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为探究金属表面超疏水现象对材料功能的影响,利用简单、低成本的酸刻蚀加氟硅烷修饰的方法,在6061铝合金基底上成功制备出了超疏水表面,并对其润湿性能、自清洁性能、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表面具有良好超疏水性能,水滴最大接触角达158.5°,滚动角小于5°。自清洁实验证明了水滴可以轻松地带走表面的微小灰尘颗粒。电化学测试表明超疏水表面有效地阻挡了腐蚀介质与金属基体的接触,显著提高了金属的耐腐蚀性能,为金属材料防腐蚀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镁和镁合金的高化学活性以及氧化膜的疏松多孔导致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较差。以AZ31B镁合金为基体,采用水热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出二氧化铈/硬脂酸超疏水涂层,重点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涂层形貌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对镁合金表面涂层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测试,通过电化学测试来表征二氧化铈/硬脂酸超疏水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利用超疏水测试检验涂层的疏水性。结果表明:当水热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6 h时,可以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出均匀的涂层,该涂层由大量细小球形颗粒紧密连接而成,涂层致密完整,厚度约为13μm,涂层主要组成相为CeO2。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与空白镁合金基体相比,二氧化铈/硬脂酸复合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为5.36×10-6 A·cm-2,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且其电化学容抗弧直径明显增大,说明该涂层可以显著提高镁合金基体的耐腐蚀性能。同时,该涂层还具有较好的超疏水性,水滴静态接触角达161°。  相似文献   

4.
以酶解木质素与黄原胶为前驱体,棉纤维为骨架,经悬浮分散、冷冻干燥、限氧炭化、疏水改性制备木质素基炭气凝胶,并对木质素基炭气凝胶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测试了木质素基炭气凝胶对常用有机溶剂及油品的吸附性能.在木质素、棉纤维、黄原胶质量比为10:4:4,体系固含量为2%,NaOH浓度为0.025 mol/L,炭化温度为6...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工合成的超疏水材料机械稳定性差以及复杂工艺性问题,通过简单的溶胶-凝胶法(sol-gel)在硅橡胶表面原位生长二氧化钛,以制备高耐磨、柔性超疏水材料.制备的超疏水橡胶接触角达到156.8°,可以在1 kPa压力下承受100次磨损循环后仍保持其超疏水性.此外,在硅橡胶中添加聚丙烯酰胺(PAM)吸水树脂,利用吸水树脂...  相似文献   

6.
金属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介绍超疏水表面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着眼于金属基超疏水表面制备中关键技术的发展态势,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制备方法在制备工艺要点、微纳米拓扑结构设计与构建、低表面能材料修饰、表面性能提升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金属基超疏水表面在自清洁、金属防腐、水下减阻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其机械稳定性的关键要素,探讨了金属基超...  相似文献   

7.
以无水乙醇为绿色溶剂,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三氯硅烷为改性剂,通过界面接枝/聚合反应实现PVA织物超疏水功能化。通过FT-IR、XPS、接触角测量仪、SEM对改性前后PVA织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烷基三氯硅烷水解后与PVA表面的羟基发生接枝反应,形成低表面能粗糙结构。改性后的PVA织物呈现出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自清洁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用电沉积法在铜片表面上生长了具有双尺寸粗糙度的铜膜,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X射线衍射仪(XRD)、接触角测量仪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对其进行详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铜表面是由纳米片组成的微米花组成。经硬脂酸修饰后,所得铜表面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不粘附性和耐腐蚀性能;与水的表面接触角高达167°,滚动角低至1.8°。超疏水性能归因于铜片表面上的微纳米结构以及低表面能的硬脂酸分子。  相似文献   

9.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仿生超疏水表面具有防水、自清洁等优良特性.自然界中存在许多无污染、自清洁的动植物表面,如超疏水的荷叶表面、超疏水各向异性的水稻叶表面、超疏水的暗翼表面等.影响材料表面润湿性的主要因素育材料表面能、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微一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自清洁功能源自于表面形貌与低表面能物质的共同作用,可以通过两类技术路线来制备超疏水表面:控制材料表面能和修饰微细结构表面.  相似文献   

10.
普通棉织物表面呈亲水性,易被污染,不具备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性能。受“荷叶效应”启发,以棉织物为基底,采用种子生长法在棉织物表面构筑1层纳米银膜,使用十八烷基硫醇修饰,制备出具有超疏水性能的棉织物表面并对其表面性能进行探究,并利用其对水和油相反的润湿性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测试。结果表明:其分离效率达96%,在连续重复分离22次后仍保持在94%以上;改性后的棉织物表面具有优良的超疏水性(其与水的接触角达160°,表面滚动角小于10°)、耐污性及稳定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油水分离材料。  相似文献   

