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分析江苏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DE型氧化沟工艺的进、出水水质及其交替工况,研究了交替工作式污水处理技术的机制、运行时序、交替模式。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城市污水是可行的,并且还具有节能、控制灵活、占地省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城市污水处理厂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性能,以桂林市七里店污水处理厂改良型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实际运行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各构筑物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型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NH3-N、TK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8.6%、86.24%、77.3%、60.3%。  相似文献   

3.
对国际水质污染与控制协会(IAWQ)推出的活性污泥2d号模型(ASM2d)进行优化,使之能够模拟含有菌胶团的污水处理工艺。使用改良后的ASM2d模型模拟并分析了有机物、氮和磷在DE型双沟式氧化沟中的降解过程,发现优化后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这些物质的降解过程。依据所建立的模型计算出各组分在DE型氧化沟中1个周期4个阶段的转化速率,该结果有助于深入分析有机物、氮及磷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吕英俊 《市政技术》2011,29(6):87-89,112
以江苏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DE型氧化沟工艺的应用情况为例,分析研究了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的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针对不同地区进水水质存在差异的情况,只需要设置合适的运行时序、调整交替模式就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节能、控制灵活、占地少等特点,是现有污水厂升级改造的首选工艺。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良渚污水处理厂采用DE双沟氧化沟工艺,近期处理规模为3×104m3/d。分别从培菌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探讨了氧化沟的启动运行情况。通过控制DO、营养比、SRT、回流比等主导参数,使城市污水处理厂实现了高效脱氮除磷、稳定运行,出水各项指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6.
改良型DE氧化沟工艺的除磷脱氮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四川新都金海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型DE氧化沟工艺,即在DE型氧化沟前加设缺氧池和厌氧池以强化除磷。为防止污泥膨胀,设立了一个生物选择区,而且采用两点进水法(20%的污水进入缺氧区,80%的污水进入生物选择区)。运行结果显示,该工艺运行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吴军  饶世雄 《山西建筑》2010,36(6):180-181
介绍了DE型氧化沟工艺,通过具体工程实例,阐述了前置厌氧段DE氧化沟工艺流程,分析了污水处理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表明DE氧化沟具有良好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的脱氧效果和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的丽水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前置厌氧段的DE氧化沟工艺.在引入皮革、印染等工业废水后,污水厂进水的COD、BOD5、NH3-N及TP浓度比引入工业废水以前分别增加了139%、159%、25%和4%,且COD、BOD5浓度超过设计进水指标.引入的皮革、印染等工业废水可对污水厂的进水水质进行调整,调整后的BOD5/TP值达到48.75,有利于对低碳源生活污水中磷的去除.该厂前置厌氧段的DE氧化沟工艺运行稳定,对COD、BOD5、NH3-N及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8.37%、88.38%、73.59%和83.93%,各项出水指标均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9.
马美玲 《安徽建筑》2011,18(5):174-175,213
为了研究DE氧化沟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分别从DE氧化沟工艺中好氧区、缺氧区、厌氧区取活性污泥,通过细胞裂解直接提取颗粒污泥细菌基因组DNA。通过PCR-DGGE技术对DE氧化沟工艺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以细菌和古细菌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530F/1490R对DE氧化沟活性污泥中提取的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显示,DE氧化沟工艺中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非常丰富,在好氧区微生物的种属达到12种,缺氧区为16种,厌氧区为14种;DE氧化沟工艺不同单元都有一些各自的特有种属和共有种属,工艺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不明显,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64.7%,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某区县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恒定曝气方式运行,能耗和药耗偏高,且出水TN、TP浓度存在超标风险,为此根据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特征以及曝气系统的特点,提出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间歇组合曝气运行方式。分别考察了间歇曝气氧化沟不同位置曝气机组合形成的3种模式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模式2为最优间歇组合曝气方式,与恒定曝气相比,全天平均DO浓度下降0.47 mg/L,对TN的去除率提高了20.1%,出水TN为10.36 mg/L,生物除磷率也相对恒定曝气提高了8.4%,相应的化学除磷剂投量从23.5 mg/L降低到14.5 mg/L,药耗下降了38.3%,电耗相比下降了12.2%。间歇组合曝气解决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达到降低能耗、药耗和提高出水水质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浅析氧化沟工艺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红  杨云龙 《山西建筑》2006,32(3):181-182
阐述了氧化沟系统的技术特点以及几种典型氧化沟工艺的广泛应用,同时讨论了氧化沟工艺的发展前景与方向,以使氧化沟工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氧化沟的脱氮除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继锋  杨云龙 《山西建筑》2009,35(20):193-195
阐述了氧化沟脱氮除磷的特点、机理、影响氧化沟脱氮除磷的因素及各种形式氧化沟的脱氮除磷,最后提出了氧化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既节约能源又买现最佳的除磷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杞蓉  普晓晶 《山西建筑》2014,(36):177-179
采用k—ε紊流数学模型对氧化沟的流场及水力学进行了分析计算,模拟了氧化沟水体的流动状态,在分析流场的基础上,可以对潜水推流器以及表面曝气机两者之间的统一进行有效的整合,并能够很好地对氧化沟工程设计、设备配置及布置等起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学耘  郑乔予 《山西建筑》2010,36(16):186-187
结合实际工程,对氧化沟污水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提出了寒冷地区进行氧化沟污水处理应注意的问题,以推广氧化沟处理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底曝式氧化沟脱氮除磷的运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刘建  王凤伶 《山西建筑》2011,37(16):148-149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底曝式氧化沟系统的MLSS、泥龄、DO等运行参数的控制问题,通过对各参数进行分析和优化调整,使该工艺不但具有良好的脱氮效率,而且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6.
解立国 《山西建筑》2013,(35):157-158
以氧化沟技术中的奥贝尔工艺为主,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技术原理论述,并对奥贝尔氧化沟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了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徐晓波 《山西建筑》2005,31(1):100-101
介绍了氧化沟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制约因素以及氧化沟系统除磷效果差的症结,从加设厌氧池、减小硝态氮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氧化沟系统除磷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斌  杨云龙 《山西建筑》2012,38(11):126-127
某县污水厂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对工艺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混凝实验确定最佳投药量,投加絮凝剂,提高了出水效果,从而解决了出水不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