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6年汛期黄河流域雨水情的主要特点是:降水量偏多,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径流量偏少,主汛期7—8月多分散性局地暴雨,部分支流发生了多年未见的较大洪水,黄河干流未发生编号洪水。6月受西风带低压槽影响,流域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7月西风带短波槽活动频繁,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降水量整体偏多;8月流域南部地区受大陆高压控制,副高强度弱,西伸脊点偏东,降水主要位于兰州—托克托区间和山陕区间北部,其余大部降水量偏少;9月受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影响,黄河流域降水量整体偏少;10月黄河流域处于宽广低压区底部,同时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受西风带系统和副高共同影响,流域降水量异常偏多。汛期在我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面上热带气旋生成个数接近常年,登陆个数偏多,未对黄河流域降水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民黄河》2017,(汛)
2016年汛期黄河流域雨水情的主要特点是:降水量偏多,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径流量偏少,主汛期7—8月多分散性局地暴雨,部分支流发生了多年未见的较大洪水,黄河干流未发生编号洪水。6月受西风带低压槽影响,流域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7月西风带短波槽活动频繁,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降水量整体偏多;8月流域南部地区受大陆高压控制,副高强度弱,西伸脊点偏东,降水主要位于兰州—托克托区间和山陕区间北部,其余大部降水量偏少;9月受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影响,黄河流域降水量整体偏少;10月黄河流域处于宽广低压区底部,同时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受西风带系统和副高共同影响,流域降水量异常偏多。汛期在我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面上热带气旋生成个数接近常年,登陆个数偏多,未对黄河流域降水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1981年8~9月黄河上游强连阴雨期水汽输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素秋  杨特群 《人民黄河》1995,17(7):14-16,42
对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区域1981年8 ̄9月强连阴雨期主要降水时段水汽输送的计算和分析表明,这次降雨的水汽来自孟加拉湾,由500hPa低槽前的西南气流输送水汽;降雨区内水汽的经向辐合是水汽辐合的主要过程,纬向辐散是水汽输出的主要机制,降雨中高原地形和垂直运动也明显影响了水汽输送和降雨;该区域水汽净输送量约占实测降雨量的92%。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0—2016年逐年冬季的NCEP再分析资料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公布的气候指数资料对梅州冬季降水异常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梅州冬季降水与同期5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及海温场的特征存在显著的相关。冬季降水异常偏多年,500 hPa位势高度上,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北亚高纬度地区纬向环流显著,副高强度偏强,高原槽活跃,低纬度存在较大的位势高度正距平,中低纬的南支西风气流风速较大,南支西风带低槽活跃,锋区降水偏多。850 hPa风场上,菲律宾上空为距平反气旋环流,有利于低纬的暖湿气流从南海北部输送至华南上空。海温场上,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为大范围的正值区,是典型的El Nino型。冬季降水异常偏少年则反之。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了解渭河秋汛洪水的特性及成因,利用2019年9月渭河洪水(“2019.9”洪水)的流量、气象资料,对该次洪水的特性及持续性强降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强降雨形成的原因是北半球极涡偏强,中纬度环流平直,同时副高位置相对稳定且异常偏西,导致冷暖空气持续交汇于渭河上空。过程期间水汽来自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并在强降雨发生期间表现为水汽通量异常辐合。洪水主要来自渭河林家村—临潼区间的支流,其特点是含沙量小、干流较大流量持续时间长;临潼—华县区间的洪水演进缓慢、传播时间长、洪峰削减偏大。  相似文献   

6.
2012年盛夏黄河流域共出现8次暴雨过程,各区间降水量分布不均。天气特点:雨季特征非常明显;多雨时段密集,降雨强度大,历时短;强降雨区域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影响黄河流域的台风数量偏多。同时,对黄河流域盛夏天气的环流特征以及环流形势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500 hPa欧亚中纬度地区盛行经向环流,西风带系统为暴雨天气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均有利于黄河流域降水。  相似文献   

7.
