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谢谢野菜     
不管怎么说,这年头吃野菜也是一种时尚。饭店一坐,人家劝我:“吃吃吃,怎么不吃?纯野生,纯绿色。”可是,对那些所谓的野菜,我还是没有胃  相似文献   

2.
苦瓜我所欲     
崔国发 《美食》2006,(3):58-58
郑州人真能吃“苦”!那一年初夏时节,我因创作在那里住了个把月,每天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盘苦瓜。我对番薯、洋芋、南瓜、萎蒿、荠菜、蕨根、马兰头等菜蔬或野菜并未少吃。苦瓜这东西在我孩提时代虽曾见过而未尝食用。  相似文献   

3.
海南三野蔬——篱芭菜、革命菜、鸡屎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野菜大吃香,番薯藤、辣椒叶等都成了筵上娇客。每当送上席,片刻之间一扫而光。有人说是好奇,有人说是图新鲜换换口味。我却以为这是一种追求,由于生理需要而反映成为食品上的追求。精米白面吃多吃久了,想吃粗粮;甘旨美馔吃多吃久了,想吃野菜;连带粗粮、野菜的行市看涨,这是养生需求在市场上的反应。对中国人来说,我们的体质是粗茶淡饭培  相似文献   

4.
名人与野菜     
野菜以其特有的风味,越来越多地走上人们的餐桌.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转过来耍换换口味。尤其是在推行“绿色食品”的影响下,吃着没有农药污染的野菜放心,而且还有保健功效,对身体健康有利。其实,古往今来,有不少名人对野菜也情有独钟,百吃不厌。  相似文献   

5.
地理君 《中国食品》2023,(5):133-135
<正>春风一吹,草绿了,柳条绿了,野菜也绿了。有这样一群人,开始带上头巾和墨镜,挎上小竹篮早出晚归——别害怕,他们只是去挖野菜了。南京人把野菜吃得明明白白要说有机会在挖野菜领域独占鳌头的,除了东北人,一定就是南京人了。民间俗话说:“南京一大怪,不爱荤菜爱野菜。”在江苏南京地区,谁人不知“金陵八野蔬”的名号,谁没吃过香椿芽炒蛋,喝过一口菊花脑鸭蛋汤呢?  相似文献   

6.
春之讯元春时节,川西平原处处都洋溢着春的讯息。记得在我孩提时代,春天是最惬意的,不过当年我喜欢春天既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无诗人那般浪漫情怀,倘若有谁非逼我坦白的话,那我只需用几个字就能交代清楚:因为我喜欢吃野菜。在明媚的春光里,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唱着同一首歌:“棉花草,做馍馍,肚子饿了找家婆”。棉花草是长在田间地头的普通野菜,因为它叶脉上的白色细绒毛极像棉花的纤维,故而得名。乡下人把外婆叫“家婆”,记得那时有一句俗话就叫做:“憨家婆带外孙”。一个“憨”字,便把外婆对外孙的满腔痴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芋头     
闲着没事,陪妻散步,妻说:“我今儿在市场上看见芋头了,那东西好吃吗?”   什么?芋头!我立即严肃起来。我说:“明天,肯定买了给你尝尝。”   哦,芋头……  那时的我已经精疲力尽。从市内步行十几里,才到这郊区。满山荒草,但不知哪种野菜能吃,常常听老师说哪儿哪儿有人全家吃野菜毒死。我怕死,只能掐一种秋天二度萌发的苦艾的尖尖,这东西做菜团,啃一口苦得你直哆嗦,但是没毒。   在一个小土坡前,我又掂了掂小面袋,还是不够做一顿菜团子的,苦艾也被人掐光了。 似极遥远有人唤什么,渐渐地,觉得就在耳边。急睁眼,原来我昏倒在地,面前有位穿白补丁褂儿的老奶奶在守着我。她问:“学生,你怎么啦,一头攮在了地上?”“我饿。”眼泪刷刷地涌,我真想抱住这老奶奶,求她别这么问完就走开。我说:“俺家粮不够,弟弟没户口,我捞不着上学,见天弄菜。”  老奶奶翻开我的面袋,吃惊地问:“这东西能吃?”我说:“俺家尽吃这。”  她犹豫了片刻,一咬牙:“学生,你跟我来。”   山东名城青岛郊外,有个浮山所公社。我走进一幢泥墙草屋,老奶奶没让我进屋,敞开锅,从锅梁上架着的一只碗里,拿出两个芋头,想想,又拿出一个,将它们塞到我手里。...  相似文献   

