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主要介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这3种典型的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势,并针对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医疗等民用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比了连续性碳纤维增强的方式与短切及粉末碳纤维增强方式的效果差异。以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骨外科医疗部件为对象,对其耐磨性、生物相容性、耐高温性、X光射线透过性能分别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热固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的回收技术,流化床技术、热裂解技术和溶剂解离法回收技术。论述了热固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的国内外回收及再利用现状,指出应大力发展能耗小、回收效果好的复合材料废弃物工业化回收工艺,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介绍了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总结概述了目前短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进展及其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探讨分析了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趋向,对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性能碳纤维、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等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内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出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碳基等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分析了碳纤维的含量、碳纤维方向、纤维混杂、碳纤维的表面处理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对增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碳纤维增强TiC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桂明  武英 《材料工程》2001,(12):16-19
通过测量力学性能和热物理性能,研究了热压烧结碳纤维增强TiC复合材料(Cf/TiC,20vo%碳纤维)的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加入到TiC基体中,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进而使得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断裂参数R,抗热震损伤参数R^TV和裂纹稳定性参数RST都得以提高,复合材料热震残留强度在热震温差超过900℃后迅速下降。复合材料热扩散率的提高有利于抗热稳定性能的提高,复合材料增强机理是纤维承载。韧化机理是纤维桥联和纤维拔出。  相似文献   

7.
C/C复合材料做为耐热、耐摩擦、结构材料不断用于航天航空材料和刹车材料,这里研究了增强C/C复合材料的电气性能,试图开拓C/C复合材料在这方面的应用。用碳纤维中最低电阻率的气相生长碳纤维制造C/C复合材料,并讨论了其电传导性。填料碳纤维是由流动床法得到的气相生长碳纤维,在1100、2400、2600℃、热处理得到(以下称NVG1100、NVG2400、NVG2600)。为比较采用PAN系碳纤维T300(MLD30),基体采用酚醛树脂系的苯酚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国产永煤及日本东丽未处理过的碳纤维及经浓硝酸处理的碳纤维,制备了碳纤维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通过测量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明加入少量未处理的国产永煤碳纤维,CF/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反之未处理的东丽碳纤维增强效果不明显。通过SEM分析了表面处理前后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对日本东丽碳纤维进行硝酸表面处理后可显著改善基体与碳纤维的界面粘结性能,进而提高CF/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具有十分广泛应用领域,作为加固增强材料在桥梁上的使用能大大延长桥梁使用寿命,节省资金。本文通过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桥梁上的应用原因及途径的探讨,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桥梁结构中的规模化应用,为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交通工业的转型升级做出有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短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经对不同碳纤维含量试样的硬度及导电性能的测定,并在干摩擦的条件下研究了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同时对磨损表面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来分析其磨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该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均有所增加,但其导电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FCVI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制流动热梯度化学气相渗透(FCVI)作为一种制备碳基与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克服了传统CVI中气体扩散传输与预制体渗透的限制,可在短时间内制备出密度均匀性能优良的制作,本文对FCVI技术进行了概要评述,主要内容包括FCVI的基本特点,预制体准备,工艺参数分析以及模型与模拟等。  相似文献   

12.
13.
热解碳基碳/碳复合材料的内耗特征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高纯石墨为对照材料,初步研究了热解碳基碳/碳复合材料的内耗行为,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碳/碳复合材料的内耗机制:热滞弹性机制与静滞后型内耗机制。纤维/基体的界面内耗效应对碳/碳复合材料的内耗特性影响很大,它的存在使碳/碳复合材料产生了一些较为反常的内耗现象。   相似文献   

14.
A3-3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等温氧化实验方法,在800~1000℃、氧分压21.3kPa的条件下研究了A3-3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行为;借助质谱全元素分析技术研究了杂质催化对其氧化速率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氧化反应前后A3-3碳/碳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A3-3碳/碳复合材料在氧化时,其氧化速率开始时随氧化失重和氧化时间的增加而迅速增大,然后趋向一个稳定值;其稳定氧化速率为:r=119exp(-15613/RT)mg/cm2·h;此时,其氧化速率不受杂质催化的影响,其抗氧化能力与氧化时间和氧化失重无关;影响A3-3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能力的主要因素是酚醛树脂炭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粉末涂层碳纤维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李劲  陈振华 《材料导报》2006,20(Z2):440-442
综述了国内外碳/碳复合材料的主要用途和制备方法,通过比较发现粉末预涂层制备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低成本、短制备周期的理想方法,它包括基体树脂和碳纤维的选择、碳纤维的表面处理及碳纤维丝束的铺展.采取层压成型制备试样,经高温炭化和石墨化制备碳/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回顾了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重点评述了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和碳/碳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和现状。并对各类先进复合材料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18.
纤维含量和热处理对炭/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炭纤维体积分数和预制体热处理温度对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制体中炭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炭/炭复合材料的硬度逐渐增加,但当炭纤维的体积分数大于30%时,炭/炭复合材料硬度增加的幅度减小.炭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对炭/炭复合材料硬度的影响有两个相反的作用,纤维的增强作用将使硬度增大,而孔隙率的增加将导致硬度的减小.炭/炭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因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会导致孔隙减小.致使热解炭不能充分地渗透填充到纤维间的孔隙内,抗弯强度下降,所以随着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材料的弯曲强度会出现拐点.随着预制体热处理温度的不同,炭/炭复合材料有脆性断裂、整束纤维拔出的假塑性断裂和部分炭纤维拔出的假塑性断裂三种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19.
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C/C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氧化严重制约了该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推广应用,涂层技术是目前解决该材料高温易氧化的最佳手段.本文综述了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技术在玻璃涂层、金属涂层、陶瓷涂层和复合涂层等体系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在传统制备工艺的改善以及新方法的开发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潜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碳/碳(C/C)复合材料, 用表面轮廓仪检测了表面粗糙度, 用MG-63成骨细胞进行了细胞试验, 研究了C/C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对成骨细胞形貌、粘附和增殖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C/C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越高则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的粘附率越高, 增殖率越低; C/C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对成骨细胞的生长方向和形貌具有诱导作用, 粗糙度越高则方向诱导作用越明显, 且细胞附着形貌呈梭形或长条状, 立体感强, 反之成骨细胞则呈现片状, 铺展状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