利用河南省1956—2008年的降水量资料及NEEP的500 hPa高度场和850 hPa风场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同时从短期气候预测角度对春季干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河南省春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及年代际变化,降水量随年代呈减少趋势,4月份的减少趋势最为明显;②前期太平洋海温与之后的河南省春季降水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别是秋、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下年河南省春季的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③旱年不利于暖湿气流北上,中高纬度少冷空气活动;④在旱年,我国东南部为弱的偏北气流,在涝年,南海海面有明显的东风距平,蒙古低压加强了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极易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8.
张方伟  訾丽  邱辉 《人民长江》2017,48(4):62-65
2016年汛期的集中强降雨导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较大洪水。通过分析厄尔尼诺事件和主要大气环流指数等影响长江流域降雨的气候因子,筛选出历史上主要因子相似的年份,从而揭示了这些年份环流和降雨等方面的异同,并找出了长江流域集中强降雨的主要气候因素为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副高偏强偏大、500 hPa中高纬盛行经向环流、极涡强度指数偏小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22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基于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从概率角度讨论了两个源区的年、季节和日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年平均降水量和标准差均大于长江源区,近年来长江源区降水量明显增多,两者之间差异减小。两个源区年内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长江源区降水量大多集中于夏季,年际间丰枯差异显著;黄河源区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年际变率随时间变化减小,降水稳定性增加;两个源区的日降水量以小雨为主,极端日降水量可达暴雨程度,近年来,随着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的增大,日降水量概率分布有偏度和陡峭度减小的趋势,导致日降水量有所增大,进而影响到极端日降水量,使其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长江、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路遥  荣艳淑 《水资源保护》2012,28(1):46-50,70
利用1961—2010年长江、黄河源区22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长江、黄河源区的气候特征,用降水与蒸发的差值作为水资源量的代表,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降水、气温和蒸发都有明显变化,尤其是近20年有明显增加趋势,但是两个源区的变化并不一致,黄河源区水资源量一直呈波动变化,而长江源区在最近10多年水资源量有明显增多现象。降水增多可直接增加水资源量,但是气温升高会促进蒸发,导致更多的水资源消耗,因此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可相互抵消对水资源的影响,这是黄河源区水资源量变化不大的原因。但是近10多年长江源区气温显著增加,导致更多冰川融化,这可能是近年来长江源水资源量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宋志超  张传友 《吉林水利》2010,(11):64-65,70
对高等级公路急流槽入水簸箕口与路面连接处的裂缝的防治,是对急流槽病害防治的关键,其原因是随着高等级公路通车运营时间的推移,该处基本上都出现开裂的现象,开裂的裂缝导致急流槽出现病害,是急流槽病害的主要成因之一;而且在处治的过程中可采取新材料和新施工工艺,并且实施治理之后经济和质量的优良效果较传统维修方法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微弯河段存在着螺旋流及横比降,水力特性相对复杂,在微弯河段修建码头对航道的影响势必与顺直河段不同。以微弯河段处的左岭卸煤码头为例,通过对数模结果及实测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工程的兴建对附近水位、流速影响较小,工程前后流速变化等值线横纵向延展长度相当;工程的建设对附近水域河床演变与船舶航线影响较小,但对附近航标的功能发挥有一定影响并需对航标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黄卫东  徐侠 《治淮》2004,(6):47-48
一、工程概况 怀洪新河工程是一项以分泄淮河洪水、扩大漴潼河水系排水出路为主,兼有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工程.河道全长125km,其中安徽省境内约95km.怀洪新河大部分河道是利用原有河槽和湖泊洼地开挖、疏浚并在两岸筑堤而成.因此,两岸地形较为复杂,堤身线路长,交通不便.为方便日常堤防管理和汛期人员及防汛器材迅速及时地调运,怀洪新河防汛道路按设计要求尽量布置在堤顶或尽可能靠近堤防,并根据堤身高度、堤防防汛难度和保护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布置在堤防一侧,全长约96km.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自鲜  尚宇鸣 《人民黄河》2001,23(10):17-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后,引水坝址下游局部河段水量明显减少,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随着两岸环保力度的加大,排污量的减少,径流量减少对局部江段水质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预估调水后下游水质不会发生类别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改性聚丙烯纤维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田内外某些改性聚丙烯纤维影响混凝土强度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中,同时存在增强和损强因素。当增强因素大于损强因素时,混凝土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