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压热法制备荞麦抗性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荞麦淀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淀粉乳质量分数为20%,调节pH值为7.O,120℃压热处理90 min,4℃放置24 h.按此工艺参数制备荞麦抗性淀粉,其得率可达到15.54%.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压热法制备荞麦抗性淀粉的工艺参数。比较了不同淀粉乳浓度、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淀粉乳pH值对荞麦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优化荞麦抗性淀粉制备参数,建立了各因子与荞麦抗性淀粉得率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了最佳的制备条件:淀粉乳浓度为59.41%,压热处理温度为123.33℃,压热时间60.79min,荞麦抗性淀粉的产率理论最高值可达16.6053%。  相似文献   

3.
蕨根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热法制备蕨根抗性淀粉的过程中,淀粉乳质量分数、压热温度、pH、压热时间和老化时间对蕨根抗性淀粉质量分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得出淀粉乳质量分数、pH、压热时间对蕨根抗性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大小次序为:淀粉乳质量分数>pH>压热时间.压热法制备蕨根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质量分数28.7%,pH7.8,121℃压热处理38 min,4℃老化24 h,得到的蕨根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为10.94%.  相似文献   

4.
章丽琳  叶陵  张喻 《中国酿造》2015,34(12):105
为了提高抗性淀粉的得率,并获得抗性淀粉制备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该试验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抗性淀粉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纤维素酶-压热法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研究淀粉乳浓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压热温度、压热时间5个因素对马铃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即淀粉乳含量25%、淀粉乳pH 5.0、酶用量30 U/mL、酶解时间50 min、压热温度125 ℃、压热时间30 min、老化温度4 ℃、老化时间18 h,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的得率为30.33%。  相似文献   

5.
利用压热法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甘薯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以甘薯全粉为原料,研究全粉乳质量分数、pH、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冷藏时间对甘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甘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全粉乳质量分数25.50%、pH7.30、压热温度120 ℃、压热时间31.20 min、冷藏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甘薯抗性淀粉的得率为9.41%,与理论值较为接近,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为获得甘薯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参薯淀粉转化为抗性淀粉的产率,对参薯淀粉的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进行了研究。以参薯淀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各种因素对抗性淀粉产率的影响;经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得出淀粉乳浓度、pH、压热时间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大小次序:淀粉乳浓度>pH>压热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质量浓度33.00%,pH 7.6,121℃压热处理36 min,4℃下老化处理24 h,80℃烘干18 h,得到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为13.92%。  相似文献   

7.
以橡子原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法制备橡子抗性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淀粉乳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和压热次数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响应面分析法得到橡子抗性淀粉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30%,压热时间29 min,压热温度122℃,压热次数4次,抗性淀粉得率为13.30%。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淀粉颗粒形态,结果显示压热处理后的橡子抗性淀粉原颗粒结构形态遭到破坏,形成新的不规则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压热法制备淮山药抗性淀粉及其消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压热法制备淮山药抗性淀粉的影响因素与抗性淀粉得率的关系,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淮山药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淀粉乳含量、pH值、压热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极显著,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淀粉乳含量、淀粉乳pH值和压热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含量25.20%,pH6.26,压热时间42.85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的淮山药抗性淀粉得率为25.27%。In-Vitro体外模拟人体消化的试验表明,淮山药抗性淀粉较淮山药原淀粉更难消化,且抗性淀粉含量越大越难以消化。  相似文献   

9.
超微粉碎-微波联用技术制备绿豆抗性淀粉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抗性淀粉的制备得率,以绿豆淀粉为材料,使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处理绿豆淀粉,通过测定抗性淀粉含量,确定最佳超微粉碎时间为20 min;以微波糊化替代传统湿热糊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模型研究淀粉乳质量分数、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确定微波糊化提高抗性淀粉含量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质量分数10.2%、微波功率670 W、微波时间4.3 min,此条件下抗性淀粉含量为32.80%,研究可为绿豆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板栗抗性淀粉含量,并获得抗性淀粉制备方法的最适工艺参数,本研究优化了压热—普鲁兰酶法制备板栗抗性淀粉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淀粉悬浮液质量分数、普鲁兰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冷凝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建立各因素与抗性淀粉得率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最终根据实际工艺操作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淀粉悬浮液质量分数11.00%,酶添加量9 PUN/g、酶解时间10 h、冷凝时间15 h。在该制备条件下,测得抗性淀粉得率为64.90%,基本符合理论预测值(65.70%)。试验证明,响应面法能够提高板栗抗性淀粉的制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