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磊  李沉 《中外建筑》1999,(5):11-13
他,49岁时获博士学位,52岁时获大师称号,53岁时当选国家工程院院士 ●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首都机场新航站楼……不少重大工程项目中总能见到他的身影,无怪乎有人称他为“重量级选手” ●绘画、摄影、音乐、篆刻……看似与建筑无关,实则与之紧密相连;说其是“业余表现”,但“功夫在诗外”已是“昭然若示”  相似文献   

2.
3.
陈剑霄 《华中建筑》2003,21(2):38-40
通过留法中国建筑师的眼光.来观察法国建筑及法国建筑师的境况;以Brochet事务所为例介绍合伙人事务所的构成,并对中法建筑师设计风格的差异做了浅显分析,试图找到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刘德川 《新建筑》1999,(3):55-55
建筑设计应当由建筑师来完成,而如今有不少建筑看上去不像是建筑师的作品,或者缺少建筑师的意志。这类建筑的设计应当称之为“建筑设计的非建筑师化现象”。在我国,对其他艺术形式都有广泛而大胆的评论,对艺术家及其作品都有公开的褒贬。然而对建筑师及其作品的批评就...  相似文献   

5.
傅英杰 《新建筑》1996,(3):23-24
由“KPF热”引出对西方职业建筑师的看法,他们的设计思想和工作方式代表了西方建筑设计的主流模式;折衷的设计思想,深入的细部设计以及适度的风格“包装”是他们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窦武 《建筑师》2004,(6):113-114
据说解构主义是最新的哲学,是后现代或者后后现代的哲学,这些我当然道听途说,一点儿也不懂。不过,又听说解构主义哲学的老祖宗德里达亲自找了一位大有名气的建筑师合作想搞出个解构主义的样板建筑来,并没有成功。建筑设计课上,老师启发学生:“解一下构嘛”,看来并不容易。建筑和哲学毕竟不是在同一条道上跑的车。不过,有些解构主义的建筑师,或者说,号称解构主义的建筑师,曾经大大兴奋过一阵子,原来他们发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先锋派建筑师的设计就是典型的解构主义作品,真个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那些被苏联人猛…  相似文献   

7.
阅读了COX的作品,我们发现了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几个出色的实例就建筑的入口形式和内涵、入口的空间特征以及入口的心理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官庆 《四川建筑》2006,26(5):1-1
曾几何时,“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记不清是哪位哲人的语言,很好地表达了社会对建筑师的赞誉。建筑师每设计一个项目都是在完成一个作品、立一个碑,都是为社会增加一个音符,这曾令我等建筑设计从业者自豪不已。  相似文献   

10.
11.
吴越  吴纯 《中外建筑》2013,(4):32-36
春节让成千上万的离家游子回家团聚,也让“家”的意义有了升华。作为设计师,我们走南闯北见闻了不同形式的民居宅院,对“家”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考。《墨子.经说上》有“宇东西家南北”之说,中国传统社会以“家族”为单位,十分注重“家”的地位和作用,把“家”和“宇宙”相提并论。我国的传统家居,就是建立在“合院”基础上的礼制布局。  相似文献   

12.
王海涛 《现代装饰》2008,(7):146-146
纸和我们的生活有着无尽的关联,我们用它记录、写字、画画、抒情、宣泄、欺骗、印刷、购买、装饰、遮挡、引火、清洁、玩儿、包装、蹂躏、浪费……  相似文献   

13.
钟诚 《世界建筑》1997,(5):35-37
文章通过介绍中外合作设计项目“华润大厦”办公楼,阐述了在合作设计过程中几点体会。首先是看到了差距;其次是为了缩短差距,国内建筑师特别是青年建筑师,应该打好基础,从规模了,功能较单一的工程做起,积累经验,并且有选择地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手法;最后呼吁改革现有设计体制中某些不合理的机制和为青年建筑师创作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以及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4.
ZhuWeiguo(Architect’sCopriccioInInstalments)(七)好作品要有好构思只有好的构思,才会有好的作品,从建成了的悉尼歌剧院,香港的中国银行新复,到尚处于纸面上的竟赛获奖方案,无数的例证均证实了这一点。换个角度说,如果是好的作品,就必然有一个优秀的与众不同的构  相似文献   

15.
建筑师的城市设计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平 《山西建筑》2001,27(5):13-14
通过建筑师对城市设计认识的分析,阐述了城市设计理论及其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指出城市设计是二者之间的纽带,在城市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说明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主动融入城市的设计意识,降低单体建筑城市空间的不利影响,创造良好有序空间环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本刊1988第二期曾在《建筑师风采》栏目中发表了《永远创新》文章。简要介绍美国建筑大师迈克尔·格雷夫斯的事迹,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这次刊出的是格氏本人最近所撰写的一篇文章。格氏在文中主要谈自己的设计理念,他用朴实的语言将自己的设计思路讲得明明白白,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相信对建筑界同仁们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杨昌鸣 《城市建筑》2010,(10):19-20
圈内圈外的人士大概都知道.建筑最怕被人取“雅号”。但大多数建筑都会被人取“雅号”.这已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某幢建筑不幸获得了一个不太文雅的“雅号”,哪怕建筑本身设计得再好.在大众的心目中都会从贬义的角度来看待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8.
19.
20.
文章针对高空居住所带来的问题,提出在高层住宅中设置“类地空间”的构想,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找出影响其发展的瓶颈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