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福建省南平化纤厂与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阻燃粘胶纤维研究课题,最近在南平通过部级技术鉴定.阻燃粘胶纤维是制造军事及产业用纺织品的一种重要的安全性纤维原料,其特点是以氧指数达27%以上,吸湿性好,易染色,穿着舒适,通过纯纺或混纺可制成各类工业防护服、军队特种用服天飞机、轮船用装饰织物等,它是阻燃、耐热纤维系列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纺制纯阻燃黏胶纱和混纺比分别为8:2、7:3、6:4、5:5的阻燃黏胶和聚乳酸纤维混纺纱,并将各混纺比纱线合股后,在电脑横机上编织5种纬平针织物,探讨混纺纱及阻燃织物相关性能。结果表明,混纺纱断裂强度和伸长率都随聚乳酸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阻燃黏胶、聚乳酸纤维混纺针织物极限氧指数随阻燃黏胶含量的减少而降低。综合考虑纱线和织物性能,阻燃黏胶、聚乳酸纤维混纺比为6:4时针织物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3.
海藻酸钙纤维的阻燃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氧指数法和锥形量热仪测试海藻酸钙纤维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海藻酸钙纤维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其极限氧指数为34.4%,在空气中离火自熄;且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有效燃烧热和总放热量比较低,二氧化碳的生成速率比较高.采用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海藻酸钙纤维的热分解过程以及不同裂解阶段的凝聚相裂解产物和气相裂解产物,发现海藻酸钙纤维具有阻燃性的原因在于组成纤维的海藻酸大分子的特殊结构,以及纤维中钙离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改性次磷酸铝微胶囊对不锈钢纤维/粘胶纤维防辐射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优化的整理工艺参数为:整理液质量分数20%(omf),60℃处理45 min,90℃焙烘。整理后织物的极限氧指数、热学性能、织物折痕回复性、防辐射性能与力学性能等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芳纶/阻燃粘胶混纺比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书林  杜红丽 《纺织学报》2006,27(12):74-76
 研究了阻燃纤维Nomex和Lenzing Viscose FR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将2种纤维按不同混纺比制成织物,通过垂直燃烧试验法和LOI法测试分析织物的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混纺织物比它们各自的纯纺织物阻燃性能要好;采用Nomex和Lenzing Viscose FR混纺,既提高了织物的阻燃性能,又提高了纱线的可纺性并降低了织物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研究LOTAN纤维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和机械性能。将LOTAN纤维混纺织物与腈氯纶棉混纺织物和纯棉阻燃织物进行了对比。分析了3种织物的阻燃机理、热防护性能、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性能及机械性能等。结果表明:LOTAN混纺织物具有较高的极限氧指数,较好的热稳定性能,但其机械性能和阴燃时间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认为:LOTAN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和机械性能总体较好,可以用于消防面料。  相似文献   

7.
将芳纶1414和阻燃粘胶纤维按不同的比例混纺织造成小样织物,通过垂直燃烧法和LOI法表征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垂直燃烧后试样的炭层形貌,通过热重测试分析混纺织物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当芳纶1414纤维含量为80%时,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最好,而混纺织物的耐热性能则随着芳纶1414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安芙赛阻燃纤维织物的阻燃性能,采用极限氧指数法研究机织物纱线线密度和捻度、织物组织、经密、织物面密度等参数对其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织物的阻燃性能优于单层织物,极限氧指数均大于31.0%;双层织物的密度、纱线线密度、捻度越大,极限氧指数越高.此外,对安芙赛非织造布阻燃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安芙赛非织造布极限氧指数随面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安芙赛纤维与阻燃涤纶混合制备阻燃非织造布时,安芙赛纤维的含量应高于60%;当安芙赛纤维与羊毛纤维混合制备阻燃非织造布时,安芙赛纤维的含量应高于25%.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安芙赛阻燃纤维织物的阻燃性能,采用极限氧指数法研究机织物纱线线密度和捻度、织物组织、经密、织物面密度等参数对其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织物的阻燃性能优于单层织物,极限氧指数均大于31.0%;双层织物的密度、纱线线密度、捻度越大,极限氧指数越高。此外,对安芙赛非织造布阻燃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安芙赛非织造布极限氧指数随面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安芙赛纤维与阻燃涤纶混合制备非织造布时,安芙赛纤维的含量应高于60%;当安芙赛纤维与羊毛纤维混合制备阻燃非织造布时,安芙赛纤维的含量应高于25%。  相似文献   

10.
研究腈氯纶棉混纺织物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设计了6种混纺比纱线并织成同一规格织物,通过垂直燃烧试验法和极限氧指数法测试分析织物的阻燃性能,并测试分析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和顶破强力。研究结果表明:腈氯纶含量大于44%时,混纺织物极限氧指数大于27,并且混纺织物垂直燃烧测试达到了阻燃机织物阻燃性能B1级要求;腈氯纶含量在56%~71%之间时,混纺织物拉伸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和顶破强力出现最低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台湾金富邦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产生的8μm、40mm、21s不锈钢阻燃粘胶纤维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运用现代棉纺织生产工艺,纺制出含量为30%的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线。在小样机上制织织物后,分析了不锈钢纤维混纺织物吸湿、保温及导电性能。得到如下结论: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线织成的织物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不锈钢纤维含量越高,织物的导电性能越好;经、纬向均含有不锈钢纤维的织物静电屏蔽性能较单向好。  相似文献   

