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县1-1油田所含原油资源多为重质稠油,储层渗透率低,黏土矿物含量高,原油中蜡含量高,油井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管柱结蜡,近井地带被有机沉淀物堵塞及修井液漏失伤害,导致油井生产的产量逐步降低。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学者研究了许多清蜡解堵技术,如电加热杆清防蜡管柱解堵、自生热解堵、隔热油管解堵、配套加热车解堵以及电伴热解堵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油管清蜡解堵方面均有其独到之处。它们在金县1-1油田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并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渤海某油田由于储层产出液矿化度高,原油粘度大、胶质含量高,导致生产井存在严重的腐蚀结垢及地层堵塞污染等问题,造成油井产量递减,低效井增多。本文通过对该油田油藏情况及结垢堵塞原因的分析,开发了一套多功能储层保护修井液体系。其中,多功能清洗剂可有效清洗井筒及近井地带有机垢,无机垢清洗剂可深度清除地层无机垢,疏通地层孔道,洗井助排液可提高作业后地层孔隙流体生产返排能力。通过现场多井次应用,作业井平均产能恢复率106.25%,实现了提液增油的目的,该措施可推广应用至其他稠油油田或高矿化度产出液油田。  相似文献   

3.
自生热降粘体系归属稠油冷采范围,其解堵机理是,生热体系在油层内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热量及氮气,解除死油等有机质物质堵塞、提升地层温度,增加稠油流动性。同时氮气的生成会冲散地层微粒在孔喉处的堵塞,将堵塞物排除,提高地层渗透率。氮气溶于原油之后可以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地层能量。最终达到解堵、降粘和增能的复合作用,来提高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4.
渤海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易在筛管及近井地带处形成有机垢堵塞,导致渗流通道减小,降低油井产油量。针对稠油中有机垢堵塞导致产量下降问题,研制出适合稠油油藏的降粘解堵型清洗体系HC-1。HC-1由优选后溶剂油为主剂,添加一定量表面活性剂、高效降粘剂和互溶剂研制而成,并采用沥青质溶解速率仪、马尔文3000激光粒度仪和岩心流动试验仪等,测试HC-1溶沥青速率、分散性、降粘率、洗油率及储层保护性能。结果表明:20%降粘解堵型清洗体系HC-1溶解沥青速率为2.95 mg/(mL·min),对原油降粘率为97.37%;体系水溶液乳化分散成纳米和微米级别液滴,乳状液粒径体积粒度中值Dv50为175 nm;对原油清洗效率为97.11%,岩心渗透率恢复值为96.92%,对原油清洗和储层保护性能良好。降粘解堵型清洗体系在L油田修井过程中现场应用3井次,清洗后油管外壁无油污,作业后日产油量为作业前的1.19~1.76,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驱以其技术简单、提高原油采收率幅度大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成为当前国内外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三次采油方法之一。目前,渤海SZ36-1油田储层随着聚合物注入量的增加,注聚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注聚驱效果。注聚井堵塞物类型复杂,包括无机杂质、沥青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因此,需要选择既能解除无机堵塞物,又能解除有机物堵塞物的解堵技术。本文介绍一种复合解堵工艺技术,该技术以高效解堵剂SA-PR作为主剂,通过与常规酸化的协同作用,使SA-PR释放出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可以解除地层中的有机堵塞物、微生物细菌及其代谢物等,而酸液对地层中无机堵塞物解除效果较好。该复合解堵工艺技术为SZ36-1油田的注聚井解堵增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为油田的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结合X-射线衍射法、扫描电镜+能谱法及红外光谱法等分析方法,以JZ9-3油田注聚合物驱受益井产出堵塞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堵塞物成分分析及形成原因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受益井产出堵塞物包括以铁盐、钙盐、氟硅酸盐、氟铝酸盐等无机成分为主的硬团颗粒堵塞物,和“有机+无机”的软硬结合颗粒物堵塞,有机组分为部分水解稀酰胺形成的胶团,无机组分为石英、碳酸钙等。