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致密砂岩储层中气、水的非均匀分布使地震弹性参数与储层参数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导致定量解释多解性增强。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复杂孔隙流体分布特点,改进了随机斑块饱和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更准确模拟岩石物性、孔隙流体等对地震波弹性参数的影响。基于改进型随机斑块饱和模型形成了多尺度岩石物理模板,经超声尺度、测井尺度和地震尺度地球物理数据标定后,应用于四川致密气层检测,预测的孔隙度、含气饱和度与试气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及先进的测井处理解释方法,按孔隙度大小、渗透率高低、泥质含量建立储层分类标准并统计出各井阜一段砂岩储层的主要物性参数;用孔隙度重叠法、电阻率-孔隙度交会法识别流体性质;并对储层进行多井评价。结合地震资料,利用斯伦贝谢油藏描述软件包对地震资料进行测井信息约束反演储层参数,得到储层参数的平面分布结果。对阜一段砂岩储层进行描述和横向预测,确定砂体厚度,得到储层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平面分布预测图,并对预测进行主价,确定出最有利储集区带,提出下一步钻探意见。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蒋进勇 《石油物探》2004,43(6):564-567
塔河油田各区块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具有不同的相态和特性,常规孔隙度解释模型受储层流体相态影响较大,且存在缺陷。通过递归分析受流体相态影响较小的测井资料,建立了新的有效孔隙度、裂缝孔隙度计算模型。将用新模型计算的有效孔隙度和解释的裂缝与录井和岩心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度较高;递归分析得到的胶结指数(m)和弯曲指数(a)较好地反映了储层的结构特征,与岩电分析结果吻合;利用m和a这2个参数计算的裂缝含水饱和度资料解释出的油层与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实际应用表明,递归方程适用于不同的区块。  相似文献   

4.
在Herrick和Kennedy孔隙几何形态导电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岩石电导率看成黏土束缚水导电相、微孔隙水导电相和可动水导电相的等效电导率之和,考虑黏土束缚水孔隙、微孔隙、自由流体孔隙的孔隙几何形态以及自由流体孔隙中可动水的几何分布特征对岩石导电性影响,建立一种新的基于孔隙几何形态导电理论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通用饱和度解释模型。利用大庆C地区F油层岩样的岩电实验数据,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实验精度分析,并确定出该地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通用饱和度模型中的参数值。利用建立的模型及确定的模型参数值处理了大庆C地区F油层实际井资料,将处理结果与密闭取心分析饱和度和试油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饱和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对研究区测井、地震和地质资料分析表明.含气砂体的测井响应模式为低波阻抗、中低伽马、中高电阻率.其地震响应为低频强振幅.沉积相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通过对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得到的波阻抗数据体分析,预测出含气砂体分布模型;然后以此含气砂体模型为相控制条件.在分析孔隙度数据变差函数基础上.利用序贯高斯同位协克里金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物性参数模型。生产开发实践验证了该方法建立的砂体分布模型和物性参数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长岭气田火山岩储层三维孔隙度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准确可靠的三维孔隙度分布模型,对火山岩气藏有效储层的预测和建立合理的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长岭气田火山岩储层特点,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单井孔隙度解释模型,并将目的层火山岩划分为三个火山体,提出用火山岩"体控+相控"的建模策略,采用基于象元的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和协同克立金法,建立三维孔隙度参数模型,其结果符合地质认识和生产实际,并为生产单位所采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新场须二段气藏属于特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储层类型以裂缝-孔隙型为主,气水分布极为复杂,现有的测井解释模型对该气藏的适用性较差.为此,利用FZI(流动带指数)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和“五端元六因素”方法进行储层的测井流体识别.研究表明,用FZI建立的测井解释模型可以提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解释精...  相似文献   

