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加热研磨法制备再生骨料受到多因素影响,综合运用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制备高质量再生骨料。文章围绕废弃混凝土颗粒破碎性和粗再生骨料质量展开试验,通过对废弃混凝土颗粒的破碎度、粗再生骨料产出率、水泥石含量及表观密度等指标的检测,分析了加热温度、研磨时间、球磨机研磨参数和废弃混凝土自身性质等因素对废弃混凝土颗粒破碎和制备高质量粗再生骨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研磨时间对混凝土粗再生骨料质量影响较大,加热温度从20℃升高到600℃,废弃混凝土破碎度从1.18提高到1.76,粗再生骨料产出率从80%降低到50%,水泥石含量从70%降低到10%,表观密度增加了5.4%;研磨时间从5 min提升到25 min,废弃混凝土颗粒破碎度从1.8提高到2.3,粗再生骨料产出率从40%下降到30%,水泥石含量从30%下降到10%,表观密度增加了12.6%。  相似文献   

2.
采用特制反应釜对再生粗骨料进行CO_2强化处理,研究强化处理的最优条件以及其对再生粗骨料表观密度、吸水率和压碎指标的影响规律。采用ASTM C1202测试27个试件电通量,同时采用PASTAT4000电化学工作站测试试件在各龄期的钢筋锈蚀行为,研究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不同CO_2强化骨料时间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以及各锈蚀龄期再生骨料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经CO_2强化处理后,其吸水率明显降低,而压碎指标和表观密度变化不大;再生粗骨料经CO_2强化处理能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以及再生骨料混凝土中钢筋抗锈蚀能力。  相似文献   

3.
选用Na_2SO_3、FeSO_4两种还原剂制备改性麦秸秆生物炭,以对苯醌为目标污染物,通过试验研究生物炭制备过程中还原剂浸渍时间及浓度、生物炭热解温度及投加量对其吸附去除对苯醌的影响,同时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还原剂浸渍时间宜为2 h、最佳物质的量浓度为0.001 mol/L,生物炭最佳热解温度为600℃、最佳投加量为20 mg。另外,FeSO_4改性麦秸秆生物炭吸附去除对苯醌的效果比Na_2SO_3改性麦秸秆生物炭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和试验,进一步证明:用Na_2CO_3-NaHCO_3组成的缓冲溶液代替Na_2CO_3及用Na_2SO_4代替NaCl,是提高X型活性染料对人丝织物染色固着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系统研究升温制度、降温制度、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Na2SO4掺杂含MgO铝酸钙熟料的物相转变及化学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以MgO、CaCO_3、SiO_2、Al_2O_3和Na_2SO_4为原料,采用高温烧结和Na_2CO_3溶液标准溶出方法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升温能抑制硫元素的挥发,促进11CaO·7Al_2O_3·CaS的生成.快速降温有利于11CaO·7Al_2O_3·CaS的稳定存在,从而强化熟料中氧化铝的浸出性能.在最佳烧结条件下烧结温度为1 350℃,烧结时间为30 min,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均为15℃·min-1,此时熟料的物相为11CaO·7Al_2O_3·CaS和2CaO·SiO_2.  相似文献   

