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菜肴素以丰富多彩的美好滋味著称于世,并以此赢得了中外食者的口碑。因此说,“味”是中国菜的精髓。然而,近年来,菜肴的口味每况愈下,中国菜“食之需乎味”已经发生危机。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在于应该让“味是中国菜的精髓”的论断成为指导中国菜调味技术发展的根本原则,而不应让它仅仅成为中国菜数千年发展的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2.
中国菜肴品种之多,味道之鲜美是举世公认的。美好的鲜味给人以享受,给人以回味。如今,几乎每一道菜肴只要烹调得当,都可以用“口味鲜美”来形容,因此许多烹饪工作者都视菜肴的鲜味产生是烹调佳肴的关键之一,各种菜肴无论风味如何,都必须统一到“鲜”字上。  相似文献   

3.
象形菜是中国菜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菊花菜肴就是其中造型美观的一类。制作菊花菜肴,首先要选用适合菊花造型的原料,再经过不同的刀工处理并码味、拍粉、炸制成菊花形,最后浇上味汁成菜。菊花菜肴的成菜特点是:造型逼真、外焦内嫩、口味多样,常见的菊花菜式有“菊花鱼”、“菊花里脊”、“菊花肥肠”、“菊花茄子”、“菊花猪腰”、“菊花凤尾虾”等等。菊花菜肴的成形刀法有多种,笔者下面就介绍几种采用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刀法制成的菊花菜肴。用一字刀法制成的菊花菜肴这种菊花菜肴的成形技法是:将原料整理干净后,在原料上用…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国烹饪历来以讲究色、香、味、形、器、质等著称于世。而其中之味则为菜肴之支柱,是菜肴之灵魂、核心,也是菜肴之生命。中国菜肴味型之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各大菜系均有其特殊的调味品和调味手段,均有风格各异之菜肴口味。正因如此,才使得中国菜肴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为世界所公认,为世界所欢迎。  相似文献   

5.
略谈我国菜肴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秋 《烹调知识》1997,(11):32-33
众所周知,灵魂是事物中起统帅作用的因素。一件事物若没有灵魂,那就“马尾拴豆腐,提不起来”。大家又知道,啤酒的灵魂是泡沫,没有泡沫,啤酒便索然无味;面包的灵魂是酵素,不是酵素,面包不会长成膨松暄软的“矮胖子”。那么菜肴的灵魂是什么呢?做为烹饪王国,中国菜肴何以雄视寰宇呢? 有一句话,叫做“外国菜是吃营养的,中国莱是吃味道的”。一语破天机。这话中肯的道出中国菜肴的灵魂是味道,即人们常说的滋味。 九州之菜,四大系八大  相似文献   

6.
程晨帅 《烹调知识》2007,(12):45-45
菜肴是否好吃,除技术水平的差别以外,与调料配置的“味”有很大关系。你知道常见菜肴的五“味”是怎样配制出来的吗?  相似文献   

7.
当中国烹饪各大莱系之间逐渐呈现交融意识,越来越多的融合菜肴横空出世,诸如“创新”、“创意”、“改良”等词汇在中式餐厅中不绝于耳。我认为在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莱基础上创新是有一定难度的,能在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体系中自成一派同时占据一席之地更是难上加难了。但我们必须努力,正如紫禁城“大董”的“中国意境莱”,在餐饮行业掀起一股创新热潮,越来越多的餐饮同行们开始探讨如何创新并尝试研发创新菜肴,力求开辟一条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一提到虎皮菜肴,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虎皮青椒”,“虎皮豆腐”、“虎皮鸡蛋”、“皮虎肘子”、“虎皮五花肉”等一列系菜肴。  相似文献   

9.
一帆风顺     
在烹饪中,以“一帆风顺”命名的菜肴很多,并且大多是把菜肴造型成帆船形,而笔者这里所做的“一帆风顺”也不例外,只不过食材用的是冬瓜和北极贝。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许多厨师都喜欢用“老干妈豆豉”来做菜,目的当然是使菜肴具有豆豉的风味。但由于“老干妈豆豉”中的辣椒炒得太老,色泽暗淡且略带苦味,豆豉也呈黑色且略带苦味,而且一经烹制加热后色泽更暗、口味更苦,从而使成菜的质量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了解决用“老干妈豆豉”烹制菜肴时存在的问题,目前川内一些厨师已经在尝试用四川的民间特产———水豆豉烹制菜肴。这样既突出了菜肴的豆豉风味,又使菜肴中没有苦味,而且菜肴的色泽也更加鲜艳。下面我们就介绍用水豆豉烹制菜肴的方法。为了突出水豆豉菜肴的风味,在菜肴烹制前先要…  相似文献   

