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主要探索了三维地震属性信息分析技术在构造精细解释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提取的地震属性与钻井资料的岩芯、综合录井及电性曲线等资料建立相关性,研究断裂系统及构造特征,储层精细描述和岩性解释。通过应用地震数据体相干分析技术、图分析技术可以识别出小断层并精确地刻画出小断层的分布,做到了各种属性的综合运用,大大降低了储层小断层的多解性,而且突破了以往单纯运用地震振幅强弱来识别断层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地震属性是由地震数据衍生出的几何形态、运动学、动力学以及统计特征的特别量度。根据地震属性与岩层物性的统计关系推断地下岩层物性和油气分布的技术称为地震属性反演。本文介绍了井震结合地震属性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在我国西部某气田进行了实际应用。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钻井资料纵向精细、横向稀疏,地震资料纵向粗略、横向密集的特点,更精确地刻画砂体,针对该气田二叠系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横向追踪困难的特点,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M区多目的层、重力流沉积背景,储层埋藏深、横、纵向变化快、精细预测难度大等难题,在对地震数据、地质数据和测井曲线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应用拟声波阻抗反演和叠后地震衰减属性技术预测了砂岩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储层内部含油气性分布,精细刻画出有效储层的分布范围,并以此为基础落实有利目标区,实施井位部署,已实施井位取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地震属性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的核心部分,在勘探阶段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大尺度的储层预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开发阶段,面临较薄的储层,主要通过测井来进行解释,所以井间储层分布无法控制。随着勘探开发一体化、多学科协同工作成为趋势,地震虽然在纵向分辨率低,但是在横向上分辨率较高,如何把地震属性技术应用在开发阶段的砂体描述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路家庄地区综合运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地震子体分析技术、基于地层切片体的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技术及多属性储层模型砂体雕刻技术,然后通过井震结合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模型,把地震属性融入地质模型中,最后基于地震属性模型清晰的刻画了研究区内东营组各层段储层砂体的空间分布,与实际钻井结果基本吻合,通过该方法形成的砂体分布图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惠州地区新近系岩性油藏分布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在开展岩性油藏储层预测研究过程中,以高分辨率地震处理资料为基础,精细层位标定和解释为纽带,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Jason反演技术等有效手段,对目标砂体的展布进行精细描述,直观准确地刻画了砂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该地区岩性圈闭识别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实钻井录井资料、测井解释资料和生产测试等资料为基础,通过精细解释和地震属性的重新提取等手段,利用振幅变化率分析技术、趋势面分析技术、精细相干分析技术等多种技术方法,重新认识了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的地质特征。文章详细描述了托甫台井区的构造、断裂以及储集体发育等地质特征,整体上构造分为五级构造单元,断裂分为六组主干断裂条带,储集体类型以裂缝一孔洞型为主,并详尽介绍了溶洞的平面和纵向分布特征以及I、II类储层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北部杏树岗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沉积微相和主力砂体的空间展布复杂,给油田的整体开发造成很大的困扰。以杏X区块为例,综合利用地震、地质和测井资料,研究垂向和平面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和预测井间砂体的分布。利用井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技术、沉积学导向储层对比技术的基础,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通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提取的井点地震属性和井点储层参数进行多元统计相关性分析,预测井间砂厚及含砂率等储层参数的变化,由此编制出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通过聚类分析,表明地震属性中均方根振幅、弧长和平均反射强度三种属性与储层参数的相关性最好。在两个井点间插入一个属性点(虚拟井点),利用相关方程计算出地震属性点的储层参数(含砂率或者砂岩厚度)。研究区加上虚拟井点后总井数增加为为637口,井距相应的由300m缩小为150m,研究表明地震资料的应用可以更精细、准确、定量地预测和反映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和井间砂体的分布,从而为油田下一步加密井的部署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风城油田北部油藏埋藏浅、断裂分布复杂、断距小,浅层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微断裂刻画难度大,刻画精度较低,影响该区超稠油的开发,亟需探索利用新的技术,有效刻画该区断裂分布情况,降低开发部署风险。本文基于FFW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频域内利用高分辨率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幅频特性的差异,采用直流分量消除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以达到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目的。在FFW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分别提取最大相似属性、瞬时水平连续性属性、倾角方位角体属性和曲率属性(平均曲率、最小曲率),综合多种属性分析,优选出对微断裂识别效果最好的最小曲率属性,实现了微断裂的精细识别与刻画。现场结果表明,钻井漏失的部位与识别出的微断裂符合度较高,从而证实了该方法预测微断裂的可靠性,为该区开发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震属性分析是储层预测的有效手段之一。乌尔进北部地区经历多期构造活动改造,构造断裂系统复杂,具有断陷型盆地多物源、短物源、近物泺、相变快、沉积物快速卸栽的特点。在此种条件下,应用单一属性去研究地质问题往往容易产生偏差。在综合研究各属性的地球物理及地质意义后,优选有利的敏感属性采用加权融合的技术手段提取地震综合属性,此技术可降低多解性,提高储层预测的可信度。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在乌北地区的实际应用证实,谊技术可以精细刘画储层预测的边界,且预测结果也符合地质宏观的分布规律,与井钻探结果也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0.