8.
赖泽武 《石油学报》2000,21(6):35-38
在模拟储层非均质性时,由于大规模的连通性对流体运动有重大影响,因此重要的非均质性和大规模的结构应先模拟,然后模拟小尺度的非均质特征,这样可为得到更合理的地质模型提供保障。这种模拟过程通常就是我们所称的相控储层模拟。就温五区块岩石相与储层物性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一特点,结合工区地质特征、侧井曲线特征,在划分出四类岩石相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类岩石相的判别模型,并解释出了35口井的岩石相,然后利用MODRES模拟程序中的克里格模块建立了小层岩石相分布模型,分析了各类相带的分布特征。作为岩石相模型的进一步应用,还在岩石相这一储层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更加精确的渗透率模型,并指出了有利的储集区。  相似文献   

9.
致密砂岩、碳酸盐岩气藏等多以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孔隙成因和类型复杂多样,孔隙度及渗透率对地震弹性模量和速度产生重要影响,为含气性预测带来很大困难。针对低孔低渗复杂孔隙介质,借助孔隙结构表征及地震岩石物理分析,评价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及孔隙流体分布的非均匀性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揭示低孔低渗储层中地震波速度随物性、含流体性的变化规律。修正White模型描述低孔低渗储层地震频段纵波速度随含气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低孔低渗储层含气饱和度定量预测模板,推动地震定量解释技术研发。研究成果在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层含气饱和度地震定量预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火山岩含气储层有效孔隙度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山岩储层矿物成分复杂多样,岩性对常规测井影响很大,又由于储层含气,应用常规测井曲线计算孔隙度难度大。而核磁共振测井受骨架影响小,克服了以体积模型为基础的传统测井方法受岩性影响的缺陷。由于储层含气含氢指数小,导致气层核磁共振测井计算的有效孔隙度小于地层孔隙度,含气显示越好的储层核磁测井解释的有效孔隙度越小。而密度曲线由于储层含气密度值降低,导致密度孔隙度偏高。应用上述两参数组合可以对火山岩含气储层的有效孔隙度进行含气校正。通过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进行权系数标定,校正储层含气对孔隙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致密气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孔隙度参数难以利用统一模型准确表征。分析各类成岩储集相的分类评价体系及其对孔隙度变化的主控作用,基于成岩储集相分类确定致密气储层孔隙度。利用分类成岩储集相测井响应特征的匹配关系,建立灰色理论成岩储集相测井多参数定量评价方法和分类成岩储集相储层的孔隙度测井解释模型。建模过程中因各参数对孔隙度进行拟合都具有其合理性,故利用分类模型的偏差度、离散度和相关度多参数联合求取孔隙度,并用实例分析孔隙度计算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分类模型中数据点具有相对集中的分布趋势及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为准确建立致密储层参数模型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景叶  陈小宏 《石油学报》2008,29(2):235-238
根据岩石物理模型,分析了油藏流体地震属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新的油藏流体识别因子。基于Gassmann方程和其他有效的岩石物理理论,详细阐述了利用纵波、横波速度(或阻抗)计算新流体识别因子的方法。利用流体识别因子敏感度定量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新流体识别因子的敏感度与传统流体识别因子的差异,并定量分析了储层孔隙度变化对流体识别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虽然传统的流体识别因子敏感度不同,但都受储层孔隙度变化的影响;而新流体识别因子较传统流体识别因子敏感度更高,且不受储层孔隙度变化的影响。因此,新的流体识别因子对有效降低油藏流体识别的多解性及提高油藏钻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蔡华  刘江 《海洋石油》2014,34(4):11-15
X气田位于东海南部西部凹陷带,主要分布于2200~2800m的古近系古新统明月峰组中孔中低渗的砂岩储层中。M气藏是常规气藏,也是该气田的主力气藏之一。钻后通过AVO模拟及实钻资料统计与分析,证实气区强振幅的形成与气藏分布密切相关。进一步通过正演模型,研究了气藏厚度与地震振幅的强弱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亮点"分布范围与实际气藏面积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上述研究及认识,可以有效地指导该气田气藏预测及地质储量计算工作。  相似文献   

