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9,(1)
以法治现代化为基础的多元治理机制是我国社会治理实践的有益探索,在环境污染案件频繁发生的当下,可以将其运用到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治理当中。在基于法治框架下的共治网络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主体积极合作、协商互动,采取多种有效方式积极驱动,实现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使企业充分、及时、真实地披露信息,形成新型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治理机制;使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治理充分体现公平与正义,各主体的权利义务配置更有效率,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从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吴岩  王忠杰  贾建中 《中国园林》2023,39(1):98-104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在新时代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改革开放40年来,行业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央地互馈、部门协同、企业主体、社团辅助、专家支持、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格局;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政策和行业政策为引领,法律法规体系、规划设计体系和督察监察制度为保障,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为特色抓手,专业教育体系、专家咨询制度、科研创新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为支撑,国际行业交流交往活动为拓展的多元治理工具体系;并在治理意识、治理思路、顶层谋划、治理主体、治理工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经验;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变迁、国家治理体系发展演进、城市化进程、社会结构及其文化特征变迁是推动和影响行业治理体系演进的重要驱动力量。当前行业治理存在治理思维尚未全面建立、目标和思路尚不清晰、体系架构尚不完善、行业主管部门作为关键治理主体日渐式微、治理工具和手段不多等问题,据此从治理意识、战略视角、主体架构、顶层谋划、工具体系5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都市圈的区域协同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都市圈协同治理的特征与问题,提出一体化发展的治理目标、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治理方式及全流程的治理制度设计是现代化都市圈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次,以深圳都市圈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市场主导、多方协同是深圳都市圈的重要特征,坚持产业先行、临界突破、模式创新与制度保证是深圳都市圈协同治理的重要经验;最后,从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激励机制、统一规划管控、夯实社会基础、强调考核问责与完善法规体系6个方面提出面向治理现代化的都市圈协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华中建筑》2021,39(8)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乡村治理作为基层治理的一部分,其治理主体在时代和政策的变迁中也将日益多元和重构。该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和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来构建乡村治理中的多元主体间的社会信任、关系网络与约束规范的分析框架,探讨多主体背景下乡村治理的交互影响机制及其可持续推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3)
国家若想切实实现网络社会自由、公平与秩序效率的最优化目标,应结合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积极完善网络治理机制。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法治引领的主要作用,同时实施开放式监管机制、融入多元合作治理模式,以中央政府为核心,充分融入社会多方资源与力量,不断增强网络治理效能。从而,创建更加和谐的网络社会,为网民及社会大众带来更加舒适的上网体验。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5):42-43
中缅边境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区域,社会治理环境复杂、社会治理任务艰巨。推进中缅边境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精细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必须立足中缅边境地区特殊性,推进该地区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树立法治、民族平等、以人为本、多元主体互动治理、维稳和维权并重、社会公平正义等理念。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5):89-93
在经济深化改革及中国走向世界的背景下,现代化城市治理需要法治的保障,尤其需要商事法治的保障。商事法治定位于保护商人的商业判断及交易者的营利行为,能够提升城市经济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建设现代型的商业制度宜居型城市,既需要在城市各治理主体间进行科学的权力配置,还需优化当前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使法治真正成为城市经济治理中最为显著、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5)
雾霾治理审计是推进国家环境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设计,具有里程碑意义。但从雾霾治理审计现实来看,存在审计主体责任不明晰、协同性不够等问题。文章深入解析了国家审计、企业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责任,并提出了三大主体协同的基本构架,以期为推进雾霾治理审计主体机制的完善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2017年以来,甘肃省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为重要切入点,率先提出并启动实施了打造"市民城管"品牌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理念、思路和机制,逐步拓宽城市治理路径,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城市治理体系,促进实现"四个转变",即推动经验型管理向法治型治理转变、推动以物为本管理向以人为本治理转变、推动粗放型管理向精致型治理转变、推动单一型管理向多元化治理转变,全力打造生态、开放、充满活力、美丽精致的现代化城市,推动"市民城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
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指的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和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相互协调,日趋合理;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通过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促进各项制度日趋科学完善,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不断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增强依法按照制度治国理政的本领,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能力与水平。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党的领导,转变党治国理政的方式;注重国家治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责任;发挥党和政府的引导功能,培育各治理主体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的意识与能力;推动全面性目标的国家治理,提高国家治理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2)
