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4):565-567
青海尕什江铅锌矿位于互助县松多乡与乐都县引胜乡交界处,为热液型铅锌矿。该文介绍,通过硫同位素研究,获得尕什江铅锌矿中的10件金属硫化物样品(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δ34S‰值变化于-10.975‰~-2.490‰,平均-8.353‰。在硫同位素组成频率直方图上,其分布呈峰式分布,一个峰值在-11‰~9.0‰,一个在-8.5‰~7.5‰,另一个在-7.0‰~6.5‰,说明矿床硫源具有混合来源特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2):239-242
对矿床热液成矿期含金方解石中H、O、C稳定同位素测定,探讨主成矿期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为深入研究帕奔金矿成矿机制、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资料。含金方解石碳氧同位素(13)C_(V-PDB)值分布在-4.5‰(13)C_(V-PDB)值分布在-4.5‰-5.2‰之间,-5.2‰之间,(18)O_(V-SMOW)值分布于20.0‰(18)O_(V-SMOW)值分布于20.0‰20.8‰之间,含金的方解石矿物来源为流体与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相互作用产物;含金方解石矿物中包裹体水的δD值在-49‰20.8‰之间,含金的方解石矿物来源为流体与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相互作用产物;含金方解石矿物中包裹体水的δD值在-49‰-92‰之间,δ-92‰之间,δ(18)O-H_2O的范围为8.32‰(18)O-H_2O的范围为8.32‰13.42‰,成矿流体来源与岩浆活动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3)
碳、氧同位素特征能够清楚的反映湖相盆地的沉积环境,采用磷酸盐法对信江盆地周田组的钙质结核样品进行碳、氧同位素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钙质结核的δ (13)CV-PDB值分布范围为-7.2‰(13)CV-PDB值分布范围为-7.2‰3.1‰,平均为-5.8‰;δ 3.1‰,平均为-5.8‰;δ (18)OV-PDB值的分布范围为-9.8‰(18)OV-PDB值的分布范围为-9.8‰8.6‰,平均为-9.1‰,反映了信江盆地周田组为盐度较低的淡水沉积环境,且这一时期的湖泊初级生产力呈增强到减弱再增强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时期周田组的植被以C_4植物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铁石垅铅锌矿床是湘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老矿山之一。为确定其成矿物质来源,指导深部找矿,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矿石硫、铅同位素分析与研究。数据显示,矿床中方铅矿的δ34S值基本呈“塔式分布”,δ34SCDT值变化介于-1.48‰~-5.05‰,平均-3.86‰,表明铁石垅铅锌矿床混有一定地层中的有机硫,具有地壳深部硫的来源特征,且越往深部,岩浆硫的来源特征越明显。206Pb/204Pb值介于18.509~18.619,平均18.588;207Pb/204Pb值介于15.697~15.762,平均15.735;208Pb/204Pb值介于38.754~38.982,平均38.891。矿石铅同位素μ值变化范围小,相对集中且较大,显示铅源主要为上地壳物质,可能混染了少量造山带铅,成矿物质来源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预测铁石垅铅锌矿床深部存在隐伏岩体和钨、锡矿体。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亚贵拉铅锌矿床矿石矿物特征,本文以矿石及围岩中的金属矿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及铅硫同位素分析,可知:方铅矿化学成分含少量Zn和Fe,平均含铅82.01%,闪锌矿化学成分含少量Mn,含铁达10.52%~10.99%,平均含锌53.36%,闪锌矿形成于中高温环境;研究区金属矿物206Pb/204Pb值为18.410~19.773,平均18.640,207Pb/204Pb值为15.589~15.778,平均15.674,208Pb/204Pb值为38.161~39.362,平均38.922,矿石和围岩铅同位素图具线性关系,有较稳定的多源性成矿物质;围岩及矿石硫同位素δ34S值主要集中分布在4.26‰~5.93‰,显示出两者具紧密同源关系,与地壳熔融产生的酸性岩浆δ34S值基本一致。结合区域成矿地质,综合前人数据分析,进一步证实亚贵拉铅锌矿床成因属于矽卡岩型。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达茂旗乌珠新乌苏铅多金属矿床地处兴蒙造山带西段,属白乃庙—哈达庙铜金萤石成矿带,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中型矿床。本文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氢、氧、硫、铅同位素研究,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来源、流体的特征与演化。研究发现成矿早阶段均一温度为247.3℃~345.0℃,盐度为1.4%~7.17%NaCleqv;主阶段均一温度为121.3℃~260.1℃,盐度为0.88%~11.22%NaCleqv;晚阶段均一温度为115.3℃~149.8℃,盐度为0.18%~6.16%NaCleqv,属中低温矿床;成矿流体的δDV-SMOW为-112.8‰~-95.1‰,δ18OH2O为-4.46‰~4.90‰,具有岩浆水与大气水混合的特征;矿石中δ34S值变化于-2.94‰~2.73‰,206Pb/204Pb、207Pb/204Pb和...  相似文献   

7.
