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王凯 《时代建筑》2014,(3):142-146
文章对20世纪初的三本公共出版物《建筑新法》、《建筑图案》、《实用建筑学》进行观念史层面的讨论。在三本文献的对比阅读中,文章试图从文献分析的角度讨论20世纪20年代以前社会观念中一般建筑师"专业性"建立过程的几个侧面及其历史脉络,并在中国传统建筑行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社会观念史的角度讨论这一过程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克明 《华中建筑》2006,24(10):4-7
《中国建筑图学文化源流》按照历史的发展的脉络,揭示了中国几千年来建筑图学的成就,论述了历代图学工作者的图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除中国建筑图学的基本概念、中国建筑工程几何作图、中国建筑图学的数学基础、中国建筑图学的绘制技术、中国建筑制图的表达方式、中国建筑图学对现代工程图学的贡献之外,按历史发展的进程写成.全书主要内容为先秦两汉时期的建筑图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图学、隋唐时期的建筑图学、宋代建筑图学的成就、明代和清代建筑图学等。  相似文献   

3.
文克明 《华中建筑》2005,23(6):18-22
中国建筑图学“卓识名理,独见别裁”的图学思想、“至详至悉,毫发不爽”的国学理论和绘制技术,代表了中国建筑国学的科学成就。这些成就体现了中国建筑图学的历史价值。而中国古代建筑国学的现代意义在于中国古代图学家所具有的人文素养、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这些都为中国建筑文化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3)
伊斯兰图案纹饰艺术毋庸置疑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星星。宗教信仰的教义和教法条文的规定范畴成为其艺术标准的基点与框架,伊斯兰教的唯一经典并根基是《古兰经》,植根于此,伊斯兰艺术的宗教烙印深刻而明显,因不可有与动物人物有关的艺术形象也就造就了伊斯兰图案纹饰艺术为书法纹饰、几何纹饰和植物纹饰三种类型。而非宗教场合和用品图案纹饰艺术中出现杂糅了动物和人物的图案,不管是古代受到伊斯兰教影响的王朝、国家,还是现今的伊斯兰国家、民族,在艺术、绘画、生活各个领域中,大部分学者对这种人物和动物的装饰图案称为"阿拉伯世界里的图案"并不称为伊斯兰图案纹饰艺术。正是由于看似限制的宗教规条却使得伊斯兰艺术发展出了卓越的图案纹饰。  相似文献   

5.
潘一婷 《建筑师》2020,(3):42-51
建造学,又称“营造法”“营造学”。鉴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学院运动背景下的英国建造学发展对中 国早期建筑学教育与近代营造实践的影响,本文基于伦敦摄政街工艺学院校史文献和中英书籍版本的追查,介绍 中国20世纪30年代杜彦耿《营造学》的英国参考范本——《建造与绘图》从1888年至1959年间的变迁以及其 作者米歇尔兄弟发展的建造学课程,为英国建造学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提供一个微观案例。  相似文献   

6.
唐薇 《建筑》2019,(13)
正"屋顶"一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房屋上起覆盖作用的围护结构,又称屋盖"。这是从屋顶的功能与结构的角度出发。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个立面,无论是功能,还是艺术价值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人们通过《考工记》《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等书籍记录了古代建筑屋顶的类型。在朝代的更替中,建筑型制有了  相似文献   

7.
正《实用土木与建筑工程专业英语》是当代土木建筑工程英语书籍,内容涉及建筑与土木工程各个方面,系统地介绍该专业所包括的基本内容。该书分为十四个章节,主要包括:专业介绍,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基础,建筑墙体,屋顶建筑,建筑工具及方法,建造程序,建筑物的功能,建筑测量,建筑保温与防潮,建筑设计比例,建造后期问题。每个章节涵盖了五个部分:热身准备,指导实践,能力扩展,建筑商务,专业阅读。这五个环节紧密联系,综合了说、写、读、译等英语训练。其中,第一至第四部分着力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口头表述能力,其中练习形式多样,轻松活泼,设计的句子简单、实用、易记,且附有插图,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难度。第五部分的阅读,设计两篇阅读文章,选材新颖,文体符  相似文献   

8.
武昕 《建筑创作》2009,(6):120-120
奥尔布里希(J.M.Olbrich)为分离派设计建造的展览馆是维也纳分离派的标志.它为当时进步的艺术家提供了展览场所。建筑基部工谨方正,表面光滑整洁.半球形穹窿镶嵌着金银丝.整座建筑既显出理性主义手法.也兼顾了新艺术运动风格化的装饰图案。这个展览馆是几何形状的集会。入口结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绘画、浮雕.建筑艺术及实用艺术。  相似文献   

9.
篇首语     
《新建筑》2006,(2):1-1
早在古希腊,人们就认为建筑不仅仅是手工艺人的技艺,也是那些掌握了主要知识和技术的人所从事的艺术实践。这些人不仅要设计方案,同时还要掌管和指导其他的手工艺人。因此,建筑就不仅仅包含了狭义的技术,同时也意味着一种创造。《牛津词典》也将建筑定义为设计和建造房屋的艺术和科学。但是.从上个世纪中叶,特别是二战以后,建筑渐渐与艺术相分离,而被定义为科学,甚至是机器。在近20年中,随着电脑的普及,数字技术对设计和建造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建筑更是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但是,建筑真的与艺术渐行渐远了吗?  相似文献   

