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高炉渣用于废润滑油吸附的可能性,以废润滑油中的酸性组分作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法进行了高炉渣与活性白土吸附废润滑油的对比实验,考察吸附剂投加量、搅拌转速、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下高炉渣与活性白土对废润滑油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优化的吸附条件为投加量0.2 g/m L、搅拌转速800 r/min、吸附温度100℃、吸附时间180 min。在此条件下,高炉渣与活性白土对废润滑油均有着较好的吸附效果(去除率70%),且吸附效果相差不大,去除率仅相差4.5%。同时,高炉渣可经改性来提高吸附性能,因此,高炉渣作为废润滑油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李维宁  李茁  李建忠  张佳  陈坤 《应用化工》2021,(1):110-112,116
利用废润滑油残渣油与废白土共炭化制备吸附剂,对废润滑油进行吸附处理.结果表明,最优的工艺条件:废润滑油残渣油与废白土的质量比为3:1时所制备的吸附剂对废润滑油的吸附精制的效果最优,与新鲜白土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3.
利用废润滑油残渣油与废白土共炭化制备吸附剂,对废润滑油进行吸附处理。结果表明,最优的工艺条件:废润滑油残渣油与废白土的质量比为3∶1时所制备的吸附剂对废润滑油的吸附精制的效果最优,与新鲜白土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4.
欧阳平  张贤明 《应用化工》2019,(8):1858-1861
为探索粉煤灰吸附在废润滑油再生中的高附加值利用,单因素实验探讨影响粉煤灰吸附再生废油的主要因素,正交实验得到相对优化的粉煤灰吸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优化工艺条件为:搅拌时间60 min,吸附温度90℃,粉煤灰添加量12%,搅拌速率850 r/min。并与活性白土吸附处理废油进行对比实验,实验证明粉煤灰再生处理废油的效率与活性白土相近,可作为吸附剂用于废油的吸附再生。  相似文献   

5.
废润滑油絮凝—吸附再生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圣领  刘宏文  赵旭光 《化学世界》2002,43(10):527-529
以两种表面活性剂作絮凝剂、活性白土为吸附剂 ,经絮凝、吸附再生处理了废润滑油。考察了影响絮凝、吸附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絮凝条件 :温度 85°C、1 5 0 g废润滑油所需两种絮凝剂用量分别为 3.7g和 1 .3g;最佳吸附条件 :活性白土 1 2 .3%、温度 1 1 0°C、时间 90 min。经元素分析 ,净化精制后油品的 Zn、Pb、Ca、P等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精制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润滑油的需求量也大大增长,大量的废润滑油也随之产生.本文从废润滑油的污染现状出发,介绍了其变质过程、污染物组成、常用的再生工艺(絮凝、蒸馏、萃取、加氢处理、吸附等).详细介绍了白土、活性炭、粉煤灰、天然高分子吸附剂等吸附剂和新技术(静电吸附),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废润滑油吸附再生的研究现状,并...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8):1858-1861
为探索粉煤灰吸附在废润滑油再生中的高附加值利用,单因素实验探讨影响粉煤灰吸附再生废油的主要因素,正交实验得到相对优化的粉煤灰吸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优化工艺条件为:搅拌时间60 min,吸附温度90℃,粉煤灰添加量12%,搅拌速率850 r/min。并与活性白土吸附处理废油进行对比实验,实验证明粉煤灰再生处理废油的效率与活性白土相近,可作为吸附剂用于废油的吸附再生。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10):2151-2153
以油品的运动粘度(40℃)、酸值、机械杂质和水分为衡量指标,考察了粉煤灰吸附与溶剂(乙酸乙酯、异丙醇、异丁醇、苯、四氢呋喃等)抽提再生废润滑油的效果。结果表明,溶剂抽提-粉煤灰吸附工艺的废润滑油再生效果优于粉煤灰吸附-溶剂抽提工艺,其中m(异丙醇)∶m(异丁醇)=1∶1(质量比)的再生效果最优,再生废润滑油指标为:40℃运动粘度43. 28 mm2/s,酸值0. 13 mg KOH/g,机械杂质0. 12%和水分114μg/g。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高炉渣对碱性品蓝的吸附性能,借助电镜扫描(SEM)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碱性品蓝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离子强度和废水pH等因素对碱性品蓝去除率的影响,并从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室温(25℃)、吸附剂加入量为0.4g、吸附时间为120 min、废水pH为8、初始碱性品蓝浓度为100 mg/L、离子强度为0 mol/L时,碱性品蓝去除率达78.31%;高炉渣对碱性品蓝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并且吸附是容易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以高炉渣为吸附剂,探讨了高炉渣用量、吸附pH值、初始浓度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高炉渣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与吸附pH值、初始浓度、吸附温度等密切相关,吸附pH值在6.0~8.0时吸附较为适宜,且高炉渣吸附亚甲基蓝在18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状态.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高炉渣吸附...  相似文献   