8.
野菜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从古至今,人们就没有舍弃过吃野菜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享受,而是刻意在追求这种享受,由此便形成了一股经久不衰的“食野”之风。 《易经》里的“女承筐”,指的就是采野菜;《诗经》里吟诵到的野菜品类多达数十种,如荇、蕨、蘩、荼、薰、笋、荠、茆、莫、栗、榛等等,而我国现在有文字可查的野菜更是多达1500余种。 四川省的自然环境,适合大多数野菜品种的生长。而随着“食野”之风的普及,各种野菜也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餐厅酒楼。川菜的包容性本来就很强,完全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将野菜纳入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打野菜包     
平常,我们用白菜叶打包吃。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用干豆腐打野菜包。先将蒌蒿芽、坡坡盯、睛母菜等野菜从田野里、地埂旁采摘回来,摘去细小枯叶并用清水洗净。  相似文献   

10.
阿朋 《美食》2005,(6):41-41
已退下多年,近几年来在吃上忽然有了点“无厘头”之感,“无厘头”在于吃小菜上。革中,为了有小菜天天吃月月吃,就不得不年年腌咸菜、腌萝卜干,故而在下也被我家“厨师”溢美一把“好手”,腌的萝卜干,好得就如南京人说的“狗撵鸭子——呱呱叫!”腌的咸菜菜帮浅黄而亮、菜叶青绿而润,吃起来津津有味,菜心麻油一拌、菜头和大排煨汤,用十八频道的品牌标语即是:“好看又有用”!  相似文献   

11.
儿时家住农村,有机会吃过许多野菜。记得宅边野草丛中生长着一种名叫“血皮菜”的野菜,叶片呈椭圆形,正面是绿色,背面带紫红色,肉茸茸、细软软的。母亲常去搞下叶片切细搅拌在鸡蛋里煎熟给我吃,说是生血补血的。每逢清明节,母亲总要叫我去田边地角掐清明菜(俗名棉花草),这东西嫩黄柔软如棉,拌人面粉里蒸粑粑,很是清香可口。还采回椿芽、鱼腥草、蔬菜、荠荠菜、狗贴耳、马齿觅、地木耳、南瓜花、丝瓜花、红苦藤叶尖、南瓜藤叶尖炒豆腐渣(家乡人叫它连渣菜)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重怀对p象。离开农村几十年,也就与野菜绝了缘。…  相似文献   

12.
黄艳梅 《美食》2009,(5):70-70
眼下正是野菜盛产的季节,吃腻了大鱼大肉的都市人也吃起了野菜。不光现代人对野菜情有独钟,古人也吃野菜,不但普通百姓食用,皇帝大臣、达官贵人也吃。有史料可查的吃过野菜的皇帝有李世民、朱元璋,还有清朝的雍正皇帝,不过他们大多是借吃野菜来标榜自己的爱民和节俭,没有真正吃出野菜味道,作秀的成分居多。  相似文献   

13.
九吃 《四川烹饪》2009,(4):60-61
春暖花开,绿意盎然。又到了吃野菜的好时节。3月13日,20多位大厨在成都随和家宴馆参加了由联合利华公司策划的“野菜来报春”活动。大厨们先是讨论了金融风暴下怎样推出更实惠的新菜,随后又把交流的重点落在野菜上面。  相似文献   

