察,结合实验分析数据,研究了该盆地洗象池组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和储集层的岩性、储集空间及物性等特征,进而探讨了储集层形成的主控因素,预测了有利储集区带的分布范围。结果认为:①有效储集层多发育在洗象池组中上段,岩性以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为主,次为藻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②储集层厚度介于43.75~136 m(平均约为87 m),孔隙度多介于1.27%~11.95%,其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粒间孔与晶间孔;③颗粒滩亚相是储集层发育的基础,而准同生溶蚀作用则是形成主要储集空间的关键因素;④该储集层受古地理格局约束,在盆地内具双颗粒滩带特征。结论认为:宜宾—合川—广安、永安—三汇—石柱一带古地貌高部位为有利的洗象池组储集层发育区,可作为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