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河口拦门沙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在分析黄河口拦门沙地区的流速,含沙量及泥沙粒径的 基础上,总结出这些水动力因素随潮汐变化的规律。并结合河口地区滞流点的变化特点,初步探讨了拦门沙区的水动力特征与拦门沙演变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恺忱  王开荣 《人民黄河》2002,24(2):10-11,23
黄河下游河道善徒,河口河段尤甚。河口三角洲尾闾流路始终处于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循环演变之中。河口拦门沙主要受制于河流人海水沙条件和河口滨海潮汐等海洋动力特性,它随河口口门的改移而变化,极不稳定。当前,关于黄河口拦门沙治理的观点还不一致,经济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可行性均缺乏较为全面可靠的论证,难以制定具体有效的治理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拦门沙近期演变及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实测资料,对黄河口拦门沙区近期的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近几年来,在人工干预及枯水枯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拦门沙的顺河长度有所缩短,坎顶高程有所降低,但拦门沙淤积体仍是不断向海域推进的,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黄河口拦门沙的演变模式,并运用此模式对拦门沙的淤进与蚀退等现象进行了定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黄河是弱潮河口,潮差小于2m,但是黄河三角洲沿岸存在M2发潮“无潮点”,是一个高流速辐射流场,最大流速120cm/s以上,影响着沿岸潮流场特性,同时,黄河河口段河道稳定,沙嘴突出后,河口外流场显增强,加强河口治理,可维持沿岸强潮流带,减缓河口淤积延伸。根据黄河口淤答延伸快、有广阔潮滩的特点,提出了在河口沙嘴上设置活动式橡皮坝的设想,并对橡皮坝增大纳潮量作了初步估算,冲刷降低拦门沙效果明显,尤其是  相似文献   

5.
黄河口拦门沙对尾闾河道反馈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河口淤积延伸、不同尺寸和位置拦门沙对尾闾河道的反馈影响,并探讨河口径流与潮流交汇点(滞流点)与拦门沙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河口拦门沙的形成与滞流点的关系非常密切,滞流点的位置基本在拦门沙顶部变动,在径流量为500~1500m3s时,滞流点的变化范围在5km左右。河口演变对尾闾河道泄洪排沙的影响包括河口淤积延伸的影响和拦门沙的影响,河口淤积延伸的影响是主要的,拦门沙尺寸变化的影响是有限的,其影响范围一般在口门以上25km以内。  相似文献   

6.
浅谈黄河河口拦门沙疏浚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口拦门沙淤积发育变化对河口河段的发展演变有着显著的影响,拦门沙是造成河口河段泄水泄沙不畅、淤积加快、水位抬高和流路摆动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拦门沙发育到后期,门槛效应更加明显。拦门沙治理是黄河河口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河疏浚作为黄河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正日益受到重视。根据黄河疏浚的历史及近期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对黄河口拦门沙疏浚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具体对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和探讨了黄河口拦门沙疏浚后,尾闾河道水位、流速和水面比降的变化以及疏浚部位的回淤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河口拦门沙疏浚后,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可以使尾闾河道发生溯源冲刷。在施放不同典型年的水沙条件下,尾闾河道可在疏浚点以上21~35km范围内发生溯源冲刷,同流量水位最大下降0 24~0 47m。同时,疏浚河槽始终处于回淤状态,经过一个汛期回淤量可达到70%~80%。  相似文献   

8.
官厅水库淤积特点及拦门沙整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官厅水库担负着北京地区的供水和防洪。由于官厅水库长期采用蓄水运用方式,泥沙淤积严重。作者分析了官厅水库来水来沙条件和库区泥沙淤积,摸清了官厅水库近期泥沙淤积特点,研究了妫水河口拦门沙形成过程及成因,指出拦门沙迅速淤高将会降低北京地区的供水保证率,最后论述了拦门沙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渭河口拦门沙形成及消失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黄,渭河部分测站的水文资料之后,研究渭河口拦门沙形成及消失条件,为减轻渭河下游的淤积寻找方法。  相似文献   

