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亚甲基蓝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亚甲基蓝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用扫描电镜表征了MIP的形貌,结果显示制备的MIP的粒径为1~3μm,粒径较为均匀。考察了MIP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其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假二级吸附速率方程来描述,MIP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为27.1 mg/g,吸附效果较好,可以用于染料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2.
以孔雀石绿为模板分子,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复合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引发技术,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孔雀石绿的吸附在60 min时基本达到饱和,吸附过程符合Freunlich模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孔雀石绿吸附能力大于空白聚合物。竞争吸附实验表明,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孔雀石绿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去除率均在70%以上,结晶紫和孔雀石绿的去除率超过了95%。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小檗碱的分离纯化效果,以小檗碱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混合功能单体,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小檗碱印迹聚合物.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聚合物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制备出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吸附性能选择性能进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亚甲基蓝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亚甲基蓝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用扫描电镜表征了MIP的形貌,结果显示制备的MIP的粒径为1~3μm,粒径较为均匀。考察了MIP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其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假二级吸附速率方程来描述,MIP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为27.1mg/g,吸附效果较好,可以用于染料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槲皮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单体与交联剂比例、引发剂用量、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槲皮素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槲皮素为0.13 g,丙烯酰胺为0.20 g,交联剂为10.0 g,引发剂为35 mg,丙酮为15 mL,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16 h的条件下,聚合物有较好吸附效果。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槲皮素的最大吸附量为553mg/g。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乙酰水杨酸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乙酰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单体与交联剂比例、引发剂用量、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特异性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酰水杨酸为0.181 g,丙烯酰胺为0.285 g,交联剂为6.94 g,引发剂为100 mg,溶剂用量为20 m L,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18 h的条件下,聚合物有较好吸附效果。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乙酰水杨酸的特异性吸附量为17.7 mg/g。  相似文献   

7.
玄光善  孙钦勇  郑晓 《应用化工》2014,(10):1852-1855
以三苯甲烷类碱性染料罗丹明B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分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修饰分子印迹法,制备对罗丹明B具有特定亲和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应用红外光谱对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进行分析,采用平衡结合实验评价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表面修饰分子印迹法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罗丹明B表现出较好的特异吸附,对模板分子最大吸附量值为96μmol/g。  相似文献   

8.
以硅胶为基质,结晶紫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位,N,N-亚甲基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硅胶为载体,采用表面修饰分子印迹法,制备对结晶紫具有特定亲和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应用红外光谱对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优化实验条件,对聚合物的吸附行为进行分析,采用平衡结合实验评价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表面修饰分子印迹法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结晶紫表现出较好的特异吸附,对模板分子最大吸附量值为22. 04 mg/g。  相似文献   

9.
将丙烯酸与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充分混合,加入聚酰胺颗粒、交联剂,致孔剂、模板分子丹参素(SAA),在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制得SAA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对该聚合物的特征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动态平衡吸附法研究SAA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吸附量最大为9.7 mg/g,优化吸附工艺参数分别为:浓度为1.6 mg/m L、吸附温度为20℃、时间为40 min。  相似文献   

10.
以木犀草素为模板分子,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极性溶剂中合成了木犀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LMIP)。考察了溶剂用量及种类和功能单体对合成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简化了模板分子的洗脱工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洗脱前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原木犀草素在1 270 cm-1处的O—H吸收峰移至1 300 cm-1处,说明模板分子被功能单体、交联剂经聚合交联固定在聚合物中,洗脱后该峰完全消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洗脱后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凹凸不平,产生了大量吸附模板分子的空穴。探讨了LMIP的吸附特性,用与木犀草素结构相似的槲皮素作对比实验,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木犀草素的吸附量(33.653μmol/g)明显高于槲皮素的吸附量(8.654μmol/g),表明LMIP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以芦丁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交联剂,偶氮二异丁氰作引发剂,在经聚乙二醇改性过的Fe3O4表面合成了芦丁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吸附量、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芦丁有较好的吸附性能,饱和吸附量为3.342 4 mg/g;吸附动力学研究证明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芦丁的吸附过程为液膜扩散控制;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腈为致孔剂,合成以硫丹为模板的印迹聚合物微球。首先利用紫外光谱方法研究了模板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情况,采用平衡吸附试验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效率进行了表征,与化学组成相同的空白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模板分子具有更高的吸附效率,按最佳合成条件得到的印迹聚合物最大表观吸附量达42.56 mmol/g。  相似文献   

