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乡村振兴计划,深刻影响到旧有村落面貌和文化传承。如何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延承村落文脉、提升村落文化内涵,是当今乡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以浙江松阳王村为对象,特别以建筑师徐甜甜在松阳王村的王景纪念馆设计为解析案例,从"建构与环境""结构、构造与空间感知"和"村落建造共同体"等方面来探讨乡村建设的建筑实践,呈现乡村精神回归的建筑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是建筑师进行"乡建"实践的先行区与示范区。简要介绍了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乡建"实践与背景,在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建筑师在长三角地区"乡建"实践可以分为改良发展传统产业、拓展旅游休闲功能、在地特色人居生态保护、乡城交融的文创基地等四大设计主题,并结合代表性的案例对"乡建"不同主题下的建筑师既有实践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乡村建设是以"回归生活"本真为目标而进行改造的世外田居。传统乡村与诗词绘画的同构,使其在专业人士手里互为渗透。本文从游记散文《桃花源记》至文人画家的"桃源图"谈起,研究画中乡村的生活场景,进而由虚构谈及当下现实,并以莫干山岭坑里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使乡建回归于对乡民生活和内心的本真的追求,如"乡景""乡风""乡居""乡人""乡产"等,这对我们延续传统乡村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建设美丽乡村背景下,很多高校师生走进乡村并参与当地的乡建活动,其目的是挖掘地方文化,设计乡土建筑,引领乡村振兴;高校师生走出课堂,直视乡村现实,从学术角度出发,探讨设计激活乡村理论,并进行设计与建造全程实践与体验。同时,竹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可以让建筑回归本质,能够体现建筑本质文化内涵和场所精神。文章通过参加"国际高校建造大赛"活动,基于团队的竹建筑作品"云雀",解析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记录作品的建造实录。  相似文献   

5.
乡建是中国近几年广为关注且切中民生的热点,众多建筑师积极投身到乡建潮流当中。文章以河南信阳郝堂村和西河村为例,分析国内乡建实践的思想与操作手段,并从"自下而上"的介入方式、多元化参与和操作、"低技高效"的建设方式、"未完成"的设计状态4个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正>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农村居住条件和乡村建筑建设水平,小城镇建设编辑部与中国建筑学会村镇建设分会联合发起了"新时代乡建人"宣传计划,重点推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乡村建设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和杰出成就的中青年乡建人,旨在通过领军人物的影响和带动推进我国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新时代乡建人"宣传计划将通过《小城镇建设》杂志专栏、官方公众号和村镇建设分会网站及其他主流媒体联合宣传发布。计划以乡建人的乡建代表作品(设计项目等)或乡建研究成果(书籍、论文等出版物)为主要宣传内容,同时全面介绍乡建人的基本情况、成就与荣誉等。  相似文献   

7.
叶露  黄一如 《新建筑》2016,(4):7-10
当前"上山下乡"热潮来袭,资本介入使乡村营建产生强大的内生动力,也对设计下乡中的建筑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厘清乡建中设计与资本的定位关系,不仅能有助于理性看待城市建筑师在乡村场域的设计介入,也能避免泛文化危机在乡村的发生。将乡村社会作为研究本体,从资本动力的视角,通过三种乡建模式,分析资本介入下乡村营建内生动力机制,探讨不同乡建模式下设计介入的立场态度、价值观以及对乡村的影响,以期从资本驱动的角度为系统研究乡村营建与设计介入的关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反思现代、回归传统,是当下中国乡建活动众多实践方向的共同价值纽带。然而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到乡下做设计总是无法避免中国乡村的普遍现实,城市建筑形成的一些专业化标准答案,在这些"在地性"面前往往会失效,甚至有害。因此,最积极的回应应该是忘记设计师的专业身份,回归乡土生活本身的逻辑,寻求一种人文、生态与可持续并进的"当代乡土"生存  相似文献   

9.
<正>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农村居住条件和乡村建筑建设水平,小城镇建设编辑部与中国建筑学会村镇建设分会联合发起了"新时代乡建人"宣传计划,重点推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乡村建设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和杰出成就的中青年乡建人,旨在通过领军人物的影响和带动推进我国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新时代乡建人"宣传计划将通过《小城镇建设》杂志专栏、官方公众号和村镇建设分会网站及其他主流媒体联合宣传发布。计划以乡建人的乡建代表作品(设计项目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清晰地思考了当下乡村营建中出现的混沌现象,将视野从建造本体延展到营建本体,对"乡建真实"进行解读与诠释,包括乡建的目的与梯次、自组织与他组织、价值认同与价值认异、地貌单元与居住单元、低技术与高效率、"未完成"即"高完成"。同时,探索符合"大国小农"国情的"小美农业"模式.并提出"团结大乡建"创新机制,从而实现"乡建真实"的拓宽与深化。  相似文献   