10.
柘溪水库于1961年2月15日下闸蓄水,至1995年3月,已运行34年,由于拦门沙淤积,抬高了上游的洪水位,增大了库周及库尾的淹没损失;影响了航运,必须及时进行整治。本文根据对水库拦门沙地质调查测量资料,分析泥沙来源,探讨治理对策,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11.
黄河河口拦门沙是河海动力相互作用后径流势能锐减,咸淡水混合,泥沙絮凝加速沉积而成的堆积体,是造成河口河段泄水泄沙不畅、淤积加快、水位抬高和流路摆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以往黄河口口门5种疏浚技术方案的综合分析比选,推荐绞吸式挖泥船和扰沙船两种技术方式相结合进行疏浚黄河口拦门沙。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目前已有河海划界方法和划分标准的优缺点。重点考虑黄河口的自然属性,依据黄河口河海划界的指导思想,确定黄河口河海划分的纵向标准为"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的交界"处;短时期内现状条件下的黄河口河海界限以纵向水深15 m等深线、横向距岸40 km为界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建设黄河口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玉珍 《人民黄河》2005,27(5):7-8,26
为解决黄河人海水量减少给河口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制约,许多专家提出过建设黄河口水利枢纽或生态枢纽的建议,据此完全可以合成一个生态水利枢纽综合工程方案:在原刁口河流路和现清水沟流路的分汊点西河口,通过合理的闸、坝、涵、库设计,建设生态水利枢纽的中枢工程;以清水沟流路和刁口河流路作为该枢纽的主动脉,配套建设黄河最下游的输水渠系;在枢纽终端的北、东两片咸淡水交汇海域建设生物多样性繁育区,从而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形成维系海、河、陆生态平衡,促进河口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治河工程。  相似文献   

14.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河口段1976—2008年海岸线变迁及岸滩淤蚀面积的变化,通过对不同时相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提取一般高潮线,在GIS支持下进行了分析计算,获得了海岸线时空变化数据。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河口段1976—1987年造陆面积最大,平均每年增加21.65 km2,清8出汊后1996—2008年造陆面积为负值,陆地面积共减少22.36 km2。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图像的黄河口近年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96年、2000年每年一期和2006年~2009年每年两期(汛期和非汛期)黄河口卫星图像,通过分类处理提取海岸线,求得研究区内陆地面积,对比各时段黄河口地区变化;并选取1996年~2009年利津水文站水沙资料进行分析,与岸线、面积变化进行对比。得出黄河口地区受到水沙条件变化影响较大,1996年~2000年,受黄河断流影响,滩区面积减小;小浪底水库投运后,调水调沙效果显著,2000年~2006年滩区面积明显增加,但总面积仍然小于1996年;2007年以后由于水沙量减少,面积有所减小。黄河口地区近年来呈侵蚀态势,今后对黄河口陆地蚀退的改善和治理仍需重视。  相似文献   

16.
黄河口尾闾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口尾闾的变化是由黄河口海岸侵蚀机制与堆积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遥感技术对河口尾闾进行监测,可直观反映调水调沙对河口段河道冲淤变化的影响程度,也是调水调沙试验在河口影响的平面形态的最好展现。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河口口门附近不管是河道延伸,还是造陆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调水调沙对河口的冲淤平衡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黄河河口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黄河河口流路安排、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河口流路安排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河口地区防洪、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长期固定人海流路不利于保障河口和下游防洪安全、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解决途径是有计划地使人海流路摆动。来水来沙量的减少、河口附近海域条件相对较好、人类已经探索出一些控制河口淤积的措施、防洪工程建设的加强等为稳定流路提供了条件,延长清水沟流路的使用年限是可能实现的,但要充分认识“少水少沙”条件下河口河道仍然会严重淤积的事实,充分认识河口各种减淤措施的可能潜力和局限性。如何保护好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是黄河水资源未来能否在河口得到优化配置的核心,为此,要研究人类希望保障和可能保障的生态环境规模和目标、生态恢复到相应目标最少需要多少淡水等课题。河口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在水资源紧缺的基础上,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河口湿地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本文针对黄河口湿地水环境的监测现状、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的要求,分析了影响湿地变化规律的相关因素,对湿地水环境监测和监测项目进行了需求分析,阐述了黄河口湿地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幅、调水调沙及河口综合治理的要求,对现有黄河口演变模型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河口演变是一个动态反馈过程;目前的统计模型和数学模型分别基于黑箱和白箱建模,均不能在恰当的时空尺度上对河口演变实现有效预测;基于灰箱系统建立河口演变动态反馈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和预测河口演变过程,为河口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