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Z2)
泥石流特征值是泥石流防治工程的主要设计依据,其取值直接关系到防治方案确定、方案的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安全可靠性等。本文在以北川某特大型泥石流为例,在前期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泥石流基本参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包括泥石流容重、流量、流速、整体冲击力、冲起高度、弯道超高等,该结果可为当地的泥石流防灾减灾以及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绿荫塘泥石流区的地质环境状况,简述了泥石流的水源条件、规模及发展趋势,并从流速、流量、冲击力等方面,计算了泥石流的特征值,并依据相关设计标准,论述了拦挡坝及谷坊相结合的防治方案,取得了一定的防灾效益。  相似文献   

3.
选取雅砻江上某典型泥石流沟进行研究,通过现场详细的勘查调研,分析并总结出了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流域泥石流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两种防治措施方案,通过比选,最终确定"沟槽排导"方案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4.
对涞水县后沟泥石流存在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根据泥石流地质灾害特点,提出了两种防治方案,并经过对比分析,得出拦挡坝为最佳防治方案,通过对防治效果进行监测,指出该治理方案结构稳定,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Z2):80-84
"5.12"汶川地震后,震灾区滑坡、崩塌等产生的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为该区泥石流长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基础,部分流域地势陡峻,汇水条件较好,部分干流沟道堵塞严重,从而导致震后泥石流活动强度和频率急剧增大,使得泥石流成为对地震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通过对杨家沟泥石流形成因素及物源条件分析计算,预测了发展趋势,结合物源的特点,提出了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Z2):85-87
宗渠沟堰塞湖在5.12地震期间形成,在2009年3月自然溃决后其危险性显著降低,为一低危险性堰塞湖。该堰塞湖于2013年7月再次溃决,并形成大规模泥石流活动,对沟内及沟口沿沟居民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本文通过对宗渠沟低危险堰塞湖溃决泥石流发育特征的归纳、总结,进而揭示暴雨条件下该类泥石流的发育规律及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对策,对5.12震区现存同类型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的拟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拉萨哲蚌寺坐落于泥石流的老堆积扇上,形成区呈漏斗形,泥石流固体物质来源丰富,坡体陡峭,暴雨汇集流量大,治理措施简单,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特征等进行勘察,从而计算分析泥石流潜在危险等级、易发程度及危害范围等。根据计算最大洪峰量、平均流速、大石块运动速度及冲出固体物质总量,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方案。对保护哲蚌寺文物及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5.12"地震形成的崩塌和滑坡为椿芽树沟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了物源条件,需要对有潜在危险的泥石流进行治理。结合相关文献和野外勘察数据,分析计算了该泥石流的特征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种治理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拦挡坝+单边防护堤+排导槽"的治理方案。该研究结果为椿芽树沟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Z2):94-98
2013年7月10日,汶川县境内都汶高速两侧暴发多处泥石流灾害,磨子沟为其中一条泥石流沟。磨子沟泥石流冲出固体物质高达41.75×104m3,淹没了沟口G213草坡4号桥及道路,以及沟口克约村4组殷家坝安置点房屋42户,造成260余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极大。由于本次泥石流灾害发生在汛期,是降雨作用的结果,研究其形成原因,对进一步认识汶川县内泥石流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现场调查,从物源条件、地形条件和降雨条件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分析了泥石流的成因机制,以及泥石流运动特征,最后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等。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其影响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泥石流灾害可以通过诸如控制侵蚀等工程措施来预防或者减轻。谷坊正是能够在泥石流形成区对泥石流灾害进行有效防治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构造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力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比云南蒋家沟泥石流的2个主要支沟——门前沟(有谷坊布设)和多照沟(没有谷坊布设)在沟床纵坡降、沟谷两侧斜坡稳定性及泥石流侵蚀速率等3个方面的差异,来说明谷坊工程能够有效抬高泥石流侵蚀基准面,降低泥石流沟谷回淤段沟床纵坡及由此带来的泥石流流速的降低和能量的耗散,固定沟床、稳定岸坡、促进植被生长,最终达到防治泥石流的目的。此外,还讨论了谷坊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