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在总结我国1981~1990年期间无煤柱护巷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无煤柱护巷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技术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文中就无煤柱护巷的基本参数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归纳了我国在无煤柱护巷技术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3.
无煤柱护巷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听成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4,(4):2-10
本文概述了我国发展无煤柱护巷技术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近10年来我国在无煤柱护巷基础研究及沿空掘巷和沿空留巷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技术进展,并对今后我国无煤柱护巷的发展进行了讲述。 相似文献
4.
刘听成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1994,(4)
本文概述了我国发展无煤柱护巷技术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近10年来我国在无煤柱护巷基础研究及沿空掘巷和沿空留巷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技术进展,并对今后我国无煤柱护巷的发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6.
根据巷道的矿压理论及数值模拟,确定复杂条件下窄煤柱护巷锚索网支护的合理煤柱宽度,介绍淮南潘谢新区典型条件下沿空掘巷采用锚索网联合支护工程实践:对类似条件下沿空掘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以店坪煤矿9#煤层9-100工作面开采为工程实例,为提高采出率,拟在该工作面回风巷应用切顶卸压无煤柱护巷技术;通过理论计算与实践分析,确定了切顶卸压技术的关键参数;实践表明,护巷达到预期效果,经济效益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结合裴沟煤矿井下生产实际,介绍了无煤柱护巷技术的基本理论,在回采工作面开切眼时的设计、应用以及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综放开采采准巷道护巷煤柱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采准巷道护巷煤柱稳定性决定着巷道的维护状况。从现场观测,数值计算和理论研究3个方面分析了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护巷煤柱体内力和位移变化,煤柱失稳的原因,影响煤柱稳定性因素等,运用极限平衡理论提出了综放工作面护巷煤柱宽度的确定方法,并给出了实例和煤柱宽度与巷道岩变形的观测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出现的勘探疑难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实践表明,不仅提高了庙沟铁矿深部钻孔地质勘探质量,而且在对深部钻孔地质勘探中出现的卡钻、水泥注孔时待孔时间的准确控制和深部隐性断层错断矿体等问题的处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复杂地质条件矿区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矿区瓦斯综合治理技术难题,针对淮南矿区实际,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和瓦斯治理工程保障技术体系,包括岩巷快速掘进技术、围岩控制与巷道支护工程技术体系和瓦斯地质保障技术,形成了复杂地质条件矿区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这些技术成果,能够显著提高矿区安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桃园煤矿 82 2 8风巷预留小煤柱沿空掘巷锚笆柱支护技术的分析 ,认为该支护技术是可行的 ,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选择合理的护巷煤柱尺寸是临空掘巷成功和安全的前提;以某矿30503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覆遗留煤柱和本煤层相邻采空区条件下临空掘巷区段煤柱的合理尺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理论分析遗留煤柱沿底板应力变化规律,确定区段煤柱留设尺寸范围应在7~10 m之间;运用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煤柱宽度条件下临空巷道煤柱应力和变形破坏规律,综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出留8 m煤柱合适。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留8 m煤柱时,临空巷道顶板最大变形量为359 mm,两帮变形量为66 mm,巷道围岩变形稳定,能够满足现场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依据小煤柱沿空掘巷条件下采场侧方煤体支承压力分布特征,通过数值计算和原位实测方法研究发现小煤柱内部存在不变形或变形极小的中性面区域。随煤柱尺寸增加,中性面区域的宽度逐渐增大,但其占煤柱宽度比例增速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研究发现锚杆支护强度可以显著增大煤柱内中性面极限承载区的宽度与承载能力,通过采用高强度锚杆支护的方法实现了全塑性区小煤柱稳定性控制,并将研究结果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8.
陕西高家堡煤矿-1 000 m水平沿空巷道在原支护方案下顶板及两帮变形严重,部分锚杆被拉断,且两帮变形呈不对称性,煤柱侧巷帮变形明显大于实体煤侧,导致巷道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分析了原支护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井下矸石不升井和无煤柱开采的井下清洁开采技术,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矸石为骨料预筑人造帮置换窄煤柱的二步骤沿空掘巷新技术及其内涵:第1步,上区段采前沿下区段煤壁侧预筑人造帮;第2步,下区段紧贴人造帮沿空掘巷。针对高庄煤矿西五采区地质条件,在分析井下矸石来源与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井下矸石分选系统,提出了人造帮构筑步骤,建立了预筑人造帮沿空掘巷的力学模型,对影响人造帮稳定性的人造帮宽度、强度、变形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现场人造帮的强度等级为CL20,人造帮宽度为1.6m,高度为4.0m。现场工业性试验效果验证了技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沿空掘巷窄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了中国东西部6个煤矿典型案例,总结分析了影响窄煤柱变形破坏的关键因素。利用FLAC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煤层强度和厚度、煤层埋深、基本顶强度、掘进和采动以及支护强度等因素影响下窄煤柱变形破坏特征,确定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效果;在基本顶能沿采空区边缘切断的前提下,坚硬的基本顶有利于窄煤柱的稳定;沿空掘巷窄煤柱的宽高比对围岩变形的影响最大,过小的宽高比容易造成煤柱本身整体失稳;锚杆对窄煤柱浅部围岩强度进行强化,提供一定的侧向约束力,控制煤柱表面向巷道内移动。最终提出不同影响因素下保障窄煤柱稳定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