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金属指示剂的分类、具备的条件和作用原理等方面,探讨配位滴定过程中所使用指示剂涉及的相关问题。总结了常用几类金属指示剂的使用条件和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方式,阐述了溶液的pH值及各种副反应对指示剂变色点的影响规律及指示剂变色点的计算方法,提供了减小滴定终点误差、提高方法准确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滴定法测定乙二醇锑中锑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采用碘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测定乙二醇锑中锑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淀粉作指示剂 ,并研究了相关因素的影响。此外 ,本文还对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化学法分析农药甲基或乙基1605的含量。即把1605的硝基还原成氨基,再用亚硝酸盐溶液滴定使成重氮盐,过量的亚硝酸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兰色进行测定。由于此淀粉碘化钾溶液系外指示剂,操作麻烦,终点不易掌握,且滴定液蘸出次数过多,易造成损失,现介绍一种内指示剂名为“橙亚指示剂。”橙亚指示剂配方①取橙黄Ⅳ0.1g,加入少许乙醇使之  相似文献   

4.
1氯化亚锡的测定 吸取镀液5mL,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1mol/L碘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为止。  相似文献   

5.
张柳莺 《广州化工》2011,(24):96-98,101
在用GB601-2002方法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尝试使用MATLAB小波工具箱函数处理数据,以确定滴定终点并计算标液浓度。实验表明,将第一代、第二代小波变换用于滴定终点的检测,其所得结果与手工指示剂法结果经统计,有95%的把握认为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无显著差异,小波变换法确定终点比手工指示剂法准确、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6.
文章较详细讨论了CO2对以酚酞为指示剂的NaOH滴定HCl终点的影响,对微红色持续30 s不褪为终点这一传统的方法提出了质疑;解释了以酚酞为指示剂NaOH分别滴定HCl和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终点颜色持续时间不同的原因;讨论了CO2对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的NaOH滴定HCl终点颜色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据文献[1~3]介绍以荧光素作指示剂滴定氯化钠时,需在溶液中加入淀粉等作保护胶体,使其终点的颜色变化清楚。即使这样,变色范围也比较宽,突跃也不够十分明显。我们探讨了九种表面活性剂对终点颜色变化的影响,并发现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特种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后,比加入淀粉时滴定的变色范围要窄,终点敏锐,能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在GB/T 1 70 7-1 995《立德粉》标准中 ,锌含量测定是使用亚铁氰化钾滴定锌 ,以二苯胺为指示剂的方法进行的。方法规定标准亚铁氰化钾溶液配制时加入少量高铁氰化钾 ,其用量一般为1 %~ 1 .5 %。滴定时锌以离子形式存在 ,在80℃以上加入二苯胺指示剂 1 0滴 ,立即用亚铁氰化钾滴定至稳定的黄色或黄绿色 ,再用标准锌溶液返滴至颜色刚好变为蓝色即终点颜色。采用这一方法测定时 ,常常遇到由于诸多因素如所用试剂浓度、滴定过程溶液温度、滴定剂过量量、指示剂的使用等控制不当而导致错误测试结果或操作失败现象。为正确掌握测定操作…  相似文献   