11.
甲申猴年     
《美食》2004,(1):1-1
民间菜肴和民族菜肴是中国烹饪的基础,也是中国烹饪发展的根源。中国烹饪是民族烹饪多样性的共同体,几千年来,随着华夏民族化与烹饪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繁荣。民间菜肴和民族菜肴都是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具  相似文献   

12.
单守庆 《中国烹饪》2009,(5):114-116
谚语“东淡西浓,南甜北咸”,寥寥八个字,涉及的却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在地大物博的中国,东西南北,各地的菜肴口味不同。且说“南甜北咸”。  相似文献   

13.
史正良 《四川烹饪》1997,(12):18-20
笔者前不久为适应当今人们饮食时尚,研制了八款以豆腐为原料的菜肴,由于水平有限,缺点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本人恳请行家里手批评指正。一、“四喜”豆属“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被我们中国人视为四大赏心乐事,即所谓“四喜”。用“四喜”命名菜肴,寓意生活吉祥如意。如以一四喜一杀人席,会为宴会增加美好、愉快的气氛。而临别饯行,u四喜”菜又会给朋友以前程似锦的祝福。不过“四喜”之名不能无中生有。而必须是在一菜之中,色为四色,形为四种者方能以“四喜’翁名之。原料:石膏豆腐500克熟瘦火腿SO…  相似文献   

14.
崔戈 《四川烹饪》2001,(1):34-35
编辑老师:我是一名烹饪爱好者,平时很喜欢看《四川烹饪》。近年来,一些酒店推出了“避风塘炒蟹”、“避风塘炒虾”、“避风塘炒牛蛙”等菜肴。我很想弄清楚“避风塘”菜肴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以及它是怎么个烹制法?望你们能够在《烹饪课堂》里给予解答。读者张建辉近年来餐饮市场上流行的避风塘菜肴,如“避风塘炒蟹”、“避风塘炒虾”等等,都是从香港传入内地的。由于避风塘菜肴鲜香味浓,风味独特,故博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于是避风塘菜肴在烹饪界引起了各地餐厅和厨师的争相仿效,一时间避风塘菜肴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所用的原料…  相似文献   

15.
“特色”一词,指事物的个性。从本质上讲,特色菜指具有明显个性的菜肴。菜肴的个性突出地表现在“特料”、“特技”、“特味”、“市场”与“文化”等方面。其中“特料”与“特技”是“特昧”的基础和前提;“市场”与“文化”特性是“特味”的补充;“特味”是特色菜的最终表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菜肴工业化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国菜肴烹饪技术是流传几千年的瑰宝,中华美食的一绝。中国传统菜肴讲究“色、香、味、形、质、营、器”七大特点,闻名中外,是具有传统特色的食品。中式传统菜肴与西式菜肴各具特色,在主料、配料、调味以及烹饪方法上有很大差异。中式菜肴的烹饪技术种类繁多,蒸、炸、烩、烧、烤、煎、爆、熏、滚、煲、炖等,各有其特点。中  相似文献   

17.
汪永海 《烹调知识》2004,(10):26-28
中国菜肴历来以讲究色、香、味、形、器、质、营养和卫生而著称于世。作为菜肴属性之一的香,常被作为衡量一道菜肴好坏的标准之一。一道品质上乘的菜肴均有其特有的香气,在某种意义上说,其魅力可能优于色、形,未见其形、色,而先闻其香,未品其味,而知其味美。可见香气对于一道菜肴之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也说迷宗菜     
当前,在湖北餐饮市场流行着一些让人难以界定属于哪种菜系的菜肴。这类菜肴因其口味新、组合巧、整体有个性,而逐渐被食客所接受。不过,业内人士已将这类菜肴定名为“迷宗菜”。 “迷宗”当然是相对于“正宗”而言的,就如当年霍元甲独创“迷宗拳”一样。“迷宗拳”不归属于哪一门、哪一派,而是吸收众家之长后,再经融汇贯通而创出的一种全新而又实用的拳法。迷宗菜的特点也是如此。 人们所称的迷宗菜,准确地说应是创新菜。菜肴的设计思路、烹制的方法皆有繁简、娓直之分,由于人们对这些菜肴一时难以清其源,明其道,故只有暂称其为“…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以来,中国餐饮市场开始进入了“后海参时代”,并呈现出“海参消费理性化”、“海参菜肴品格化”与“食品化海参菜肴”的时代特征与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苏东坡是宋朝最伟大的文学家,诗、词、散文都有很高的成就。同时他还是一位深谙烹调的高手,经他烹制或指点的菜肴,色、香、味、形俱佳,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以“东坡”命名的一些菜肴,也得以代代相传,并经过后世烹调高手的发扬而更臻于完美。 下面介绍几款“东坡”菜肴,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