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巢夫 《烹调知识》2006,(12):30-30
贵刊编辑:辛苦了!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了《烹调知识》,仔细阅读后便爱不释手了,连续几年都续订了此刊。同时也把它介绍给亲朋好友,很受欢迎。由于这几年来有《烹调知识》相伴,我的厨艺也大有长进,好友们都戏称我为“能干婆”。其实这都是《烹调知识》的功劳,除了跟着它学做各种菜肴之外,我更偏爱各种糕点、小吃,以及各种面食。我们一家人都爱吃面食,特别是对吃拉面更是情有独钟,由于平常时间紧张,到外面去吃又要走很远的路,没有办法,有很多时候只能忍疼割爱,在遗憾之余小女总是说要是我们自己家会做就好了。其实,很早我就有这种想法了,…  相似文献   

2.
我于8月份先后收到6月25出版的《美食》杂志第3期和9月5日出版的《烹调知识》第9期,发现程勉中先生的《难忘华亭小吃》全文已在《美食》第3期刊出,又在《烹调知识》第9期上换一个笔名“空月”再登,只是题目改了一下,将“难忘”改为“无锡”。真是无巧不成书,6月25日出版的《美食》上有陈心武先生的《吃鱼不伤鱼,吃它个稀奇》,9月5日的《烹调知识》又是这位陈心武先生以《一种奇特的吃鱼法》一字不改地再登一遍。我估计决不是《烹调知识》转载了《美食》,而是作者一稿两投所致。  相似文献   

3.
编读热线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我叫隋黎明,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辽市,今年24岁,在本市的鸣浩酒家做厨师。入厨行已7年,自从2001年结识《烹调知识》以来,便在《烹调知识》上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了解并掌握了更多烹调技法和烹调理论知识。这些年来《烹调知识》杂志着实让我大开了眼界,贵刊上的菜肴可操作性强,接近于大众的菜品多,理论知识丰富,像我这样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厨师也能够看得懂,做得出。《烹调知识》杂志在我们当地(内蒙)以及东北地区的餐饮行业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贵刊为发扬、宣传祖国各地的餐饮文化做出了具大的贡献,这是…  相似文献   

4.
吴佳 《美食》2009,(11):58-58
想要吃得健康,选择新鲜营养的食物只是第一步,做好正确料理也是重点。近日,台湾《康健》网站刊出了10道“烹饪智商(IQ)测试题”。测测看,营养烹调的知识你能打几分?  相似文献   

5.
结缘之感言     
我与《烹调知识》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初,《烹调知识》在创刊后不久,我在上海"锦江饭店"从事厨艺的徐师傅家中看到了《烹调知识》,感到此刊不但刊登有关烹调技艺,还介绍其历史,颇有一些新感,抄了地址,写  相似文献   

6.
《烹调知识》(2007年第1期)以“吃,就要吃个营养健康”为题发表了编辑部文章。字虽不多,却给《烹调知识》带来新的动向,在新的一年里,带来了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仇玲玲 《美食》2012,(6):70-70
中国传统的食品安全思想体系形成于春秋战国。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系统提出食品安全理念的人。他在《论语·乡党》中谈到了"十三不食"原则,"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能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能吃。气味变了,不能吃。烹调不当,不能吃。不新鲜的东西,不能吃。肉切得不方正,不能吃。佐  相似文献   

8.
结缘之感言     
我与《烹调知识》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初,《烹调知识》在创刊后不久,我在上海“锦江饭店”从事厨艺的徐师傅家中看到了《烹调知识》,感到此刊不但刊登有关烹调技艺,还介绍其历史,颇有一些新感,抄了地址,写信给《烹调知识》编辑部,问如何订阅?不数日就接到编辑部来信说可直接汇款到编辑部。  相似文献   

9.
承蒙《烹调知识》编辑部的惠顾,给我寄来了2010年《烹调知识》合订本,这对我来说,在假期期间,成为必读之物。读罢之后,有三大感悟。一、适时势者2010年,我国在上海召开"世博会",这是举世闻名的大事。《烹调知识》编辑为了顺应"世博会"的潮流,及时刊出有关"世博会"的信息和来自世界各国的美食。刊出"世博园里的八大菜馆"的长文,向世界人民介绍我国菜系的特色(见《烹调知识》2010年第6期),洋洋四版面,图文并茂,使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美食。  相似文献   

10.
《烹调知识》2009,(10):37-37
您们好!《烹调知识》给我们日常饮食生活带来福音,让我们吃得科学、合理、营养、健康,使我们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谢谢你们的辛勤劳动和所付出的智慧。 今来信,请指教“肴蹄(肉)”加工制作的详细程序,给你们添麻烦了。  相似文献   

