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中卫中学学校节能降耗的目的,针对学校原教学楼、学生公寓楼照明供电系统不能够远程集中控制的不足,对学校照明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合理的设计、精心的技术改造,将集散自动控制应用在学校照明系统中.实际应用证明,该集散自动控制系统的使用减少了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节约了学校照明用电,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达到了最初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Ecotect Analysis综合建筑性能模拟软件和Desktop Radiance建筑光环境模拟软件,对湖南省株洲市某高校公共教学楼进行了自然采光和眩光模拟,计算了自然采光系数和眩光指数,分析了公共教学楼标准层主体教室的自然采光效果。结果表明,该公共教学楼主体教室自然采光系数和眩光指数均达到《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等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建筑实现零能耗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零能耗建筑一方面是节能,更重要的是创能,利用光电建筑一体化技术,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使用发电型建材方法可以实现建筑创能。通过对安徽天柱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办公楼光电建筑项目的设计和运行进行研究分析表明,充分利用建筑外表面安装具有发电功能的建材,结合光伏发电的特性进行优化设计,实现建筑零能耗理论上是可行的。建筑创能和用能的匹配问题以及建筑自身特点和光伏发电特性之间的矛盾问题,要通过光电建筑技术和综合能源管理技术应用来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首先提出了包含资源节约、绿色管理、生态环境、施工技术、效益协调5个准则层及29个指标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实测和调研数据构建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指标权重和灰色综合评价矩阵计算绿色施工等级;最后结合某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案例研究了一套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装配式项目绿色施工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模型计算该项目绿色施工等级为优,此结果与项目评奖、现场绿色施工情况一致,验证了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大力提倡绿色节能建筑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如何选择适合建筑自身特点的节能技术、产品和措施,提高建筑节能水平,成为了建筑设计阶段的关键。在设计阶段引入了模拟能耗分析,本文对拟建建筑的墙体保温、遮阳、照明、空调通风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基准建筑的能耗比对,确定节能措施,达到了突出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降低建筑能耗,实现绿色低能耗建筑,解决建筑高能耗问题的背景下,文章围绕绿色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对建筑能耗的分析,从能源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智能控制器设计、数据及通信服务器设计、管理系统软件设计方面,以物联网形态,对绿色建筑能源管理系统进行了开发设计与应用,将能源管理系统总体设计为应用层、数据层、网络层、设备层,并将建筑内各子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上,对各系统和设备的能耗进行统计和节能数据的综合分析,为实现更优控制提供了条件,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构建了系统的Web应用,并以中央空调系统为例进行了设计与实现,通过对设备的监控管理和节能优化控制,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占地广,对高校建筑进行有效节能可以改善校园小气候、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能源消耗并降低校园的维护成本.该教学楼地处夏热冬冷地区,教学楼建成以后,由于大面积使用排窗,和对室内舒适度考虑欠佳,造成夏季过热,本研究通过实地测量,并以此作为初始边界条件,利用CFD软件模拟了改教学楼的室内外风环境、热环境、室内的热舒适指标(PMV—PPD),通过模拟发现,该教学楼室内环境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总结分析,为教学楼的生态绿色改造提供参考,利用高校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与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社会认同度,可以成为建筑节能的示范与榜样,起到引导和推动建筑节能向全社会推广.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带有锥型聚光器的光导管照明系统,并对其进行了采光性能实验,通过测量3种典型天气状况下3个系统的采光性能,得到光通量变化和照度分布的曲线,并同原光导管夏季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了该系统的照明效果明显优于原系统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认真分析教室内的光照,按照预设条件,设计出一种基于LonWorks技术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系统能自动调节教室内的灯光的照度以达到理想的照明,在为师生提供良好教学环境的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既有单跨多层混凝土框架存在的结构体系不合理、抗震能力差等问题,以某典型单跨多层混凝土框架为背景,采用防屈曲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对其进行加固.梳理应用该技术的工程技术条件、减震加固方案的设计流程以及BRB加固连接方式的工程应用条件等,对某单跨教学楼进行直连式减震加固改造,进行非线性推覆分析和时程分析,完成节点构造抗震加固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加固单跨框架可行,且能达到较高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学校的教学楼建筑设计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其中中小学学校作为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我们要紧随时代的发展脚步.从新定义中小学教学楼建筑的整体设计,本文将通过对全国杰出的学校教学楼建筑设计的理念诠释,以求得对中小学校园规划与学校建筑有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分析了新建教学楼所在位置的周边环境,根据学院要求,校园规划及建筑场地状况,阐明了方案设计的总体构思。然后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功能分析,指明建筑特点,并且说明了新建教学楼在设计造型方面的主要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光导管照明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照明装置,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为室内提供照明,从而体现照明的节能与舒适性。本文利用搭建的光导测试系统,对管径为330mm的光导管照明系统的配光曲线进行了测试研究。测量出其照明效果,即照度值的分布情况,从照度分布推算出光导管的配光特性。结果表明,测试方法可行,得到的配光曲线形状合理,可广泛应用到照明设计与计算中。  相似文献   

14.
照明节能是当前建筑节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绿色照明是我国建筑照明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讲述绿色照明的技术内涵以及实施绿色照明的对策,介绍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建筑照明领域中的应用,旨在推动我国绿色照明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零能耗建筑是缓解能源紧张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的有效措施,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梳理文献介绍我国不同气候区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主要包括外墙、外窗和屋顶的节能设计,并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不同气候区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窗墙比对建筑能耗的贡献率较大;在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的保温系统应优先考虑;对于夏热冬暖地区,提高外墙的传热系数对建筑节能的意义不大.针对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难题提出相关建议,并对今后我国零能耗建筑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安阳师范学院综合教学楼及多媒体阶梯教学楼的设计构思和方案特点,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承继名城、名人、名校的传统,融汇信息时代建筑的特征,力求创建21世纪的新型校园风貌。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常用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及夏热冬冷气候特点,以案例形式分别对围护结构性能改善、能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量化了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常用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中,集中空调系统排风全热回收技术节能效益最大,达到35%节能率,过渡季节充分利用新风,会带来10%的节能率;合理设置可调节外遮阳和改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可产生7%左右的节能率;采用光控措施控制照明系统,可形成12.3%的节能率;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选择及其应用效果受技术相互关联性影响较大,节能方案需要整体综合考量;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使建筑在现行节能标准基础上再实现46.9%的节能率,达到建筑节能75%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校区教学楼所采用的烟囱通风技术的分析,介绍了其运行的原理,以及该技术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对其后期使用进行了评价。从本案例指出可持续性在建筑上的实现是建立在强有力的技术、研究与资金支持上的;是严谨科学与建筑师的创造力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不断总结、学习的过程。通过对这种新式"烟囱"通风技术的介绍与剖析,望能为建筑技术与设计的结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校区教学楼所采用的烟囱通风技术的分析,介绍了其运行的原理,以及该技术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对其后期使用进行了评价.从本案例指出可持续性在建筑上的实现是建立在强有力的技术、研究与资金支持上的;是严谨科学与建筑师的创造力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不断总结、学习的过程.通过对这种新式"烟囱"通风技术的介绍与剖析,望能为建筑技术与设计的结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历程,在分析零能耗建筑内涵的基础上,介绍并讨论了国外零能耗建筑的政策与发展规划。对零能耗建筑在理论研究、建筑用能策略及优化、可行性分析与经济评价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评述,最后从目标规划、政策引导、标准规范、技术体系、产业支撑、监测评价等方面对我国零能耗建筑技术作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