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多单体接枝物增容PP/PVC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制了多单体接枝物PP g (St co MMA) ,并利用其增容PP/PVC共混体系。讨论了共混物组成、相容剂用量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 ,加入PP g (St co MMA)增容PP/PVC共混体系后 ,共混物熔体呈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性 ,粘流活化能增加 ,非牛顿性有增大的趋势。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提高 ,SEM照片证明了多单体接枝物对PP/PVC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2.
PP-g-(GMA-co-St)增容PVC/PP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单体接枝PP[PP-g-(GMA—co—St)],研究了其对聚氯乙烯/聚丙烯(PVC/PP)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讨论了接枝PP用量对共混物的界面相互作用、力学性能、耐热变形性能和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共混物的微观相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接枝PP对PVC/PP共混体系有较好的增容效果,接枝PP的加入使共混物的界面相互作用增强。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在接枝PP用量为20份时最佳;熔体流动速率在其质量分数为20%后下降缓慢,共混物的耐热变形性能随PP—g-(GMA—co—St)用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马波  白利斌  张青 《聚氯乙烯》2009,37(9):13-17
利用合成的多单体接枝物[PP-g-(DMC-co-St)]增容PP/PVC共混体系,研究了其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以及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共混物的亚微观相结构。结果表明:①在试验条件下,共混物熔体具有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征,在PP-g-(DMC-co-St)用量为6份时,熔体的表观黏流活化能和非牛顿指数最大;②PP-g-(DMC-co-St)对PP/PVC共混体系有较好的增容效果,增容后在PP-g-(DMC-co-St)用量为6份时,试样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与扫描电镜照片的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超支化聚(酰胺-酯)(HBP))对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PP/PVC/PP-g-(St-co-MMA)]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80/20)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P/PVC(80/20)共混物熔体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PP-g-(St-co-MMA)(80/20/6)共混物中加入1份HBP时,就可以很好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使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同时使熔体表观黏度达到较小值。该共混物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PP/PVC/PP-g-(St-co-MMA)的界面粘结作用,减小了共混体系的相分离程度。  相似文献   

5.
李峰  张秀斌  耿涛 《塑料科技》2007,35(5):64-68
用PP-g-MMA作为增容剂对PVC/PP共混体系进行改性。用紫外光辐照接枝的方法在聚丙烯(PP)上接枝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讨论了光照时间、单体用量和光敏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用IR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增容剂显著改善了PVC/PP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并且改善了PVC的加工性。扫描电镜(SEM)分析也表明增容剂对共混体系有很好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用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增容剂,以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不相容体系为基体,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PP/PVC共混物混合料。研究了不同PVC组分比及增容剂对PP/PVC共混体系阻燃性能的影响;并对PP/PVC体系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VC用量的增加,PP/PVC共混体系的阻燃性能逐渐变好,力学性能大幅下降。增容剂PP-g-MAH能够明显改善PP/PVC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当其用量为4份时体系的力学性能较好。添加阻燃协效剂Sb2O3可以明显提高PP/PVC共混体系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7.
李敬泽 《国外塑料》2000,18(4):19-24
近年来不溶混高聚物共混体系反应性增容进行了大量研究,很多含酸类功能基团的功能高聚物已商业化,而对含碱类功能基的反应性能聚物的研究进展很慢,本文选择了GMA HEMA,HPMA,TBAEMA,DMAEMA,IPO作为接枝单体,对均聚PP进行熔融接枝改性,得到各种功能PP,然后分别用所得的功能PP增容PP/NBR共混体系,测试其冲击性能,观察共混体系形态,从面对其增容有效性作出比较,结果发现,IPO和GMA能有效增容PP/NBR,可提高冲击强度9倍,而其它功能基团增容PP/NBR的效果很差。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接枝衣康酸增容PA6/PP共混物性能及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反应型双螺杆挤出机和熔融接枝技术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PP)接枝物,包括单一单体接枝物PP接枝衣康酸(PP-g-ITA)和双单体接枝物PP接枝ITA和苯乙烯[PP-g-(ITA-co-St)],通过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研究了PP接枝物的结构,并研究了PP接枝物的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与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的关系。通过反应挤出制备了PP接枝物增容PA6/PP共混物,研究了增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加入接枝物后,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明显提高;SEM观察表明,接枝物的加入能明显改善增容共混物的两相界面结合状况,降低共混物的分散相尺寸,改善体系的分散状况,共混物的两相界面变得模糊,相容性得到明显提高;DSC测试表明,加入接枝物后,共混物中PA6组分的结晶度下降,PP组合的结晶度上升。表明PP-g-ITA是PA6/PP共混体系有效的增容剂兼增韧剂。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和尼龙6(PP/PA6)共混物是热力学不相容体系,其研究和开发的关键是增容技术和机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PP/PA6复合材料增容改性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PP的官能化,马来酸酐型、羧基,羟基型、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型等增容剂以及多单体熔融接枝物在PP/PA6复合材料增容改性中的应用,并对PP/PA6增容改性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HIPS-g-PMMA的合成及其在HIPS/PVC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斌  姚慧 《塑料工业》2004,32(8):8-10,51
采用自由基引发的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高抗冲聚苯乙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HIPS-g-PMMA)增容剂,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增容剂的接枝率及支链摩尔质量的影响;同时对增容剂对HIPS/PVC共混体系的增容效果作了考察。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h,引发剂用量以0.2~0.25g为宜;增容剂HIPS-g-PMMA对HIPS/PVC共混体系表现出较好的增容效果,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冲击强度增大,电镜照片显示两相界面变得更加模糊。  相似文献   