曾瑞垠  王蒙  王幻  祝新友  张雄  王迪恒 《矿产勘查》2023,14(9):1595-1603
东川铜矿带地处云南东川盆地,属于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带,发育有稀矿山式铁铜矿体、东川式铜矿体、桃园式铜矿体等多类型铜矿体。为探讨东川铜矿带的成矿机制,本文通过对东川铜矿带各类型矿体的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相对于赋矿白云岩,稀矿山式、东川式、桃园式铜矿体的白云石δ13C值呈降低的趋势,东川式铜矿体的包裹体δ13C值为-16.40‰~-0.20‰,桃园式铜矿体的包裹体δ13C值为-18.40‰~-4.20‰,包裹体中的δ13C值呈现明显的低值。碳、氧同位素特征说明成矿流体的碳源主要来自于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其次来自于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脱羟基作用,有机质亦参与了成矿作用。含矿卤水运移到具还原性质的落雪组白云岩和黑山组炭质板岩中,与含有机质地层和含有机质流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多层位的层控铜矿床,东川铜矿带成矿机制为盆地卤水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4):680-684
滇东南晚寒武世-早奥陶世为一套碳酸盐岩夹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沉积相为开阔台地相向浅海陆棚相过渡特征,沉积水体从早到晚表现出动荡变深特征,岩石组合表现出多个下粗上细沉积韵律特征,为退积型沉积序列。笔者对该套地层碳氧同位素研究工作,结果显示:δ(13)C测试值介于-0.96‰~3.21‰,平均0.41‰;δ(13)C测试值介于-0.96‰~3.21‰,平均0.41‰;δ(18)O测试值介于-11.48‰~-9.35‰,平均-10.12‰。碳酸盐岩样品δ(18)O测试值介于-11.48‰~-9.35‰,平均-10.12‰。碳酸盐岩样品δ(13)C、δ(13)C、δ(18)O值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原始沉积环境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碳同位素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局部有波动特征,共出现2次正漂移事件和2次负漂移事件。其中P1正漂移事件与寒武纪全球性正漂移事件SPICE基本相符,与寒武纪生物多样性恢复有关;其余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可能是因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古盐度和古温度)局部变化引起。利用碳氧同位素数据对古环境恢复结果表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研究区处于海相沉积环境,古海洋盐度值从早到晚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古海水温度介于21.55℃~31.41℃,平均25.02℃。说明当时处于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2)
对高体革鯻的形态特征及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体革鯻Scortum barcoo体呈纺锤型,扁圆;鱼体的两侧或一侧有1至2个或多个黑色椭圆形斑;各鳍式为,背鳍ⅩⅡⅣ-12ⅩⅣ-1214,胸鳍Ⅱ-1314,胸鳍Ⅱ-1315,腹鳍I-5,臀鳍Ⅲ-815,腹鳍I-5,臀鳍Ⅲ-810,尾鳍1610,尾鳍1618;第一鳃弓外鳃耙数为2918;第一鳃弓外鳃耙数为2932;侧线鳞式为8632;侧线鳞式为86103,14103,1416/2416/2428-A。腹膜为银白色,鳔两室;胃发达呈"Y"型,幽门盲囊为1628-A。腹膜为银白色,鳔两室;胃发达呈"Y"型,幽门盲囊为1622个;左右两肾脏在后部相连,头肾近三角形;脊椎骨为25枚;体腔具脂肪块,脂肪块的重量占体重的11.95%22个;左右两肾脏在后部相连,头肾近三角形;脊椎骨为25枚;体腔具脂肪块,脂肪块的重量占体重的11.95%16.60%。高体革鯻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m+2 sm+2 st+42 t,NF为52。