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声波-复合絮凝剂对石化厂剩余污泥脱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污泥含水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超声波-复合絮凝剂对石化厂剩余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的脱水效果优于单一絮凝剂;污泥采用复合絮凝剂PAM-PAFC进行絮凝脱水,在投加质量浓度190 mg/L、m(PAM)∶m(PAFC)=1∶1条件下,再经20 kHz、400 W/m2超声处理2.5 min后,污泥含水率从97%降至79%,污泥体积缩小86%左右,比仅投加PAM处理时污泥含水率降低5%左右.可见,超声波-复合絮凝剂可以强化污泥脱水,在提高污泥脱水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有机絮凝剂PAM的用量,降低了污泥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2.
李欣  蔡伟民 《净水技术》2009,28(3):40-44
结合污泥调理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调理活性污泥中体现出的优缺点,将两者联合用于活性污泥的调理。先后投加不同量的调理剂和絮凝剂于活性污泥中,研究其对污泥絮体特征和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者投加量分别为1%和0.5%时,污泥泥饼含水率降到最低,为75.41%,且污泥过滤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这是由于调理剂的投加改变了污泥絮体结构,导致胞外聚合物(EPS)的分布发生变化,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絮体颗粒粒径减小,而投加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使得污泥絮体重新絮凝,从而提高脱水速度。  相似文献   

3.
复合絮凝剂对生活污泥脱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三氯化铁、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三种絮凝剂,考察它们对城市生活污泥的脱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将三氯化铁与聚乙烯醇以投加比例为4:1时配合使用,其脱水效果均优于单独使用三种絮凝剂的效果。复合絮凝剂用量为干泥量的1.0%时,污泥含水率由94%下降到71%,其体积可缩小为原体积的2%,且滤液澄清度高,透光率达98%。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对城市污水厂浓缩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酱油曲霉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对城市污水厂的浓缩污泥进行脱水实验.研究表明.在浓缩污泥中投加适量MBF后,污泥比阻降低至回流污泥的污泥比阻数量级.在MBF投加体积分数为7%的条件下.采用29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污泥脱水率达到75.3%.投加适量MBF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滤液体积要多于PAM与PAC,表明MBF具有比PAM、PAC更好的调理污泥的性能.FeCl3可强化MBF对污泥的絮凝脱水作用.在每升污泥中投加FeCl3 0.03 g的条件下,浓缩污泥脱水率达到80.5%以上,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79%以下.  相似文献   

5.
脱硫灰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奕  洪晨  赵凡 《化工学报》2013,(5):1810-1818
利用脱硫灰调理生活污水剩余污泥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脱硫灰可明显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单独用脱硫灰调理污泥,投加量为3 g·L-1时,污泥沉降体积最大为519.5 ml,比阻有效降幅达47.56%;脱硫灰使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脱离并释放出结合水,脱硫灰与聚丙烯酰胺(PAM)联用处理污泥可得到比单独投加PAM更好的脱水效果;通过对比脱硫灰处理前后污泥的粒径分布和扫描电镜照片(SEM)发现,经过脱硫灰处理后,污泥絮体粒径较原泥明显减小,污泥絮体细孔的骨架结构被改变,形成更结实致密而具有较大孔径的絮体,使污泥中的水分更容易脱除,PAM有较好的吸附桥连作用,使已脱稳的污泥絮体迅速形成更大的絮体,更易固液分离,从而提高污泥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究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先利用CTMAB对浓缩污泥进行表面改性,接着投加聚丙烯酰胺(PAM)对污泥进行絮凝后再脱水。结果表明,在100mL含水率95%浓缩污泥中,CTMAB最佳投加量为0.6g,最佳改性时间为50min,PAM的最佳投加量为8mL,最佳絮凝时间为16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可使污泥的含水率由95%降到60.23%,说明CTMAB能够有效的改善污泥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某城市污水厂污泥采用PAFC与PAM复合絮凝剂进行脱水调理试验,污泥含水率可从91.8%降至86.8%,污泥体积则由原先的45%降至28%。复合药剂无机与有机的最佳配比(质量比)为100∶1;而且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采用复合絮凝剂不但较大幅度提高处理效果,而且药剂成本比单一采用无机药剂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超声辅助污泥脱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超声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在污泥板框压滤实验中,利用超声结合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处理污泥的方法,对比了有无超声对污泥压滤脱水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可以降低污泥含水率,使其从最初含水率近98%减少到81%,污泥的体积减少为最初的1/10。超声声强为410 W/m2、超声处理时间2.5 m in为较优处理条件;同时絮凝剂的使用量,从0.7%(干基)降至0.6%(干基)。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絮凝剂的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污泥比阻的测定,分析絮凝剂剂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三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壳聚糖以及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都存在最佳剂量,小于或大于最佳投加量,絮凝效果都不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壳聚糖、三氯化铝的最佳投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2g/L、10g/L、35g/L。与三氯化铝相比,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药剂消耗量要低得多。壳聚糖与CPAM相比,在达到相同的絮凝效果时,壳聚糖的用量大于CPAM的用量。将壳聚糖与氯化铝复合,用两段法应用于污泥调理,研究这种复合絮凝剂的脱水性能,实验表明壳聚糖和三氯化铝复合,能大大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0.
曹晨旸  李玉瑛 《工业水处理》2013,33(6):72-74,95
研究了超声波、絮凝剂、超声波联合絮凝剂强化污泥脱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单独采用超声波处理时,双频超声波的污泥脱水效果优于单频超声波;单独絮凝剂处理时,硫酸铝的污泥脱水效果优于硫酸铁和聚丙烯酰胺。超声波联合絮凝剂处理时,投加硫酸铝和超声波处理同时进行的污泥脱水效果最佳,正交回归优化超声时间(X1)、絮凝剂投加量(X2)、超声功率(X3)三者之间的线性关系为Y=0.864+0.13X1+0.09X2+0.01X3+0.03X1X2。  相似文献   

