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据吩嗪与RT培司副产废料中其他组分溶解度差异,采用乙醇萃取法,按照废料/乙醇1:4 g/mL的比例,将废料中易溶部分杂质分离;进一步用乙醇按萃余物/乙醇1:12 g/mL的比例,将吩嗪、萃余色素加热溶解,同时添加与萃余物质量比为6%的活性炭,在82℃条件下脱色32 min,趁热过滤,除去活性炭及不溶性杂质.产品收率达...  相似文献   

2.
吸附法处理低质量浓度N,N-二甲基甲酰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炭对经六级逆流萃取后含低质量浓度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萃余液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活性炭吸附等温线、活性炭投加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流速和活性炭种类对动态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流速为2 mL/min左右,活性炭粒径为1—2 mm时,动态吸附性能较好。此时,动态吸附穿透点为180 min,活性炭对DMF饱和吸附量为53.50 mg/g。萃余液经过吸附处理后,废水中DMF的质量浓度可降至9 mg/L以下,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溶剂沉淀法净化萃余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循环利用湿法磷酸净化的萃余酸,实验研究了溶剂沉淀法净化萃余酸的工艺条件,选择以乙醇和异丙醇体积比为1的混合醇作为溶剂,对不同杂质含量的萃余酸进行了净化除杂。实验结果表明:在溶剂与萃余酸体积比为5:1、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温度为75℃的条件下对萃余酸中的金属离子的去除率达75%以上,达到净化萃余酸循环利用的要求,蒸馏回收溶剂也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4.
净化湿法磷酸的萃余酸用于DAP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 《磷肥与复肥》2010,25(3):37-39
将净化湿法磷酸的萃余酸用于DAP生产。由于萃余酸中R2O3、MgO等杂质比湿法磷酸多,分析萃余酸的使用对DAP生产操作及产品质量的影响,提出生产优等品DAP,萃余酸用量占总用酸量的比例最好控制在20%或40%以下。  相似文献   

5.
以煤沥青为前驱体,以KCl为模板剂,采用KOH直接活化法制备了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研究了KCl添加量对活性炭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KCl添加量有利于改善活性炭的孔径分布,而且有利于提高活性炭的微孔比例,活性炭的微孔比例最高达到81.19%;KCl与沥青、KOH添加比例为1∶1∶4时,所制备的活性炭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5 A/g时,比电容达到220.6 F/g,电流密度增加到5 A/g时,比电容保持率为82.15%。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测定吡拉西坦注射液有关物质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盐缓冲液(1.0g/L磷酸氢二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 H值为6.0):甲醇(90∶10)为初始比例,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吡拉西坦峰与相邻杂质峰能较好地分离,吡拉西坦、杂质A、杂质B、杂质C和杂质D浓度分别在0.2555~1.0220μg/mL(r=0.9999)和0.2555~5.1100μg/mL(r=1.0000)、0.2610~1.0439μg/mL(r=0.9992,校正因子为1.7)、0.2519~1.0074μg/mL(r=0.9999,校正因子为1.4)、0.2528~1.0112μg/mL(r=0.9993,校正因子为1.3)、0.2494~4.9882μg/mL(r=1.0000,校正因子为0.6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吡拉西坦、已知杂质(杂质A、杂质D)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101.0%、96.1%~100.3%、99.9%~100.1%,RSD依次为:0.87%、2.9%、...  相似文献   

