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泥沙淤积可能造成有效库容损失、抬高淹没范围、增加坝前泥沙压力、淤积航道等不利影响。文中通过第二松花江干支流上水文站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推算丰满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沙量,然后用断面法对比分析泥沙总淤积量及淤积分布情况,为进一步分析水库泥沙淤积计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民黄河》2019,(12):16-19
利用干支流祁连、扎马什克、黄藏寺、莺落峡等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了黄藏寺水利枢纽所在流域具有的水量年际变化小、沙量年际变化大、水沙年内分配不均、沙量主要来自洪水期等水沙特性。采用输沙模数计算年入库悬移质沙量为169.7万t;采用推悬比法和经验公式法对比分析计算,推荐年入库推移质沙量为33.9万t。在1968—2012年实测入库水沙资料的基础上,再利用5 a滑动计算从中选取5 a水沙系列组成50 a水沙系列。采用一维水文水动力学泥沙冲淤计算模型进行计算,水库计算期排沙比为22.6%,50 a共淤积泥沙0.628亿m~3,最大日出库含沙量为6.84 kg/m~3。水库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坝前淤积高程为2 557 m。  相似文献   

3.
德日苏宝冷水库建设在多沙河流查干木伦河上,多年平均入库沙量(包括推移质)按体积计为408.68万m3,库沙比为24.18,如果泥沙全部淤积在库区,则水库寿命不足30年,本文通过泥沙冲淤计算,推荐了德日苏宝冷水库排沙运用方案。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水库淤积和坝下冲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三峡工程对库区及坝下长江中游河势的影响,基于实测资料,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水库泥沙淤积和坝下游河床冲刷特性。研究表明,1991年以来长江干流各站径流量变化不大,输沙量明显减小;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的2003~2011年入库沙量继续大幅减少,仅为原设计值的40%,水库年均淤积泥沙1.40亿t,也仅为论证阶段的40%左右,且绝大部分淤积在常年回水区和死库容内;受上游来沙减小和三峡水库蓄水拦沙影响,坝下游输沙量大幅减小,悬移质泥沙颗粒也明显变粗,长江中游原有的冲淤相对平衡状态被打破,河床发生沿程冲刷,2002年10月至2010年10月,宜昌至湖口河段总冲刷量为9.79亿m3,河床冲淤形态转变为“滩、槽均冲”,主要冲刷发生在宜昌至城陵矶河段。  相似文献   

5.
丰满水库作为第二松花江干流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具有发电、防洪、灌溉、城市供水等多项任务,"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取水口又选在丰满水库坝址上游,本文在基于GAMS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基础上,对丰满水库入库径流量、丰满水库下游需补偿水量及丰满水库最大可调出水量进行了研究,2030年丰满水库多年平均最大可调出水量49.95亿m3。  相似文献   

6.
刘家峡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刘家峡水库运行初期、低水位运行期和高水位运行期以及1968—2005年洮河库段、黄3—黄9-1库段及坝前黄0—黄3库段的淤积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影响洮河库区淤积的主要因素是汛期水位的高低,与来沙量的关系不大,控制汛期水位是减少该库段淤积和降低沙坎淤积高程的关键;②黄3—黄9-1库段淤积形态也受汛期平均水位和最低水位的较大影响,与洮河来沙量的关系不大;③坝前库段泥沙的冲淤主要取决于水库异重流排沙的效果,解决坝前库段泥沙淤积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坚持异重流排沙。  相似文献   

7.
泥沙淤积分析是水库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的发挥。针对子威水库所在流域水沙特性,采用输沙模数法计算水库来沙量,利用判别系数法判别淤积形态,进而计算坝前淤积高程和淤积库容曲线,为水库特征水位的选取和建筑物的设计提供依据,也可为小型水库泥沙淤积分析计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库泥沙淤积是造成有效库容减少、运行成本增加以及水库寿命缩短的重要影响因素,科学判别水库的淤积形势以及开展合理的排沙措施是解决水库淤积的有效途径。紫坪铺水库自汶川地震后,入库沙量呈增加趋势,对水库的安全运行及下游用水安全产生了极大威胁。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前,岷江上游径流量呈减小趋势,地震后有少许恢复,但仍处于偏枯状态;地震后入库沙量明显增加,截至2020年,水库淤积总量为1.952亿m3,占总库容的17.55%,泥沙总体淤积在库区中部,坝前淤积相对较少;为应对水库淤积问题,提出减少水库淤积的措施、异重流排沙、人工清淤以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的“上库调沙,下库调水”的综合减淤方式,以期为紫坪铺水库健康长效运行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张启舜等人开发研制的“河流与水库冲淤计算模型”应用于万家寨引黄联接段工程中,成功地率定了模型参数,确定了不同水平年调节水库的库容及纵向淤积形态,为汾河水库坝前取水口进水塔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许全喜  袁晶 《人民长江》2022,53(5):7-13
2020年汛期,长江上游暴雨洪水频发,三峡水库入库沙量显著增大,年入库沙量达到了1.94亿t。在系统分析长江上游水沙变化特性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2020年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出现的新特点,主要是库区泥沙淤积量较往年明显偏大,同时库尾河段和防洪库容内泥沙淤积明显。铜锣峡以上河段由以往的冲刷变为淤积353万m3,淤积量占三峡库区总淤积量的3%;防洪库容内淤积泥沙2 440万m3,为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以来最大值,此外坝前河段淤积强度显著增大。分析原因后认为主要是8月上游嘉陵江、岷江等支流暴雨产沙导致入库沙量偏多与水库拦洪导致坝前水位偏高所致。相关结论可为三峡水库科学调度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杨超 《陕西水利》2023,(8):182-184
官山水库是一座解决集镇和农村人畜饮水及农田灌溉用水的小(1)型水库,水库的泥沙淤积对水库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有很大的影响,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处理将会影响水库的有效库容、使用寿命及兴利调节,从而影响水库的经济效益。根据官山水库规划设计中分析计算的来沙量,结合入库水沙条件、水库地形及坝前水位等因素分析泥沙的淤积形态,提出水库在运行管理过程中泥沙的减淤措施,可为官山水库在泥沙防治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三峡水库运用前后的入库水沙特点和变动回水区泥沙冲淤变化规律后认为:建库前该河段年际间河床冲淤基本平衡.三峡水库运用5年来,入库沙量比建库前有较大的减少;该河段总体淤积,主要淤积在边滩,深槽淤积较少甚至有冲刷,土脑子河段发生河型转化;由于长江上游水库拦沙的作用,变动回水区河段的泥沙淤积速率会比原来预计的要小.  相似文献   