13.
以木犀草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温敏单体,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木犀草素温敏分子印迹聚合物。扫描电镜观察聚合物形貌,表明印迹空穴的存在。不同温度下吸附及洗脱实验证明所得印迹材料具备较好的特异性吸附性能及温度响应行为,可为天然药物中黄酮类木犀草素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木犀草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温敏单体,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木犀草素温敏分子印迹聚合物。扫描电镜观察聚合物形貌,表明印迹空穴的存在。不同温度下吸附及洗脱实验证明所得印迹材料具备较好的特异性吸附性能及温度响应行为,可为天然药物中黄酮类木犀草素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钟海艺  杨舒悦  黄凤玲 《广州化工》2020,48(11):54-55,73
以槲皮素为模板分子、硅胶为表面载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槲皮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扫描电镜观察聚合物形貌,表明印迹空穴的存在。等温吸附及洗脱实验证明所得表面印迹材料具备较好的特异性吸附性能,当吸附液浓度为3 mg/mL时,印迹材料对槲皮素的吸附量可以达到31.9 mg/g,本研究可为天然药物中黄酮类槲皮素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苏丹红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乙腈中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和最佳比例,探讨了超声波/离心提取工艺对分子印迹聚合物洗脱的影响,对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以及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聚苯乙烯为种球,以铜绿微囊藻毒素(MC-LR)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溶胀聚合法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采用电子显微镜、孔隙度分析、红外吸收等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制备铜绿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优化条件实验(单体/模板/交联剂质量比为2660∶1∶3947;洗脱时间25 min)。通过Scatchard吸附模型分析,计算得离解常数Kd为3.7μmol/L,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为124.7μg/g。  相似文献   

18.
选用丙烯酰胺作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牛血红蛋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不同方法洗脱印迹膜,比较洗脱后印迹膜的洗脱率、吸附量以及选择性吸附效果。结果表明,酶洗脱的印迹膜具有较高的洗脱率,而通过醋酸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洗脱的印迹膜对模板的吸附量和选择性却明显高于其它洗脱方法。  相似文献   

19.
程苑  周玉迪  梁冰 《现代化工》2014,(4):78-80,82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球形尿素-壳聚糖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条件:在乙酸体积分数为2%,戊二醛用量为1 mL,转速为900 r/min,模板分子用量为3 g的条件下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尿素的吸附量为7.16 mg/g,非印迹聚合物对尿素的吸附量为3.84 mg/g。聚合物的红外图谱研究表明,戊二醛参与了交联反应且模板分子尿素被印迹在聚合物上,聚合物经洗脱后模板分子被基本除去。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具有均一选择性的吸附位点,最大表观吸附量为9.69 mg/g。  相似文献   

20.
以2,4-二氯苯酚(2,4-DC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系列分子印迹聚合物微溶胶(MIPM)。采用紫外光谱法(UV)研究模板与单体间的结合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印迹聚合物的表面形貌。通过平衡吸附试验对MIPM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以乙腈作为致孔剂,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摩尔比为4:1时,MIPM对2,4-DCP的印迹因子为1.93,最大吸附容量为159.61 mg/g,吸附在150 min左右可达到平衡。将MIPM用作固相萃取(SPE)柱填料,对水样中的2,4-DCP进行富集试验,回收率为96.30%~108.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