11.
高炉渣是高炉炼铁过程产生的主要废渣,随着中国钢铁行业的蓬勃发展,高炉渣的排放量日益增加。高炉渣的堆积不仅增加环境负担,还是一种资源浪费。为提高高炉渣的附加值,以高炉渣为吸附剂,研究了高炉渣对La3+的吸附性能。用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衍射、氮气吸附脱附仪对高炉渣的理化性质做了表征。为进一步研究高炉渣的吸附行为及机理,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探讨了La3+在高炉渣上的吸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高炉渣颗粒分明,有微裂纹结构,是非晶态的玻璃体结构;在吸附行为实验中,实验数据分别满足准一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2.
高炉渣对Cr~(6+)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炉渣吸附水中Cr~(6+)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实验考察了高炉渣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溶液的pH值对Cr~(6+)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r~(6+)浓度为15 mg/L、常温(25℃)、振荡频率为120 r/min、高炉渣吸附剂投加量为0.2 g、吸附时间为60 min、废水pH=1.5的条件下,Cr~(6+)去除率可达到80.93%,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实验得出,高炉渣吸附Cr~(6+)的吸附曲线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式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是容易发生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炉渣吸附水中Cr(6+)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实验考察了高炉渣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溶液的pH值对Cr(6+)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实验考察了高炉渣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溶液的pH值对Cr(6+)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r(6+)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r(6+)浓度为15 mg/L、常温(25℃)、振荡频率为120 r/min、高炉渣吸附剂投加量为0.2 g、吸附时间为60 min、废水pH=1.5的条件下,Cr(6+)浓度为15 mg/L、常温(25℃)、振荡频率为120 r/min、高炉渣吸附剂投加量为0.2 g、吸附时间为60 min、废水pH=1.5的条件下,Cr(6+)去除率可达到80.93%,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实验得出,高炉渣吸附Cr(6+)去除率可达到80.93%,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实验得出,高炉渣吸附Cr(6+)的吸附曲线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式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是容易发生的。  相似文献   

14.
高炉喷补料静态抗渣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抗渣法研究了影响高炉喷补料抗渣性的各种因素 ,同时结合微观分析 ,得出了渣侵蚀机理。结果表明 :炉渣FeO含量越高 ,对喷补料的侵蚀性越强 ;喷补料中含有适量的SiC能大大提高其抗渣能力 ;侵蚀层前沿网状结构的存在是SiC改进喷补料抗渣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用高炉渣吸附废水中的Cu~(2+),探讨了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和废水pH等因素对废水中Cu~(2+)去除率的影响,并从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室温(25℃)、吸附剂投加量为1.2 g、反应时间为60 min、废水初始pH为7时,Cu~(2+)去除率达95.18%;高炉渣吸附剂对废水中Cu~(2+)的吸附过程符合吸附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这表明此吸附过程主要是单分子层吸附,并且吸附是容易发生的。  相似文献   

16.
用高炉渣吸附废水中的Cu(2+),探讨了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和废水pH等因素对废水中Cu(2+),探讨了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和废水pH等因素对废水中Cu(2+)去除率的影响,并从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室温(25℃)、吸附剂投加量为1.2 g、反应时间为60 min、废水初始pH为7时,Cu(2+)去除率的影响,并从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室温(25℃)、吸附剂投加量为1.2 g、反应时间为60 min、废水初始pH为7时,Cu(2+)去除率达95.18%;高炉渣吸附剂对废水中Cu(2+)去除率达95.18%;高炉渣吸附剂对废水中Cu(2+)的吸附过程符合吸附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这表明此吸附过程主要是单分子层吸附,并且吸附是容易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16,42(14):15568-15574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synthesis of zeolite ceramic membranes based on alkali activated blast furnace slag for pervaporation separation of ethanol/water mixture (90 wt%). A new and simple method was applied to fabricate these ceramic membranes. In addition, gross waste of steel industry (blast furnace slag) was firstly used as the main starting material for making the membranes. In this study, for making the zeolite ceramic membranes, som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water levels of 38, 40, 42 and 44 wt% of the blast furnace slag and NaOH levels of 4, 4.2, 4.4 and 4.6 wt% of the blast furnace slag. At first, for making the membranes, a primary geopolymer gel was prepared. Afterward the membranes were cast at 25 °C for 24 h. In order to form the zeolite layer, the membranes after geopolymerization process were kept at 90 °C for 24 h. The maximum value of selectivity (2579.48) was obtained for separation of water from ethanol using the synthesized membrane with 42 wt% water and 4 wt% NaO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