13.
李文波  梁尧昌 《水力发电》2004,30(4):18-20,31
鲁布革水电站水库库容小,入库泥沙含量大,泥沙淤积严重。为了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充分发挥电站的经济效益,需每3~5年进行一次放空冲沙。1997年7月13~17日水库进行了放空冲沙,共冲出泥沙850万t,期间入库沙量350万t,基本达到了冲沙目的。冲沙效果推算和分析表明,如水库采用放空明流冲沙效果会更好,且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鸭子荡水库是宁夏宁东重化工基地的主要供水水库,根据8年的实际观测资料及现场的水下地形测量结果,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鸭子荡水库一期工程运行以来的水库出入水量、入库含沙量及输沙量在年内和年际间的分布特点以及水库的泥沙淤积状况。结果表明水库供水年际较为均衡,夏季供水量较大,泥沙入库主要集中在夏季;水库淤积量不大,淤积呈三角洲形态,淤积主要发生在库尾,淤积前缘距坝前还有一定的距离,水库可长期保持较大的有效库容,有利于水库的运行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受上游水库蓄水拦沙、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河道采砂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三峡水库的入库水沙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水库淤积量大幅度减少。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蓄水以来三峡水库淤积特性,以及减淤措施的实施时机及效果。研究表明:在入库沙量大幅度减少的前提下,三峡水库淤积大为减轻;汛期实施沙峰调度能够增大排沙比,减少水库淤积量;消落期实施库尾减淤调度能够有效缓解库尾局部河段淤积;局部河段清淤能够高效清除淤积泥沙,确保航道畅通。研究结果丰富了水库泥沙淤积管理方法和水库泥沙调度理论,为水库长期保持有效库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系统分析了2008年三峡水库实施175 m试验性蓄水10年来,进出库水沙特性、库区泥沙冲淤情况、坝下游水沙变化与河道冲刷情况,结果表明:入库沙量大幅减少、来沙组成发生明显变化,水库淤积量大幅小于预期、淤积形态良好,重庆河段未出现累积性淤积;坝下游河道发生大范围强烈冲刷、河道河势总体基本稳定;水库及坝下游航道条件大为改善;水库调度指标不断优化调整,试验性蓄水使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等方面提前5年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随着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方对三峡工程在防洪、航运、供水、发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同时三峡水库泥沙淤积与坝下游河道冲刷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累积过程,仍需长期跟踪观测与研究。建议:进一步优化汛期水库中小洪水调度等,研究形成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的新模式;建立坝下游河道崩岸预警机制;持续开展水文泥沙原型观测与科学研究工作,为三峡工程安全高效运行、推进长江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江河大多泥沙量大,所建水库淤积严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库容损失影响水库效益的发挥;淤积上延影响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库变动回水区的冲淤对航运带来不利影响;坝前泥沙淤积影响枢纽的安全运行;水库下泄清水对下游河道河床的冲刷以及附着在泥沙上的污染物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等。本文对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的状况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水库淤积观测资料和分析、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理论、水库异重流、高含沙水流、水库淤积形态、水库排沙及运行方式、变动回水区的冲淤、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形,以及水库淤积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天王沟水库坝前水深和库容都较小,且入库沙量相对较多,库沙比仅为0.8,所以水库很快淤积平衡,库区泥沙问题较为严重。天王沟水电站工程泥沙问题主要是研究水库回水与上游铁城电站尾水合理衔接以及保持进水口前"门前清",通过对入库水沙分析提出的水库泥沙调度运行方式及防排沙措施,基本解决了电站的主要工程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对已建水库泥沙淤积规律的分析总结,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最新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研究了陆水水库近40 a来相关水文泥沙变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陆水水库近年来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约28.8亿m3,水库来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入库水流含沙量不大,干流入库站崇阳站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137 kg/m3,年输沙量73.2万t。目前,陆水水库淤积形态呈近似三角洲淤积;库区泥沙淤积总量不大,1967~2006年间库区泥沙淤积量约占水库总库容的4%,占死库容的16.3%,但局部库段泥沙淤积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20.
刘家峡水电站装有5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22.5万kW及30万kW,设计水头100m,1969年4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刘家峡电站位于黄河干流上,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泥砂量为8700万t,1978年,坝前泥沙淤积至机组进水口高程,过机泥沙量剧增,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