7.
竹质中孔活性炭在双电层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废料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了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又含有大量中孔的活性炭,根据77K氮气吸附等温线对其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并以产品活性炭为电极材料组装双电层电容器,对其充放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产品活性炭比表面积为1567m2/g,中孔体积为0.67cm3/g,中孔比例达47.18%.以该活性炭为电极材料的双电层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既能以小电流长时间慢速充放电,又能以大电流短时间快速充放电,电极比电容达170F/g.在1000mA/g电流密度下,活性炭放电比电容为131F/g,比电容保持率为77%,功率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冯震  冯小琼  邓师勇  李启贵 《应用化工》2011,40(7):1229-1231,1247
利用柱层析和重结晶方法对葡萄皮红中锦葵花素葡萄糖苷的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mberlite XAD-16大孔树脂柱层析、活性炭/硅藻土混合柱层析和聚酰胺柱层析的最佳洗脱浓度分别为20%乙醇水溶液、15%甲醇-氯仿和30%乙醇水溶液。将产品按固液比为1∶5(m/v)的比例加入甲醇溶解,再加入20 mL正丁酮,冷冻36 h,得到的单体含量可达95%。该工艺成本低廉,原料来源广泛,产品纯度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用乙醇提取虎杖中的白藜芦醇,并用LS-303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研究表明,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提取温度为70℃,固液比为2∶100(g/mL),恒温2 h,白藜芦醇一次提取率为88.5%;LS-303树脂对白藜芦醇的静态吸附速率为13.9μg/(g·min)。吸附热力学曲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描述,吸附的白藜芦醇可用60%乙醇解吸,虎杖白藜芦醇提取液纯化后,杂质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12):2947-2950
以牡丹花茶饮料生产末端茶渣(以下简称"茶渣")作为活性炭制备原料,考察磷酸与茶渣的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得率、碘吸附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法制备茶渣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渍比(磷酸/原料)为1∶2.5,活化温度550℃,活化时间0.5 h。活性炭得率为29.91%,碘吸附值为968.75 mg/g。含水率为4.80%,灰分含量为17.25%。接近于国家一级活性炭对碘吸附值的要求标准1 000 mg/g。100 mL浓度为10 mg/L的苯酚废水,加入0.1 g活性炭,25℃振荡1 h,pH=5时,茶渣活性炭对于苯酚吸附量达到8.67 mg/g,吸附率约为87%。  相似文献   

11.
陈建文 《广东化工》2006,33(6):79-81
乙烯酮(双乙烯酮)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下游产品较多。江苏某化工厂开发生产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三十多个,年生产规模三万多吨,是国内以乙烯酮(双乙烯酮)为中间体生产精细化学品的综合骨干企业。针对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废水特点,该厂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产品优化,结构调整,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节水降耗等工作,从源头削减了污染物的生产。同时投资二千多万元新建预处理装置三套,6000m3/d废水生化处理装置一套,使全厂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的废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13.
14.
周云  温集强 《水泥》2007,(10):29-30
我厂3号回转窑(Φ4m×60m)生产线在1996年年底由SP窑(产量912t/d)改为NSP窑(产量1320t/d),预分解系统为四级旋风预热器带离线式分解炉  相似文献   

15.
姬波  刘奇峰 《河南化工》2005,22(3):43-44
利用组件技术开发化工原理实验课件,给出了系统层、组件库层和应用层的架构划分。重点讨论了组件库的设计,给出了流体阻力这一典型实验的实现描述。实践证实,基于组件技术可以提高仿真实验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6.
水泥水化热是中、低热水泥和核电工程用水泥的一项关键的技术指标。全球范围内测定水泥水化热的方法有溶解法、直接法/半绝热法、等温传导量热法三种。本文总结了中、美、欧相关方法标准,对其测试原理、仪器设备、试验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比对,并对其在领域的应用做了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7.
阐述并比较了几种加压设备在乙炔加压清净过程中的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The miscibility of various amorphous polybutadienes with mixed microstructures of 1,4 addition units (cis, 1,4 and trans 1,4) and 1,2 addition uni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studies here involved optical transparenc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small angle light scattering. It was found that a 90 percent (cis) 1, 4 addition polybutadiene was immiscible with high (91 percent) 1,2 addition polybutadiene. Reduction of the 1,2 content to 71 percent induced an upp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UCST) with the cis 1,4 polymer. Polybutadienes with 50 percent and 10 percent 1,2 contents were miscible above the crystallin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the cis 1,4 polybutadiene. Immiscibility of the 91 percent 1,2 addition polymer was also found with a 10 percent 1,2 polybutadiene. The latter polymer also exhibits an UCST with the 71 percent 1,2 polymer.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ends of polybutadienes of varying microstructure.  相似文献   

19.
唐蕾 《粉煤灰》2013,(5):5-6
以F类粉煤灰为例,详细介绍了测定粉煤灰中烧失量的步骤、计算数学模型、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以及各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评定,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都是影响测量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