推测堵塞物形成原因为:聚驱过程中聚合物分子吸附凝絮黏土矿物、固悬物等微粒,形成具一定变形能力的团状集合体;聚合物与高价金属阳离子发生交联形成有机胶团堵塞物;酸化二次沉淀等无机垢与原油重质组分、聚合物交织在一起,加剧储层堵塞程度。研究结果可为预防聚驱油田生产井产生堵塞,为油井解堵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井生产过程中粘土矿物颗粒导致储层损害现象,分析了堵塞前后用离心法测得的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分形维数以及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被粘土矿物颗粒堵塞的岩心具有较低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和较高的残余油饱和度;粘土矿物颗粒的堵塞使岩心孔隙结构更趋于复杂化,使储层孔隙非均质程度增加,表现为岩心孔隙分布的分形维数增大;相对渗透率曲线上,收缩的孔隙分布就使得两相区含油饱和度的宽度变窄,残余油饱和度增加,采收率降低,从而容易导致油井被过早废弃。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A油田油层污染越来越严重,常规酸化效果逐渐变差的实际,通过室内实验,形成了具有暂堵、增能、降粘特性的低温自生气增能解堵技术配方体系,对高渗透层形成暂堵,可有效的处理多个层位,解除油井近井地带无机堵塞、有机污染、降低界面张力,提高近井地带渗流能力,提高油井产量。为低渗透油层解除近井地带污染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沈文敏 《当代化工》2013,(1):55-56,63
曙光油田超稠原油物性差,油层单层厚薄,粘土矿物含量高,钻井过程中存在泥浆污染。开发过程中表现为油井投产初期及低周期注汽压力高,周期生产时间短,采注比及油汽比低。通过有机乳液,溶解有机重质成份,清洗岩石表面,改善地层流体的流动性,同时为后期处理提供前期准备。采用有机缓速酸,对储层岩石具有较强的溶蚀性,对沥青质、胶质、蜡等有机物具有较强的溶解(分散)性,降低注汽压力。同时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储层的粘土膨胀、运移具有较强的拟制性。通过多种药剂的复合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10.
黄腾 《当代化工》2015,(4):775-776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因钻井、完井、修井、生产等原因造成近井地带油层堵塞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强负压复合解堵技术可以有效解除油层堵塞污染问题,恢复油层渗流能力,提高油井单井产量。介绍了强负压复合解堵技术工艺原理、管柱结构及其在曙光油田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渤海油田部分油井生产过程中地层和油管内有有机垢析出,会堵塞原油流通通道,影响油井正常生产。此外,稠油井在修井作业中也存在因油管管柱清洗不干净而导致原油飘落的问题。室内对油溶性、水溶性和乳液型3种类型清洗剂的溶沥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油溶性多功能清洗剂对沥青的综合溶解效果最好,溶沥青速率可用达到1.57mg/(min·mL)。多功能清洗剂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清洗剂对有机垢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可满足油管清洗和地层清洗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12.
切六E1+2油藏是昆北油田原油油质较差油藏,常温开采后期原油粘度较大,在油田2009年试注水后至2013年部分油井出现含水上升液面下降,先后有12个注采井组46口采油井出现了这个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为水油流度比较大,注入流体的波及系数很低,注水开发后一段时间内油井出现含水上升现象;原油中沥青质沉积是造成油藏润湿反转的主要原因之一,切六E1+2油藏储层为特低孔低渗储层。地层低渗的孔喉沥青堵塞作用形成,使油井供液能力减弱。至此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液面下降的现象全面形成。结合油田原油性质及油层岩性调配较适应的降粘剂,以综合解堵前置液形式吞吐入地层,在外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形成了稳定的水包油乳状液,及沥青质分散得到最优配方,实现堵水过油的目的。经现场十井次试用得到了较好效果年增油7600多吨,投入产出比达到1:3.6。  相似文献   

13.
元城富县油藏部分井呈现储层堵塞特征,开展了解堵措施治理效果不理想,急需开展储层堵塞机理研究,明确堵塞原因,为下步堵塞井治理及预防堵塞提供技术指导。为此开展了粘土矿物分析、敏感性分析、流动伤害实验及配伍性分析等。研究表明:配伍性差,流动伤害导致结垢堵塞孔喉是储层堵塞的主要原因,结垢主要为碳酸钙垢。  相似文献   

14.
