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夷山品茶     
名闻遐迩的福建武夷山,茶文化源远流长,在武夷山旅游区的御茶园、九龙窠、武夷宫都可以享受到品茶之乐。 御茶园是隋代生产贡品茶的基地,后来荒废.近年修复茶园.并且建造了园内第一家比较规范的茶艺馆。这里环境幽雅.设施讲究.台椅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茶     
名闻遐迩的福建武夷山,茶文化源远流长,在武夷山旅游区的御茶园、九龙窠、武夷宫都可以享受到品茶之乐。  相似文献   

3.
伍振 《餐饮世界》2009,(4):74-79
踏上武夷山的土地,茶乡的气息马上迎面扑来: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有关茶、茶具、茶园、茶场的广告;在前往旅游景点的路边、山坡上到处都是一块一块的茶园;透过敞开的大门,很多居民的客厅、院子里都摆有齐全的茶具,或精美或别致;经常可以见到悠闲自得的人们,一人两人三四人坐在一起品茶论茶,甚至可以听见“呼、呼”的吸茶声……“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看来,武夷山的茶文化不是浪得虚名的。  相似文献   

4.
刘丽娜 《饮食科学》2007,(11):50-50
80后,前卫、时尚的代名词。可是当我试图从头脑中搜刮些与茶有关的片断时,结果却收获甚微。关于茶的记忆,说出来不怕笑话,最深的竟然是"珍珠奶茶"。我也明白,这种东西怎么能叫茶呢?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最爱品茶,在家中喝茶,上茶馆也是喝茶;开会时喝茶,打架讲理也要喝茶;早饭前喝茶,午饭后也要喝茶。有清茶一壶,便可随遇而安。”林语堂的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与茶的关系。然而,茶饮所以绵延数千年,不断向更广泛的群体扩展、  相似文献   

6.
在所有茶中最喜欢的当属武夷岩茶了。那流霞一样的汤色,那岩骨花香的韵味,那三红七绿软亮的叶底,那滋味醇厚的茶汤,那香浓四溢的茶香,那绵绵不绝的回甘,还有伴随着武夷岩茶那数不清的故事传说,是那样吸引我。因为喜爱,所以关注,不知不觉中,武夷山那些大大小小的茶场,那些或者大名鼎鼎或者名不见经传的茶人茶商,我都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7.
品茶     
许文舟 《烹调知识》2003,(10):51-51
好些时候,品茶时还没顾得上品,一杯茶就乱在烦杂的生活琐事中。茶与生活息息相关,茶的美通过开水送到苦燥的生活中,让日子有滋有润,可是要真的品起茶,把茶品出真正意义上的美味,还得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相似文献   

8.
唐国祥 《饮食科学》2009,(11):60-60
朋友是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平常舞文弄墨不亦乐乎。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受他的感染,对于书法这一道,我也渐渐颇有心得,兴之所至.常常去他的办公室.碰上他写字.便拿起狼毫,随兴涂上几笔,聊以自娱,却不料常常引得朋友大呼小叫.惊道:“又有进步了。”让我喜不自胜,以为自己颇有悟性.心情就会好上好几天。多的时候.看时间空闲,便会坐下来喝一会茶.随便东聊西侃.醉心在说不出的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9.
夏日慢品茶     
讲究的人喝茶有很多说道,最常听说的品茶说法是:夏饮绿、冬饮红,一年到头喝乌龙。  相似文献   

10.
《上海调味品》2006,(6):15-15
我们一行闲游西山,登山踏步,舒展豪情万丈胸怀;游山玩水.重温昔日浪漫情怀。登高望远,一番辛劳后,来到西山涵村坞茶楼,正好得以采茶品茶.体验悠悠农家生活。  相似文献   

11.
蔚霞 《饮食科学》2007,(2):56-56
茶是一种极普通的饮品。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喝茶,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从我尚未完全记事就开始了。茶是我离不开的朋友,一年四季.喝茶不断.它给我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健康、苗条。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总是来来往往、步履匆匆.脸上堆着僵硬的笑容、嘴里说着千篇一律的话语,表面看着很光鲜,其实活得都很累。每天上班、工作、应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耳边似乎依旧回绕着嘈杂声。  相似文献   

13.
品茶     
品茶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品茶内容一般分以下五部分。观形:观赏干茶的形态,不同的茶。特别是名茶可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察色:即观赏茶色、汤色和底色,不同的名茶,其五彩缤纷的色泽及冲泡过程的变幻莫测。真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赏姿:欣赏茶在冲泡过程中姿态的变化,如春笋破土、雀舌细语、春兰展姿、墨菊怒放……  相似文献   

14.
茶于国人,有两个极端。一头是高深的国粹,深到不可测:一头却是家常小物,家家户户的厨房,总能挖出些茶来待客。所以茶器也是—样,最简单一个茶杯就能用,复杂起来,十八般品茶好器也不足以形容。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品茶     
茶.源于中国.几千年来早已传遍世界.到了日本.就发展演化为举世闻名的日本茶道。  相似文献   

16.
品茶有道     
有朋自远方来,清茶一杯;为友远别饯行,一杯清茶。长此以往,茶实际上成为我的等身挚友。据说真正品茶的人,没有一个是大腹便便的。但那些想减肥想得发狂的人,却无一人喜爱喝茶(特制的减肥茶除外,那已经不是茶了)。我和我的朋友们,一个个都被茶水洗得干爽清瘦,自然骨子里茶瘾一旦发作,便整天价百无聊赖,形容枯槁。急急邀约几位同道之人闯进茶楼,  相似文献   

17.
陈露 《中国食品》2005,(20):6-47
“茶艺馆”一词来自祖国的宝岛台湾。据范增平先生写的《台湾茶叶发展史》的记载1971年台北市中山北路的一个巷子里,又一位名叫李友然的先生,开设了一家”中国茶馆”。这是台湾省出现的第一家中国功夫茶馆。到1977年,在法国学习艺术回到台湾的管寿龄小姐,在台北诗仁爱路开了一家卖艺术品和兼供茶水的“茶艺馆”。于是台湾出现了一家“茶艺馆”。以后“陆羽茶艺中心”、“紫藤芦茶艺馆”等相继开业。茶艺馆作为一个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台湾全省共有茶艺馆近三千家。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饮料的需求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人们对饮料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单纯解渴的心理消费观念到充分满足身心需要的营养保健的奢求,因此,一种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的饮料必将受到人们的青睐.大豆的化学组成和营养价值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是大豆发芽后,风味好,易于消化,氨  相似文献   

19.
《美食》2004,(6):41-42
说是有了茶,便思泉涌,对我来说,有点言过其实。但少了它,若有所失,却是事实。所以,我的拎包中,茶叶是常“驻”的。家中颇清静,但多年养成的习惯,写作效率最高的地方竟是茶馆、茶室、茶餐厅、设早、午茶的饭店等处。多年前,为创作一本中篇科学童话,先要写出提纲,在家缺少灵感,便去一公园茶室,那儿十分嚣闹,我却越能专心地构思,前后只2小时便写好提纲。  相似文献   

20.
程柱生 《美食》2004,(6):43-43
我国名的养生保健专家、大众健康科普教育的倡导和推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洪昭光教授在谈到“绿茶”时说道:“各种饮料中茶最好。在茶里面,绿茶又是最好的,因为绿茶里含的茶多酚特别丰富,茶多酚能发挥有效的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喝茶能够延年益寿,减少肿瘤,减少动脉硬化,这是肯定的。”另一名养生保健专家、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主任齐伯力教授在他的保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