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为了研究东南太平洋公海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摄食习性和营养生态,根据中国鱿钓船2019年6—12月在东南太平洋秘鲁和厄瓜多尔公海生产时所捕捞的茎柔鱼样本,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其进行摄食习性和营养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肌肉δ(13)C、δ(13)C、δ(15)N显著高于秘鲁公海茎柔鱼(P<0.05),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肌肉δ(15)N显著高于秘鲁公海茎柔鱼(P<0.05),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肌肉δ(13)C、δ(13)C、δ(15)N范围分别为-19.81‰~-17.38‰、9.36‰~14.43‰,秘鲁公海茎柔鱼肌肉δ(15)N范围分别为-19.81‰~-17.38‰、9.36‰~14.43‰,秘鲁公海茎柔鱼肌肉δ(13)C、δ(13)C、δ(15)N范围分别为-20.77‰~-17.99‰、7.65‰~13.60‰;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5)N范围分别为-20.77‰~-17.99‰、7.65‰~13.60‰;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3)C、δ(13)C、δ(15)N的影响,结果显示,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5)N的影响,结果显示,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3)C、δ(13)C、δ(15)N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秘鲁公海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5)N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秘鲁公海茎柔鱼胴长对肌肉δ(13)C、δ(13)C、δ(15)N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雌、雄个体δ(15)N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雌、雄个体δ(13)C随胴长增大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雄性个体δ(13)C随胴长增大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雄性个体δ(15)N随胴长增大无显著性变化(P>0.05),雌性个体δ(15)N随胴长增大无显著性变化(P>0.05),雌性个体δ(15)N随胴长增大有显著性变化(P<0.05),在秘鲁公海,茎柔鱼雌、雄个体δ(15)N随胴长增大有显著性变化(P<0.05),在秘鲁公海,茎柔鱼雌、雄个体δ(13)C、δ(13)C、δ(15)N随胴长增大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δ(15)N随胴长增大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δ(13)C、δ(13)C、δ(15)N分别在性腺等级Ⅰ~Ⅲ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δ(15)N分别在性腺等级Ⅰ~Ⅲ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δ(15)N在性腺等级Ⅰ~Ⅲ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秘鲁公海,茎柔鱼δ(15)N在性腺等级Ⅰ~Ⅲ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秘鲁公海,茎柔鱼δ(13)C在性腺等级Ⅲ期、δ(13)C在性腺等级Ⅲ期、δ(15)N在性腺等级Ⅱ期最大(P<0.05);营养生态位分析显示,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具有较低的生态位(SEAc=1.46(15)N在性腺等级Ⅱ期最大(P<0.05);营养生态位分析显示,厄瓜多尔公海茎柔鱼具有较低的生态位(SEAc=1.462‰),其δ2‰),其δ(13)C、δ(13)C、δ(15)N受同位素基线和摄食作用的共同影响且不同胴长组间差异较小,秘鲁公海茎柔鱼具有较高的生态位(SEAc=2.18(15)N受同位素基线和摄食作用的共同影响且不同胴长组间差异较小,秘鲁公海茎柔鱼具有较高的生态位(SEAc=2.182‰),其δ2‰),其δ(13)C、δ(13)C、δ(15)N主要受摄食作用影响且不同胴长组间差异较大,此外,两海域茎柔鱼雌性个体都较雄性个体拥有更高的生态位。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气候条件下,茎柔鱼在秘鲁外海具有较低的营养生态位,并且拥有狭窄的摄食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