11.
主要对污泥的干燥性质、污泥在干燥过程中所发生的胶粘性的变化作了机理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了提出了一些对污泥干燥过程中胶粘性的特点,并对如何解决和避免胶粘性提出了建议;针对污泥这种含水量大、粘性大的特殊物料的干燥,选用普通回转圆筒进行干燥,对干燥后物料、干燥过程粘性的变化等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了对设备进行了改造,使之能够解决和避免在回转圆筒干燥机中干燥污泥产生的胶粘性问题,主要的改造是在回转圆筒的进料端加上了自清理装置,以及横贯圆筒中心的打散装置,以此产生了新的回转圆筒设备——带自清理的打散回转圆筒干燥机,并且作了工业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2.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大量污泥任意堆放、土地填埋、海洋投弃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以及占用土地资源,采用污泥资源化技术处理污泥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是朝着建立循环经济方向发展的一条新道路。本文着重介绍了各种最新的污泥资源化技术及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来水厂排泥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其它污染物,直接排放会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简述了自来水厂排泥水的性质,介绍了排泥水处理中有关污泥量确定、污泥调质、污泥浓缩、污泥脱水和脱水泥饼等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流程,分析了影响污泥处理费用的因素,采用一系列措施改进工艺,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工艺更适合于污泥脱水,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Sludge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subject for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in man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because its generated volume is the largest in all generated wastes. In sludge management field, role of drying is becoming more needful as increase of difficulty for sludge disposal and need for sludge drying is expected in the future.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tatus of drying of construction sludge, food industry sludge and municipal sludge are mentioned as concrete examples.

To respond these needs, it is necessary to advance further R & D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污泥停留时间对剩余污泥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停留时间由7d增至14d时剩余污泥产量下降36.13%,而污泥停留时间由7d增至21d时剩余污泥产量下降78.04%。污泥停留时间的延长对COD cr的去除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使出水NH3-N浓度和TP浓度均升高,通过调整碳氮磷源的比例可以消除这种负面影响,SRT为14d的工艺BOD5∶N∶P的最佳比例为100∶4.4∶0.96,SRT为21d的工艺BOD5∶N∶P的最佳比例为100∶4.0∶0.9,SRT的延长使污泥沉降性能稍变差。  相似文献   

17.
印染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印染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现状,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及其优缺点,包括土地利用、填埋、焚烧以及一些新的处理技术和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印染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研发应重点放在无害化、资源化,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降低处理成本,使新技术能真正应用于实际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Sludge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subject for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in man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because its generated volume is the largest in all generated wastes. In sludge management field, role of drying is becoming more needful as increase of difficulty for sludge disposal and need for sludge drying is expected in the future.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tatus of drying of construction sludge, food industry sludge and municipal sludge are mentioned as concrete examples.

To respond these needs, it is necessary to advance further R & D  相似文献   

19.
许洲 《净水技术》2014,(2):13-16
根据上海市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数据,研究了该厂的污泥产率。结果表明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每万吨水产泥率的变化范围为0.38—1.44tSS/万M2;剩余污泥的表观产率系数(Lobs)和合成产率系数(y)分别为0.56和0.58kgVSS/kgBOD,均在正常范围以内;衰减系数(虬)为0.006d-1;惰性ss产泥率的变化范围为0.20~0.50tSS/万M2。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城市污水厂污泥特性研究及处置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统计概率分布方法,对中国南方地区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特性、产生原因、处理处置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欧盟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中国南方地区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给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