14.
野菜在春天温暖的阳光里,焕发出其他季节所无法给予的独特味道。野菜生长在自然无公害环境中,被誉为“绿色食品”、“森林食品”,由于其营养丰富,口味清新,更被人们视为一种理想的药食兼优的佳蔬良药,因而有些野菜已有人工栽培。在提倡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今天,新鲜无污染的野菜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而走上餐桌。下期话题:自助餐,让我欢喜让我忧自助餐这种餐饮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其最大的诱惑力莫过于“无限量”,如何才能既吃够本又吃得健康?为啥不知不觉就吃多了?欢迎发表您的亲身体验及观点看法到邮箱:sfdlf05@hotmail.com或写信至:上海市吴中东路513号《食品与生活》杂志社雪莉有约栏目收,邮编200235。每月我们都会选出独具风格的来信刊登在栏目中并送出一份礼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回归自然、追求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吃”的学问越做越大、越做越深了.在吃多了大荤大腥、吃多了含防腐剂或激素的食品后,许多人出现了“富贵病”的征兆.于是,人们对一些家常菜、乡土菜倍感亲切.过去曾被劳苦大众吃得再也不愿吃的野菜,如今却成了酒桌宴席上一道亮丽的  相似文献   

16.
杨柳依依春风暖,桃之夭夭景宜人。又到踏青采野菜的季节了。采野菜、吃野菜是我国人民的一种传统食俗,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诗经》305篇中,涉及可食野生植物的就有43篇。比如《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薇就是野豌豆。这首诗用现在的通俗歌曲来唱就是:“采野豌豆呀采野豌豆,野豌豆已经长出来;采野豌豆呀采野豌豆,野豌豆柔嫩正好采,采野豌豆呀采野豌豆,野豌豆快老要赶紧采”再如《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分。彼采萧兮,一日…  相似文献   

17.
吃野菜     
这年头吃菜早就算不上什么了,根本就不值一提。不过,如果一定要把吃菜这件事变成一件值得一提的事不可,除非你吃的不是“家菜”,而是野菜。 在大大小小热爱赶时髦的餐馆的菜谱上,有越来越多的野菜正在陆续上榜,单看那些名目,野百合,蒲公英,千叶红,仙人掌……你不会误以为自己正在读着的是一些以乡村的四季花草为主题的俳句或是某一家花圃的售货清单吧,当然,很快你就会回过神来,原来这些东西和青菜萝卜蕃茄黄瓜一样,都是可以吃到肚子里去的菜,区别在于,后者“执政”了千年以上,前者目前则暂时“在野”。 人类对于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8.
阳春三月,大地回春,市场上的野菜品种日益增多,吃腻了大鱼大肉的都市人,都觉得“家菜不如野菜香”,想趁新鲜采点山野间的野菜,尝尝“野味”,不过营养学专家提醒人们,春食野菜应该特别注意安全,因为有些野菜本身有毒,由于外形与无毒野菜相似,易被人们误食:还有些野菜被环境污染,吃后也易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9.
京郊野菜香     
我在北京小住时,曾在一家超市里看到了马齿苋,当时感到十分新奇。这种野菜在江南颇为常见,但往往无人问津,只有草药医生才会垂青它。如今这种“蓬头垢面”的野菜,竟踏进了超市的大门,说明北京市民不但识得它,还很欢迎它呢。马齿苋在苏北一带很有知名度,人们把它晒干了(需烈日曝晒,因其茎叶多汁),到冬天用作包子馅料。马齿克也是一味药草,可治肠炎、痢疾。我曾购得一本有关老北京饮食民俗的书,查了一下,发现北京乡间有不少小吃与菜肴选用了野蔬,其中马齿克是常用的。北京人称马齿克为“马虎菜”。它的嫩茎、叶无论鲜吃或晒干…  相似文献   

20.
名人与野菜     
伴随着“绿色天然”饮食理念的盛行,野菜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其实.古往今来,有很多名人对野菜情有独钟.百吃不厌。 以野菜为三餐食品的名人,首推商朝的伯夷、叔齐。《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因不食周粟,避于首阳山采薇(野菜)而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