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喇嘛甸油田储层动用状况及综合调整方向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针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及挖掘潜难度增大的实际状况,在精细解剖各类储层基础上,对河流-三角洲沉积的各类储层成因模式及非均质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取心井水洗资料及最新完钻井水淹解释成果搞清了不同类型储层目前动用状况,确定了不同沉积环境各类储层剩余油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研究认为,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潜力主要集中在泛滥分流平原环境沉积的厚油层内部。通过系统完善各套开发层系储层的注采关系,采取多种进行精细挖潜,是今后油田综合调整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喇嘛甸油田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喇嘛甸油田的储层描述过程中引入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并提出了基本研究思路。将流动单元作为储层描述的基本单位,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围绕复合型河道砂体内部的单砂体以及流动单元三维界面的识别和划分进行了具体探索,提出了一套流动单元综合分析技术,在油田开发应用中见到了明显效果,较好地满足啊目前生产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4.
喇嘛甸油田萨零组精细地质描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方法,开展了萨零组地质特征研究,首先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方法,对萨零组储层进行层组划分,萨零组由原先的3段精细划发为8个小层和1个夹层;其次绘制了萨零组断层平面分布图、构造剖面图、各小层砂体的等厚图和沉积相带图,揭示了萨零组的构造特征、沉积环境特征和储层性质,首次确定了萨零组为三角洲外前缘沉积;还研究了萨零组油界面和油气分布,通过试油(气)资料证实萨零组具有一定的产油、气能力、为萨零组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喇嘛甸油田合理地层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于注水开发砂岩油田,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既关系到油田开发效果,又影响到油田开发总体效益。从喇嘛甸油田室内高压物性、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和现场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了不同地层压力开采时,溶解气对原油粘度进而对采收率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用经济评价方法确定了喇嘛甸油田合理地层压力及油井流压水平。分析认为,喇嘛甸油田应保持饱和压力开采,水驱最终采收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且有利于保护套管。 相似文献
6.
“九五”末期,喇嘛甸油田的高注入、高产液,高能耗已经成为制约油田可持续发展严重的瓶颈问题。面对喇嘛句油田严峻的能耗形势,“十五”期间喇嘛甸油田节能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突出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支撑为基础,全力打造立体节能模式,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成效。文中从多角度、多层次系统阐述了立体节能的理念、做法知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喇嘛甸油田6kV配电线路防雷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防雷的措施各有特点.在一般雷电日地区,采用普遍防雷措施;在多雷区,采用重点防雷措施.配电变压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及对接地网进行维护,是配电线路防雷的基本措施;而采用绝缘导线、顶相泄流装置等防雷措施,可根据需要,在多雷区进行布置.喇嘛甸油田容易遭受雷击,应切实加强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9.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油井堵水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液油比高、耗水量大,是油气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要素,油井堵水是控制油田产水量的一项直接而有效的措施,但由于油层多年来的调整,在提高差油层动用程度的同时,油层间含水差异也越来越小,使油井堵水选井选层难度越来越大。为提高油井堵水效果,从喇嘛甸油田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盈亏平衡原理与油藏工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油井堵水的经济技术界限,提出了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井堵水降水量和降油量界限,通过在堵水中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发展新的堵水工艺以及对注采关系发生变化的堵水井调整堵水层等方法,进一步改善了油井堵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喇嘛甸油田天然气的计量工艺,分析了从低压天然气到高压天然气的各种流量计量仪表的特点、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喇嘛甸气顶油藏隔障开采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气窜对于气顶油气藏的开发效果存在较大影响,因此气顶油气藏的开发关键在于防止气窜、保持油气界面的相对稳定。针对喇嘛甸油田层状气顶的实际情况,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水、聚合物和凝胶等3种不同类型流体作为隔障对喇嘛甸气顶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阻隔剂,隔障体积越小、气顶压力越大以及采油速度越大都会减弱隔障效果;对比不同隔障剂实验结果发现聚合物凝胶是最佳的隔障流体;如果对含气顶的油层进行注水开发,将会降低隔障中聚合物等高分子化学剂的浓度,引起隔障阻隔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应用测井资料识别喇嘛甸油田大孔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喇嘛甸油田位于大庆长垣北部,基础井网以开采中高渗透层为主,经过几十年的注水开发,局部地层呈现低效、无效注入水循环,表现出大孔道特征。对大孔道地层在生产测井曲线上所表现出的一些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测井实例,分别给出注入井和产出井中识别大孔道地层的测井方案和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综合利用渗透率韵律性、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及渗透率突进系数,对马3断块的 E2 d25、E2 d11和 E2 d12的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发现各层在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其中 E2 d12的层间非均质性最强。利用储层物性预测技术研究其平面非均质性特征,绘制了马3断块 E2 d25、E2 d11和 E2 d12三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平面预测图,发现三个小层的东北部储层物性较好。研究成果为油田后期注水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延长油田CO_2驱储层物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_2驱油可有效动用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目前延长油田已经开展了CO_2驱矿场先导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中根据延长油田储层物性特征,针对CO_2注入储层引起孔隙度、渗透率及润湿性等物性特征的变化,进行了CO_2驱储层物性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延长油田靖边CO_2试验区储层矿物中,不同程度的含有斜长石、石英、钾长石、浊沸石、方解石及黏土矿物,其中以斜长石和黏土矿物为主,其次是石英和钾长石,还有少量的浊沸石和方解石;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随着注入压力增大储层孔隙度变化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CO_2与储层反应时间的增加,储层渗透率恢复值是增大的;随着注入压力的不断增大,储层渗透率降低;CO_2与储层接触后储层的亲水性增强,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注采无效循环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4,他引:1
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并借助各种动静态资料,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注采无效循环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搞清了特高含水期储层内无效循环的形成条件、分布状况和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一套判别油层内注采无效循环通道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辫状河厚砂层内部夹层表征——以大庆喇嘛甸油田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大庆喇嘛甸油田葡Ⅰ组PⅠ23 砂层为研究对象,在单井夹层识别基础上,将辫状河厚砂层层内夹层分为单砂体间夹层和单砂体内夹层。单砂体间夹层发育于两期河道砂体叠置区域,为泛滥平原细粒沉积,河道底部滞留泥砾隔挡层,以及废弃河道充填;而单砂体内夹层主要包括心滩坝内部落淤层、坝间泥岩和串沟充填等。在连片分布厚砂层中划分单期河道砂体,从而揭示了单砂体间夹层的展布。在前人现代沉积及露头研究指导下,多井对比预测出心滩坝内部构型界面展布,并在内部界面约束下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心滩坝内部夹层三维模型,坝内夹层分布零散,连续性差。在单砂体间夹层及心滩坝内局部有一定规模夹层的分割作用下,可以形成相对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18.
19.
乐安油田地层油藏运聚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质、地化、流体物性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明确了乐安油田地层油藏油气主要运移路线和过程.油源对比结果表明,乐安油田的油气来自博兴洼陷和牛庄洼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分析认为,油气运移的输导体系是由断层、砂体、不整合构成,以断层和砂体为主,不整合仅起局部垂向输导作用.来自牛庄洼陷的油气经过陈官庄断层进入乐安油田东区和广饶潜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