12.
涤纶燃烧因出现熔滴现象而甚少被用于阻燃防护服,文章采用自制阻燃剂对涤纶和毛织物进行阻燃处理,阻燃效果较好,并探讨了毛/涤混纺织物的阻燃性及断裂强度。结果表明:自制的氮磷复合阻燃剂对涤纶的阻燃级别可达B2阻燃级别,极限氧指数可达28.4%;对毛织物的阻燃效果可达到B1阻燃级别,极限氧指数可达34.7%;阻燃涤纶织物的断裂强力明显高于阻燃毛织物;阻燃毛/涤混纺织物极限氧指数均能达到难燃材料级别,当涤纶含量高于50%时,混纺织物断裂强力高于芳纶等织物。  相似文献   

13.
普通粘胶纤维和莫代尔粘胶纤维作为纺织原料,可以纯纺或与其它纤维混纺,它们均适用于机织和针织。普通粘胶纤维与莫代尔粘胶纤维通常与聚酯纤维混纺,其混纺比一般为35%粘胶或莫代尔纤维/65%聚酯纤维;或50%粘胶纤维或莫代尔粘胶纤维/50%聚酯纤维。粘胶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聚酯纤维使混纺织物具有强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Proban对Lyocell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通过测试织物抗撕裂性能和极限氧指数,分析Lyocell混纺织物的阻燃效果和耐久性;对比Lyocell/polyester与polyester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分析阻燃整理对撕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Kermel/Viscose FR 混纺阻燃织物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Kermel纤维和阻燃粘胶纤维ViscoseFR ,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纺 ,试制成了耐热阻燃织物。将各种混纺比织物进行了性能测试比较 ,确定出具有最佳性价比的混纺织物  相似文献   

16.
《丝绸》2016,(1)
以阻燃涤纶长丝作经纱、阻燃腈纶纤维和普通黏胶纤维纺制成纱线作纬纱,以不同的投梭比例织造出14种织物,利用织物组织结构相同的9种织物分析阻燃腈纶的不同含量对织物阻燃效果的影响;将两种纬纱交织比例相同的5种织物,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的织物组织结构与织物阻燃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加入了黏胶纤维的服用阻燃织物达到阻燃性所需要的阻燃纤维最低含量。结果表明,极限氧指数LOI在30%~33%的阻燃纤维与纤维素纤维的交织织物中,阻燃腈纶与黏胶的投梭比例大于2︰1时,织物达到较好的阻燃效果;织物的组织结构对织物的阻燃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Kerme1/ViscoseFR混纺阻燃织物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ermel纤维和阻燃粘胶纤维ViscoseFR,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纺,试制成了耐热阻燃织物。将各种混纺比织物进行了性能测试比较,确定出具有最佳性价比的混纺织物。  相似文献   

18.
接枝改性阻燃高湿模量粘胶纤维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对自制的接枝改性阻燃高湿模量粘胶纤维进行了阻燃、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及纤维形态的测试。阻燃粘胶纤维的极限氧指数为28.0%,DTA显示纤维在216~276℃之间吸热,这时纤维的质量损失率为35%。用扫描电镜观察接枝阻燃粘胶纤维的表观形态,发现阻燃粘胶纤维的表面和横切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裂纹和孔洞。与高湿模量粘胶纤维原样相比,接枝改性阻燃高湿模量粘胶纤维强度下降19%;梳理后,阻燃纤维的短纤维含量达到71%。  相似文献   

19.
<正> 波里诺西克纤维(高湿模量粘胶纤维) 嫘萦纤维的限氧指数为18—20%,高湿模量粘胶纤维是嫘萦纤维的一种。东洋纺公司把阻燃剂微粒分散和渗入该公司开发的波里诺西克纤维内,从而把该纤维的限氧指数提高到30至32。该阻燃纤维以“Tufban”的商品名问世,其主要性能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赋予涤纶/棉混纺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采用生物质植酸和尿素合成植酸铵盐,通过轧—烘—焙工艺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合成阻燃剂植酸铵盐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整理后涤纶/棉混纺织物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热释放性能、阻燃性能及其阻燃机制。结果表明:整理后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较好,极限氧指数升高至25.6%,在垂直燃烧测试中能够自熄,炭长降低为12 cm,满足GB/T 17591—2006《阻燃织物》中B1级阻燃性能的要求;整理后涤纶/棉混纺织物的热稳定性提高,热释放能力降低;植酸铵盐主要通过膨胀型阻燃机制提高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