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穿斗木构架在川西地区民居房屋中应用广泛,在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中部分房屋震损破坏。对此开展震害调查,结果表明,穿斗木构架房屋震害主要表现为屋面堆瓦、落瓦及少数椽子连接的破坏;砌体围护墙与木构架脱开破坏、墙体开裂、歪闪和倒塌;少数房屋的木构架出现了榫卯脱开、构件折断等破坏,个别房屋倒塌破坏。穿斗木构架房屋平均震害指数分析表明,其震害规律主要表现为震损程度大体随烈度升高而逐渐加重;平均震害程度轻于同地区的砖混结构房屋;相同烈度区,不同房屋的震害程度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自秦汉时期以来,大量汉族移民流入桂林地区,深刻地改变了桂林的建筑文化组成,至明清时期,桂林地区成为广西汉民最为集中的区域.桂林东北部、中部地区的汉族民居普遍采用穿斗式木构架,其民居构架既有相似的特征又存在差异之处.文章梳理桂林东北部、中部地区汉族民居建筑文化特征,分析、对比各地区穿斗木构架纵向构件、横向构件特征,最后对影响穿斗式木构架特征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3.
我国幅员辽阔,地震区农村建筑的类型繁多,但带普遍性的主要以下三种形式,即①木构架房屋(穿斗木构架,木柁架等);②土墙或石墙房屋(夯土墙,土坯墙,毛石砌筑墙等);③砖房。在邢台、通海、海城和唐山等地震中,农村房屋遭到大量破坏,我们经过震害调查,在总结破坏性地震中农村建筑震害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一些普遍性的规律,针对上述建筑类型的房屋,提出以下一些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4.
立帖式砖木结构是以柱脚自由搁置与梁柱榫卯连接为特征,并在木构架内填充砖墙的一种传统结构体系,广泛应用于上海石库门里弄民居。为研究填充砖墙的立帖木构架平面内抗侧性能以及竖向荷载的影响,制作2个试件并开展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抗侧承载力、刚度退化、耗能性能、柱脚位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竖向荷载较大的木构架以填充墙剪切破坏为主,而竖向荷载较小的木构架则发生填充墙弯曲摇摆破坏并伴随平面外错位;填充砖墙立帖木构架的滞回曲线呈反S形和Z形,滑移捏缩效应显著;竖向荷载有利于提高填充墙木构架的初始刚度,延缓填充墙的开裂。  相似文献   

5.
对四川康定"11. 22"6. 3级地震中17个调查点的208栋各类建筑物的现场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设防多层砌体结构、藏式石木结构民居、藏式木结构民居和穿斗木结构民居的构造特点、震害特点,并分析了其破坏原因。由于康定县境内既存在大量按照9度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物,又存在大量未经正规抗震设防的藏式和汉式风格民居建筑,因此总结按照9度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物的震害特征,对评价我国抗震规范相关条款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同时对于量大面广的未经正规抗震设防的藏式和汉式民居建筑,分析其构造和震害特点,给出震后重建建议,对能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民居的抗震能力和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南方地区传统砖木结构民居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一个1:2缩尺的内嵌砖墙穿斗木结构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对模型结构的破坏形态、动力特性、加速度及位移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度多遇地震时,木构架与内嵌砖墙连接良好,内嵌砖墙显著增加了木构架的抗侧刚度,结构位移反应显著减小,纵、横向最大位移角分别为1/1360和1/1...  相似文献   

