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乳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属于劣质石油资源。用超稠油乳化制备乳化燃料油 ,是一条有效的利用途径。本研究制备了适合曙一区超稠油乳化的复合乳化剂 ,考察了温度 ,含水 ,乳化剂加入量 ,搅拌强度对乳化油性能的影响 ,并与其它的乳化剂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该乳化剂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线型SBS胶乳制备一种SBS改性乳化沥青,并对乳化沥青性能进行分析。实验考察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质量分数,线型SBS胶乳质量分数以及制备工艺对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乳化沥青的形貌。结果表明,当乳化剂为OP⁃10、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0%、线型SBS胶乳质量分数为4.0%、剪切速率为3 000~4 000 r/min、剪切时间为30 min时,制备的线型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量为65.5%、储存稳定性分别为0.43%(1 d)和2.15%(5 d)、针入度为65 mm、软化点为55.7 ℃,符合道路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SBS在乳化沥青中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3.
以硬脂酸,四乙烯五胺和甲醛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酰胺多胺类沥青乳化剂.对乳化剂的结构进行了红外表征,通过乳化法测得产物的值为12,符合沥青乳化剂值的要求.所制备的乳化剂在pH值3~7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破乳速度和快凝型阳离子乳化沥青试验结果表明该乳化剂为慢裂快凝型,由该乳化剂所制备的乳化沥青的初凝时间受pH值的影响,随pH值的降低初凝时间缩短;通过对破乳后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和延度的测试,乳化剂对基质沥青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皮革上光乳化蜡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石蜡与微晶蜡为原料, 经化学改性研制出人造蜂蜡, 其质量和性能与天然蜂蜡基本相同。以人造蜂蜡为原料, 水为稀释剂研制出的皮革上光乳化蜡产品涂层均匀、性能优异、成本较低。探讨了乳化剂的种类、用量, 制备乳化蜡的搅拌速度、乳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乳化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乳化剂以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主, 同时加入助乳化剂, 形成复合乳化剂。当总乳化剂与油相质量比为0 .30 以上时, 乳液呈均匀球状颗粒,稳定性较好;两者质量比为0 .40 以上时, 可形成微乳液。确定了最佳乳化工艺条件为:乳化时间为10 ~ 30 min, 搅拌速度为700~ 1 400 r/ min , 乳化温度为85~ 95 ℃。得到的乳化蜡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石蜡和改性蜡为原料,加入自制复合乳化剂,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皮革上光去污蜡。考察了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对乳化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石蜡和改性蜡为原料采用自制的复合乳化剂,乳化温度为85℃,乳化时间为40 min,搅拌速度在1 000 r/min,得到的乳化蜡性能稳定。据此,以该乳化蜡为原料加入其它表面活性剂、上光剂和其它助剂制备皮革用乳化上光去污蜡。  相似文献   

6.
以壬基酚和甲醛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制备出中间体双(2-羟基-5-壬基苯基)甲烷,并与环氧氯丙烷和三乙胺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Gemini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双[5-壬基-2-((2′-羟基-3′-三乙基氯化铵)丙氧基苯基)]甲烷.详细研究了合成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得出了合成最佳工艺条件.用该乳化剂对道路沥青进行了乳化效果考察,表明该乳化剂乳化性能良好.该乳化剂合成工艺简单,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途的阳离子中裂沥青乳化剂.  相似文献   

7.
新型Gemini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壬基酚和甲醛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制备出中间体双(2-羟基-5-壬基苯基)甲烷,并与环氧氯丙烷和三乙胺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Gemini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双[5-壬基-2-((2′-羟基 3′-三乙基氯化铵)丙氧基苯基)]甲烷.详细研究了合成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得出了合成最佳工艺条件.用该乳化剂对道路沥青进行了乳化效果考察,表明该乳化剂乳化性能良好.该乳化剂合成工艺简单,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途的阳离子中裂沥青乳化剂.  相似文献   

8.
以单体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功能性单体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以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的复合乳化剂为乳化体系,通过控制聚合物乳液玻璃化温度合成丙烯酸乳液,与水泥复配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并研究了液粉比对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拉伸性能和低温柔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比较突出的难题是缺少慢裂快凝快通车型沥青乳化剂。实验采用硬脂酸、瓜子油脂肪酸和三乙烯四胺合成制备混合酰胺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通过乳化沥青性能测试及路用施工,该乳化剂具有乳化能力强、乳化剂用量相对少、附着速度快、储存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制氧化蜡研制氧化蜡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乳化温度、搅拌速率、乳化时间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氧化蜡乳液的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以及乳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当氧化蜡质量分数15%、乳化剂质量分数3%、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约为12.0、乳化温度85℃、搅拌速率800r/min、乳化时间35min时,可得到稳定性好、分散性为一级的乳白色的氧化蜡乳液。  相似文献   

