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黄河中游右岸皇甫川等4条一级支流36座淤地坝淤积物钻孔取样资料和原生土取样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淤地坝淤积泥沙粒径的纵向分布总体上呈现出由坝尾到坝前逐渐变细的规律;4条支流淤地坝拦减粒径d≥0.05mm和d≥0.1 mm粗泥沙含量所占百分数大小为窟野河>皇甫川>秃尾河>佳芦河;淤地坝拦减粗泥沙效果显著,淤积物中d≥0.05 mm和d≥0.1 mm的粗颗粒含量与流域原生土粗颗粒含量成正比,即入库的粗颗粒含量越多拦的粗泥沙也越多;在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淤地坝拦减粗泥沙存在着多来多淤、多淤多粗的规律。同时,得到了窟野河和皇甫川两流域淤地坝淤积物平均中值粒径d50淤和原生土平均中值粒径d50原的线性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近10 a来十大孔兑现状淤地坝拦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大孔兑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但2000年以来该区入黄沙量锐减。利用2017年初的淤地坝详查数据,分析了十大孔兑现状淤地坝数量与时空分布,并计算了近10 a淤地坝拦沙量,估算了未来拦沙潜力和剩余拦沙寿命。结果表明:截至2016年年底,十大孔兑共有淤地坝359座,其中骨干坝149座、中型坝117座、小型坝93座,建成时间集中于1995—2000年、2005—2010年两个时期,73.5%的淤地坝分布在毛不拉、西柳沟和罕台川;2007—2016年,十大孔兑淤地坝的实际拦沙量为2 627.56万t。现有骨干坝拦沙潜力为11 444.81万t,平均剩余拦沙寿命为68 a;中型坝拦沙潜力为1 782.61万t,平均剩余拦沙寿命为23 a;小型坝拦沙潜力为482.94万t,平均剩余拦沙寿命为46 a。  相似文献   

3.
横山淤地坝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地坝是指在沟道中以拦泥、缓洪、淤地造田和发展生产为目的而修筑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坝内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在黄土高原开展淤地坝建设,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而且可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确保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自2003年把淤地坝作为全国水利建设“三大亮点”工程以来,  相似文献   

4.
在同一流域中,无论修建水库、淤地坝、拦泥坝(实际是大型淤地坝),都能起到拦截泥沙的作用。上游坝(或库)对下游的库(或坝)在一定时期内都有减淤的作用;在这些库或坝淤满以后都能变成上地或耕地,这是公认的事实。在陕北就有“未淤满之前为库,淤满以后为坝”的说法。为了保护电市水库不使其淤满,在其上游修了拦泥坝及淤地坝以拦截泥沙,或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1994年陕北地区淤地坝水毁情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4年7、8月间,陕北不少地方遭受特大暴雨袭击,一大批淤地坝和水库被洪水冲坏,一些库坝出现险情。经陕西省水利厅及有关人员深入灾区进行调查,这次被洪水冲垮和局部冲坏的淤地坝共7000多座,冲毁坝地3200hm2,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但淤地坝在暴雨洪水中也发挥了抗洪、拦泥、淤地作用,新淤坝地4000多公顷,扣除水毁坝地后,又新增坝地1200多公顷。文中就水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搞好淤地坝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6.
1994年陕产地区淤地坝水毁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1995,17(1):15-18
1994年7、8月间,陕北不少地方遭受特大暴雨袭击,一大批淤地坝和水库被洪水冲坏,一些库坝出现险情。经陕西省水利厅及有关人员深入灾区进行调查,这次被洪水冲垮和局部冲坏的淤地坝区7000多座,冲毁坝地3200hm^2,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但淤地坝在暴雨洪水中也发挥了抗洪、拦泥、淤地作用,新淤坝地4000多公顷,扣除水毁坝地后,又新增坝地1200多公顷。文中就水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搞好  相似文献   