7.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MS6.0级地震及多次余震,对长宁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量村镇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对长宁地区进行了震害调查,从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两个方面,分析不同形式结构的震害特征和破坏原因。震害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地震中,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结构震害较轻,但仍有少量木结构出现了倒塌,部分框架结构出现了吊顶、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破坏;砌体结构则是当地村镇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由于缺乏正规的抗震设计和有效抗震构造措施,在此次地震中破坏最为严重,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根据震害原因和四川省的具体情况,对村镇建筑的抗震加固、抗震构造措施、非结构构件抗震和地震次生灾害防治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提高村镇建筑抗震防灾能力,供我国城乡抗震韧性建设和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木构架古建筑抗震分析中常忽略维护墙体作用的问题,进行了墙体与木构架的构造特征、力学性能和布置方案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基于地震灾害统计资料,归纳了墙体与木构架的损伤特征,及其对古建筑总体震害程度的表述方法。运用动力特性现场实测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墙体对古建筑基本周期和地震作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木构架古建筑中的墙体对结构的整体抗震刚度有较大的贡献;包括墙体模型的基本周期与实测基本周期较为接近;而忽略墙体模型的基本周期显著大于实测基本周期,且计算的地震作用值偏不安全。根据古建筑抗震鉴定要求,并考虑砖砌墙体的脆性,提出了基于位移控制的、包括墙体微裂和开裂工作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三阶段抗震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罗强 《室内设计》2017,(5):14-20
在我国以木构为主的传统建筑大 木构架体系中,穿斗构架是南方地区常采用的 结构形式。而巴蜀地区的穿斗构架兼有南方 穿斗的共性,又有其个性。在特殊的地理条 件、民俗文化的影响下,巴蜀穿斗构架在构筑 技术、构架组合、审美特质与特色空间营造等 方面都体现出富有内涵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0.
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可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是砌体结构的主要抗震构造措施,为反映砌体结构整体性的抗震作用,分析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对结构整体性的影响,提出结构整体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基于汶川地震中大量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的分析,建议了考虑砖砌体结构整体性系数和承载力指标的震害程度指标,它可作为结构抗震能力指标之一。建立了不同地震烈度下震害程度指标与结构破坏程度间的定量关系,根据上述的定量关系,获得震害程度判断值,分析烈度和破坏程度的变化对震害程度判断值的影响。最后进行多幢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墙体破坏程度评估的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震害程度指标及震害程度判断值可以准确评估结构不同方向的墙体破坏程度,实现对砌体结构的抗震评估。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的震情调查和震害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砌体填充墙在实际工程中的刚度效应,作出了对抗震有利和不利的分析,提出了结构概念设计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2.
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可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是砌体结构的主要抗震构造措施,为反映砌体结构整体性的抗震作用,分析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对结构整体性的影响,提出结构整体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基于汶川地震中大量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的分析,建议了考虑砖砌体结构整体性系数和承载力指标的震害程度指标,它可作为结构抗震能力指标之一。建立了不同地震烈度下震害程度指标与结构破坏程度间的定量关系,根据上述的定量关系,获得震害程度判断值,分析烈度和破坏程度的变化对震害程度判断值的影响。最后进行多幢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墙体破坏程度评估的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震害程度指标及震害程度判断值可以准确评估结构不同方向的墙体破坏程度,实现对砌体结构的抗震评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木构架,一种中国建筑的结构体系,一直是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然而从梁思成先生等人对中国建筑的研究伊始,其分类并不是从结构角度入手,而是从局部的节点构造的描述性分类,没有能够清晰地阐释整体构架的本质特征。该文通过各学者对"抬梁"、"穿斗"的定义描述分析,以及其他分类方法的比较,发现"抬梁"、"穿斗"对中国传统木构架难以全面覆盖或归类困难,大胆设想"抬梁"、"穿斗"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具有"内不见土,外不见木"特点的藏式木构架房屋在甘南地区应用广泛,在夏河5.7级地震中,部分藏式木构架房屋产生不同程度的震损破坏.通过开展震害调查发现,藏式木构架房屋震害主要表现为外围护墙体的开裂、歪闪和倒塌;木柱间填充墙与木构架脱开、墙体开裂;部分屋面与外围护墙体连接处瓦片掉落、衬板和椽子断裂掉落;少数房屋木构架卯榫...  相似文献   

15.
李阿龙  曹海婴 《住宅产业》2023,(8):58-60+64
以往在中国传统建筑徽州宗祠研究中,关于结构形式的研究侧重于以大木结构的交接关系为线索,主要以穿斗式、抬梁式及穿斗混合式为主。本文尝试从建构思维的角度,解析徽州宗祠木构架的建构手法,从横架层叠和纵架层叠的手法切入,分析它们各自的建构特征与宗祠空间的关联,进而讨论徽州宗祠空间需求下的整体木构架受力体系特征。  相似文献   

16.
根据村镇木结构房屋的震害经验,在制定相应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参考云南省一典型彝族民居的建房尺寸,设计出一实例,将其简化为模型1和模型2,通过SAP2000软件的计算,比较了两模型的模态分析,进行了抗震与非抗震、增加附加质量的框架单元内力分析,研究了8度抗震设防区附加质量对单层穿斗木构架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表现为建筑布置决定结构墙体的数量及面积。在地震作用下,基底剪力由地震方向的墙体承担,墙体数量越多,墙体面积越大,房屋抗震能力就越强,墙体面积对砌体结构抗震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从地震震害中找出墙体面积与结构破坏之间的规律,通过对2008年汶川地震中大量震损房屋震害的分析,研究了墙体面积与结构破坏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有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墙体面积大小的指标来估计砌体结构的在地震下的破坏程度。将该指标应用于一幢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评估中,并通过与现场震害的对比说明了该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评估指标可以用于估计砌体结构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8.
《砖瓦》2020,(7)
历次强烈地震中都存在大量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倒塌现象,破坏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查阅大量震害资料,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震害特征和震害原因进行简单综述,并为此类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历次地震震害中,农村低层砌体结构住宅破坏十分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结合我国现行规范,对低层砖砌体住宅房屋(≤3层)偏保守地进行了静力和抗震分析计算,得到了砌体墙最低材料强度等级、最小墙体厚度、最大墙体间距、最小墙体水平截面净面积率等指标。提出了满足一定材料和构造要求的免于计算的简易设计方法,可使农村具备初级建筑知识技术人员能够建造符合规范要求的住宅建筑,从而能提高农村低层砌体住宅房屋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付国永 《砖瓦》2020,(4):44-46
砌体结构建筑的应用范围广泛,但是地震作用时的震害比其他结构类型大很多。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墙体、楼盖板、楼梯三类承重构件和房屋倒塌的震害,简要分析了造成破坏的原因及发生部位,为了解砌体结构的破坏机制和抗震性能奠定了基础,提出了减低震害的一些设计和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