11.
金属表面疏水/超疏水性能的研究是当今多学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总结了近些年国内外金属基超疏水表面研究取得的一些成果,介绍了几种重要的金属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归纳了目前金属基超疏水表面在几个领域成功应用的成果,说明了金属基超疏水研究方法现存的问题,最后展望了金属基超疏水功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超疏水膜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能够有效地延长金属制品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选取白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刻蚀氧化自组装法进行超疏水膜表面的制备.通过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法,在模拟海水条件下,利用三电极体系对超疏水表面的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白铜超疏水表面的接触角达到了154°,在3.5%的NaCl溶液中的缓蚀效率有99.1%,具备较高的超疏水性能和耐蚀性能,且其表面具有微纳米级的树枝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氯醚树脂为基料,复合导电石墨及相应溶剂和助剂所制备的导电涂料,体积电阻率可达 0. 1Ω·cm,耐高温 (200-300℃)抗腐蚀。实验证明,该种涂料是一种可长期在严酷环境中使用的性能优越的导电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木质素磺酸钠、尿素、甲醛和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环保固沙剂,为固沙剂领域提供了新品种。采用红外光谱(FT-IR)进行了化学组成分析,测试了固沙试样的抗风蚀性、保水性、抗压强度及耐水性,分析了不同浓度固沙剂的固沙效果。结果表明,新型环保固沙剂能将沙土颗粒紧密粘结, 形成较大团聚体结构。喷洒5%的固沙剂的沙模,固沙试样的风蚀率达到0.02%,保水率达到70%左右,抗压强度达到25mm,耐水性达到2.46%,能够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总结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维修常规技术,结合某滨海核电站厂房钢筋腐蚀耐久性损伤工程实例,综合考虑环境状况、钢筋锈蚀诱因和结构剩余使用寿命,给出了耐久性维修策略,提出了混凝土结构定期检测与维修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制备对氨基苯甲醛,采用恒电流电化学聚合法制备对氨基苯甲醛聚合物膜,并对聚合得到的聚合物膜进行了粘结力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恒电流法得到的对氨基苯甲醛聚合物膜均匀、致密、光滑、平整,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和抗腐蚀性能,与不锈钢的结合力好于环氧树脂.  相似文献   

17.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纳米TiO2表面包覆SiO2壳层,制备TiO2/SiO2核壳结构复合微粒,并将其负载在涤纶织物上,然后对织物进行疏水化处理,得到具有超疏水和防紫外线双重功能的织物.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复合微粒进行了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涤纶及处理后的涤纶织物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采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对涤纶织物表面的润湿性能进行测试;对织物超疏水性能的稳定性以及织物的紫外线防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O2/SiO2复合微粒在纤维表面的负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纤维表面的粗糙性,有利于超疏水表面的形成,并且由于TiO2的引入使织物获得了良好的紫外线防护性能;SiO2壳层对TiO2的包覆降低了TiO2的光催化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超疏水表面的紫外光照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木质素先经过戊二醛改性,进行羟醛缩合反应,再与自制季铵盐单体进行接枝反应,得到改性木质素助凝剂.通过正交实验法,找到其最佳生产工艺,再与聚合氯化铁(PFS)进行复配,找到其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当投加PFS的体积分数为0.15 mL/L,助凝剂10 mL(0.1g/L),依次经过快搅拌(350r/min)3 min,慢搅...  相似文献   

19.
电弧喷涂铝、锌涂层防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属热喷涂层(Al和Zn)的防腐性能进了行研究,重点讨论了电弧喷涂层(Al和Zn)的防腐性能。研究认为:电弧喷涂铝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明显优于气喷铝涂层,且涂层经封闭处理后,其防腐效果亦明显优于气喷涂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预应力用高强钢绞线在模拟腐蚀溶液中及在不同应力状态下进行加速腐蚀,并对腐蚀后的钢绞线进行静力拉伸和疲劳试验,初步探讨应力对钢绞线的腐蚀程度,腐蚀速率及钢绞线断面面积损失程度的影响,以及其力学性能退化规律.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钢绞线在应力状态下的腐蚀速率较快,腐蚀程度较大,且力学性能退化严重,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