14.
对气层的评价特别是套管井的气层评价,常采用常规测井分析程序,即利用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按骨架、孔隙流体以及泥质等电阻率并联模型,按照各种计算含水饱和度公式计算得出地层的含水饱和度,确定地层的流体性质,对地层作出评价。常规测井程序无法利用现有的资料得出准确的结果。采用压缩系数模型对矿物成分和具有不同压缩性的孔隙流体以及声波等测井资料进行研究,编制了针对气层测井分析程序(CFI)。应用CFI程序结果表明,在现有常规资料条件下,该程序可以准确识别储层中的气体。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变形介质气藏数值模型方面已有大量研究,但这些模型中只考虑了渗透率对压力的敏感性,而忽略了孔隙度对压力的敏感性。大庆油田五站低渗透气藏通过岩心应力测试表明,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具有应力敏感性,因此在得到大庆五站气藏岩心孔隙度、渗透率随净围压的变化规律基础上,建立了同时考虑孔、渗介质变形的低渗气藏数值模拟型,并采用IMDES方法进行求解。通过大庆五站气藏5口气井的产量历史拟合分析表明,综合考虑渗透率和孔隙度应力敏感时历史拟合更符合开采实际,说明模拟方法可在类拟气藏中应用。与此同时,通过气藏模拟表明目前气藏井控动态储量较低,要提高气藏开发效果应在有潜力和储层有效厚度增大的地区部署新开发井。  相似文献   

16.
利用MODRES建立温五区块储层流动单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对于更好地了解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及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分布个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温五区块为例,提出结合岩石相、孔隙度和渗透率来划分小层流动单元的思路,并在岩石相控制的孔隙度、渗透率模型基础之上建立了小层级的流动单元模型。与注水动态资料的对比表明,所建流动单元模型能够反映流体运动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大牛地气田保护储层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牛地气田为低孔低渗砂岩气藏,自产能力低,如不采取全面系统的油气层保护技术,完井后气层基本无自然产能,压裂改造后,单井产气量也普遍较低.通过对储层特征和钻井过程中造成地层伤害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针对大牛地气田的钻井液保护技术,主要包括:屏暂暂堵技术、钾铵基钻井液、两性离子钻井液、聚醚多元醇钻井液、改性天然高分子钻井液等.保护气层钻井液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机械钻速和井身质量,减少了钻井液对气层的浸泡时间,解决了井壁失稳、气层伤害问题,提高了气产量.其中,屏蔽暂堵技术对于裂缝性气层具有较好的保护能力;钾铵基钻井液对基质渗透率损害非常小,适合于裂缝不发育的开发井施工,在裂缝发育的区块应结合屏蔽暂堵技术对气层进行全面的保护;聚醚多元醇和改性天然高分子钻井液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洛带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含流体测井响应较复杂,首先表现在储层气性测井响应纵向变化大,随着埋深的增大,声波时差降低,密度增大,中子孔隙度减小,变化幅度非常大;其次,储层普遍低阻,测试发现较多的低阻储层产气,不出水,而高阻储层产水现象却时有出现。这些特点导致含气性识别与气水差异分辨难度较大。文章在充分利用测试成果的基础上,以测试的储层类别作为标准样本,通过与测井曲线间关系的研究,寻找出能表征不同含气级别的测井信息,以此建立起储层含气(水)识别模式。对于含气性识别,充分考虑了埋深对含气响应的影响,将不同埋深储层的孔隙度曲线值校正到同一深度,然后以测试结果为依据,确定不同含气级别的测井值域。对于气水差异识别,把对水反映较敏感的电阻率与中子孔隙度曲线进行一定校正和含水信息的放大处理,建立气水识别指标,然后用测试结果对指标进行气水差异的标定。综合含气性识别与气水差异分辨结果对储层含流体性质及丰度进行判别,识别出气层、水层、含水气层、含气层等储层类型。利用测试结果对模型的判别结果进行了检验,符合率较高,达90%以上,判别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