7.
根据水利部第二期水沙基金研究成果,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城淤地坝减沙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对淤地坝减洪量及拦泥量计算方法进行了重大改进:将淤地坝的减洪量分为淤平坝地的减洪量和仍在拦洪时期淤地坝的减洪量两部分。分别进行计算;将淤地坝的减沙量分为拦泥量和减蚀量两部分,分别进行计算;在拦泥量计算中又分为已淤成坝地拦泥量和未淤成坝地粗泥量两部分,考虑因素比较周全。计算结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黄河中游地区淤地坝的减洪减沙作用,可供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8.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措施,具有拦泥、蓄水、缓洪、淤地等综合功能。针对甘肃省目前淤地坝水土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坝地利用率低、种植结构不合理、部分工程运行状况不良、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结合淤地坝建设的实际和经验,提出了通过配套设施、提高坝地生产力、优化运行方式、防止坝地盐碱化等途径.提高淤地坝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渭南市-临渭区稠水河流域水土流失属于强度流失区,是渭南市重点治理区.稠水河流域2004年被黄委会列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坝系建设项目,新建淤地坝22座,设计年限内可拦泥284万m3,淤地112hm2,有效地拦蓄了洪水和泥沙,带动了农、林、牧、副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一、淤地坝的形成黄河流域最早的淤地坝,不是人工修筑,而是天然塌方形成。明隆庆三年(1569年),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乡王家圪洞(黄土土瓜),由于山坡滑塌,堵塞沟道,形成天然聚湫,坝高62m,淤地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对泥沙的分选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坝地钻探取样资料,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坝地淤积泥沙粒径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淤地坝对泥沙具有分选作用,坝前泥沙粒径小于坝尾泥沙粒径;泥沙颗粒越粗,这种分选作用越明显。从而认为,在粗泥沙产沙区淤地坝能够起到一定的淤粗排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黄河多沙粗沙区治理的认识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多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应按照“多拦沙、少拦水、兼顾淤地”的原则,继续开展“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重点先治理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对黄河多沙粗沙区治理提出的建议是:①先彻底治理一个完整的流域示范区;②在黄河的一级或二级支流上修建大型拦沙坝;③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坡面治理;④拓宽水土保持投资渠道;⑤强化河道管理,实施依法治河;⑥加强内蒙古“十大孔兑”的治理等。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减沙作用及其时效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黄河近年来沙锐减的背景下,需要深入探究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减沙作用。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淤地坝拦沙与入黄泥沙减少量的关系、拦沙作用的时效性以及坝地的减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淤地坝拦沙量一般大于或等于相应的入黄泥沙减少量;流域的林草梯田覆盖率越大、地表土壤粒径越粗,淤地坝因拦沙所致的减沙量占其拦沙量的比例越小。淤地坝拦沙作用的时效性非常突出,拦沙库容淤满即基本失去拦沙能力。失去拦沙能力后,淤地坝仍可依靠拦沙所形成的坝地发挥减沙作用;如果流域的林草梯田覆盖状况较差,坝地减沙作用的"空间影响范围"可达自身面积的4倍。不过,随着流域的林草梯田覆盖率增大,单位面积坝地的实际减沙量会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时明立 《人民黄河》1994,17(8):32-35
根据黄河中游多沙粗区暴雨洪水及产流产沙特点,提出了为控制水沙危害,黄河中游治理应分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解决近期水沙控制和耕地问题,主要措施是建设淤地坝和骨干坝。研究表明,在现状坝地,梯田条件下,为满足粮食生产需要,每平方公里需新增坝地3.18ha,且能港口控制水沙的要求。第二步是进行坡面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以达到根治水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沙资源区域分布的基础上,本文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水文量累计曲线法分析黄河水沙资源量的变化特征,进而探讨了黄河泥沙的资源化及水沙资源量变化对泥沙资源化的影响。黄河龙羊峡水库以上河段年径流量和输沙量没有明显变化,其他干流河段和中游大部分典型支流的径流量和输沙量随时间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黄河水沙资源量大幅减少对泥沙资源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沙资源量大幅减少会降低引洪淤滩、淤临和淤背的效率,限制灌区黄河泥沙烧制建筑材料、淤改与稻改等途径的实施,减小黄河口泥沙造陆的速率,影响黄河与河口湿地质量与数量的塑造;而对灌区浑水灌溉、清淤泥沙利用等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上游西柳沟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及水沙置换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柳沟流域属鄂尔多斯市,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进展缓慢.随着鄂尔多斯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屏障.受农业向工业实施水权转换的启发,由当地政府牵头、企业投资3.8亿元,在流域内修建淤地坝180座,拦截泥沙321万t.经数学模型计算和实测资料分析,工程实施后黄河干流河道减淤226万t;可置换下游河道输沙用水量2 573万m3.节省的输沙水量用于当地的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宫崇楠  鹿抗美 《人民黄河》1993,(11):11-13,44
为了探索一条综合利用黄河水沙资源的新途径,旨在把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和淤背固堤的成功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证灌溉供水,又逐渐淤高背河地面,使黄河向相对地下河方向发展,山东省拟在淄博市马扎子引黄供水沉沙,结合淤高背河面的试验工程。该工程的沉沙地,计划返用30八年,将在此黄闸上下游处形成宽1km,长11km高出地面7m左右的带状高地,同时也满足向淄博市和原灌区供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为核查淤地坝水毁原因及对入黄泥沙的影响,基于西柳沟和罕台川小流域19座淤地坝决口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得出2016年“8·17”暴雨降雨过程和入黄水沙的特征。针对淤地坝结构和运行特点,结合现场对淤地坝水毁情况尤其是决口部位冲蚀形态的详细查勘,从降雨以及淤地坝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淤地坝水毁原因,定性给出了淤地坝决口形式及拦沙效果。提出优化坝系布局和建设标准,改进放水建筑物结构并强化施工质量管理,重视预警预报等非工程措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的工作,全流域有1/3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现,治理保持面积达15.38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516.97万hm^2,造林种植1021.3万hm^2,还修建了大量治沟骨干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和小型水保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截至1995年底止,黄河流域水措施共增粮食621.49亿kg,果品250.73亿kg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甘肃省淤地坝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美好前景。甘肃省水土流失面积38.62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5.07%。其中,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1.11万km2,占省内黄河流域总土地面积14.8万km2的75%。截至2002年底,全省共建成骨干坝231座,同时修建了大量的中、小型淤地坝。淤地坝在减少入黄泥沙,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状况,改善山区交通条件,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草)成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