6.
将废弃陶瓷破碎筛分制成再生骨料以不同比例(50%、80%、100%)代替相应天然骨料配制混凝土.在对废弃陶瓷再生骨料混凝土和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再生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混凝土中虽然随着再生骨料代替量的增加,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大都没超过15%,且表现出较好的界面粘结性能,因此,废弃陶瓷再生骨料完全可以代替天然骨料用于混凝土的配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活化反应物便于加工处理且降低碱熔活化温度,对KOH-K_2CO_3混合碱熔融活化含钾岩石制备W型分子筛的工艺进行了探索.考察了分解时间、碱矿质量比和KOH/K_2CO_3的比例对含钾岩石分解及W分子筛转变过程的影响,并采用XRD和SEM对活化产物和产品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含钾岩石被分解的适宜条件为:分解时间为2 h,碱矿比为3∶1 (质量比),KOH/K_2CO_3为0.7∶1 (质量比).合成分子筛后的母液室温下通入CO_2酸化反应后,可以分离制得白炭黑产品及KHCO_3和NaHCO_3的混合溶液,经蒸发结晶分离可得纯K_2CO_3·1.5H_2O产品和K_2CO_3·1.5H_2O和Na_2CO_3混合物,所得K_2CO_3·1.5H_2O和Na_2CO_3混合物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8.
报导了在糠醛中加入Na_2CO_3水溶液对糠醛精制润滑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Na_2CO_3水溶液后能够缩短液液两相达到平衡的时间,提高精制油的收率,精制油的性质也行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骨料与水泥石界面区(ITZ)的组成及结构对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绘制了硫酸钠溶液浸泡混凝土试样的SO2-4浸入浓度/深度曲线,并辅以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能谱(EDS)等对ITZ进行观测;同时利用XRD定量分析研究了混凝土本体相和界面相的水化产物富集的差异.结果表明:Ca(OH)2、钙矾石(AFt)等晶体富集于硫酸钠溶液浸泡后试样的ITZ,引起AFt二次结晶型的硫酸盐腐蚀破坏.在适量石膏的激发下,掺入超细矿粉(GGBS)可阻止AFt转变成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m),减少AFt二次结晶的生成,明显提高抗硫酸盐侵蚀能力,试样的同深度硫酸根浓度最低,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燃烧过程中微量砷的排放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以KMnO_4溶液作为吸收液,在自行设计的小型鼓泡反应器内进行了KMnO_4溶液氧化脱除烟气中砷的实验。分别考察了KMnO_4溶液初始浓度、吸收溶液初始pH、反应温度、SO_2质量浓度、NO质量浓度、O_2体积分数和CO_2体积分数对砷脱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KMnO_4溶液浓度为10 mmol/L、溶液pH为5、反应温度为50℃、烟气中砷的质量浓度为427μg/m~3时,应用KMnO_4溶液脱砷是可行的,且对砷的脱除效率可达到82.4%。  相似文献   

11.
以试验室检测废弃的混凝土试块为原材料,按照《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GB/T14685-2001),对再生骨料的真片状颗粒含量、级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吸水率等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再生骨料的改性强化处理措施,分析了其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粉煤灰基矿物聚合物混凝土的制备及其碱骨料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利用钠激发剂溶液制备的试样(代号FN)和利用钠钾激发剂溶液制备的试样(代号FK)均具有很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而且坍落度都大于200 mm,经过湿热养护或干热养护后试样的表观密度介于1240 kg/m<'3>~1330 kg/m<'3>之间,小于1 950 kg/m<'3>,属于轻混凝土范围,两种试样在两种养护条件下的抗压强度介于25 MPa~40 MPa之间,可以满足一般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要求;碱骨料反应结果判定没有潜在碱骨料反应危害.  相似文献   