11.
加氢裂化尾油制备中高档润滑油,白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氢裂化尾油经催化脱蜡工艺生产高质量润滑油基础油,该基础油料具有很好的低温流动性能,且对添加剂感受性好,硫、氮含量低,饱和烃含量高,可以调合中、高档润滑油,制备白油。综合利用加氢裂化尾油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BP1型金属波纹式膨胀储油柜为研究对象,通过油温油位函数关系与油的平均温升推算出了初始注油油位,并利用Matlab软件绘制了油温油位曲线。  相似文献   

13.
江苏BD阜二段油藏为低渗裂缝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相对较差,多数油水井因高含水停采停注,由于裂缝影响,对剩余油的认识难度较大.针对油田的地质特征和见水状况,重点是利用地震资料模糊识别技术建立数学模型,提取地震特征分析储层的裂缝发育规模,在结合沉积相、裂缝等认识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精细地质模型,运用水驱特征曲线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测算和模拟目前的剩余油分布现状,现场调整井实施后验证了对剩余油的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后续的继续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油脂的贮存劣变和加热劣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脂在贮存和加热过程中,油脂所产生的水解、氧化、分解、聚合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导致油脂的品质下降,内在性质变劣。因此,应对油脂贮存劣变和加热劣变的产生原因和变化途径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采用PC/286和STD总线工控机组成的自动监测系统,对石油炼厂油品计量进行两级监测。对系统硬件配置,计算参数进行了分析,叙述了PC/286和STD总线工控机应用软件的设计方法,PC/286应用软件由图形显示软件、统计功能软件两部分组成,各部分相应地完成PC/286功能的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冷水 轮发电机组巨型推力轴承油槽结构,依据相似理论,在模拟试验台上进行了不同滑润介质的可视性研究,给出了油,水介质可视的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17.
菜籽油油脚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以油脚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及副产品甘油,分离菜籽油油脚中的菜籽油条件:溶剂/油脚(质量分数)为2,室温下萃取分离,搅拌时间30mjn,分离出菜籽油量为12.5%、皂化值为161.4;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菜籽油与甲醇醇解制取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甲醇/油为6,反应温度40℃,催化剂用量1%,脂肪酸甲酯的得率87.4%;以油脚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其主要性能指标冷滤点为-11℃,大大低于0#柴油的4℃的指标(优级品),其他性能指标与0#柴油接近,与其它柴油组分的调和性也很好。  相似文献   

18.
以油脚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及副产品甘油,分离菜籽油油脚中的菜籽油条件:溶剂/油脚(质量分数)为2,室温下萃取分离,搅拌时间30min,分离出菜籽油量为12 5%、皂化值为161 4;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菜籽油与甲醇醇解制取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甲醇/油为6,反应温度40℃,催化剂用量1%,脂肪酸甲酯的得率87 4%;以油脚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其主要性能指标冷滤点为-11℃,大大低于0#柴油的4℃的指标(优级品),其他性能指标与0#柴油接近,与其它柴油组分的调和性也很好。  相似文献   

19.
从辽河油田的诸多油污土样和水样中分离出若干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将这些菌株经实验室的配伍试验,研制开发出了一种能降解原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细菌制剂。该制剂可将原油组分进行有效的生物降解,从而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通过紫外、红外等分析化学的方法,对生物降解后的原油成分及其培养液的变化进行测定。该制剂可使原油的凝固点降低14℃;粘度降低了800MPa·s;pH降低了2.4个单位;原油降解率为70.4%,该制剂用于现场试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以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室内试验为依据,讨论了含水原油的转相问题以及含水率、温度和剪切速率对含水原油流变性的影响。影响含水原油相转变机理的因素包括含水率、油的粘度、混合物流速、液滴尺寸及其分布和流态。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的转相点为18%。在转相点之前,油为连续相,含水原油表观粘度随含水率上升而增加,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在转相点,含水原油表观粘度急剧下降。转相点后,水为连续相,含水原油表观粘度缓慢下降,受温度影响小。含水率和温度对流变指数也有较大的影响。含水率越高、温度越低含水原油流变指数越偏离1,非牛顿性越强。含水原油的全粘温曲线分为放射段和直线段。在放射段,原油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减小;而在直线段,表观粘度与剪切速率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