11.
采用熔融接枝法,考察了单体和引发剂用量对聚丙烯(PP)/马来酸酐(MAH)接枝物接枝率的影响。将PP-g-MAH作为PP/尼龙6(PA6)共混物的增容剂,并利用SEM、XRD、DSC-TGA和万能试验机等测试手段对PP-g-MAH增容改性PP/PA6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P-g-MAH接枝物对PP/PA6共混物具有良好的增容效果,PP结晶得到细化,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的官能化及其与尼龙66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聚丙烯(PP)进行官能化,并研究了接枝单体含量,引发剂含量,螺杆转速对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再将不同接枝率的PP与尼龙66共混,研究了接枝率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及相容性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共混物的形态,与未增容共混体系相比,增容后共混体系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增容共混物的形态依赖于增容剂在共混物中的含量,增容剂的分子量及官能化基团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苯乙烯一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PP—g-(St—co—MMA)]为相容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PP/PVC/PP—g-(St—co-MMA)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由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得到了共混物中氯元素面分布图,对氯元素面分布进行了粒径统计。结果表明,在PP/PVC中加入PP-g-(St—co—MMA)相容剂,共混物亚微观相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PP—g-(St—co—MMA)能够明显降低PP/PVC共混物中PVC分散相的分散尺寸,提高共混物两相之间的相容性。改变相容剂的用量和共混物的组成,都对体系的形态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增容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的相形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综述了作为增容剂的接枝共聚物与嵌段共聚物,反应增容,其他技术增容以及共混条件对聚丙烯/聚苯乙烯(PP,PS)共混物的相形态研究进展。PP/PS共混物通过增容可以改善共混物相形态和提高界面粘结,这为提高PP/PS共混物的物理与力学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聚2-乙烯基吡啶和聚环氧乙烷多嵌段共聚物(P2VP-b-PEO)为增容剂,研究了氯醚橡胶(CHR)和聚氯乙烯(PVC)之间的共混,考察了增容剂用量、PVC/CHR配比、增容剂组成、增容剂中P2VP链段长度对共混物机械性能的影响。发现2%-3%的多嵌段共聚物能够很好地增容CHR/PVC共混体系,多嵌段共聚物中PEO链段含量越高、P2VP链段越长,增容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酰胺1010/聚丙烯(PA1010/PP)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力学性能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研究了剪切作用下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对PA1010/PP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同样条件下,PP-g-MAH增容体系的相区尺寸较小,相界面更模糊,PP相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明显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高于非增容体系。而POE-g-MAH增容体系的相区尺寸相对较大,PP相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明显降低,共混物只有冲击强度明显高于非增容体系,拉伸强度略低于非增容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强韧的共混材料,利用熔融接枝法研制了含有两种接技单体的新型聚丙烯接枝物,讨论了第二单体在接枝过程中的作用,并将其应用于尼龙6/聚丙烯(PA6/PP)共混体系,获得了使分散相粒径更细小、界面更模糊的增容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反应型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双单体接枝物聚丙烯(PP)接枝马来酸酐(MAH)和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PP-g-(MAH-co-TAIC)],并以此增容PP/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研究了共混增容体系的相容性、流变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接枝物加入后,在EVOH的羟基和接枝物的酸酐基团之间发生了反应,体系的相容性因此得以改观;TAIC的加入使PP的接枝率提高了1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证实,接枝物的加入促进了EVOH和PP之间的界面结合,减小了分散相的尺寸。流变性能测试表明,TAIC的加入抑制了PP的降解;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表明,接枝物的加入使得PP和EVOH的结晶温度得到了提高。双单体接枝物的共混体系与单一单体接枝物的共混体系相比,对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阻隔性能有所提高,当共单体添加量为0.4份(质量份,下同)时,体系的阻隔性能提高了28 %。  相似文献   

19.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接枝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接枝技术对聚丙烯(PP)进行改性,制备了BMA接枝PP (PP-g-BMA)。研究了接枝反应工艺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与分析了PP-g-BMA,并对PP-g-BMA在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中的增容作用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30℃、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6%、单体BMA质量分数为10%,接枝反应3 h,成功制得了接枝率为3.75%的PP-g-BMA;PP-g-BMA可明显改善PP/PET共混物的界面相容性,相对于PP-g-MAH,其增容的PP/PE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流变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的官能化及与尼龙1010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聚丙烯(PP)进行官能化,并研究了接枝单体含量、引发剂含量对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再将不同接枝率的PP与尼龙1010共混,研究了接枝率对共混物机械性能及相容性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共混物的形态,与未增容共混体系相比,增容后共混体系分散相尺寸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