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种基于结构化层次匹配操作的语义Web服务发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服务发现的过程是匹配的服务请求与广告服务,检索相关服务请求。服务发现过程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语义规格的服务。OWL-S提供标准语义指定的服务,在服务的发现可以通过能力匹配。考虑到结构层次匹配操作,在控制流组件可以用来发现过程更可靠。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匹配标准结合的能力匹配和结构层次匹配。服务分类的基础上的能力,是为能力匹配和结构层次匹配的基础上进行结构的业务服务。  相似文献   

2.
利用语义匹配度计算的Web服务发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在Web服务注册与匹配过程中服务发现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语义匹配度计算的Web服务发现方法.首先给出一个轻量级的Web服务功能接口和服务请求的语义描述模型WS-SDM;然后利用领域本体作为语义知识表达方式,计算服务请求和服务描述中单个功能接口的语义匹配度;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接口匹配算法和服务匹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服务发现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服务发现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科  成毅  谢明霞  艾彬 《计算机工程》2012,38(24):182-187
现有Web服务自动发现方法中存在服务匹配程度区分不明显、服务发现精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服务簇的空间信息服务自动发现算法。对发布的空间信息服务进行聚类分析,计算服务请求与各服务簇中心的相似度,由此确定最优匹配簇,根据服务请求与最优匹配簇中服务的语义相似度,得出服务请求的最优匹配服务。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实现对Web服务匹配程度定量表示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匹配程度的区分度和服务发现的查全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面向存储安全系统的新型人工免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新型人工免疫算法,用于研究高效的存储安全系统.首先给出了基于免疫存储安全系统的结构和相关定义.在分析人工免疫算法中已有匹配规则的基础上,为提高安全系统的效率,提出了任意r连续位匹配规则,提高检测器识别非自体的能力,减少存储安全系统识别非自体所需的成熟检测器数量;为了使存储安全系统能适应不同的自体集,自动优化检测效率和准确性,避免检测存储安全系统的失效,本文提出了自适应匹配阈值机制.分析了使用不同匹配规则时检测器能识别的最大非法访问请求数量,以及对不同自体集采用静态匹配阈值和自适应匹配阅值机制时存储安全系统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使用新型人工免疫算法实现安全原型系统,验证了算法的性能.最后通过修改开源存储区域网系统Lustre中智能磁盘部分的源代码,实现了基于免疫安全磁盘的原型系统,测试增加存储安全系统前后Lustre系统的I/O性能,结果表明新型人工免疫算法能高效地保护存储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语义的Web服务匹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咏  张志浩 《微型电脑应用》2006,22(12):52-54,57
概要:在当前Web服务发现过程中,采用基于数据类型和关键词的搜索匹配算法,而忽略了人类语言表达的多样性。通常服务请求者对需求描述不能很好符合Web服务匹配算法的要求,是造成服务匹配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一种基于语义的Web服务匹配算法,分别对服务提供者注册Web服务,服务请求者提交Web服务请求以及服务注册中心进行Web服务匹配等三个过程提出了改进算法,从而可提高服务匹配率。  相似文献   

6.
王波  刘久君 《计算机应用》2012,32(6):1627-1631
针对现有的人工免疫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缺陷,在Hofmeyr的分布式人工免疫系统(ARTIS)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人工免疫入侵检测模型。在改进模型中,用协议分析技术对免疫模块进行协同刺激,以提高记忆检测器和成熟检测器的质量,并降低检测器的规模;通过按协议生成和组织检测器,解决传统人工免疫系统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采用基于权值的r-连续位匹配规则提高抗体和抗原匹配的准确度;同时协同刺激模块也能够在发生风暴型攻击时自动生成动态防火墙过滤规则,以提高在发生大规模攻击情况下的性能。最后,使用MIT Lincoln实验室的DARPA数据集对改进模型和ARTIS模型进行了模拟测试及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Web服务发现机制UDDI存在之不足,提出一种基于OWL-S的Web服务发现模型,其特点是对请求服务与发布服务的功能属性、基本描述、质量属性依次进行匹配.在服务功能属性的匹配中,通过引入关系数据库,将服务功能属性的匹配转换为关系数据库的简单查询与选择操作,节省了服务匹配时间;在服务基本描述的匹配中通过过滤与请求服务无关的服务,缩小了服务匹配范围;在服务质量属性的匹配中,通过分析服务的主要QoS属性,可使服务请求者在服务质量不同的待选服务中发现所期待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工免疫的入侵检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工免疫原理,采用阴性选择算法和r-连续位匹配算法,建立了一个新的入侵检测模型,该模型具有智能化入侵检测系统所要求的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等特点.研究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率,降低其误警率.  相似文献   