9.
胡小娜  李秋荣  高剑琴 《橡胶科技》2023,21(6):0305-0308
对比常见的13种酸值测定方法,研究溶解溶剂、滴定液溶剂、指示剂、常规化学指示剂滴定和电位滴定对酚醛增粘树脂酸值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因树脂酸值测试不同于常规的酸碱中和反应,无明显反应终点,无论是指示剂滴定或电位滴定,本质上都是设置了某个pH值作为滴定终点,因测定方法不同,滴定终点的pH值不同,树脂酸值测定结果并不可比,但不同方法下树脂酸值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正>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GB601—77) 1、0.1N乙酸标准溶液原理: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反应式如下: C_2H_5OOH+NaOH—→CH_5OONa+H_2O 2、1N、0.5N及0.1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原理:以酚酞为指示剂,用基准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云南化工》2015,(6):45-47
研究了四辛基锡中锡(Ⅱ)含量的测定方法。试样经浓硫酸高温碳化,以金属铝还原锡(Ⅳ)为锡(Ⅱ),铁粉消除溶解氧的影响,淀粉为指示剂,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锡(Ⅱ)。该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179,回收率在98.46%~100.70%之间,试样中共存的其它元素均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12.
《云南化工》2019,(12):116-118
铜精矿中的存在组分较为复杂、干扰较多,因此在铜精矿铜量测定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十分重要。碘量法方法成熟,操作简便,在铜精矿化学分析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但由于采用标准法进行滴定时,其专属指示剂——淀粉指示剂与碘会形成大量吸附物,导致体系中的碘与硫代硫酸钠反应不充分且在偏酸性环境中,淀粉易被微生物分解变质,显色迟钝灵敏度下降。这些都将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而造成分析误差。为了有效的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引入聚乙烯醇表面活性剂,将改进型碘量法与标准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新型指示剂消除了传统指示剂存在的干扰和弊端,提高了实验的准确度和精密度,PVA指示剂性能稳定且易于保存,在碘量分析中的表现更加出色。  相似文献   

13.
碘量法测定过氧化十二酰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碘量法测定过氧化十二酰含量的方法和步骤,并对影响测定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最佳测定条件为:试样量0.25 g,加入NaHCO3反应生成CO2排除空气,以体积比为3∶2的冰乙酸和三氯甲烷为混合溶剂,并加入浓盐酸,55~60℃下反应20~30 min,滴定前加入少量水,滴定至淀粉指示剂由蓝紫色变无色时为终点。  相似文献   

14.
滴定分析法测定铜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在NH4HF2介质中,有SCNˉ存在下,以Iˉ3—淀粉为指示剂,硫代硫酸钠滴定铜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立窑水泥厂,由于生料中煤粉的加入量较多,对测定碳酸钙滴定值有严重的黑色衬底,使用传统的酚酞指示剂,其滴定终点不明显,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解决此问题,我们采用了0.5%的溴代甲基百里酚兰乙醇溶液与0.5%苯酚红乙醇溶液按1:1的体积混合指示剂使滴定终点有了明显的改善。终点由黄色突变为稳定的蓝紫色。混合指示剂的变色点为pH=7.5,其变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的实验,讨论溴甲酚绿-甲基红复合指示剂的配制方法,在不同比例和不同浓度下混合,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观察溶液颜色变色情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量的实验,讨论溴甲酚绿-甲基红复合指示剂的配制方法,在不同比例和不同浓度下混合,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观察溶液颜色变色情况。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测定钢铁电抛光溶液中硫酸和磷酸时所用的掩蔽剂,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硫酸和磷酸的总量,然后向试液中加亚铁氰化钾掩蔽亚铁离子,以酚酞作指示剂,继续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磷酸二氢根。该方法能有效消除亚铁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明显优于其它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碘量法测定锑配合物中锑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国清 《应用化工》2002,31(2):31-32,38
采用碘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测定锑配合物中锑含量 ,以盐酸和酒石酸钾钠溶解样品 ,以淀粉作指示剂 ,并讨论了相关因素对测定的影响。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现性好 ,用于配合物中锑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其变异系数 <0 3% ,相对误差 <0 2 %  相似文献   

20.
焦德权 《天津化工》2007,21(4):51-52
采用EDTA配位滴定分析法,对于测定钙、镁离子含量及钙含量所使用的指示剂进行改进。发现钙指示剂一萘酚绿B于pH=12时,EDTA配位滴定钙;以及酸性铬蓝K—铬黑T-萘酚绿B为指示剂于pH=10时,EDTA配位滴定钙、镁含量均具有良好地测定结果,指示剂变色敏锐、实验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