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实现我国能源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其中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剂的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从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出发,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的物化特征及其驱油特性的优缺点,主要包括广泛使用的阴离子、两性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新兴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等.随着石油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低成本、高效能、绿色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驱油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损耗使得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下降,导致驱油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进一步重点综述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固液界面吸附特性的研究进展,其中吸附等温线模型主要用于评价恒温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量与吸附平衡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而吸附动力学模型可用于评估吸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揭示表面活性剂吸附的深层机制.为了更佳全面准确地描述表面活性剂吸附特性,有必要联合使用多种吸附模型,也需要发展新型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6.
7.
8.
本文应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对辽河油田某区块原油进行了组分、结构和原油酸值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碱,盐,极性分子等添加剂对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6501降低界面张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盐,极性分子等添加剂的加入,可以与表面活性剂间形成正协同效应,能够进一步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9.
化学复合驱油技术是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驱替相的粘度来提高原油采收率。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性能是其驱油特性的主要参数。对六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单剂界面活性、复合体系界面活性评价、复合体系增粘性评价,并利用三层非均质模型开展物理模拟实验,评价并比较不同表面活性剂的驱油能力。30 min内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并快速拉断的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最高;30 min内界面张力达到10-2并快速拉断的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较高;30 min内能刚刚达到超低界面张力,但2 h内界面张力不再变化的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最低。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界面张力数量级、界面张力降低速度、油滴断开时间对提高采收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评价了脂肪酸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AF的界面张力和乳化性能,利用岩心驱替实验对其提高采收率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地层水的矿化度为5 119.63 mg/L时,AF浓度为0.2%~1.2%,其界面张力均能达到超低值;NaCl浓度为0.4%~2%,AF有效浓度为0.3%~0.6%时,体系的界面张力均能达到10-3mN/m数量级。AF具有较好的乳化原油的能力,在浓度为0.5%时,形成的O/W乳状液的稳定性最强,液滴粒径最小。岩心驱替实验表明,AF表面活性剂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20%以上,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从常减压装置原油电脱盐的设备、工艺参数、技术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电脱盐运行不佳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实施后脱盐效率由81.8%提高到93.6%。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在83℃下测定了3种表面活性剂DL-S、HL-Y/NNR、GZ-16的油水界面张力、乳化能力以及改变油藏岩石润湿性的能力。利用低渗透岩心驱油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的这3种特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在1 000 mg/L时,DL-S的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3mN/m超低数量级,HL-Y/NNR表现出较为优越的乳化性能,GZ-16具有较好的润湿性能。在驱油实验中,具有最好乳化性能的HL-Y/NNR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最大为12.91%,其次为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的DL-S,相较而言,改变润湿性的能力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原油性质发生较大变化时常压蒸馏装置的经济效益,对常压装置操作条件、产品性质和总体能耗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及优化。对脱盐温度进行优化试验,确定了最优温度范围130—135℃,提高了电脱盐效率;对导向浮阀塔板和F1型浮阀塔板的流体力学(干板压降和板效率)进行对比计算,改用了压降小,效率高、操作弹性大的高效塔盘导向浮阀塔板,提高了柴油产率,降低了装置能耗;对全塔回流热平衡、热分布进行计算,在常压塔第6层增设一中段回流,回收热量27.52×106k J/h,折合标油全年节约4 880 t。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破乳技术具有能耗低、效果好、无污染等特点,是一种新兴的原油破乳技术。针对陕北混合原油,采用超声波技术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延安炼油厂、永坪炼油厂和榆林炼油厂的5套原油脱盐工艺进行了应用试验,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技术后,可完全停止使用破乳剂,平均脱后原油含盐量由3—5 mg/L降低至3 mg/L以下;总排水含油量平均由242.5 mg/L降至76.6 mg/L,能够减少高含水污油的生成量;同时操作过程稳定,各级电脱盐罐电流明显降低,经济效益显著。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
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渗油藏渗流阻力大、注水压力高及水驱采收率偏低的问题,通过性能评价,优选一种适合该类油藏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以研制的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GJ剂)为主剂,其它表面活性剂为助剂,分别考察其油水界面张力、润湿性、防膨性、洗油效率、驱油效率。结果表明,GJ+YJ体系与原油界面张力为6.15×10-3mN/m,该体系可使油湿岩片接触角由76.80°降低至48.83°,防膨率达66.63%,洗油效率为61.28%,驱油效率提高11.80%。因此,GJ+YJ体系在低渗油藏改善水驱效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