9.
张承伟  黄伟  梁鹏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1):4155-4158
为提高软件的可信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算法的可信软件系统本体模型。该模型将软件系统由内而外抽象为四层,即语义层、演化控制层、服务层和免疫过滤层,并详细阐述了各层结构和运行原理。该模型具有自我学习、自我调整和持续改进的能力,当领域知识发生变化后,维护人员可通过人工免疫疫苗注入实现系统的自主演化,从而确保系统具有相应的高可信属性,为可信软件开发提供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刘帅  张星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3):1092-1094
为了降低入侵检测系统的误报率和漏报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的新型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借鉴生物免疫系统抗体的演化机制,该模型改进了目前基于免疫的入侵检测系统中抗原、抗体的静态描述方式,给出了抗原、抗体的动态描述方式和变化机制,并针对传统固定r连续位匹配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r可变匹配机制,最后进行了相关仿真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低的误报率和漏报率,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煤炭企业信息服务的特点,采用功能团的方法构建了基于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信息服务满意度、信息服务方式、信息服务结果5个方面的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模型。该模型可对煤炭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能力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具有操作简单、计算速度快、自我学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张燕  王锋  张睿 《计算机工程》2007,33(7):181-183
针对目前网格系统中,将名字作为关键字对服务进行查找存在的不准确、不灵活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网格服务的语义匹配方法,在该方法中,用OWL-S对网格服务进行语义上的描述,用UDDI来进行服务的注册和发现,用一个语义服务库存储虚拟组织中所有发布的网格服务功能的语义信息,这个语义服务库对每个领域的服务用树的形式进行组织。通过建立领域本体库为服务功能语义上的匹配提供知识支持。对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学习服务发现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用户满意度因子,设计一个学习服务发现算法——eLSDAus,并应用于网络学习系统中。该算法允许用户参与服务发现的过程,对服务发现的效果进行评价。学习服务发现系统将用户评价反馈到学习服务发现算法,利用修正函数修正更新发布服务各属性的匹配度权值,优化反馈给用户的综合匹配度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发布的学习服务数量超过1万时,该算法能提高服务发现的查全率4%~5%。网络学习者使用该系统7天后,对学习服务发现结果的总体满意比率可达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14.
QoS-aware service selection via collaborative QoS evalu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 Yu 《World Wide Web》2014,17(1):33-57
We present in this paper a novel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based scheme for evaluating the QoS of large scale Web services. The proposed scheme automates the process of assessing the QoS of a priori unknown service providers and thus facilitates service users in selecting services that best match their QoS requirements. Most existing service selection approaches ignore the great diversity in the service environment and assume that different users receive identical QoS from the same service provider. This may lead to inappropriate selection decisions as the assumed QoS may deviate significantly from the one actually received by the users. The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based approach addresses this issue by taking the diversity into account instead of uniformly applying the same QoS value to different users. They predict a user’s QoS on an unknown service by exploiting the historical QoS experience of similar users. Nevertheless, when only limited historical QoS data is available, these approaches either fail to make any predictions or make very poor one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proposed QoS evaluation scheme is a Relational Clustering based Model (or RCM) that effectively addresses the data scarcity issue as stated abov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both real and synthetic datase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more accurately predict the QoS on unknown service providers. The efficient performance also makes it applicable to QoS evaluation for large scale Web services.  相似文献   