渤海X油田位于渤海辽东湾北部海域,属于疏松砂岩油藏,且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目前,该油田注聚区受效井日产油626m~3,日产液5707m~3,含水89%。在生产中发现,老受效井已经出现"产出端堵塞严重,产液下降严重"等问题,一直干扰油田产量指标的完成。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在整体分析X油田驱油剂、地质类型、地层压力的基础上,跟踪了每口产液下降井的生产动态资料并筛选出同时期产液下降较严重的井,利用显微镜观察、抽提物检测分析、固体组分检测分析等实验方法综合分析了堵塞物成分,总结出了堵塞及储层伤害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研究发现,原油胶质、沥青质、少量聚合物包裹在出砂微粒周围,乳化增粘又加重疏松砂岩出砂程度,形成大量粘塑性油砂颗粒堵塞地层;同时,残酸中的Al~(3+)或Fe~(3+)等高价离子,形成了铁盐、铝盐、氟化物等无机垢沉淀堵塞地层,即出砂和结垢是导致堵塞的根本原因。在明确临界流速、生产压差的同时,针对疏松砂岩做好深部稳砂,实施"有机无机交替解堵+化学固砂"的措施,防止砂粒解堵后再次运移、延长解堵有效期的解堵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海上油田在修井作业过程中,修井液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失情况,而修井液漏失进地层与储层岩石、流体以及原油之间可能存在不配伍情况,这将会导致水敏、水锁以及结垢等现象的发生.为了防止储层受到此类伤害,针对不同的储层开发出不同类型的修井液,保证修井作业的顺利完成以及油井后续产能的恢复.现场应用表明,使用相匹配的修井液体系能有效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渗透油田油井储层污染导致的产能下降问题,室内构建了一套适合低渗透油田油井的复合解堵增产液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室内实验表明,该体系对无机堵塞物和有机堵塞物均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能够有效解除低渗透油田油井储层污染;该体系具有良好的防膨性能,对目标油田储层段岩屑的防膨率可以达到98% 以上;该体系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在进行修井作业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修井液漏失的情况,因此,会对储层造成较大的损害,从而给油井的生产效率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如何采取有效的储层保护技术用来防止修井液的漏失,减少修井作业对储层的伤害是目前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造成油气层损害的因素,并重点研究分析了油气保护技术,旨在为防止油气层受到损害以及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22,(Z2):17-21
哈拉哈塘油田原油性质复杂,生产过程中常发生井筒堵塞现象。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区块油井堵塞物成分,结果表明,新垦区块油井堵塞物中含有胶质、沥青质和石蜡,属于蜡和沥青质混合型堵塞;哈六区块部分油井的堵塞物主要属于无机垢堵塞。沥青质的析出与原油的组成以及井筒举升过程中温度、压力改变有关,无机物堵塞成因与地层出砂有关。  相似文献   

19.
渤海C油田导管架期间首批12口预钻井在生产过程出现了生产压差高产量低的现象,分析认为原油乳化堵塞是潜在伤害因素。为了明确原油乳化堵塞机理,为产能恢复措施制定提供指导,针对该批低产井开展原油乳化堵塞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为20%时,原油乳状液黏度为最高值10.9 mPa·s,为原油乳化反相点,乳状液类型为油包水(W/O)型;当含水率大于20%时,乳状液黏度降低,类型为水包油(O/W)型;原油高含水时,乳状液类型为O/W型,降低储层渗透率25.21%,对储层伤害相对较小;原油低含水时,乳状液类型为W/O型,降低储层渗透率75.01%,对储层伤害大。随着乳状液质量浓度从1000mg·L-1增加至4 000 mg·L-1,岩心渗透率伤害程度最高达到50%。以I01H和I28H井为例,结合实验结果对实际生产动态进行分析,两口井生产初期含水率升高至20%后,生产压差不变,采液指数下降,说明原油发生乳化并堵塞近井地层,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曙光油田处于开发的中后期,油层受作业等污染的较多及长期的开采油井近井地带堵塞严重,主要是作业过程中带来的外面机械杂质堵塞和生产过程中原油中的凝固点高、胶质沥青质。介绍了一种转向射流增能技术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以解除堵塞,提高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