综合测井信息、录井信息、地震资料进行沉积环境分析,应用测井相和沉积微相、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追踪砂体,利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落实构造。通过该技术的运用,对不同类型的薄层砂体及含气砂体进行了预测,较准确地刻画了薄层砂的分布形态,为部署井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地震属性的实际运用使得地震信息的充分利用成为可能。地震属性分析就是以地震属性为载体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隐含的信息,并结合地质、钻井资料,进行储层岩性及岩相、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分析。本文针对松辽盆地河山地区三维地震数据提取了营城组和沙河子组的地震属性,通过地震属性与测井曲线和连井剖面对比结合分析了两个时期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地震属性在石油勘探与开发各个环节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彰显,其与地球物理和地质特征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总结和归纳了地震属性有代表性的几种分类,分析了地震属性的优化,并用几个实例说明了地震属性在储层预测、油藏描述及油气检测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火成岩分布规律性不强,蚀变带的地震预测难度大,往往给火成岩蚀变带油气藏勘探带来风险。本文通过对高邮凹陷SN地区火成岩蚀变带的分析,利用由地震响应特征形成的火成岩相地震地质解释模式,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正演模拟技术,并结合相关的测井及区域地质资料对火成岩及蚀变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地震资料解释(尤其是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促进了地震属性的出现、发展及其应用,从而导致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已成为现代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常规技术。地震属性研究经过了40年左右的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了许多含义各异的地震属性,却很难对它们进行统一的分类。对目前地震属性的分类进行了总结,这将有助于解释人员对地震属性有更全面的理解及针对性的应用。最后给出地震属性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地震地貌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利用从三维地震数据中提取出的振幅属性,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成图,结合地学知识以促进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认知和研究,对有利储集体进行预浏.应用地震地貌学方法进行隐蔽油气藏勘探,不仅赋予了地震相和地震属性全新的地质学和沉积学概念,也客观地再现了隐蔽油气藏中各类储集体三维空间形态及其内部沉积构成变化.文章概述了地震地貌学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列出一套可供参考的工作流程,介绍了它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地震地貌学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地震数据信号中包含了地下岩石、流体的物理特征以及地质体构造情况。地震属性是指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得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动力学和统计学等的特征量。近年来,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发展迅速,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应用广泛,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提取地震属性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属性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开展了薄层的叠前地震属性的分析研究,定性分析了薄层厚度对叠前地震属性的影响.薄层叠前正演及分析结果表明,薄层厚度对叠前反射振幅的调谐效应也很明显,并影响了叠前属性的计算.利用薄层厚度对叠前属性的调谐效应可以确定出薄层的厚度.对于小于调谐厚度的薄层,提出应用AVO属性与层厚的近似关系进行层厚估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球物理技术和方法的飞速发展,地震沉积学应运而生。它将地震地层学、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新兴的应用沉积学科融合在一起,应用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分析沉积岩及其形成环境。地震古地貌分析作为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其关键是研究沉积体的平面展布。大量研究也证实了三维地震资料能够对沉积体成像,每个沉积要素(或单元)各自有其独特的形态和地震表现特征。利用地震资料的横向高分辨率,提取能够反应沉积体岩性、物性的变化的地震属性切片,有助于恢复古地貌。本文简要介绍了吸收衰减类、振幅(能量)类、速度(波阻抗)类,相干类四种地震属性的物理意义、地质意义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三维地震的开展,目前研究地震数据从原来的剖面延伸到了平面,但往往由于采集、处理等影响,地震平面属性切片往往会有纵横向的印记,这些印记会破坏数据的平面连续性,不利于进行平面地震相解释。为了去掉平面属性的纵横向印记,提高平面属性的连续性,可采用数字滤波技术。该文中使用一维和二维的平面属性滤波去噪方法,并对二者的滤波效果进行比较,证明二维滤波去噪效果更好。因此,可将二维滤波应用于对平面地震属性切片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震沉积学解释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利用地震多属性参数研究地震层序切片,进而指导地震沉积解释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地震属性的多解性导致计算机自动分类存在着计算量大、地质意义不明确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地震影像处理的地震相自动分类方法,采用地质意义明确且相互独立的三种地震谱属性(有效带宽、主频、主频振幅),对金山气田火石岭组上段进行地震相划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