10.
《建筑学报》主编:张祖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号角的吹起,《世界建筑》应时而生,迄今已渡过了20个春秋,在这庆祝《世界建筑》创刊20周年之际,我代表《建筑学报》及我本人向贵刊的新老全体同仁表示最衷心的祝贺。由于贵刊的出现,使中国的建筑师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建筑的发展情况,开阔了视野,“洋为中用”,促进了我国建筑创作事业的发展。贵刊所起的这一重大作用,有目共睹,必将写在新中国建筑科学期刊发展的历史中。每做一件事,常常会遇到困难与曲折,贵刊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前进的,现已达到新的高峰。愿今后《世界建筑》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1.
建筑、艺术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佑国 《新建筑》2009,(3):115-117
从词源学的角度讨论了建筑(architecture)、艺术(art)和技术(technology)的原意及其历史演变。艺术一词的原意是:人工之物、技艺与技巧,技术的原意是:系统化了的art和机械的或工业的arts。那种把技术和艺术对立起来,重艺术、轻技术,重建筑形式、轻建筑技术的倾向,实在是对艺术和技术的误读。技术包含科学和艺术两个层面。建筑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是按照科学的和艺术的原理与规则把物质的材料建造成房子(building)。所以建筑才解释为建造房屋的科学与艺术。在建筑、艺术和科学三者之间,技术是科学与艺术在建筑上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10卷,现已出齐。这是一套高品位的丛书。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1.本丛书全面介绍了20世纪世界建筑的发展进程。其编辑体例在总体框架上保证了各地区、各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作品达到相对平衡,从而打破了“欧美中心论”的窠臼。从中既可以深入了解主流建筑的成就,也可以了解极少见诸报端、书籍的其他地区的建筑发展概况。2丛书中收入的作品几乎涵盖了建筑的主要流派和类型,其中包括在建筑界有争议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代表性。3丛书各卷均有一篇由各卷主编撰写…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30)
浅海移动式采油平台在初期方案设计、技术设计以及到海上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关于"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规定,以"实用、经济、安全可靠、注重环保"为设计目标,遵循有关的《海上移动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严把设计关,避免污染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正>"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四成,新建建筑执行标准能效要求比‘十二五’期末提高2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这是我国《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要求。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将绿色发展理念应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提升建筑工程从材料与构件生产、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与处理各专业、各领域、各环节相互支持、协同配合的绿色  相似文献   

15.
徐卫国 《世界建筑》2003,(12):88-92
1.建筑学的本体还原 20世纪末期以来,建筑学受艺术潮流的影响,似乎也开始了对自身根源的探寻,建筑设计对建筑本体的回归试图摆脱审美意识形态的干扰,转而着力追寻建筑基本建造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学的还原设计哲学使建筑重新找到本真的一面,表现出真实的形象。研究建筑的基本建造问题成了建筑设计的核心,材料、节点、构造以及建造成为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建构文化研究》译后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骏阳 《时代建筑》2011,(4):142-149
文章以译后记的形式对弗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的基本内容进行评述。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建筑学界关于"建构"问题的理论翻译和讨论,文章还对"建构学"在我们时代的意义以及与中国建筑的关系进行解读。文章分为上、下两部分。本期刊登的是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是现代中国建筑学科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转折阶段,它不但对理解30年代与80年代这两个建筑思想发展时期的变化至关重要,而且其本身对20世纪后半叶的建筑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选择在《建筑学报》上刊登的引发几次重要争论的文献,时间集中在1955-1959年之间。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希望能够在细致地还原当时的建筑讨论话语和历史语境的同时,分析性地重新思考50年代在20世纪中国建筑言论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进而思考开始于50年代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模式在今天建筑言论发展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8月24日,由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凤凰东方(北京)置业有限公司承办的"智能建造赋能新基建"高峰论坛暨《数字建造》丛书首发式在北京·凤凰中心举行。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做专题报告。丁烈云指出,智能建造是智能技术与工程建造系统融合形成的工程建造创新发展模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中国将走新型建筑工业化之路,并确立了"中国建造"的战略地位。新基建是数字基建,  相似文献   

19.
考察现存实例与《营造法式》,发现唐、宋殿阁中大型杆件的使用方式存在根本差异,入宋后唐辽建筑叠合章材以构成梁方截面的原则被打破,建造逻辑从"箱板式"层垒迈向"框架式"搭接,而该倾向在隋以前的文献与图案中已有先兆.因此认为唐、宋殿阁各有源头,宋类似"平行弦桁架"的构造方式延续了汉魏北地传统,与唐始自南朝的"规格化叠方"思路并行发展,并据此观点解析了中古时期殿阁的整体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世界建筑》06/2006建筑工艺论纲要现代主义的机器美学不是指机械加工的材料或者机器一样的外形,而是指像机器一样从符合产品原理的逻辑切入进行设计与建造。它的核心理念把握住了建筑艺术的原理,结合社会技术体系的演进,不断创作出新的"现代主义"的形式。在认知神经科学、数字化计算科学技术、多感知和柔性集成制造等先进科技成果支持下,艺术造型逐渐从直觉视觉造型转向计算多种感觉造型与集成生成,计算机控制的符合现代主义机器美学中心理念的更加精致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正在得以彻底实现。(韩慧卿)《建筑学报》材料的意志与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