11.
王竹     
寻找"乡建真实"——从"建筑营造"到"大乡建"的创新思维 "乡建"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迫切需要前瞻性与创新性兼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针对当下乡建中出现的混沌现象进行清晰思考,应该将视野从"以建造为本体"拓展到"以乡建为本体",瞄准地方的真实需求. 目前,在实践中乡村建设逐渐演变为一种如画营造与消费需求的"乡建运...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09年以来,天津大学AA创研工作室陆续在城市之外开展了一些设计工作,从最初凭直觉帮助乡村学校重建复兴,到后来全面介入乡村建设过程,从靠理解锁定宜居村镇研究和实践方向,进而有重点地深度挖掘乡建文化内涵,再拓展乡建工作内容,算是在广阔天地做了几件事情。汶川地震后重建中的四川卧龙小学设计与建设开启了我们的乡建之旅,对于乡建的认知与实践来源于此,也发端于此。而开始于2012年的金寨希望小镇建设(图1~4)则充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期乡建发展概况与类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新一轮乡建热潮,其参与主体、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出极为复杂多元的局面,需要学界客观的分析和认知。论文通过对我国三次乡建发展历程的梳理,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四方面探讨近期乡建兴起的原因,以“问题——目标——实践”模式为导向总结出乡建的四大类型:以经济可持续为目标的产业发展、以社会可持续为目标的社区重构、以文化可持续为目标的文化复兴、以生态可持续为目标的环境保护。并以典型案例评析各种类型化实践的设计理念、实践方法、实施效果与实施限制,以期为我国乡村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乡建语境下公共空间的重塑与启示 近年来和工作室一群年轻同事无意间接触到几个乡建项目,在这些项目设计中我们特别关注了乡村公共空间的重塑. 尽管不同的人对于"乡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但是乡建的基本意义并不难理解.自古以来,乡村是中国最稳定的社会结构,同时也是最活跃的社会变革的发源地.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至今仍可...  相似文献   

15.
黄华青 《时代建筑》2022,(1):142-149
"江南半舍"是一座兼具民宿与自宅功能的新类型建筑。文章将其置于全球城市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性相遇的理论背景,以及当代中国城乡关系转型的社会语境,解读其设计如何围绕"半""舍"的语义,运用场地、形式和材质等层面的模糊化操作,塑造一种与建筑功能呼应的一半城市/一半乡野、一半自我/一半他人的空间体验;其建筑由此背离了早期乡建项目对城乡疏离关系的批判和强化,转向对疏离的调和、模糊和再构,以营造一种回归日常、回归流动、回归平等的"游居"状态,一个模糊化的"相遇"空间。  相似文献   

16.
乡村是一个独特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而未能深刻理解其系统性和复杂性,可能是近年来乡村发展出现一些问题的重要原因。该文基于复杂系统论的观点,对乡村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进行了初步剖析。由此建立"乡建5C"理论框架,从"Construction"(乡建)、"Concern"(乡愁)、"Countryside"(乡间)、"Custom"(乡土)、"Connection"(乡联)等五个层面阐释了乡村振兴应当兼顾的资源与路径。最后以雁石镇云山村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为例进行实证探讨,希望能为乡村的风貌提升、生态保全、精神维系、文化自省、动力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凤婕 《新建筑》2016,(4):61-63
国内的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关于乡建的思考与实践已呈现多元化的局面,迫切需要总结与共享经验,反思与启迪未来。在2015年新建筑论坛(秋季)的圆桌论坛环节,参会嘉宾们在主题演讲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视角进一步回应了论坛的主题"乡建到底是不是一种转移",并主要谈到了乡建不应操之过急、乡建主体及专业人员的角色、乡建是建筑行业的新机遇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毕凌岚  刘毅  钟毅 《城市规划》2017,(12):82-89
研究基于目前乡村营建内生动力不足、标准冲突、适地性差、无法持续改善等问题,经分析认为其关键是主体不明、缺乏适应乡村特点和决策响应的运营制度。借鉴我国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经验,发现乡规民约对于政策落实、地方自治、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运营具有独特价值。研究结合乡建实践,明确了现代乡村营建中乡规民约的作用及编制机制,完善了其中乡建管控的内容,设计了与乡村规划协同的操作方法。研究认为,"乡村规划"与"乡规民约"协同是"基于村民自治角度的村庄自我更新",本质在于"基于多方主体互动下的制度建设",是各方协同利益诉求、全面参与决策和实施,将社会、经济、文化、景观生态的空间诉求从阶段性的"乡村规划"转换到持续性的"乡规民约"中的公平开放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江南地区的乡建实态,提出符合地域特征的"基本单元综合体"的乡建概念,在地形地貌基础、特色资源条件、乡村农人主体、生产经营方式等方面,阐述"基本单元综合体"的类型与构成要素。以浙江湖州"璞心家庭农场"实践为例,论证"基本单元综合体"的可行性,探索小微农场实现永续经营的优势与契机。以精准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乡村营建,达到地理、经济、社会与空间"多位一体"的综合目标,以实现乡建的"经营与永居"。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艺术乡建的模式愈加多样化,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本文通过艺术乡建的社会背景,阐述乡村在地文化的研究价值,分析传统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艺术乡建视域下唤醒乡村在地文化的研究策略,包括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修复乡村在地文化、艺术照亮乡村未来、再续乡村地缘关系、重构乡村空间秩序等。得出结论,应当创造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乡建”,从而使艺术乡建在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有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