15.
发布订阅机制有利于实现对大规模Web服务的主动管理,提出了基于QoS的Web服务发布订阅模型和系统架构,设计了基于QoS和多级索引的Web服务匹配算法。Web服务的QoS属性和订阅的属性约束所形成相应的匹配关系构成模型的关键;将发布的Web服务及其QoS和服务订阅一起生成过滤矩阵,通过属性约束覆盖可以减少重复匹配;按QoS属性类型对发布的Web服务建立多级索引,生成属性到服务的映射,可以实现服务订阅的快速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Web服务发布订阅系统比传统方法有较大提升,能够适应于大规模分布式Web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16.
Web服务合成,即将现有的若干服务合成为一个新的服务以获得新的功能,对于B2B、B2C应用和企业应用集成等各个领域都是十分重要的。服务合成必须实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半自动化是比较可行的,它在用户的参与下合成服务。本文提出了一个半自动化服务合成的原型。其要求对服务进行语义描述,合成算法根据服务的语义信息来完成服务的合成。本文提出了基于目标服务的合成算法。其关键问题是如何选择下一个服务,以产生合适的输出作为当前服务的输入参数;需要对待选服务进行语义匹配,提出了精确匹配、一般匹配和语义距离等概念来衡量匹配度,并且用户可以根据其它属性来过滤服务,选择最优的一个。最后开发了一个合成系统,进行实验测试。  相似文献   

17.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s undergoing dramatic changes fueled by rapid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regulatory changes. Especially, in Korea,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mobile service is almost 90%; therefore, there is not enough room for a new customer. Furthermore, today’s new services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more factors in decision making before launching. It has been the main issue for decision makers whether a new service will be successful or not. However, a few method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a new service. And very few papers have introduced to the evaluata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mong competitive services, but such methods mainly depend on subjective opinion of experts. The proposed model considers the multidimens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telecom servic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ANP’s advantages, which helps service providers in a telecom field to select a new service with the view of their strategies. Also, the BSC perspectives are adapted in the model to generate evaluation measures. Additionally, a new video phone service in Korea is evaluated based on a proposed model.  相似文献   

18.
面向用户需求通过松散耦合的服务资源的重用和重组,实现其按需发现与组合,正成为网络化软件主流的开发范型。如何对服务进行建模已成为这种范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一种用户需求驱动、基于RGPS(Role-Goal-Process-Service)领域资产的服务建模方法。通过对服务模型进行语义需求封装来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实现用户需求和服务之间的动态"握手"。该方法已在原型系统中得以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以Web Services技术为基础的大型平台时,服务的发现与集成是人们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在探索现有的服务发现机制的基础上,引入了智能化与QoS思想,对服务的发现进行研究与扩展,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的服务推荐模型。它利用语义Web和Agent相结合的技术,在UDDI的基础上,自动搜索并执行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服务或服务流程,并将执行的结果反馈给用户,供其作出选择。同时为了提高结果的可靠性,该模型将根据QoS需求,对执行中的服务或服务流进行筛选,并对执行后的结果进行排序,以提高服务推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Large-scale service-oriented computing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services from various servers are combined into one distributed application. Referring to a collection of services on one server as a ??service cloud??, the problem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is to define formal high-level specifications of such 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and to enable the location of suitable services for them. Based on the language-independent model of Abstract State Services (AS2s), which serves as a universal integrated model for data and software as services, we extend AS2s by high-level action schemes called ??plots?? as a means to specify permitted sequences of service operations. On these grounds, we develop a model for service mediators, that is, specifications of composed services in which service slots have to be filled by actual services, and investigate matching conditions for slots of mediators and services. For a services to match a slot in a mediator, a (generalised) projection of the mediator must comply with the plot of the service. Furthermore, the service must be semantically adequate, which requires the use of a service ont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