11.
有位著名的学者曾将《中国大百科全书》比喻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我们认为《烹调知识》可称得上正在茁壮成长中的没有围墙的“烹饪艺术学院”。回顾《烹调知识》创刊21年来,所走过的艰辛的创业历程,特别是从2002年下半年起,历经新老交替,由普通开本改为国际开本,自2003年起到2004年底,无论是刊物封面装帧设计、栏国的开辟、支稿的新思路、策划的新颖大胆,还是编校、发行的严肃认真,都紧密地追随着改革开放与21世纪新时代的步伐,将《烹调知识》办得如此有声有色,这显然是与编者、作者辛勤耕耘、广大读者的青睐分不开的。从2005年初春起,《烹调知识》加强了编者的阵容。仅从第1、2期推出新颖风貌来看,封面设计是独具匠心的,给广大读者一种新的喜悦,有独创一招的感受。我们有些大学里教书的友人、学者及同僚们见到后无不夸赞编者立意创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宫廷深院,流传到民间,经过无数高手、名家不断总结与创新,终于在中国烹调史上形成了系列的具有种种特色的  相似文献   

12.
《烹调知识》,顾名思义,就是告诉大家有关烹调方面的知识。它包括食材的选择和搭配、各种烹饪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各种成菜的典故与趣闻等等,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怎么做”的问题。然而,烹饪制作的目的全在于“吃”,随着营养餐饮时代的到来,吃什么?怎么吃?就成为一个新问题。为此,本刊从今年起将推出一个新的栏目——“食养寄语”。  相似文献   

13.
每到月底,我都盼望着《烹调知识》的到来。像朋友相聚;如情人有约。朋友相聚可以推心置腹;情人有约可以倾诉衷肠。 我与《烹调知识》初次见面的确切时间记不清了,大概是1988年的样子。刚与她见面,似陌生人一样,擦肩而过。原因很简单,她没有什么特殊形象在吸引着我。可是,一连几次见面后,情况就不同了,一种朴实无华的内在美深深地感染了我。栏目设计得适用,文章写得实在。客观地说,我爱好文字游戏,那时算也有10年了,业余时间搞文学创作,且多有作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人对吃的追求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中国又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解决了温饱这个大问题之后,如何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又成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近两年来,各级政府、各级主管部门为保障食品安全付出了巨大努力,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本刊“卷首语”刊登了这位普通读者所写的《读〈烹调知识〉有感》的搞要。文字虽短,却说出了广大读者和我们办刊人员的共同心愿。在万家期刊争艳的今天,《烹调知识》仍以其朴实无哗的面孔送到每位读者的手中。我们知道,本刊的读者是十分广泛的,其中有中青年厨师,有职校学生,有部队战士,有农村乡新,当然还有家庭主妇,有烹饪爱好者,有从事烹饪教学的老师和从事烹饪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都是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钱来订阅《烹调知识》,公费订阅本刊者极少。我们就是要让广大读者花最少的钱,阅读到最实用的期刊。当然,我们要深深感谢那些伏案撰稿的作者们,在这里请接受我们的问候:您们辛苦了!愿本刊的作者和读者们都能把这本期刊的发展当作自己的义务,把这本期刊的成绩和荣誉当作自己的光荣。共同爱护她,培育她,使她开出更美丽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多年为《烹调知识》撰稿的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俞润泉先生,给我寄来了他新近出版的专著《湖南饮食丛谈》。全书90多篇文章,近20万字,除少数几篇附录外,都是作者1985年以来在《烹调知识》、《中国烹饪》、《美食》等十多家饮食、烹饪杂志上发表过的作  相似文献   

17.
幅员辽阔,物产丰饶的中国造就了四大流派、八大菜系、十大风味的悠久烹饪文化.故有:“穿在巴黎、吃在中国”之说.然而随着烹调技  相似文献   

18.
1998年是《烹调知识》创刊15周年。15年来,在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大力支持下,使本刊越办越好,逐渐走上了成熟的道路。尤其从1992年以后,本刊连上新台阶:1993年至1995年连续三年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4年评为“华北十佳”期刊;1996年评为“华北优秀”期刊。1997年5月《烹调知识》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的  相似文献   

19.
感谢信     
《烹调知识》编辑部: 值此《烹调知识》创刊20周年之际,我仅以一个从厨35年厨师的名义向贵刊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 曾记得1983年,当时我33岁,是从厨15年的中年厨师,担任长沙市红云川菜馆的厨师长,因我手下有20多个厨师,在领导经营和烹调技术指导上我都有一定的压力。一次在邮政报刊书摊上偶然发现了新创刊的《烹调知识》杂志,我如  相似文献   

20.
来信选登     
《烹调知识》2005,(5):31-32
《烹调知识》杂志社杜力总编及云琴编辑: 您们好! 初识《烹调知识》是在一个学烹饪专业的同学那里,看到的是2003年的第12期,然后我就有了一个印象: 《烹调知识》是一本个性飞扬的杂志, 文章新、内容新、排版新,又价格低, 真是一本好书! 我是一个农村女孩,长期以来, 一直想了解外面的世界,探寻外面的天地。我又非常爱好烹调技术,想系统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烹调知识》让我如愿以偿,我对《烹调知识》是"相见恨晚"啊!同时,也感谢你们的辛苦工作,让我们广大读者的空闲时间有了着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