文化是社会治理的根和魂,对推动新时代社会治理向更高水平迈进至关重要。该研究提出文化社会治理的概念,指出要以文化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强化三个导向,处理好十个关系,并对文化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Urban planning is one of the policy fields where new forms of governance are developing. The article focuses on governance networks as one emergent form of governance in urban planning. In governance literature, discourse networks are seen as a threat to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onsequences for democracy depend on the type of network that develops and its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democratic norms. Governance networks are discussed through the lens of democratic network governance, the utility of which is explored as an analytical tool in a case study of urban planning in Norway. In this context a governance network was constructed as a response to market-orientated plann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enhance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public debate.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 relevance of the theory of network governance relating it to new forms of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planning processes. The study shows that governance networks could strengthen democracy, though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meta-governance, however, remain unsolved. The article also shows that networks operating in an institutional vacuum tend to fail in institutional capacity building.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4)
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麻省理工学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由外行人组成的法人团体、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管理团队和教职工大会共同构成的现代治理结构,这一结构呈现出权力制衡、协商治理、教师治学的特征。本文对麻省理工学院治理结构进行剖析,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建设;另一方面对我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改革也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
芝加哥大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与校长的卓越领导密不可分。作为一所闻名遐迩的学术性大学,其校长的学术治理理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办学实践上,即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本文对首任校长哈珀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赫钦斯的学术治理理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展科学研究路径、有效服务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Z3)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Chinese heritage resources management,a governance framework was put forwa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conflict between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heritage resources protection.First,all stakeholders including administrate departments,related enterprises,local communities and tourists should become subjects of heritage resources governance.Second,governance structure was defined which would describe the roles that all stakeholders played in the governance of heritage resources.Third,several governance mechanism including motivation and restraint mechanism,interaction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sharing and integr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The network governance would balance benefi ts of all the stakeholders,avoid the phenomena such as free ride and external diseconomy and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ritage sites.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项目网络组织协同治理绩效问题,采用文献梳理、问卷调查、访谈、结构方程模型(SEM)对项目组织网络化协同治理绩效影响因素及路径进行深入剖析。将治理目标、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环境4 个影响因素作为外生潜变量,任务绩效、关系绩效作为内生潜变量建立研究模型,在多地展开实证调研,运用SPSS 和LISREL 软件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得出结论。研究结果对于网络组织绩效理论和项目治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企合作(PPP)项目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呈现出以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为双中心的社会网络特征。错综复杂的项目网络结构极易引起 PPP 项目的治理风险,而治理风险已成为 PPP 项目高失败率的关键因素。当项目利益相关方的网络关系结构不合理时,难以具备实现角色责任应有的权力和能力,造成利益相关方行为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较大的治理风险。从双中心网络视角出发构建 PPP 项目双中心网络模型,基于社会网络方法(SNA)设计符合 PPP 项目双中心特征的治理风险评价指标,并通过选取典型的 PPP 项目案例验证模型和指标的有效性,为 PPP 项目治理风险评价提供决策依据和策略建议,以有效提升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的风险防控能力及 PPP 项目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5):85-87
地形起伏成品油管道积水不仅降低管输效率、加速管道内壁腐蚀,其腐蚀产物还可引起干线设备堵塞,甚至计划外停输。采用0#柴油、自来水在内径50mm的地形起伏透明有机玻璃测试系统上对油流携带积水这一局部油水两相流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随油流剪切作用的增大,积水逐渐呈界面光滑分层流、界面波动分层流以及界面乳化分层流3种形态;一旦积水全部进入上倾管段,其平均运动速度随油相表观速度增大而线性递增,其平均截面含率随油相表观速度增大而线性递减;积水全部进入上倾管段时对应的油相表观速度随上倾倾角增大而增大,而积水量对其影响较小。结果表明采用上游来流可以将积水携带出去。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4):86-88
以期望差距下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调整为微观视角,对高管自主权的治理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运用2003-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长周期数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响应期望差距会促进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国有企业中,高管自主权削弱了期望差距下的风险承担,国有企业中高管自主权的治理效应符合权力寻租假说;民营企业中,高管自主权强化了期望差距下的风险承担。基于对高管降职与期望差距之间的敏感性检验发现,民营企业中高管自主权的治理效应符合隐性激励假说。通过对企业风险承担活动的分类检验,本文还进一步发现高管自主权对期望差距下的R&D投资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高管自主权治理效应传导到企业期望差距响应的微观路径,并回应了高管是否重要及何时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命题,蕴含着"法治"与"德治"二者同质元素走向共和的治理逻辑判断。从命题的形式和实质逻辑来看,作为两种约束个体变元的"法治"与"德治"在"现代化"体内在关系的演算形式符合德摩根定律的合取否定式和析取否定式的数理推演逻辑,同时于此已然的形式逻辑清晰的描述判断条件外亦是有可确定的经验的普遍性知识的实质内涵支持:人的主体结构、群体的社会结构、国家的治理经验。因此,"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存在着形式和内容的辩证统一,本质上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必然走向一种共和的治理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