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小华  刘嘉  徐江嬿  杜文洋  刘雷 《矿产勘查》2020,11(9):1845-1852
双庙关金矿床是湖北麻城地区新发现的金矿床,位于桐柏—大别构造带内。矿体赋存于北东向—北东东向破碎蚀变带中,局部产于近东西向的石英脉中,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次之。矿体围岩主要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次为变辉长岩脉。通过研究双庙关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找矿方向为北东向破碎带内发育的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变质地质体。通过双庙关金矿与卸甲沟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比,认为两者同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方向认识对开拓桐柏—大别金矿找矿思路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海峰 《矿产勘查》2018,9(4):618-621
新疆青河县唐巴勒孜北金矿区位于阿尔泰山南缘东段,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第一段(C_1j~1)、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第二段(C_1j~2)以及第四系(Q),其中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第一段为主要含矿地层。矿体呈脉状产于蚀变破碎岩中,金矿化与蚀变岩关系密切,矿体明显受断裂构造的控制,产状较陡,矿床成因类型为蚀变岩型,强烈的围岩蚀变部位及韧性剪切带中的石英脉就是矿体或矿化体的赋存部位,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彰武县赵家沟金矿位于冀东—辽西金成矿带东缘,矿区共发现36条金矿化体,其中有8条主矿体,主要发育在19条北北西向断裂构造蚀变带中。该矿床矿石呈他形粒状结构,角砾状、脉状构造,金矿物以自然金和银金矿为主。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初步推断赵家沟金矿床成因类型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同时提出区内的断裂构造、石英脉以及矿化蚀变为主要的找矿标志,并指明后期找矿工作中应加强对构造蚀变带及深部矿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高山金矿产于泥盆系三河口组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产出部位与超基性岩有关,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黄(褐)铁矿化绢云片岩夹碎裂白云岩是主要含矿岩石。硅化、黄(褐)铁矿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是主要的围岩蚀变。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赋存状态以粒间金为主,次为裂隙金、包裹金。  相似文献   

5.
林明钟 《矿产勘查》2021,12(12):2341-2348
Z.Brdo金矿床位于欧洲东南部Apuseni-Banat-Timok-Srednogorie岩浆成矿带的Timok杂岩带上,成矿条件优越。矿体赋存于早白垩世中粗粒安山岩(原称"黑云角闪斜长安山岩")与中细粒安山岩(原称"角闪斜长安山岩")内,其形态、规模、产状严格受北西向构造蚀变带控制,黄铁矿化、硅化、高岭石化蚀变带是该矿床的主要含矿蚀变带,矿床位于正磁异常与负磁异常交界处,磁异常界线的走向与矿体的走向基本一致。本文结合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分析了Z.Brdo金矿地质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通过该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的研究,为寻找带内类似的金矿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上宫金矿床为一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围岩蚀变强烈。文章从矿床地质特征、蚀变分带及蚀变岩石的元素含量特征研究入手,并对蚀变过程中常量元素的迁移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熊耳群及太华群的围岩蚀变横向分带较明显,由矿体中心向外侧依次为含金硫化物—(铁白云石)—绢云母—硅化带(Ⅰ带)→弱绿泥石—绢云母—(钾化)—铁白云石化带(Ⅱ带)→弱铁白云石(弱钾化)—绿泥石化带(Ⅲ带);蚀变岩中常量元素Ca O、K_2O、SiO_2、MgO、MnO等的带入及Na_2O明显带出规律,表明矿化蚀变与铁白云石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密切相关。蚀变特征研究为揭示矿化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
以地质找矿理论为引领,综合运用遥感地质、地球化学测量、地球物理测量等工作手段,结合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研究,在柴北缘滩间山金矿田青山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青山金矿床属构造蚀变岩型。其主要含矿地段是受构造—热液控制的达肯大坂群石英片岩。矿带主要为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的脉状矿体构成。主要矿化蚀变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遥感确定了工作区的基本地层—构造格架;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找矿异常和锁定了找矿靶区,并显示出中低温金多金属成矿特征;地球物理测量进一步确定矿带的范围和深部延伸共圈定金铅矿体22条。青山金矿的找矿勘查实践证明,地质—遥感—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方法对于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唐迪 《四川建材》2010,36(2):213-214
邓屋金矿是粤西地区发现的小型金矿床,该矿床形成于寒武系地层内。主要受北东向石燕断裂控制,矿体产于该断裂带上盘近南北向的次级构造中。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局部有碳酸盐化。文章从地层、岩浆、构造、热液活动、围岩蚀变等方面较详细分析了邓屋金矿的地质特征,对类似的金矿床的的成因及成矿预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额济纳旗辉森乌拉金矿是近年发现的金矿床,矿床产于华力西晚期二长花岗岩体与二叠系上统哈尔苏海组外接触带部位,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金多金属矿、蚀变岩型金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严格受岩体和地层特定层位控制;金矿化与区内石英脉、片理化蚀变带关系密切,化探异常与侵入岩体的分布密切相关,石英脉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文章通过深入研究该矿床区域成矿构造地质背景和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主要控矿因素,分析探讨了区内找矿前景,进而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许芸 《矿产勘查》2019,(2):281-285
崤山地区具备金成矿的地层、构造、岩浆岩三大有利条件。金矿床类型有石英脉型和构造破碎蚀变岩型。宽坪金矿为构造破碎蚀变岩型,含矿构造带具多期次活动的特征,金矿体严格受构造带控制。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3个阶段:(1)早期石英—黄铁矿阶段;(2)中期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晚期石英—白云母—硫化物阶段。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为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钾化等。进一步找矿的有利部位为已知矿化蚀变带深部和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