13.
以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ZnO,并利用其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分别研究了Na_2CO_3浓度和前驱物焙烧温度对纳米ZnO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SO_4和Na_2CO_3溶液浓度分别为0.25 mol/L和1.0 mol/L、滴加速度6.4 mL/min、焙烧温度500℃的条件下,制备出的纳米ZnO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效果最佳。借助于FTIR和TGA-DSC对前驱物的组成进行分析,得出其组成为ZnCO_3和Zn(OH)_2的混合物(碱式碳酸锌);XRD证明了制得的ZnO纳米光催化材料的晶型为六方晶系纤锌矿,而且结晶度较高;从SEM图像中,可观察到纳米级的催化剂颗粒,以及它们之间严重的团聚现象;用激光粒度仪测水溶液中纳米材料粒径分布,发现其主要以微米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4.
对晋北地区混凝土表面泛碱产物进行采样并分析其化学成分,得到泛碱产物90%以上是Na_2SO_4.分别制备普通混凝土试件和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各一批,半浸泡于Na_2SO_4溶液中并辅以干湿循环,分析两种试件的区别反应,得到如下结论:高性能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试块的的泛碱产物虽然都是硫酸钠晶体,但结晶形貌不同;高性能混凝土能延缓泛碱的发生,且其泛碱产物明显少于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对于防止硫酸盐化学侵蚀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以硅藻土、活性氧化铝为载体的和无载体的活性碳酸钠为吸收剂,净化低浓度SO_2废气.在60~150℃范围内反应方程式:Na_2CO_3(S)+SO_2(g)=Na_2SO_3(S)+CO_2(g)此反应是一级反应,其反应动力学方程是:以硅藻土为载体:1gk=-197.5/T-3.42以活性氧化铝为载体:1gk=-212.5/T-2.40无载体:1gk=-235/T-2.34它们相应的反应活化能依次为:3782、4069和4500J.mol~(-1).还讨论了反应温度、吸收剂粒径以及SO_2浓度对反应速度和碳酸钠转化率的影响,得出了:有载体的活性碳酸钠在工业上净化低浓度SO_2废气中,具有可行性的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采用预处理和提纯处理工艺制备纤维素并进行工艺优化。预处理工艺中,NaOH浓度影响较显著,优化工艺参数为:NaOH浓度8.3%,固液比1∶5,温度20±2℃,时间24 h;提纯处理工艺中,各因素重要性依次为:温度NaOH浓度Na_2SO_3浓度时间固液比,优化工艺参数为:NaOH浓度2.4%、Na_2SO_3浓度2%、固液比1∶15、100℃条件下处理2 h;随着NaOH及Na_2SO_3浓度增大,水稻秸秆失重率增大,表面杂质减少,纤维素含量提高、而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减少。在此基础上采用TEMPO氧化物体系制备的纤维素纳米晶须尺寸小,结构均匀,制得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吸水率轻骨料制备的混凝土中骨料-水泥石界面区的微观形貌、水化产物的钙硅质量比、水泥石的显微硬度以及孔结构等性能参数.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XA)、显微硬度以及孔结构等试验手段,并与普通骨料混凝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骨料-水泥石界面区各项性能均优于普通骨料,轻骨料吸水率越大、表面越粗糙,界面区水泥石结构越致密,孔结构呈细化趋势,低、中、高吸水率轻骨料-水泥石界面区显微硬度较普通骨料分别提高15.8%、79.6%和96.3%,界面增强层厚度为40~60μm,并且,中、高吸水率陶粒混凝土中,距骨料-水泥石界面-10~0μm范围内具有一个明显的内增强层.结论轻骨料性能对界面区水泥石微观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中、高吸水率轻骨料可使界面区结构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合理地评价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发生的碱含量,研究了碳化对水泥石中钠离子分布的影响,阐明碳化作用下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石碳化之前截面的钠离子分布比较均匀,碳化作用下水泥石中钠离子从碳化区向非碳化区迁移和浓缩,钠离子在碳化区浓度减少,非碳化区浓度升高,碳化界面钠离子浓度最大,显著提高水泥石内未碳化区的钠离子浓度,降低碱骨料反应发生的初始碱含量限制标准,易发生碱骨料反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落叶松磺化化学机械浆(SCMP)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磺化诸因素及落叶松中双氢橡精对 SCMP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Na_2SO_3用量10~40%,Na_2CO_3用量0~4.5%,最高温度150~171℃,保温时间30~90分钟,液比3.0~4.2∶1)内,磺化预处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Na_2CO_3用量,其次是温度和时间,液比影响甚小,不必加 Na_2CO_3作缓冲剂。使用高的 Na_2SO_3浓度,低的温度可望能得到得率较高,强度较好的浆。磺化反应是促进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磺化度在1.1~2.3%范围内,裂断长、耐破指数随磺化度的增加而线性上升。在较强的磺化预处理后,成浆手抄纸裂断长,耐破指数,撕裂指数分别可达5000M、3KPa·m~2/g、7mN·m~2/g 以上,此时打浆度为22.°SR,得率76%左右,白度38度左右。双氢橡精对磺化化学机械浆的影响很小,在试验条件下,双氢橡精不会对蒸煮液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显微硬度和氮吸附等微观测试方法研究了再生细骨料及其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是一种组成复杂的、具有一定水化活性的和高渗透性的人造骨料,其主要矿物相为SiO2、CaCO3以及少量的C2S.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内部水泥石孔隙较多,结构密实性较差,同时其与再生细骨料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界面过渡区,该界面过渡区宽度较大,且界面过渡区两侧的骨料和水泥石的显微硬度均较低.再生细骨料的多孔结构,以及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内部水泥石和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缺陷是导致其大孔增多的主要原因,大孔的增多会对混凝土抗渗性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